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有所依”

2018-03-09 18:55董國娟荊琦馮艷
關鍵詞:老房子新農村建設策略

董國娟+荊琦+馮艷

摘 要:文章以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及老房子的現狀為基礎,通過研究總結出老屋的延承與發展的思路。通過對典型案例的研究概括出傳統鄉村中老房子延承與老房子發展的策略和方法為老房子主動適應外部變化(新農村建設)的改造,提供參考性建議;為“美麗宜居”的新農村實踐及鄉村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老房子;延承與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7)10-0064-04

“老有所依”是針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老房子的現狀提出來的。本文試圖從建筑學方向研究討論,“依”字這里指的是老房子(歸宿),(老房子)特指近代的傳統鄉村住宅。新農村建設的展開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鄉村肌理結構呈現出極速演變態勢,近代鄉村中傳統建筑中的大部分老房子也被簡單的推翻重建,既不利于鄉村建筑文脈的傳承也造成了資源浪費。

一、鄉村及老房子的現狀

現在的農村,老房子因材料多以磚木、夯土等為主,由于年代久遠導致破舊不堪且無法供人居住。有少數房子村民也會將其保留,但大多數作為柴房或空置。今天,走在鄉村的街頭巷尾我們發現,早年間隨處可見的地方特色民居漸趨消失,鄉村建設逐漸被城市的建造風氣“傳染”,到處是二層-四層的歐式洋樓、別墅。如今傳統村落簡單、快速更新,菜單式建筑類型建設此起彼伏,傳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風貌逐漸喪失。老屋代表了一個地方建筑文化的傳承,如果老房子都不存在了,那么該地的建筑也就成了無根之源。傳統村落中的建筑文脈如何延承?探討老房子如何適應新農村建設及生發的可能性對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探討老房子的保留改造具有普遍性意義。

二、老房子延承與發展的思路

(一)歷史保護不是簡單的形態外表的復原保存

近年來歷史保護思想發展表明:單一地針對歷史遺存“復原”的局限性,復原的歷史建筑和事物往往在鄉村中成為孤立的碎片,無法與周邊肌理發生實際的生活關系。把歷史建筑的保護與歷史街區的社會生活總體的保護相結合,使歷史遺存積極參與鄉村空間肌理和鄰里關系的構成,用歷史建筑來控制和引導周邊區域的發展,賦予其傳統特征的“保護”和“再生”的雙重觀念正在得到廣泛的認可,其價值在實際建筑活動中已經得到充分的印證。歷史保護的實質是對傳統的文化根基的守護,絕不簡單等同于形態外表的復原保存,這種守護的目的當然是要讓傳統真正融入到實際生活中,成為生活的基礎性內容,而不是把歷史事物劃分孤立起來。

(二)堅持有機更新

“辯證做法,有機更新”概括了王澍對“美麗宜居”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村莊整體規劃和建筑設計的理解。村落有機更新是指在尊重現存的傳統文化與民風、延續村落已形成的空間肌理和生成格局、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等原則基礎上,對村落這一有機整體進行循序漸進式地更新、整治與改造?!案隆卑ā稗D型與重建”,主要針對歷史文化區塊結構的優化、社會經濟發展的調整和環境的改善,是為了適應當今新生活的需要。有機更新是一個持續行進的而非斷裂的過程?!坝袡C”意味著,村莊街巷的更新不是用一塊與其場地歷史毫無關系的外來肌體來簡單替代舊有組織,而是基于原有村莊肌理發生機制的有機生長,是在基于歷史傳統、社會生活和場地條件理解的“適應原則”上的空間詮釋——它既不是無根無由的空中話語,也不是對歷史內容和形式的直接重復。老房子的延承與發展(保護與改造)原則應在尊重文脈和歷史的基礎上要依據房屋現狀區別對待,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肌理與老房子的更新不易采用大拆大建的簡單應對方式,應堅持有機更新的原則,傳統建筑文脈的傳承是我們的責任。

(三)鄉土特色與地域性是傳統鄉村住宅的主旋律

無論是保護還是有機更新,最終目的是保護鄉村的建筑文脈和多樣性,而鄉村建筑文脈和多樣性主要來源于鄉村的地域性特征。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建筑往往有較高的識別性。地域性是在流變中被集體認同的事實。新農村建設及城市化的影響下,菜單式的建筑類型、混凝土框架加面磚的建造模式在各地鄉村大量興建,但是村民在生活上并不認同這種單一的建筑模式,以主房為生活空間,周邊漸進地加建輔房,從而慢慢生長,這種自發搭建的模式或者建筑的生長方式目前在鄉村還是很普遍的,傳統村落的“生長”狀態是極其自由的。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老房子的延承與發展在總體思路上應突出當地的鄉土特色、地域性;老房子的保護與更新應保持和發展鄉村傳統風貌,鼓勵運用當地材料。傳統鄉村建筑的鄉土特色和地域性是獨一無二的,它顯示了一座村莊在歷史潮流中是如何行進的。

三、延承與發展策略

老房子的延承與發展不僅是建筑文化特征的重塑亦是尋回鄉村傳統和意義的過程,新農居其實是在呼喚被遺忘的鄉村審美。老房子的延承與發展應該既要滿足村民的現代生活方式與需求,又要保證村落的肌理,要走有機更新的道路,不宜采用大拆大建的簡單方式,應在注重原有的肌理組織上實現更新,堅持和保護村莊原有肌理專有的鄉土特性和多樣性。

(一)保護與修繕

鄉村不可否認是一個有機的生命整體,可以說村莊的任何部分(包括街巷)也是生命體。生命體的新陳代謝是鄉村生長的自然機制,村莊肌體總是處于不停地新舊更替之中,這內在的邏輯也是鄉村歷史現象的根本內容,歷史保護同時也需要保護鄉村新陳代謝的生長機制,這種保護和對歷史遺存的物質保護同樣重要。對于具有特定歷史價值的單體(建筑與墻體)與片區即完整保存鄉村傳統氣息的歷史遺存,采用建筑修復原則:修整復原建筑主體,加固建筑結構,更換腐壞材料,還原歷史原貌,修舊如舊;通過區域整合和重點設計,實現組團式恢復和保護??梢砸詺v史保護建筑為核心,擴大保護區域,將歷史保護建筑周邊關聯區域納入風貌保護范圍,化點為面,提高歷史保護建筑的品質。隨著歷史的遷移和歲月的侵蝕,老房子逐漸變得蒼老和衰敗,加上新農村的飛速發展,這一村莊歷史的標本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驗。保護修繕,發掘資源,提升價值,傳承文明。加強對建筑文化(老房子的延承與發展)的保護意識,注重的是村落原真性與傳統肌理形態的延承。endprint

(二)適應性改造

建筑物在其生命周期過程中經常面臨著其使用功能的改變,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適應性改造(或稱改造性再利用)。適應性改造指的是改造后的建筑物不僅能適應新用途,同時其本身的特性還能保存(也就是說在維系鄉村文脈的連續性的基礎上革新功能,以適應時代需要)。其目的在于加長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或者說給予某一建筑物多個設計生命周期,以應對建筑承載的社會、文化、經濟、技術等方面的需求。適應性改造的策略:功能更新。人們所說的“改造”也就是功能更新,在這里一般指老房子的再開發,使其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民宿,是文脈傳承的新創造。這里選取梁家山村民宿改造為研究案例。泥墻青瓦夯土屋,依山而建的居所是梁家山村的最大特點。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村里的年輕人多數都去城里打工了,孩子們也去了城里上學,梁家山村慢慢地變成了老人們的留守地。梁家山想要通過一種新的方式讓山村的現狀得到改善,開始嘗試通過經營民宿來讓山村不再寂寞。所有的新事物對于這里都像一場改革,久居山里的村民們躍躍欲試但又不知如何改變,村里的老書記帶頭讓出了相伴自己幾十年的老房子,開始了山里的第一棟民宿改造。這棟老的三合院建筑建于七十年代。因建筑使用年限較長,存在很多問題:立面破壞,墻體開始出現裂紋;庭院單調;室內光線昏暗;屋面侵蝕;木地板破損;并且樓梯陡峭,二樓沒有安全護欄、不封閉。在對這棟老房子開始進行改造之前,團隊首先對整個村子的夯土房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分析村里建筑的單元類型——這里的建筑都是以主房為主要的生活空間,采用自發搭建的方式在主屋周邊一點點地加建輔房,從而慢慢生長。這棟老房子的適應性改造沿用當地鄉村的建造邏輯,采用一種生長的方式來實現建筑的更新。首先拆除西側快要倒塌的輔房,然后增加一二層衛生間,和二層平臺。主屋的東側保存較好的廚房保留不變,面向院子部分加建兩個衛生間。在建筑南側增加陽臺,延續從主體到輔房蔓延生長的建造邏輯,并置入新的使用功能;拆除墻體,屋面,對主房的屋架進行翻新;更換原來木結構中不好的梁柱,調整二樓梁高,拆掉影響空間使用的梁;窗戶門洞部分加大,部分保留原有尺寸,門窗重新設計。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都市生活相結合,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村落中的傳統建筑,同時又間接促進了村民經濟收入的多元化。村里的老房子原本失去了居住的功能,通過適應性改造——功能上的更新——民宿功能置入,他們重新獲得了生機。民宿,使得梁家山村重新獲得了生命,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陸續返鄉。一路走來,有清風,有明月,還有鵲聲、蟬聲……細嗅,竟能聞到一絲隱約的稻花香。邂逅這里——清風居,是一種緣分。

(三)舊材新用——“寓古于新”

總體運用“以舊包新”的設計手法,一方面使傳統形象維系建筑立面,就地取材或循環利用古舊建筑材料;另一方面新舊建筑形式“拼貼”。這種方法稱為“寓古于新”。傳統老房子的適應性改造或新農居的建設不僅要結合當地條件和傳統文化因素,還應該盡可能的使用當地的材料?!爸袊心敲瓷詈竦奈幕?,而現在到處在拆古老的建筑,當年古代建筑師用的那些有尊嚴的材料,如今像垃圾一樣被丟棄,所以我要用智慧的方式讓它們復活?!?014年中國美術學院建筑學院開始試點“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的計劃,并由王澍教授主持規劃設計。在杭州富陽文村的新農居嘗試中,王澍用灰色、黃色、白色的色調,外立面設計中使用了夯土墻、抹泥墻、杭灰石墻、剁斧石,新居舊居有機結合。對于王澍來說,新農居的實踐,其實是在呼喚被遺忘的鄉村審美。他回收的拆除的舊磚瓦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的地面與屋頂上重新獲得生命;他曾用30個被拆掉村莊里回收的40多種600多萬塊廢磚舊瓦作了寧波博物的基礎材料。王澍想告訴人們,曾經的城市生活是怎樣的。以前的寧波是一個海港城市,有多個傳統村落。而如今,幾乎所有的村莊都被拆除了,這里幾乎變成了一個沒有歷史記憶的城市?!拔矣昧宋以谶@個地區收集的所有舊建筑材料,想建造一個有自我生命的小城市,他能重新喚醒人們對于這座城市的記憶?!痹诮ㄔ熨x予新意義的建筑時選擇傳統的建筑形式,其本質上也是對傳統建筑形式的深入理解。

王澍說:“老房子就是活著的歷史,歷史都沒了,還有什么根基?”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房地產碰到瓶頸的情況下,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了農村,建筑師們自然也不甘落后的蜂擁而至。村莊同化的趨勢正在形成,假如鄉村特有的地方特色和多樣性不存在了,傳統村落的保護將無從談起。建筑師們要反思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建筑作品能否讓村民們既住著舒服,又不失傳統鄉村應該有的風貌?村莊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鄉村的個性顯現了嗎?建筑師的嘗試,為這個村子帶來了什么?

我們要留住建筑文化的種子,要延續建筑的文脈,要讓鄉村僅有的種子能夠生根發芽。

注 釋:

{1}梁家山村民宿改造圖片由樹林建筑工作室提供.

參考文獻:

〔1〕朱霞,謝小玲.新農村建設中地村莊肌理保護與更新研究[J].華中建筑,2007(7):142-144.

〔2〕劉少瑜,楊峰.舊建筑適應性改造的兩種策略:建筑功能更新與能耗技術[J].建筑學報,2007(6):60-65.

〔3〕張曉婧.有機更新理論及其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7(11):29-32.

〔4〕陳金金,楊茂川.“軟裝飾”地域性室內空間[J].藝術與設計,2011(6):62-64.

〔5〕ABBS.王澍爆改新農居——為小鄉村帶來“鄉愁經濟”[EB/OL].2016-06-17.http://www.abbs.com.cn/news/read.php?recid=35618.

〔6〕柳蓬,陳佳.王澍談農村規劃與村居設計:辯證做法 有機更新[EB/OL].2014-07-29.http://zjnews.zjol.com.cn/system/2014/07/29/02016846 9.shtml.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and old hou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typical cases,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ld house and summarizes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h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ld hous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make referential suggestions for the old house to adapt to external changes actively( name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meanwhil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Beautiful livable New Countryside and rural relative research.

Keywords: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ld Hous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endprint

猜你喜歡
老房子新農村建設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老房子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老房子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老房子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