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的“兒童性”與“兒童感”

2018-03-07 10:00王海英
幼兒教育·教育教學版 2018年11期
關鍵詞:兒童性環境班級

王海英

當我們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視角從成人轉向兒童時,兒童的邏輯、兒童的需要、兒童的審美、兒童的發展便成為環境審議和環境創設的核心元素。從兒童的視角來看,幼兒園環境應充滿“兒童性”,彰顯“兒童感”。這意味著幼兒園里有激發兒童探究欲望的各種游戲材料,有吸引兒童的各種游戲場地,有邀請兒童深度卷入的游戲伙伴,有挑戰兒童心理極限的游戲情境。這里的老師是充滿游戲精神的“大兒童”,這里到處吸引著兒童的眼睛、兒童的耳朵、兒童的鼻子、兒童的雙手、兒童的雙腳、兒童的大腦??傊?,一個以兒童為本的幼兒園,兒童不僅“在那里”,而且被“看見”、被“看懂”。更為重要的是,兒童不僅能被成人看見、看懂,更能看見自己、感受到自己、看懂自己,進而看見同伴、感受到同伴、看懂同伴。

一、幼兒園環境要充滿“兒童性”

所謂“兒童性”,從字面上來看,是指幼兒園環境要具有兒童特點,充滿兒童氣息;從學理上來看,是指幼兒園環境要遵循兒童認知特點,回應兒童多層次需要,滿足兒童審美偏好,促進兒童社會交往。

1.幼兒園環境要遵循幼兒認知特點

幼兒的認知發展既具有年齡上的普遍性,也具有年齡上的特殊性。從普遍性角度來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是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正是基于此,幼兒園的室內外環境才更要滿足幼兒通過感知、操作、體驗獲取直接經驗的需要。譬如,充滿幼兒可理解的符號標記,有允許幼兒進行想象扮演的情境,有N面可以玩的墻(如涂鴉墻、植絨墻、磁鐵墻、流水墻、種植墻),等等。從特殊性角度來看,不同年齡的幼兒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征,需要不同的支持性環境。小班幼兒注意容易分散,因此,環境裝飾不要過于復雜,區域材料也不宜過小過多過雜。同時,小班幼兒既具有整體感知的特征,又對細節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在環境創設中宜采用大比例、大塊面的整體構圖方式,以滿足他們對局部的細節性感知和整體的結構性感知的需要。中班幼兒在動作、語言、操作探索、注意分配、想象創造等方面有了明顯的發展,因此,他們需要更多的能夠引發精細操作及想象的材料,需要更大的探索空間與活動范圍,需要更包容溫暖的人際氛圍。不僅如此,隨著中班幼兒自主性的增強,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參與環境規劃、設計、決策的機會。大班幼兒的專注力、思維力、想象力有了更大的發展,因此,幼兒園環境要有更多的留白以支持他們深度學習。譬如,活動區記錄單、游戲計劃本、每日簽到單等不只是幼兒的學習結果,也是幼兒的學習對象,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進行再次學習,通過找規律、分類統計、分類匯總、圖形輸出(曲線圖、餅狀圖、條形圖)等方式,支持幼兒進行深度學習。

2.幼兒園環境要回應幼兒多層次需要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有生理、心理等不同層次的需要。比如,幼兒園要制定適合不同年齡幼兒的彈性作息時間表,為幼兒生理需要的滿足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切忌一刀切,避免以集體行動來抑制幼兒的個體性需要;為了滿足幼兒對安全感、歸屬感、好奇、好勝、樂群等的需要,幼兒園環境要有溫馨、友愛、包容的人際氛圍,有豐富、多元、可探索的操作材料,有激發幼兒好奇心的留白式創意;幼兒需要有自主、成功等各種體驗,因此,幼兒園在進行環境創設時,要給予幼兒自主制定規則、規劃空間、安排時間、選擇玩伴的權利與機會,支持幼兒獲得自我實現感。

3.幼兒園環境要滿足幼兒審美偏好

兒童的審美偏好與成人有較大的不同,在色彩、形狀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從幼兒的色彩偏好來看,幼兒園室內外環境應該以原色、自然色為主色調,體現陽光、明亮的特點。原色、自然色是指物體本來的色彩,如原木色、土地色、金屬色等。當前,幼兒園要在色彩上努力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應讓幼兒用自己的創意去涂染這個原本屬于他們的世界。如果教育者相信兒童是神奇的魔術師,兒童便會用他們自己的五彩繽紛裝點這個底色為原色或自然色的世界。只有簡單樸素的環境才能襯托和培養多姿多彩的兒童。陽光、明亮的色彩溫暖、飽和度高,可以引發幼兒的積極情緒,提升幼兒的好奇心與興奮度。因此,幼兒園在創設環境時要在原色、自然色的基調上選擇更多暖色的玩具與材料,以吸引幼兒與環境持續深入互動。

從幼兒的形狀偏好來看,幼兒園的室內外環境中應該多選用圓形、流線型、螺旋型的材料與家具。帶弧度、有轉角的家具或材料能給幼兒一種接納感、圓潤感、溫暖感、自由感,而帶直角的、方形的、三角形的家具或材料則棱角分明,容易使幼兒產生被拒絕、被排斥、被約束、不可抗拒、緊張等感覺。

4.幼兒園環境要促進幼兒社會交往

兒童天性樂群。在兒童的天地里,憑著通行的文化密碼,不同種族、不同年齡的兒童間可以做到沒有障礙、交往甚歡。幼兒園要滿足幼兒樂群的天性,就需在環境創設上做出一些回應。第一,在幼兒園整體設計上多使用聯廊、廣場這樣的設計創意,將不同的建筑物連通,以支持全園幼兒的深度交往。第二,不同活動室之間建有寬闊的走廊,打破班級與班級之間的交往壁壘,支持不同年齡段、不同班級間幼兒的充分互動。第三,班級區域環境設置有彈性,不固化不同活動區域之間的邊界,支持幼兒以自己的游戲主題為主線,實現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內容整合、材料整合及角色整合,更好地展開生活角色與游戲角色之間、不同游戲角色之間的跨界交往。

二、幼兒園環境應彰顯“兒童感”

如果說“兒童性”更多地突出環境對兒童心理特點的回應,那么,“兒童感”則更為強調兒童在環境中的主觀感受。所謂“兒童感”,通俗點說,就是兒童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體驗到“主位”與“客位”的“在場感”。從“主位”來看,“兒童感”表現為兒童的“我感”“我們感”,即“我在這兒”“我看見”“我探索”“我發現”“我反思”。從“客位”來看,“兒童感”表現為“我被看見”“我被看懂”“我被接納”。從抽象定義來看,“兒童感”是指幼兒園環境要支持兒童獲得存在感、掌控感。一所幼兒園、一個班級的環境能否彰顯“兒童感”,支持兒童獲得存在感和掌控感,成人不是判斷的主體,兒童才是審議的主角。

1.支持幼兒獲得存在感的策略

幼兒的存在感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幼兒園的大生態圈中,二是在班級的小社群中。因此,支持幼兒獲得存在感也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展開。

第一,支持幼兒在幼兒園大生態圈中獲得存在感

通俗地說,幼兒在幼兒園大生態圈中獲得存在感,意味著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幼兒園不可或缺的一員,是獨一無二的。為此,教師需要采取一些策略。譬如,支持幼兒認領幼兒園的一棵樹、一盆花、一片菜地、一個鳥窩等,與它做好朋友,跟蹤它、陪伴它、觀察它、記錄它,在此基礎上完成反映不同物種生命歷程的“兒童海報”。又如,支持幼兒擔任幼兒園的值日生、升旗手、飼養員、小導游、小園丁等,從一個純粹的游戲者、學習者角色轉變成對自己、對他人、對生活、對環境負責任的“小公民”。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扮演一種不可替代的角色,承擔一份不可替代的責任,發展各方面的能力。因為,任何人的存在感都不是虛無的,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我感”。

第二,支持幼兒在班級小社群中獲得存在感

全國著名班主任魏書生有一句名言:“我是全國最閑的班主任?!彼我宰龅竭@一點?在他的班級管理中,每個孩子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絕不找小組長,小組長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絕不找班委,班委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絕不找副班長,副班長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絕不找班長,班長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絕不找班主任。這意味著每個孩子都是班級的主人,都是班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員。

在幼兒園的班級生活中,幼兒通常會受到悉心照顧,而其責任擔當能力、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往往被忽視。因此,我們必須支持幼兒“人人扮演一個班級角色”,充分參與班級日常管理。幼兒只有承擔了責任,才能在班級中體驗到存在感。

2.支持幼兒獲得掌控感的策略

對于幼兒園的環境,“兒童感”不僅表現為滿足幼兒本體性需要的存在感,而且表現為助力滿足幼兒自我實現需要的掌控感,即“我的地盤我做主”,不再時時處處受成人支配,而是能對自己所生活的幼兒園大環境、小環境有發表觀點、參與決策的機會。

第一,支持幼兒在幼兒園大生態圈中獲得掌控感

幼兒能否真正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獲得掌控感,關鍵要看幼兒園在創設大生態圈環境時是否邀請幼兒參與,體現幼兒的審美偏好,彰顯幼兒的邏輯。譬如,在江蘇揚中市三環幼兒園的圖紙設計規劃階段,幼兒便充分參與,提出自己的創意,他們希望自己的幼兒園能夠變成三個封閉的圓形,自己可以在其中快樂地奔跑。在建筑設計師的努力下,孩子們的愿望最終變成了現實,他們最終把自己的幼兒園命名為“三個圈幼兒園”(見圖1)。又如,在江蘇常州市寶龍幼兒園的戶外環境規劃中,幼兒希望有更大的材料超市、更起伏的騎行通道、更開放的沙水區域等。于是,在教師的支持下,幼兒與教師一起規劃設計(見圖2),最終幼兒園戶外空間被改造成幼兒更喜歡、更自主、更具有參與性的活動空間。再如,在江蘇無錫市立人幼兒園的種植園設計中,幼兒希望把小菜地的田埂變成“跨田埂”游戲的場所,他們根據自己的創意,最終設計出不同挑戰難度、不同風格的“跨田埂”游戲區(見圖3)。

第二,支持幼兒在班級環境創設中獲得掌控感

對于幼兒生活的班級環境如何規劃、如何布局,成人往往很少傾聽幼兒的想法,了解幼兒的創意。幼兒只是班級環境的享受者、適應者,很少成為規劃者、設計者、改造者。在江蘇常州市天寧區實驗幼兒園的班級環境改造中,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創意,鼓勵幼兒大膽設計。首先,幼兒分組或集體討論現有班級空間,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比較喜歡或不太喜歡哪些地方,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其次,幼兒形成學習小組,將自己的班級環境創意做成積木模型圖;再次,全班幼兒針對各組提出的班級環境的創意模型進行集體投票;最后,幼兒將得票最高的創意模型變成真正的班級環境。在班級環境的改造過程中,幼兒既開展班級整體結構的“兒童化”改造,也聚焦班級區域環境進行“兒童化”改造(見圖4、5)。

環境的“兒童性”與“兒童感”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當幼兒園環境充滿“兒童性”時,幼兒園環境才能彰顯“兒童感”,兒童才能充分體驗到存在感和掌控感。也只有當兒童充分體驗到存在感和掌控感時,環境中的“兒童性”才會進一步彰顯。人是環境的產物,不同的幼兒園環境會塑造不同的兒童。當我們希望兒童更自主、更自信、更有能力時,我們便要與兒童一起創生一個適合兒童自由自主有品質生長的支持性環境,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兒童性環境班級
班級“無課日”
我國兒童性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環境清潔工
基于物型文化的校園文化構建
兒童性教育走上前臺
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要重視其“兒童性”
班級FACE系列大放送
漫觀環境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
以牙還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