?

自媒體時代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社會動因與對策研究

2018-02-22 16:01史梓敬
西部廣播電視 2018年4期
關鍵詞:網民輿論傳統媒體

史梓敬

1 概念界定

1.1 自媒體的概念

學者吉爾莫2002年提出自媒體相關概念,他認為信息傳播方式的演變歷經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占主導階段,鑒于它們在傳播過程中的權威地位,受眾只能被動接受信息。第二階段是新聞傳播過程廣泛運用計算機技術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受眾可以在少數門戶網站上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隨著科學技術的廣泛發展,新聞傳播進入第三個階段,傳播方式迎來歷史性變革,受眾具有更多自主選擇性,新聞傳播方式也由單一性變成雙向性,新聞傳播方式更加自主靈活。與此同時,他提到網民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發揮著比以往更大的作用,是傳播鏈條中關鍵的一環,因此吉爾莫認為自媒體會成為將來媒體的主流發展方向。

隨著國外研究的深入,我國近年來也逐漸加深了對于自媒體的研究,但迄今為止對于其定義,學界至今尚無定論。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在《社會大事件與網絡媒體影響力研究》所下定義為:在傳統媒體時代處于被動地位的受眾,依托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手段,如博客、微博等傳播信息的新媒體,傳播主體具有極大的自主性和草根性,這樣的新媒體稱為自媒體。儼然現如今,我們進入了自媒體時代①。

1.2 網絡輿論定義

學者李普曼認為:輿論是公眾對于當前正在發生或是已經發生過的社會事件進行反思、評價的一種活動。在學科上以及結合相關政治學、社會學的學科知識上,許多學者對于輿論學進行了研究和探索。本文引用傳播學者劉建明對網絡輿論的相關概括:網絡輿論是在網絡空間里的、網民對于社會熱點事件的共同看法和建議,由于網絡主體很大的自由性和互聯網溝通的便捷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人類溝通、融合意見的能力,大大提高網民參與社會輿論建設的積極性和自主性②。

2 群體性事件網絡輿論原因剖析

2.1 社會方面

我國目前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結構及生產方式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矛盾和沖突愈加顯現,由社會改革帶來的發展成果分配不均問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沖突,仇富、仇官等心理在民眾心中蔓延,與之而來的是社會價值觀的調整和規范。在這樣的心理狀態和社會背景下,低門檻的自媒體成為網民宣泄情緒的某種手段,借助網絡平臺舒緩壓力、釋放情緒就成為了社會常見的現象。

2.2 經濟因素

社會在轉型期間,各種矛盾沖突日益明顯,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只要能夠接近互聯網獲得媒介接近權就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發聲。有些網絡公司和媒體公司利用受眾把網絡平臺當成利益和情緒宣泄的出口,利用某些模糊不清的新聞事件炒作,博取眼球關注、傳播謠言,進而獲取經濟利益。

2.3 技術因素

隨著網絡媒體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依托的媒體平臺越來越規范,越來越多的受眾獲得媒介接近權,并在互聯網這個平臺上對社會事件發聲、表達情緒,并提出相關建議。在某些社會事件上,由于具有比較相近的意見和看法,受眾會迅速聚合形成短時期的“聚合體”,每一次的評論轉發都有可能成為一個節點,產生病毒式的傳播效應,蔓延性強。但由于傳播者沒有相對專業的媒介素養,對焦點社會事件沒有比較精準的描述能力,失去了傳統新聞信息發布流程中“把關人”的地位和作用,這就使得原本比較有價值的事件變得沒有時效性和價值。

3 群體性事件網絡輿論的解決措施

自媒體時代,網絡群體性事件的輿論有著復雜的社會動因。雖原因復雜,但技術也是網民在使用,所以對于網絡輿論的規范和整合,歸根到底要提高人的整體素質。

3.1 重視并加強媒體素質和倫理道德教育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硬件設施的完善,我國網民規模越來多大,對互聯網的使用率越來越高。在網民比例的構成中,農村地區網民比例越來越高,數量上幾乎占了一半。這就造成雖然我國網民來自于不同階層和行業,有不同的知識文化水平的構成,但網民學歷偏低,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對相關社會事件的認識不夠準確的現象。想要減輕互聯網上群體性事件網絡謠言的蔓延,首要的一環就是在全社會范圍內,覆蓋網民各個階層,開展媒介素養教育。

3.2 提升主流媒體和自媒體意見領袖的輿論引導力

相比于傳統媒體,自媒體在很多重要的社會事件上發布速度都快于傳統媒體,使傳統媒體失去以往的權威地位。但同時自媒體受眾的廣泛性和低門檻,傳播者的媒介素養參差不齊、許多社會事件的信源及事件發生細節有待考量,這就使得在自媒體時代網絡上許多社會新聞事件的真實性有待考察。在事件的深度報道和調查過程中,傳統主流媒體調配的社會資源和人力的優勢依然存在并明顯。要發揮傳統媒體優勢進行深度報道和調查,少用情感多用理性,盡量避免網絡謠言發生的次數,建設一個比較純凈的互聯網媒體環境。

3.3 利用輿情監測、預警和分析,促進大數據的發展、創新網絡輿情管理手段

近年來大數據在媒體報道社會熱點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大數據具有大量、多樣、高速以及價值等屬性。它的核心在于對數量的大量挖掘、使用和整合再利用,將社會事件進行精準化的數據建模,再利用大數據對于海量信息數據進行存儲、挖掘、利用和分析,找到某種必然的關系和聯動機制,總結經驗和相關事件的聯系規律,采取預防措施,建立預警機制。而對于網絡群體整體的心理活動、情緒指數、大數據也可以進行數據聯動分析,找到網民的情緒波動指數和某種社會事件之間的可能性,并對于以后的社會事件實施預警機制,盡量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并加大對于新聞事件謠言的把控。

4 結語

現在的自媒體網絡環境,一方面它作為一種多維媒介平臺給了網民自由表達意見和建議的空間,產生逐漸成熟的自媒體輿論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媒體由開始的萌芽、蓬勃發展到現在成為受眾發聲的重要平臺。但同時謠言、流言和網絡暴力充斥著這個輿論場,對于社會的穩定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正如喻國明學者所說,真正互聯網管理就是要形成一個生態,讓每一個個體可以自由所言,構建一個網絡平臺,使網民可以理性發言,以此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網絡社會的良性發展。

注釋:

①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社會大事件與網絡媒體影響力研究報告[EB/OL].(2009-08-20)[2018-01-10].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mtbg/201206/t20120612_27450.htm.

②劉建明,紀忠慧,王麗莉.輿論學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212.

[1]羅坤瑾.從虛擬幻象到現實圖景:網絡輿論與公共領域的構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余秀才.網絡輿論:起因、流變與引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4]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中國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分析報告[R].2014.

猜你喜歡
網民輿論傳統媒體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網民低齡化 “小網蟲”的明天誰來守護
關于傳統媒體能否打造“名公號”的思考
有關公路,網民有話說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傳統媒體商業模式坍塌的根源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傳統媒體記者該如何主動轉型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