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弄清內因外因 理順內外關系

2018-03-10 13:53茅震宇
聲屏世界 2018年12期
關鍵詞:融媒體

茅震宇

摘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會遇到一些十分現實的問題,經梳理有八個方面,包括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義、作用和定位,在建設過程中應該采用“加減乘除”的方式整合消腫,把上下左右各方的關系理順,凝聚起來自多方的人心,以心的相融推動媒體融合,新聞傳播事業與經營創收產業分離并各自輕裝上陣,以發揮傳統媒體的現實價值。

關鍵詞:融媒體? 縣域特色? 兼收并蓄? 產業與事業? 廣電與報社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已是當前全行業最熱議的話題。關于它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中央已作了明確指示,各地也都在醞釀,動作快的已有行動了。值得關注的倒是建設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現在所能見到的介紹,大多為初級的理念或打算,真正實踐層面的真知灼見、心得體會、做法經驗、成績效果并不多。按照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要求的理解,根據多年來縣級媒體的實踐和觀察分析,筆者認為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必須理清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才能找準建設和發展路徑,才能真正把融媒體中心建設引上正軌。

領會實質,弄清特殊意義

總體來說,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初心是提高縣域主流媒體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從而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具體來說,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內在需要。首先,作為四級辦報辦臺中最基層的媒體,縣級媒體在官方輿論矩陣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讓黨中央聲音傳達到基層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讓黨和政府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最面廣量大、最近距離的媒體。其次,這是一片最前沿最開闊的陣地??h級媒體面對的是農村人口,而目前將受眾定位于農村農民的媒體并不多。隨著農村發展和農民素質提升,引導和服務好這一大片受眾將會對中國的未來具有巨大的意義。

同時,這也是時代進步和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縣域經濟社會和輿論環境現狀,也證明融媒體中心是一條必然之路。在大踏步地邁入融媒體新時代的今天,縣級當然不應落伍??h級媒體自身在經濟、技術、人才、資源等方面,相對央媒省媒市媒來說都要弱不少,所以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需要中央的頂層設計和直接部署,這樣才能步調一致,共同跨入融媒體發展的新時代。從全國來看,東西南北中的縣級媒體發展也不平衡,條件較好的地方已有了融合的初試,而條件相對差一些的地方則還需要更多的扶持和指導。

認清定位,做好加減乘除

融媒體中心的特點是兼收并蓄,新穎簡約。所謂兼收并蓄,就是兼具了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的多種功能和各方賦予的職責;所謂新穎簡約,就是架構、體系的新,管理手法、運行流程的新,而要做到這些,并適合時代特征與競爭需要,又必須層級是簡約的,機構是簡化的,程序是簡明的。

廣電在高歌猛進的發展時期,鋪攤子現象比較普遍,到如今已出現了小臺“小而全”的臃腫。東部地區一般的縣臺都有二三百人,七八個有線數字電視頻道,至少一套廣播頻率,還有廣電報刊?,F在廣告少了,又不敢再冒風險買無版權節目和影視劇,就沒有了節目填充,頻道資源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大型綜藝演播廳、電視轉播車、媒資系統等設施設備用得不多,還需要不斷地花人力財力去維護?,F在到了必須快刀斬亂麻地做減法的時候了,在消腫的同時真正突出新聞宣傳主業。

有人說,作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縣級融媒體中心只要做好政務宣傳就行了。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當然要做好政務宣傳,但做好政務宣傳不等于只做政務宣傳,也不可能只做政務宣傳,不然是難于獲得受眾的青睞,難以占領輿論陣地。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會把融媒體中心建設引偏航向。媒體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政務宣傳與經濟報道、民生報道從不矛盾,不是二選一的問題,而是融會貫通的問題,講好中國故事才是最有效的政務宣傳。從這個意義上講,也是一種融合,是要把二者結合起來,哪方面也不可偏廢,讓宣傳沒有宣傳的說教灌輸味,讓新聞有導向有靈魂,也有溫度有黏度。

理順關系,事關上下左右

目前人們所看到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主要有幾種樣式:一是廣播電視報紙和“兩微一端”以及新聞網站、移動屏等的融合;二是廣電、報社各自搞一攤,各自搞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三是上級媒體參與到縣級媒體中來搞的融合。在這幾種基本樣式下,又派生出山東省高密版、北京市郊區版、河南省鄭州市郊縣版等幾個版本,不相同的主要是在資本主體、經費來源、經營方式等方面。

不管怎么“融”,融媒體中心是一個嶄新的單位,就該有嶄新的體系和形象。在內部要打破原單位和部門的邊界,讓內部運轉活起來,形成統一的新格局和融媒文化,塑造一個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融媒形象。融媒體中心的相關人員是從原來的媒體過來的,崗位可能與原先相似,但職責要求不同了,對上對下、對內對外的工作都要從融媒體中心的角度去做了。與文廣新(文旅)局、廣電網絡傳輸公司的關系如何理順,邊際如何切割,都需要有明確的說法,不然在日常工作中會出現磨擦和麻煩的。

對上關系中,宣傳部毫無疑問一向是媒體的行政領導部門、業務主管部門,融媒體時代又會有所不同。第一,通道需重新理順。以前宣傳部分別管著廣電報社等幾家,現在只抓融媒體中心一個頭了,而這個頭下面卻又有多個采編和發布平臺,這里的上下渠道和管理職權限等需要重新設定。第二,優勢如何發揮。融媒體中心建成后,要求更高、渠道更多、時效更快、覆蓋更廣、影響更大,與社會上的其他信息傳播途徑的競爭要占絕對權威地位和優勢。第三,監管需要前置。過去是事后審看聽評抽查,融媒則需要事前介入策劃,提前給出指導性意見,審看聽評也該改為即時式、隨機式的。第四,作用應該更大。在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方面,也可以構筑起更多的工作平臺,宣傳部可以深度介入,發揮更多的資源優勢、協調作用。第五,關系可以更緊。上級部門往往是原則要求多、宏觀指導多,策劃方案、實施辦法肯定還得作為具體實施單位的融媒體中心來拿,這其中需要更多的主動匯報,以緊密聯系爭取理解支持,同時也獲得更多的信息和幫助。

激發活力,完善用人機制

任何時候人的因素都是第一的。人才引不來、留不住、養不牢,在目前的縣級媒體己十分普遍,情感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等幾招也都很難于奏效。

廣電系統退休職工多,在職人員中各種性質的人員多,包括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多年前用工較寬松,大量招用企業人員,還有勞務派遣以及臺聘、部(中心)聘、欄目聘之分。有一些事業人員在臺網分離時以外借名義關系留在臺里,人在廣電網絡公司工作。目前來說,在編人員大多出現了年齡老化、知識能力跟不上發展要求的現象,而一線挑大梁的又是企業人員為主,在薪酬福利等方面會產生逆差,挫傷能干活多干活的人積極性。

應該借融媒體中心建設之機,理順用工關系,優化人員結構,消除長期以來混編混崗的現象。同時要去行政化,把精兵強將配備到主業一線人員,并在薪酬分配、福利待遇方面向一線傾斜。打破僵化的用人和分配制度,用活用好績效管理和考核體系,消除同工不同酬的客觀矛盾。

在嚴格事業單位管理制度的同時,把媒體的特殊性和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的基本性質相結合,利用質和量的考核評比,調動采編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提升傳播能力建設的積極性?,F在有些地方將質量考核、參賽評獎的獎勵都被視為濫發津補貼而停止,這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業務一線人員的積極性。這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符合媒體的特質,同樣也不是規范政策的真正目的。

注重實際,切勿盲目攀比

融媒體中心建設需要在硬件技術上投入,但也不應停留在技術架構上,特別要注重縣域現實和實用,防止盲目追求“小而全”“高大上”。

現在一些縣級廣電、報社已各自建設自己的中央廚房、融媒體指揮中心,都是超高清大屏,豪華型辦公區,直播車、采訪車、無人機、高清攝像機、高清編輯線等,記者統一著裝,還都有衛星定位、實時連線設備。其實外在的東西,花點錢輕而易舉就能辦到。最主要的是融媒體中心建設要有前瞻性,預留未來發展空間,特別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傳播手段也一直在變化更新。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普及,這個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將會在傳媒業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信源鎖定、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有很強的實效,因此在融媒體中心建設中需要早謀劃早布局,別再“醒得早,起得遲”了。但關鍵的還是要因地制宜,適合實際使用才是真的,特別是技術設備更新快,用不了一二年就要升級換代了。

自覺心融,帶動真融全融

媒體融合從某種意義上說關鍵還是人的融合,心要相融,思想認識要先融到位。值得注意的是“叫好”和“叫苦”二種議論?!敖泻谩闭甙讶诿襟w中心建設當成利好消息,認為從此可以躺在財政“包養”的溫床上,高枕無憂旱澇保收了?!敖锌唷闭邉t來自目前的小康型單位,他們大多覺得自己獨門獨院,小日子過得蠻舒坦,擔心進入融媒體中心后,已有的地位、福利受影響。某些地方的廣電與報社之間還似乎心存芥蒂,糾結于誰融合誰、以誰為主的問題。

媒體一直在為改革鼓與呼,現在改革輪到自己頭上,怎么也成了曾抨擊的那樣,患得患失、萎萎縮縮、顧慮重重了?融媒中心是一個全新的機構,既不存在誰兼并誰的問題,也不能停留在“合署辦公”上,一定要讓所有相關人員從“要我融合”轉變為“我要融合”。要自覺把自己定位在我是融媒體人上,盡快適應新的狀態,特別是采編人員更是時時處處要以融媒體新聞工作者的要求,錘煉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兩業分離,雙雙輕裝上陣

傳統媒體作為事業單位自進入企業化管理以來,一直奉行“事業引領產業,產業支撐事業”的理念,今后是否還要沿著這條路走?

過去無論廣電還是報社,都既占到了體制的好處,又嘗到了市場的甜頭。盡管上級三令五申要求新聞采編人員不能涉足廣告經營活動,但事實上很多縣級媒體都在讓采編人員參與經營創收,有些甚至還在全員創收的口號下發文下指標壓任務,把采編人員的創收與績效掛鉤。從客觀上說,這些確實也是基于縣級媒體現狀和縣域社會特點的舉措,縣級媒體養不了太多的人,不可能都做到專人專職,而所面對的地方又是熟人社會,商業性廣告不多,大多只能靠關系去拉廣告,特別是行政事業單位和鄉鎮機關的一些項目,即聯辦收費性的專欄專版??蛯n}節目欄目,承辦主題晚會、文體娛樂活動,收費的形象廣告、冠名贊助之類。能做成這些生意的,跑各個口子的記者最有優勢,所以在部分縣級媒體出現了新聞中心是創收主力軍的不正?,F象。

這些做法表面上是推動了經營創收,但是實際上是弊大于利的。這種做法不僅不可持續,而且會把新聞隊伍帶偏了方向,讓新聞工作者客觀公正和清廉無私形象大打折扣。而收費性的各類專版??瘜n}也大有越做越濫的趨勢,嚴重拉低了媒體的品質,損傷了品牌形象。人員精力和管理方面也大受牽制,顧此失彼,無法聚精會神做好本職工作。

現在融媒體中心建設正好是個清理的契機,把新聞采編與廣告經營徹底分開,實現物理上的脫鉤。這一點山東高密融媒體中心和江蘇金壇廣電有了較好的探索,都是由另成立的縣直屬文化傳媒公司來負責經營,解決了事業與產業的矛盾。

傳統新生,擦亮金字招牌

傳統不等于過時。廣播、電視、報紙依然有各自的魅力和價值,尤其是在農村更是大有作為,我們完全應該不放棄一寸領土,關鍵是要借助融合,改進優化報道方式和傳播手段。

國內幾家標桿性知名新媒體高管說過同樣的話:傳統媒體沒過時,優勢還在。這些高管幾乎都是從傳統媒體跳槽過去的,他們的眼光是犀利的,感受是深刻的,觀點也是精準的。確實,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不是媒體不行,而是沒有將辦臺辦報辦刊理念順應時代,造成表現形式的機械僵化,傳播方式的單一狹窄。

報紙、廣播、電視還將長期存在,改變的只是傳播形式和手段。如廣播可能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路徑,而不再是無線或有線,電視除了大屏小屏會自由切換外,播出方式也會互聯網化,呈現的節目不再是目前從早到晚排列好的線狀的,而是與手機網絡界面一般的塊狀的,點擊哪個節目都是實時更新實時播出的,而且還能具有由算法根據個人喜好形成的主動推送。

以往我們也提過開門辦報、開門辦臺,但這些開放都是單向的、偶爾的,而融媒體與受眾的關系是365天全天候開放的,要以互聯網時代要求重構與受眾的關系,受眾既是引導對象、服務對象,也是用戶,還是媒體的雙向互動者、傳播參與者、價值體現者。此外,縣融媒體中心還應成為當地縣委縣政府的信息中心、輿情監測中心、縣域產品互聯網推廣中心。

結語

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提出“媒介融合”概念,到今天全面推開媒體融合發展,經驗和成功案例卻并不多,中國特色的、縣域特點的媒體融合之路才剛剛開啟。東西南北中的縣與縣的情況千差萬別,媒體自身也各有不同,但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目標是一致的。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路線圖扎實推進,既不要趕時髦、湊熱鬧地一哄而上,也不能掉隊,甚至拖后腿,只有扎扎實實地推進,才能讓融媒之花開遍各地縣域。

(作者單位:太倉市新聞工作者協會)

猜你喜歡
融媒體
融媒時代廣播評論發展問題研究
融媒體時代傳媒人才能力培養的思考與實踐
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內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融媒體如何促進紙媒破局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時代傳統報業的轉型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