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范化自我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2018-02-26 10:39楊艷飛
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8年4期
關鍵詞:心衰心臟病心功能

楊艷飛

(邳州市中醫醫院心內科,江蘇 邳州 221300)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心肌病、心肌梗死、炎癥、血流動力學異常等導致的持續存在的心衰狀態,臨床表現為乏力、呼吸困難、體液潴留等[1]。延緩心衰發展,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生導致的死亡及再住院率是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治療目標,但該疾病多發于老年群體,此年齡階段患者因年齡、體力、認知等多條件限制,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出院后難以得到規范的日常治療管理,再住院及死亡率高。臨床證明,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在改善疾病預后中具有重要意義[2]。為此,本研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取規范化自我管理,以探討其具體應用價值?,F將結果示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0例。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其他類型嚴重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臟腑功能障礙或參與研究前3個月內有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心絞痛者。對照組中女18例,男22例;年齡55歲-78歲,平均年齡(62.9±5.4)歲;基礎疾病為冠心病22例,擴張型心肌病6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高血壓心臟病8例,其他2例;初中及以下學歷12例,高中學歷18例,高中以上學歷10例。研究組中女16例,男24例;年齡55歲-80歲,平均年齡(63.6±4.7)歲;基礎疾病為冠心病20例,擴張型心肌病4例,風濕性心臟病6例,高血壓心臟病7例,其他3例;初中及以下學歷10例,高中學歷17例,高中以上學歷13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在患者中采取常規護理,指導患者遵醫用藥,輔助或指導患者進行有氧活動,指導患者識別疾病發作癥狀,患者出院后常規電話隨訪6個月。(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自我管理模式:①住院管理:在患者入院第二天,針對慢性心力衰竭所致的臨床癥狀、用藥要求、癥狀發作識別及應對等進行詳細講解,并根據患者年齡、學歷的不同采取宣傳教育冊、教育片等宣教方式加強患者記憶。②日常管理指導。在患者住院3天或4天后,指導患者規范用藥,確定疾病控制目標,并進行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有氧活動、心肺鍛煉活動操等相關訓練,制定日常護理計劃。③建立心衰患者病友論壇。組織醫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團體教育及活動,鼓勵各患者私下多進行經驗交流分享,以豐富自我管理經驗,提升管理水平。④多方式延續管理。出院前詳細了解患者家居環境,根據家居生活相關促發因素、用藥規范、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進行強化健康宣教;建立醫院網絡微信或QQ群,要求患者或其家屬參與該群,護理人員通過該網絡平臺定期發布相關以自我管理為核心的疾病控制內容,以圖文結合或視頻影音等方式為主,若出現氣候或節氣變化及時提醒控制新的促發因素,并作出相應飲食、日?;顒拥恼{整;每個月至少1次通過電話、視頻通話或上門隨訪與患者直接交流,以了解患者情況,并對患者疑惑點進行一對一解決,為期6個月。

1.3 評價標準 評估兩組自護能力、心功能及預后情況。(1)應用心衰自護指數量表(SCHFI)[3],從自護信心(24分)、自護管理(26分)、自護維持(40分)3個維度綜合評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高則自我管理能力越好。(2)心功能[4]: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I級:常規體力活動不受限;II級:常規活動輕微受限;III級:輕微活動明顯受限,出現心衰癥狀;IV級:常規活動完全受限,靜息時有心衰癥狀。(3)預后:觀察隨訪期間兩組死亡及再住院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自我管理能力 研究組出院時及出院6個月SCHF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對比(Mean±SD,分)(n=40)

2.2 心功能 研究組出院后6個月心功能分級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預后情況 研究組隨訪6個月間死亡0例(0%),再住院7例(17.5%),對照組死亡1例(2.5%),再住院15例(37.5%);兩組死亡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兩組再住院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13,P=0.045)。

表2 兩組心功能分級對比[n(%)]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作為一種進展型慢性疾病,患者需終生進行治療,在疾病發作住院期間,患者可在護理人員監督指導下規范用藥,最大程度避免促發因素,但在長期居家治療期間,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則易影響疾病控制效果,增加疾病反復及急性入院次數,進而影響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隨訪6個月的自我管理能力、心功能水平均優于對照組,隨訪期間再住院率低于對照組。說明規范化自我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原因為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研究組護理人員針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規范性干預,通過住院期間認知干預、日常管理技能指導及分享他人疾病控制經驗等方法,以及電話、網絡平臺及上門隨訪等干預手段,有效增強患者對慢性心力衰竭臨床表現、促發因素、癥狀發作識別及應對、規范用藥及定期復診必要性等相關內容的認知,提升患者對自我健康水平的關注度及重視度;同時護理人員多方式的持續指導中建立良好的日常管理習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強疾病控制效果,延緩心功能惡化發展進程,同時避免用藥、飲食、活動不合理等導致的心衰發作,及急性入院對患者的影響,改善患者預后[5,6]。

綜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規范化自我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延緩疾病發展,改善患者預后。

猜你喜歡
心衰心臟病心功能
“心慌”一定是心臟病嗎?
中醫新解心臟病
國外心衰患者二元關系的研究進展
睡眠質量與心衰風險密切相關
討論每天短時連續透析治療慢性腎臟病合并心衰
重視先天性心臟病再次開胸手術
血漿corin、NEP、BNP與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縮功能的相關性
中西醫結合治療舒張性心功能不全臨床觀察
冠狀動脈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變化
Smog in Los Angele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