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真相時代下機構媒體應對策略研究

2018-02-27 13:32謝婷婷周麗
今傳媒 2018年12期
關鍵詞:輿論引導

謝婷婷 周麗

摘 要:后真相是伴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而隨之產生的,在社交媒體高度發展的今天,受眾每天接收大量的信息,為了更好的獲得信息,大家開始尋求那種在情緒和立場上和自己相一致的觀點,慢慢忽略對事實真實性的考察,事實也就自然而然地變得沒有那么重要。同時,還將“后真相”定義為“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而“后真相”一詞在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和英國脫歐的這種情況下被發揮的淋漓盡致。

關鍵詞:后真相時代;機構媒體;輿論引導;新聞制作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12-0059-03

隨著互聯網的產生和蓬勃發展,尤其是社交媒體被大眾廣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后真相時代”的到來。在學者的文章中曾提到:“2016年,在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等政治事件的刺激下,并非新詞的“post-truth”(“后真相”)使用率飆升,并入選《牛津詞典》(Oxford Dictionaries)的年度詞匯(Word of the Year)。隨后,關于“后真相”及其相關現象的討論急劇升溫?!盵1]在一個情感和立場優于事實的“后真相時代”下,在面對眾多新聞同時發布的情境下,其中摻雜眾多虛假信息,機構媒體的回應態度又是怎樣的呢,這成為了當下一個重要問題。要想更好地了解機構媒體的回應態度與速度,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廣大受眾對信息的接受度。

一、后真相時代:面對層出不窮的新聞,受眾如何回應?

首先,我們需要具體定義“后真相時代下”新聞信息的本質特征是什么?在這個時代下,廣大公眾還是愿意相信真相的存在,但是對事實真相的追求卻不像以往那么執著;公眾更愿意相信和追尋那些在情感及立場上能夠引發其共鳴的事件。而很多新聞也開始側重對公眾情緒的引導,更加注重新聞的故事化?!肮适率且环N最原始的娛樂形式,‘特洛伊木馬比任何歷史研究的著作都出名,就是因為它是一個好故事。故事情節敘述從本質上講比基本事實來的更加生動,包含著敘事者與傾聽者的感情?!盵2]如一篇名為《羅一笑,你給我站??!》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了強大的關注度。該文章寫道:“主人公羅一笑被查出患有白血病,每天要花費高昂的醫藥費。她的父親羅爾通過描述小女孩與病魔作斗爭來呼吁大家救救小女孩并對其進行籌款?!贝蠹覍ξ恼轮行∨⒌脑庥錾畋硗?,為了盡快幫助小女孩渡過難關,大家紛紛轉發文章并對其進行打賞。然而大眾在轉發的同時,并沒有考慮事實來源是否真實,相反,完全依照自身對患病小女孩的強烈同情心去擴散信息。這也說明,羅爾深諳在社交媒體下大眾對信息接收的心理特征,利用受眾的同情心。在社交媒體高度發展的今天,大眾并沒有真正學會如何辨識事實的真實性。面對一些悲慘事件時,大眾還是一如既往地按照原有的思考方式和強烈的情感推動力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行動。這就給那些熟知大眾心理之人一個可乘之機。

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推動了社交媒體的進一步發展,也促使“后真相時代下”以情感和立場為導向的新聞越來越多,人們開始忽視對事實真相的探索和追尋。相反,每天樂此不疲的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圈子之中,在大量的信息之間選擇與自己情感、立場和直覺相一致的信息接收并解讀。曾有這樣一則新聞引發廣泛關注:“2018年8月20日,德陽女醫生和丈夫一同去游泳,期間有兩個男孩子冒犯了該醫生,安醫生要求道歉但卻遭到了拒絕,而且還向其吐口水,做鬼臉,外加一系列的侮辱性動作,安醫生的丈夫情緒激動,便將該學生朝水里按。在經過協調處理過后,兩位孩子的媽媽還是找到了他們夫妻倆的單位里大鬧,要求單位將其開除?!痹谶@之后,有微博博主在未經核實事實的情況下發布文章《疑因妻子在游泳時被撞倒,男子竟在游泳池中按著小孩打》,被各大媒體轉載。許多媒體和個人,為了蹭熱度,盲目跟風,給當事人安醫生造成極大的社會和心理壓力,最終安醫生不堪網絡暴力的攻擊而自殺。在此次事件中大家對新聞內容的真實性置若罔聞,卻盲目跟風的進行轉載,給當事人帶來了嚴重傷害。

“后真相時代下”傳統新聞信息傳播的格局發生變化:“關于事件的文本,在傳統媒介中,它是相對靜態的、封閉的,但是在‘后真相時代,關于事件的文本始終是處于斷裂、補充的狀態。個體基于立場事件的理解和信息的補充,不斷解構著靜態事實,事實本身的復雜性和人們對于真相理解的漸進性使得真相不斷被消解,而成為話語互動與意義重組過程中不斷變化、衍生的復雜議題?!盵3]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數量得到顯著提高,促使人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社會中,同時鑒于信息傳播的碎片化和去中心化,以及人們對信息的接受度有限,受眾只會選擇接收與自身情感和立場相符合的新聞信息,同時自動過濾掉與個人立場有較大偏差的信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都有自己所崇拜的人,因而,廣大民眾愈發的感覺到,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由誰來說。大家只支持與自己意見、情感和態度相一致的觀點。

社交媒體發展下的“回音室效應”和“過濾氣泡效應”也在影響著受眾對信息的判斷和使用?!盎匾羰倚币庵冈谝粋€相對來說比較封閉的環境中,一些意見相近的意見在不斷的進行傳播,同時還會對事實進行一定程度的曲解,來吸引大家注意力。 “過濾氣泡效應”是指在大數據時代下,各個網站利用對信息的搜集來提煉我們的想法和觀點,搜索出它所認為的我們需要的信息,同時讓我們一直沉浸在個體所搜尋的信息當中,這也就是促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生活在“信息繭房”之中?;匾羰倚瓦^濾氣泡效應促使受眾的思想一直禁錮在自己的個人圈子之中,對外界的感知變少,總是幻想外界能夠理解個體,但同時自身卻對外界保持刻板印象。如我們在面對老年人摔倒問題時,我們的思考會變少,而是傾向于所有的問題都是老年人的錯;同樣,我們遇到老師體罰學生這類問題的時候,總是傾向于弱者這其實這只是大眾通過情感代入的方式在進行情緒發泄。

后真相時代下,人們開始更關注某件事件的立場和觀點,事實真相就變得不再那么重要。在對事實進行拆分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小部分事實帶來的情感足夠可以引起我們的注意,同時也能左右我們的觀點、態度和立場,部分事實的發展對人們獲取信息形成干擾,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催生謠言的興起和泛濫。

二、反轉新聞:消解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機構媒體如何回應?

某些自媒體在新聞制作的過程中,并不以事實真相為重,也不重視對新聞事件的跟蹤報道,從而減少了對新聞事件的論證過程。反而在撰寫新聞內容的過程中大量運用修辭手法,制造各種新聞噱頭,截取事件本源的部分片段進行夸大,選取最具吸引力的部分進行傳播,這無疑會造成新聞的“失實”?!昂笳嫦唷逼鋵嵤巧鐣只蜕鐣箲]下的產物,每當出現醫患、師生和警民矛盾等事件時,社交媒體上很多人其實不完全是就事論事,而是基于他們的日常生活體驗“遷移”于此,進行簡單的情緒宣泄,從對事實的爭論轉變為情感的困斗[4]。不僅如此,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也不再對新聞所報道及轉載的事件進行檢驗,而是為了蹭熱點簡單轉發,從而吸引受眾注意,這實則是媒體和個人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在“安醫生自殺事件”中,由于眾多媒體和個人拋棄自身所固有的社會責任感,肆無忌憚對污蔑當事人的文章進行轉載,給安醫生帶來了極大的社會和心理壓力,致使安醫生一步步走向絕路。

在遇到類似新聞事件的過程中,機構媒體不能僅僅在第一時間就站出來進行報道,畢竟對新聞的調查是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面對某些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新聞時,機構媒體雖然沒有在第一時間給出調查結果,但是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交軟件和資源優勢發布文章,呼吁廣大受眾切勿跟風,要等待調查中的事實真相。

在重慶大巴墜江事件中,一開始大家都在紛紛指責女司機,認為是她逆行導致公交墜江,導致10余人遇難。在真相還沒有完全弄懂期間,《人民日報》通過微博平臺發布文章:呼吁大家要堅持等待事實真相的水落石出,避免謠言再次撞車,號召大家期待奇跡,起到了安撫民心的作用。與此同時,《人民日報》也一直堅持對真相的搜尋,很好的引導了公眾的情緒,從而也很好的避免了公眾對真相的揣測,造成大家的恐慌情緒。最后在事實清楚之后,《人民日報》還發文告誡公眾在今后遇到類似情況應該如何做。此舉做法既穩定了公眾的情緒,同時也給予受眾遇到問題的對策,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與公眾間的距離。

不僅如此,機構媒體在信息發布之后也很注重受眾對信息的反向傳達環節。正是因為機構媒體高度關注受眾心理,保持與受眾的緊密感,才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受眾的參與感,讓廣大公眾跟隨機構媒體一起挖掘事實的真相。

三、后真相時代:機構媒體如何應對虛假新聞?

如何有效地對虛假新聞進行回應:在“后真相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有效的去引導受眾泛濫的情感,從而更好的契合大眾對信息的接受度?!皞鹘y媒體作為肩負公共服務大任的政治和社會組織,在目前信息混亂、失控的狀況下,應該挺身而出,超越客觀的事實報道,而重拾起新聞的立場與擔當?!盵5]

社交媒體的進步推動了公眾新聞的發展,促使我們進入人人都可以制作新聞的新時代。人人都可以制作新聞,并不意味每條新聞都具有傳播價值,也不代表每條新聞都是真實存在的。有些媒體或個人為了蹭熱點、獲取點擊率和博取關注度,會惡意造謠來引發大眾關注,這實則是有損大眾的利益,從而不利于社會有序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還會引起社會騷動。在這個關鍵時刻,就需要機構媒體扮演發布權威信息的角色。在此次“重慶公交車墜江”這一新聞事件中,《人民日》報作為機構媒體的中堅力量,在穩定社會情緒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在面臨突發事件時首先要安撫好大眾的情緒,切忌跟風報道,這有失機構媒體的本質。

四、結 語

“后真相時代下”的新聞事實在經過多次修改后開始變得不那么重要,同時廣大受眾更多時候是讓情感和立場替代新聞事實。這導致更多的新聞媒體為了謀求關注度和個人利益,拋棄自身能夠更好地為大眾提供真實信息的理念和原則,轉而去制造和傳播能夠煽動廣大受眾情緒“燃點”的新聞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權威的機構媒體,應當做好表率,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推動社會信息的有序傳播。

參考文獻:

[1] 於紅梅,潘忠黨.近眺異邦:批判地審視西方關于“后真相”的學術話語[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8,25(8):5-24+126.

[2] 李彪,喻國明.“后真相”時代網絡謠言的話語空間與傳播場域研究——基于微信朋友圈4160條謠言的分析[J].新聞大學,2018(2):103-112+121+153.

[3] 李暢,黃顏顏.后真相時代輿論內涵解讀[J].新聞界,2018(9):88-93.

[4] 李彪.后真相時代網絡輿論場的話語空間與治理范式新轉向[J].新聞記者,2018(5):28-34.

[5] 彭增軍.后真相時代新聞的立場與擔當[J].新聞記者,2018(5):23-27.

[責任編輯:李婷]

猜你喜歡
輿論引導
企業網絡輿情分析及對策研究
網絡時代輿論引導的時、度、效
如何利用新媒體做正面輿論引導
互聯網時代重新審視“輿論”
網絡輿情編輯能力構成因素淺析
大數據時代社會群體心理行為和輿論引導范式
網絡語言暴力現象及對策分析
法制節目策劃的再創新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數據、網絡輿論與國家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