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中國選擇

2018-02-26 17:59陳理宣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關鍵詞:普通高中轉型發展

尹 達,陳理宣

(1.安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2.內江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四川 內江 641112)

普通高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與義務教育的紐帶,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學段,尤其在社會變遷、國際教改運動與分類高考政策的推動下,“普通高中轉型發展”日益成為教育界實踐推進的熱門話題與焦點問題,但相關理論研究卻難以擔負起指導實踐發展的客觀需要。因此,堅持遵循歷史發展軌跡、借鑒國外有效經驗、立足本土客觀現實、凸顯中國特色等原則,勇于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普通高中轉型發展之路,成為適應新時代教育改革與發展客觀要求的必然選擇。

一、我國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歷史演變

普通高中轉型發展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客觀要求,也是普通高中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我國普通高中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自發性到制度化、從封建化到近代化又到現代化的發展過程,而適應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要求成為普通高中教育目標、內容與形式選擇的發展樣態。

1.古代普通高中教育的缺席與艱難孕育

在我國漫長的古代農業化社會,學校教育只有“大學”與“小學”之分,又由于我國古代小學教育沒有明確的學制安排,因而包括普通高中在內的中學教育其實隱含在小學教育之中。隋煬帝“創行進士科考試”,“奠定了科舉考試確立的制度基礎”。[1]唐宋元時期進一步完善,至明清時期科舉制形成了“三級四試”考試機制??偟膩碚f,我國古代的高中教育主要是以“潛在的高中教育”為基本形式,以儒家經典著作為教育內容,以規訓、論經、講述為教育方式,以科舉考試為主要評價手段,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本質上反映了統治者對民眾的馴服與教化,根本目的則在于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2.近現代普通高中制度的確立與曲折發展

1840年鴉片戰爭的炮火炸毀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英國傳教士羅伯特·馬禮遜(Robert Morrison)把馬六甲英華書院遷到香港,并更名為香港英華書院,開啟了教會在我國開辦中學之先河。在洋務派的推動下,1862年創辦了京師同文館,至1869年總教習丁韙良推行“八年課程計劃”,使京師同文館轉型為具有中學教育性質的綜合性學校。1898年康有為主張仿效德國推行普通中學初中、高中分段教育,但這一構想在當時曲高和寡。1922年11月1日,《學校系統改革案》公布,確立了中學教育“三三分段制”和綜合中學制度,標志著我國歷史上普通高中教育制度的正式確立;1923年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又刊發了《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普通高中課程由公共必修科(約占總學分的43%)、文理分科專修科目(約占37%)和選修科目(約占20%)構成,規定普通高中生修滿150學分方能畢業;[2]1939年4月決定推行五年一貫制和六年一貫制中學試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開創了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發展新紀元,確保了普通高中的快速健康發展??傮w而言,我國這一階段的普通高中教育走向了制度化軌道,尤其在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與抗日戰爭的影響下,我國近代普通高中教育擔負起救亡圖存的歷史重擔,借鑒了西方普通高中教育的形式,以講述與辯論為主要教育方式,實現了普通高中教育升學與就業的分流發展,根本目的是要培養承擔民族救亡重任的人才。

二、國外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有益經驗

我國要實現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跨越,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是前提,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基礎,實施人才創新戰略是途徑,實現普通高中轉型發展是關鍵,因為普通高中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意義。而立足我國現實需要、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經驗,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不但是我國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1.日韓新等亞洲國家普通高中發展經驗

日本普通高中教育經歷了由萌芽到產生、由發展到完善的過程,并最終確立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大眾化國民教育機構”性質。日本為了實現教育機會均等、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2010年頒布了《高中學費免費化法案》;繼2015年日本文部科學省新規劃56所“超級全球高中”(SGH)之后,2016年又發起了“春之安心網絡·新學期共同行動”活動、中小學生態建校、打造“生涯學習平臺”等措施,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多樣化發展可謂勢頭猛烈。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普通高中一直都十分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即“出路指導”,“為高中畢業生在選擇就業與升學的關鍵時間段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思想支持和實際指導?!盵3]韓國十分重視教育立法,構建了適合本國可持續發展的完善的教育法規體系。2013年8月,韓國頒布了《國家教育政策規劃綱要》,旨在改進學校教育為學生提供塑造品格和培養才能的環境,加強職業教育提高專業勞動力和減少基礎教育的成本負擔;為了改變以升學為目標的整齊劃一的高中教育模式,韓國于2017年11月27日公布了《高中教育改革方案》,決定從2022年起全面實施“高中學分制”。新加坡的普通高中教育十分重視學生的天賦與興趣。 2014年新加坡發布《學生21世紀技能和目標框架》,并成立未來技能委員會;2015年開始全力打造智慧校園,大力發展戶外教育項目,并啟動“創新學習2020”計劃,以實現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變革,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傊?,這些國家的普通高中轉型發展,以政策為引導,以法治為保障,以課程改革為契機,實現了普通高中教學的革新與學習的革命,極大地促進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樣化發展。

2.美英德等歐洲國家普通高中轉型發展借鑒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確立了“升學+就業+全人”的教育目標,綜合高中成為當今美國教育體制的主流。如果說“美國高等教育的轉型及自由教育的回歸”實現了人才培育“從基督紳士到職業俗人”的轉變,那么重視“人的品性的塑造”也勢必成為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4]繼2001年美國頒布《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之后,2009年又開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并于2011年啟動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計劃,直至2012年11月頒布《美國聯邦教育部國際戰略 (2012—2016年)》,美國走出了一條以國家立法為先導的普通高中轉型發展之路。近年來英國高中教育類型與價值核心呈現出多樣化,高中階段采取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校內分軌制,確保高中階段教育與普通教育在校生畢業后能適應經濟發展;2011年啟動了新一輪國家課程運動,2013年頒布了《2014年基礎教育國家課程計劃框架》文件,強調學校自由發展,確保學生成為合格的公民,尤其強化了教育督導的“法律權威性、行政獨立性和業務針對性”,“使教育督導真正成為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盵5]德國普通高中教育幾乎由完全中學高級階段來承擔,實行嚴格的學術教育,直接目的就是為升學做準備,職業教育則以就業為直接目的;2000年課程改革后,德國各州都強調對學生的共同基礎教育,在確保學生語文、數學與外語學習的前提下,促進每位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上述國家的普通高中轉型發展,不但有較為完善的法治保障體系、評價改進措施,而且具有較強的社會化智力支持系統,強調普通高中的自由發展與特色化發展,從而為學生的自主選擇發展權利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三、新時代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基本方向

普通高中轉型發展都是當時社會歷史發展之需要,不管是亞洲國家,還是歐美國家,都十分重視教育立法、政策引領、目標指導、課程改革與不斷革新。普通高中轉型發展是新時代的現實訴求,普通高中的綜合化、多樣化與多元化發展是新時代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而“向哪轉”的問題則成為新時代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關節點。

1.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質由“預備教育”轉為“基礎教育”

對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質,我國學界向來都有不同的認識,甚至存在著嚴重分歧,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普通高中教育長期處于一種“為高校輸送合格人才”的景觀。胡俊澤認為,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中最高和最后階段,是介乎高等教育與義務教育之間的中間階段”[6],強調普通高中教育為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之“中間階段”性;張華在分析了當前普通高中教育的“大學預科”說與“基礎+選擇”觀的合理性與缺憾之處后,提出了“以工具價值和內在價值的統一對普通高中教育重新定位”的主張[7],顯然是要將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質視為具有“選擇”性的大學預科之基礎教育?!镀胀ǜ咧姓n程方案(2017年版)》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性質。伴隨著教育新時代的到來,普通高中教育在理論與實踐層面都將從升學“預備教育”走向“基礎教育”,而普通性、基礎性、教育性與實踐性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特征。普通高中的“普通性”是就國民教育的類別而言,“基礎性”突出了普通高中的基礎性地位與根本性質,“教育性”指明了普通高中的功能,而“實踐性”則彰顯了普通高中教育的應用價值。

2.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目的由“單一升學”轉為“多元促進”

長期以來,我國對普通高中的教育目的存在著理論與實踐的反差,一方面,由于人們對普通高中教育性質認識的錯位而導致對其根本目的認識模糊;另一方面,它是高考改革制度配套措施跟進不及時、高考指揮棒指向偏差而引發應試教育文化愈發濃烈的結果,造成我國普通高中教育一直在實踐中擔負著“升學”與“就業”雙重任務。隨著21世紀我國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已經實現了大眾化,但是并沒有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要,“單一升學”成為普通高中教育實踐的根本目的?!胺忾]式學?!薄案呖脊S”“考試機器”的產生,“嚴重戕害了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問題?!盵8]有些學者力推普通高中的大學預科之功能,并稱這一轉變能夠“成為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突破口”[9],這實際上是承認了普通高中單一升學之根本目的?!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普通高中的任務是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潛能。因此,新時代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全面提升學生素養”為核心的多元促進。由“單一升學”向“多元促進”之普通高中教育根本目的的轉變,既符合人之差異性的客觀事實,又適合人之個性化的發展需要,這是由普通高中的“基礎教育”之根本性質決定的。

3.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務由“考技訓練”轉為“素養培育”

當前,普通高中所熱衷的“考技訓練”是由普通高中教育原有的“單一升學”之根本任務決定的,而原有的普通高中升學的“預備教育”之根本性質規定了“單一升學”之目的,導致普通高中成為高考考技訓練場,凸顯了教育的工具性而淡化了教育的人本性。實現以“人性回歸”為核心的任務復原與責任承擔,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創新發現,從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正是新時代普通高中教育轉型發展的根本任務。這就需要改變機械訓練,采取“主體喚醒”策略,因為“主體喚醒”不僅是“人性回歸”的具體表現與本質要求,也是培育核心素養的前提條件與根本任務?!叭诵曰貧w”包含“人的尊貴性”“人性本善”與“人性的喚醒”三個層面,而“人性的喚醒”是“實現教育促進人性發展之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條件”。[10]新時代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質與目的,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內在的主體意識與外在的主體權利,否則無法承擔喚醒學生之主體的責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以主體權利的保障為前提,否則再高明的教師也無法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而主體意識的“喚醒”,是師生主體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結的必然產物。主體喚醒是師生間相互的喚醒,“喚醒”后的主體才意味著真正的“人”,具體表現為“人”之主體意識的自由與自主發展的實現。

四、新時代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現實路徑

倡導個性化學習是一切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人性回歸是一切教育改革的落腳點,而實現由“考技訓練”到“主體喚醒”的根本性轉變則是新時代普通高中的根本任務,但這種轉變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一定時代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是諸多教育利益相關者博弈的產物,更是突圍新時代教育領域主要矛盾的現實選擇。

1.加強政策引導,優化政府行為

加強政策引導、優化政府行為是確保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前提條件。我國普通高中轉型發展還無法離開國家政策支持與強力推動,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這就要求政府必須轉變觀念、定準角色、精準行動,實現由“控制者、執行者”向“合作者、組織者、策劃者、服務者”的轉型,確立普通高中的大眾教育價值取向和基礎教育功能定位,解決好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質、根本目的、根本任務這三大關鍵問題,尤其要構建以“政府決策”為主導、以“市場運作”為手段、以“創新發展”為引領、以“滿足需要”為目的的普通高中轉型發展創新機制。首先,要優化政府的宏觀調控品質,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強調克服應試教育傾向,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其次,要確立市場運行機制,推進普通高中教育管理的民主化進程,加強立法管理、執法監督與違法處罰力度,尤其要做到有法必依,以法治推進市場運行的規范化與常態化。推行普通高中教育社會化是確立市場運行機制的核心內容,實施教育供給側改革,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尤其要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第三,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尊重學校辦學自主權利。建議采用一系列可操作性策略,實現教師的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值,如取消評獎選模推薦制與指標制,全面構建自主申報、達標評優機制,最大限度地尊重教師的主體性,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2.加大智力支持,增強社會介入

加大智力支持、增強社會介入是促使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重要因素。社會介入學校治理是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教育社會化與社會教育化的重要標志,被稱為除了政府與學校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是指社會公眾、社團組織、教育中介組織及學生家長等為改進學校管理工作而通過一定的途徑介入學校治理的活動[11],它是實現“多元主體共治”運行模式的重要體現。新時代普通高中教育的大眾化特點決定了普通高中學校治理的開放性、包容性與民主性,為社會介入行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新時代普通高中的根本性質、目的與任務,也決定了社會介入行動的必要性、可行性與必然性。在新時代普通高中轉型發展中,社會介入是學校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強大的外部推動力與牽引力,對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目標、內容與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首先,加強區域性基礎教育智庫支持,尤其要突出地方教育服務特色,為普通高中教育轉型發展提供有效的咨詢、指導與診斷,推動普通高中教育目標的落實與任務的實現。其次,構建家校聯盟,切實將“家長委員會”的職責落到實處,構建家校合作共同體。第三,推進開放辦學改革,研制社會支持行動計劃。開放辦學不僅僅是學校自身的事情,更是國家政策引導、社會積極介入的成果,因而國家應當進一步研制并推行與新時代相契合的配套跟進措施文件,如促進民辦普通高中與公辦普通高中的協調發展,積極推進民辦普通高中分類管理辦法,拓寬民辦普通高中融資渠道,優化普通高中辦學效益評價機制,加強普通高中人力資源管理,從而保障社會支持行動計劃的實現。

3.強化法治保障,優化學校治理

強化法治保障、優化學校治理是促進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完善包括普通高中在內的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是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而完善校長任職條件和任用辦法,實行校務會議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是完善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的具體要求。新時代普通高中轉型發展中的學校治理優化,不僅要完善學校管理制度,而且要實現校長治理的創新、師生的積極參與以及落實家長支持計劃。首先,推進校長治理創新機制,重塑依法治校、科研強校之景觀。其次,應改善普通高中組織文化,加強學校教育診斷,崇尚民主、平等與自由,大力實施師生參與治理工程,充分尊重師生的主體性地位,最大限度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打造師生自由思想市場。第三,要落實家長支持計劃,重視家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大作用,將家長的支持視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強大推動力。這就要求理解并引導家長的合理期待,承認兒童的個體差別性,尊重兒童的自我選擇,促進兒童的自主發展;明確家長的責任不僅在于供給衣食住行,還在于引導、促進兒童的個性化發展;創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參與學校治理的能力。

總之,普通高中的綜合化、多樣化與多元化發展成為新時代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新常態,這就需要重新定義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質、根本目的與根本任務,而構建以“政府行為改進、社會介入行動、學校治理優化”為核心內容的創新機制,成為新時代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與有效路徑。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了“經過5年左右努力,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的目標任務,為新時代普通高中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新時代普通高中教育,國際化趨勢更為顯著,信息化操作更為重要,人本化落實更為關鍵,特色化發展更為迫切,生活化要求更為緊迫,而與中職教育的深度融合、與義務教育的有機銜接、與高等教育的協同創新,將鑄就21世紀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的最美風景。

猜你喜歡
普通高中轉型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嘗試、困境與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聚焦轉型發展 實現“四個轉變”
轉型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擇校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