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城:從美麗的童話走向生命的悲歌

2018-03-24 09:30凌丹虹
文學教育 2018年3期
關鍵詞:悲歌顧城童話

內容摘要:顧城,20世紀中后期詩壇上的著名詩人,其詩歌創作生涯主要分為(1964-1974;1975-1984;1985-1993)三個階段。作為朦朧詩人的代表詩人之一,80年代,顧城以一系列寧靜、優雅、美麗純真的詩歌,贏得了“童話詩人”的美稱;但是,也就是這位表面柔弱、內心憂郁多情的詩人,用利斧砍死了與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女詩人謝燁,而后走向生命的終點,引起詩界一片嘩然。

關鍵詞:顧城 詩歌 童話 悲歌

一.顧城的生平及簡介

(一)顧城的個人經歷

顧城,1956年生于北京,父母都是科學文藝工作者,父親是老詩人顧工。1964年,顧城8歲就開始了詩歌創作。1969年隨父親顧工下放到山東濰河岸邊的一個小村莊務農(養豬),在放豬的同時喜愛采集昆蟲標本,并在那里寫下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無名的小花》,還編有一冊格律體的詩集《白云夢》。1974年回北京,做過搬運工、鋸木工、借調編輯等臨時工。1979年初以一首《一代人》成功風靡詩壇,并因其詩歌鮮明的童話色彩而被人們稱為“童話詩人”。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赴新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后辭職隱居激流島。在我國詩壇上,顧城與北島、舒婷合稱為朦朧詩“三巨頭”,代表作品有《黑眼睛》,《一代人》,《生命幻想曲》,《白晝的月亮》以及長篇小說《英子》等。

(二)顧城“自然天成”的童年

據姐姐顧鄉回憶,顧城自小便才華出眾。伴隨風聲鳥鳴,顧城2歲時就發出一種“近乎鳥鳴的聲音”,人稱“鳥語”。小顧城尚且年幼無知,偏與自然世界心靈相通。據西方兒童心理學解釋,兒童存在這樣一種“前心靈意識”,他們對自然界有著一種朦朧的無意識感知。與其說小顧城的“鳥語”實踐是其無意識機體功能的表現,不如說顧城的童年是“自然天成”。顧城5歲時,幼兒園小朋友無意間提及“月光”(“昨晚你睡著后,我在月光下,用紙疊了一只天鵝?!保?,喚醒了小顧城對事物詩性的認知。此外,他對語言文字有著超乎常人的理解力。姐姐顧鄉回憶說:“他很早就博覽群書了,可他從不查字典,字義多憑領悟,字音自設?!绷硪环矫?,顧城還有著超出常人的語言表達能力。5歲時,就能講三國。更為讓人驚嘆的是,小顧城還會自創故事。樹、螞蟻、甲蟲、天空,他“用一種瑰麗燦爛的言辭”(顧鄉語)[1]為它們畫像。聽眾為之詫異時,他神色若然,即便沒有聽眾,他也會對著墻照講不誤??粗巴獯笕藗兡弥肟暾f著笑著走向食堂,小顧城說,他聽到了一首悅耳的叮當音響。這個渾然天成的小才子,在潛意識中就對世界有了一種感性的、詩意的、審美的認知。

二.顧城的創作生涯

(一)動亂的年代:1964-1974

1966年,文革拉開序幕。緊接著,“打倒”(打倒閻王,解放小鬼?。?、“掃除”(掃除一切害人蟲,搬掉一切絆腳石?。?、“奪權”(奪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權?。┑呐趶棻榈亻_花,一時間彈片、粉塵滿天飛舞,面對昏暗、光怪陸離的恐怖景象,多少有信仰、理想的成人都難辨其方向,更何況一個只有十余歲的孩童!先是目睹大人之間的互相殘害,接著是被獸性化的同齡人圍攻,再到恐怖的抄家經歷,這段經歷使少年顧城對人世間產生了深深的絕望,以至其多年之后回憶起來,都心有余悸:“到現在我都覺得這個世界隨時可能崩潰?!也幌嘈庞惺裁粗贫饶鼙U先?,因為危險就在人本身?!盵2]誰知道有多少冷漠、自私、昏暗、丑陋、險惡的事件沖擊著這顆單純、感性、透亮的心靈。1969年冬,顧城與姐姐顧鄉隨父下放到山東濰河岸邊一個荒涼、貧瘠的小村莊。在下放的日子里,滿是超乎想象的艱辛。沒有可口的食物,沒有富足的衣物,沒有喜歡的書籍,甚至,連喝的水都是那么苦澀,如同顧工這一代人悲苦的人生。于是,很多人開始惆悵、迷茫、沉郁甚至自我傷害。而在此時,這個對成人世界恐懼與失望的少年顧城轉而走向自然,拿著書架上殘留的法布爾的《昆蟲記》,偏要為自己開辟出另一番天地。他認真地做筆記、采集標本,忘我地研究著昆蟲的類屬、聲音、色彩、嗜好……顧城對昆蟲有著特殊的“情結”。昆蟲,數量龐大卻體型微小,與顧城對自身在蒼茫天地間的渺小認識契合。昆蟲,色彩斑斕卻生命短暫,符合顧城對自身生命過程的悲感認知。小小昆蟲讓少年顧城對人生悲涼的認知顯然進了一層。這就是為什么會有“它來到世界上,沒有誰歡迎它,石頭是搖籃,在無情的巨大的巖石中間它認真地爬行著,也許在陽光中死去,也許能到達一個縫隙、在那里歌唱,也許有幸吃到蜜、變成飛蟲飛走……”這樣一段人生箴言。當人生悲苦的感悟成為親身體驗時,他化作宇宙間一朵無名的小花。他“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葉片”[3];然而愈是如此,他愈要頑強地開放,完成“把淡淡的芬芳,溶進美好的春天”的天賦之命。也就是這樣,顧城為期5年間(從1969年冬隨父下放至山東火道村,中轉經蓬萊市長山縣,1974年夏返京)寫下70余首新詩,總名稱—《無名的小花》(顧城的第一部詩集),以荒郊野地中、草坡石隙間、春夏秋冬間斷開放的野花自喻,少年顧城對自身悲涼處境的感悟可謂深刻。

(二)激情燃燒的歲月:1975-1984

1974年至1979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里,顧城為共產主義理想奔走,身體力行實踐“巴黎公社”的物質性勞動生產。1979年至1983年,他又為喚醒國人的真性情,呼吁“現代自我”,傾心創建一座精神世界的“童話花園”。然而在政治風云變幻不定的年代,縱使心懷天下的顧城執著地追求著理想的治國之夢,純真的革命信念卻沒有人響應,清貧的精神靈感卻沒有人認同。當豐滿的理想遇上現實的骨感時,人人還說作者癡,而且還給顧城貼上不可食用的“童話詩人”之標簽,然而,誰解其中味呢?他的父親顧工曾回憶說:“顧城沒日沒夜地沉浸在越堆越高的書中。他把過去細看過的兩大本《辭?!分匦聮呙?;他讀所有的詩歌、小說、哲學、科學、政治經濟學……他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像復印機似的,常常一個通宵就能翻完厚厚的一疊。他還自學繪畫……他室內的燈光幾乎是徹夜不息……”[4]網羅四海之情事,探究五湖之物理,幾經用力,顧城終于豁然貫通,在馬克思所構畫的共產主義社會(消滅私有制,階級消失,國家消失,取消民族,全人類得到解放)中,他看到了關于家國天下的理想前景—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盡其性,自由生活。為了革命理想,他去社會最底層的街道服務所(關押勞改犯的地方)做最辛苦的工作。木工、油工、鉗工、揚石灰、拉灰、搬運廢料、挖陰溝、做海報、建游藝模型、給16米高的鋅皮廠的房頂漆不銹漆、爬三十米高的煙囪清煙囪口、給煉鋼爐刮銹上漆……他說:“改造應該從那里開始,改造社會也磨煉自己?!钡?,高尚、純粹、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顧城被賦予了一個別致的綽號—“六傻”(當時他們單位有五個傻子,都是智力有缺陷的)。即便如次,他還是執著地相信革命,相信未來。后來,顧城為喚醒人們的本心,他決定調整革命戰略,棄戎投筆。于是,借1978年即將改革的春風,在“今天”文學的鼓舞下,23歲的顧城成功入駐詩壇。他開始頻頻出現在公眾場所,他熱情地與來訪的青年朋友探討詩藝、人生,并且熱心地關注時事。他要把最古老的夢想和最美的未來,變成真實的今天。但是詩人用心中純銀鑄成的鑰匙,向著人類,卻沒有打開人們的心門,而是將這個“童話詩人”束之高閣。人們眼中其意味深長的天真、純凈、美麗的天國花園不過是可有可無、純屬虛構的兒童圖繪罷了。因此,詩人更深一步地對中國現代化都市文明進程中民族文化傳承問題的思考,就更是曲高和寡、無人問津了。所以,顧城且聲稱自己“是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并直言自己寫詩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如露滴、孩子的眼睛、安徒生和韓美林的童話世界一樣美的藝術境界,將之表現出來?!盵5]激情燃燒的十年,竟如此苦澀、艱難。

(三)沸騰的時代:1985-1993

1984年后,顧城一反過去的童心調,回顧舊日激情、重新審視自己。以置身人世間之上的高姿態創作出一系列深沉的詩作,結集而成組詩《頌歌世界》。詩作《周末》中寫到:“災難像一個箱子,倒在地上/城里再沒有馬車/沒有一個消息,從我們身側碾過/使我們變成新鮮的玫瑰/城市里再沒有別的東西”。詩歌開篇就將“災難”呈現出來,箱子倒在地上,其內的一切丑陋都暴露出來,所有的人性、欲望、身體、感官都毫無顧忌地顯現,它事實上蘊含著詩人對家國天下、社會人生冷靜的思考和深沉的感傷。在告別昔日難以實現的家國理想后,1987年,他開始尋找“暴風雨中安靜的雪地”,1989年,在一個名叫“激流島”的地方,他如愿以償,深入自然、種地養雞,過起了隱居生活。1986至1988年間,顧城在遠游海外的日子里,自由書寫詩作《水銀》(組詩),意象奇異、詩思靈亂、無明確主題且過于醉心于形式。直到1989年隱居新西蘭海島之后,他重拾逍遙樂天的達樂才得以真正實現。在1989年至1990年一兩年的時間里,顧城發明了一種由線條流轉交織而成的靈異的鋼筆畫,他斷斷續續創作了十八幅,再配以近于散文、雜言詩之類的文字解說,合而成一本意氣悠然的《激流島畫話本》。這些分分合合、相互纏繞的線條組成的圖案,既像花、鳥,又像蟲、魚,隱約間又像是有人、樹的投影。用其妻謝燁的話來說,他的線條連動著一切相干的、不相干的東西,他的畫里有一種神秘的生長的力量。然而,20世紀末的世外桃源已不再是自然無憂的避難靜川。即便詩人卸下了背負的理想重擔,現實生存的壓力、自由高潔之精神在物質文明中的日益沉淪,都對顧城的生命執著造成壓力,甚至使他漸漸成為了眾矢之的,而他的詩歌創作也是日趨生僻、詭異,不被常人所理解。寫于此時期的《鬼進城》、《城》(組詩),貌似荒誕離奇,骨子里卻是異常悲凄??丛娙?992年創作的組詩《鬼進城》,便可知顧城與徘徊在人世間之外的“鬼”早已結下淵源、相似且相近。正如他自己所下的論斷:“我是一個靈,向外看?!睂W者黃粱說:“看《鬼進城》非常不舒服,它不像《頌歌世界》有一種語言的韻律之美,調性之美,它需要你從微觀的、宏觀的,文化比較的,從時代呼應的角度,甚至從文本與文本之間的召喚來理解,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跨越語言柵欄的神秘與美?!盵6]

三.生命不能承受之美

顧城,他有著朦朧而明亮的大眼睛,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像一朵“幽蘭的花”。他的詩歌純凈如水,卻帶著隱隱的感傷。顧城有著孩童的眼光,瑰奇的幻想。他真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他拒絕渾濁,拒絕長大。他有著唯美的追求,純凈的詩意。黑眼睛、花朵、星星、夢、雪水等等,都是他筆下的意象。他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他在城里尋找“光明”。顧城曾說:“大詩人必須具備一個永遠醒著的微笑而又痛苦的靈魂”。詩人是矛盾的,他騙自己,在苦苦黑暗的經歷中尋找一絲光明,痛苦且微笑著。他的童話王國就是一個五彩斑斕的夢的世界,在現實和夢幻之間,他選擇了夢幻。這是一個脆弱的靈魂,一個迷惘的夢。當夢醒了,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后來就很孤單。顧城熱愛寫詩,曾在自然的、詩意的世界里自由馳騁,宛如秋天的白云,輕盈自在。但是在自由之外,隱隱地透著一股寂寞和傷感,再美好的夢境終會有醒來的時候。偏偏這是個生活在童話里永遠不肯醒來,任性地不知道還有旁人的成年孩子,所以他唯有以殘酷的方式離開,帶著對童話的向往,只留下童心與詩,任人猜想罷了。世人不理解又有什么關系,“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顧城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后自縊于一棵大樹之下,妻子隨后不治身亡。而他,與好朋友英兒和妻子謝燁之間,又有著怎樣錯綜復雜的感情糾葛?這該有多大的仇恨才能導致如此殘酷的悲劇。顧城,一個極美的“童話詩人”,竟是這樣唱響了生命的悲歌。在痛苦黑暗的年代,他有著一雙超乎常人的發現美的眼睛,卻敵不過如此脆弱敏感的心靈。所以,美麗的童話終究敵不過殘酷的現實,縱使生命再絢爛,它小小的力量也有不能承受之苦。對于詩人顧城,我們且說是個美麗的憂傷吧。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最終導致了一場凄美的悲劇。當然,我們欣賞童話的純真,同樣,也請我們尊重生命的悲歌。

參考文獻

[1]顧鄉.《我的弟弟顧城》,顧城之城網站.

[2]顧城.《顧城文選.卷一:別有天地》:《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M].北方文藝出版社,2006.

[3]顧城.《顧城詩歌精品:顧城的詩 顧城的畫(插圖本)》[M].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

[4]顧城.《顧城文選.卷一:別有天地》:《剪接的自傳》[M].北方文藝出版社,2006.

[5]孟炯.生命的悲歌[D].海南師范大學,2008.

[6]胡瀅.顧城之城——生命不能承受之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05):92.

(作者介紹:凌丹虹,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研究生)

猜你喜歡
悲歌顧城童話
讀陳毅元帥《梅嶺三章》
雨后
麥 田
遠和近
童話鎮
暢游南極之海豹的悲歌
午夜童話鎮
海豹的悲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