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2018-03-05 21:25趙健
新校園·中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行為習慣幼兒方法

趙健

摘 要:幼兒階段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本文在研究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現狀的基礎上,分析當今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探討幼兒良好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行為習慣;方法

學前階段是培養一個人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會影響人的性格特征,更是其形成健康人格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幼兒健康向上的行為習慣,是整個社會應該關注的問題。

一、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現狀

1. 幼兒行為習慣的評估情況

本研究問卷共有35題,主要包括交往習慣、衛生習慣、飲食習慣、行為習慣、睡眠習慣五大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幼兒的行為習慣分值在90分以上的較少,僅為6.8%,這需要引起幼兒教育機構的重視。

2. 幼兒園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視情況

有3.8%的教師反映不重視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即使提出了相應的培養口號,大多也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

3. 家長對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認同度

95%以上的家長對于幼兒園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認同的,但是仍有4.5%的家長選擇無所謂,他們認為幼兒園只要保障幼兒的安全健康就行。

二、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對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視度不足

由于評價機制不完善,造成幼兒重教育輕養成,尤其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更是導致家長和教師單純追求文化成績,忽視了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2.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缺乏系統性

大多數幼兒園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注重過程,只強調結果,不能結合幼兒發展的認知規律制訂出符合幼兒年齡段身心特點的培養方式。并且行為習慣的培養過于形式化,強調學生的統一性,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

3.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目標設置不合理

許多教師缺少正確的辦學思想,教育目標的設置過于形式化,沒有科學合理地制訂符合幼兒發展規律的教育內容,最終導致對幼兒的要求太高,激起了幼兒的逆反心理。

4.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沒有形成合力

有的教師把家長會開成了告狀會,幼兒園起不到應有的主導作用。家庭教育在行為習慣培養方面的缺失,溺愛和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造成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沒有形成合力。

三、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

1. 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培養

學前兒童的理性認識較弱,主要以感性認識為主,注意力很容易轉移,而且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這個時期的兒童具有很強的教育可塑性。這就要求相關教育者針對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樹立正確的行為習慣養成意識,增強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良好行為習慣的能力。

2. 重視榜樣的示范作用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幼兒學會做人,讓他們成為符合社會發展的有用之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起到示范作用,更要宣傳良好行為習慣培養中表現突出的幼兒。

3. 營造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氛圍

校園文化、家庭環境、社區文化等因素直接影響著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因此,要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弘揚和宣傳優秀道德模范的事跡;在幼兒園內,借助廣播站等,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等的熏陶和感染,表揚好人好事,營造良好的習慣養成氛圍;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更要避免言行不一、不遵守社會公德等行為的出現,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

4. 建立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目標

幼兒教育機構應該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各個學段的行為習慣培養目標,并分層細化出相對應的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內容。教師要了解幼兒的成長規律,不能只根據自己的主觀愿望辦事。在培養幼兒養成好習慣時,教師要幫助幼兒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把遠目標變成近目標,把模糊的目標變成具體的目標。

綜上所述,培養幼兒從小養成正確的做人、做事、學習和生活等良好行為習慣,既是素質教育改革逐步完善的具體體現,又是幫助幼兒提高人文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學前教育的育人之本。學校、家庭和社會要互相溝通,積極配合,共同開創素質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彭茂紅.新入園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策略初探[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22(6):103-106.

[2]郝志敏.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思考[J].才智,2015(2):143.

猜你喜歡
行為習慣幼兒方法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賺錢方法
捕魚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