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雪齋詩詞創作特色簡評

2018-03-24 09:30李繼豪盧冬玥
文學教育 2018年3期

李繼豪 盧冬玥

內容摘要:網絡詩詞勃興以來,女性詩人添雪齋以“以今化古,以西化中”①的姿態活躍在網絡詩壇。其詩題材多變,意象奇異,在古今中西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體現出詩人可貴的探索精神。本文即從影視手法的表達、組詩形式的創新、奇幻詩境的構造三個方面評析添雪齋詩詞的創作特色,并對其創作歷程作簡要總結。

關鍵詞:網絡詩詞 添雪齋 影視手法 組詩形式 奇幻詩境

世紀轉折之交的網絡時代的到來,給舊體詩詞的復興創造了新的傳播空間。新世紀以來的網絡詩壇延續民間詩壇傳統,將個人創作公開傳播,把新世紀民間詩詞創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度,在龐大的受眾群體基礎上,女性舊體詩人群體崛起作為詩詞發展歷程中首次出現的特殊現象,尤其值得關注,而在眾多女性舊體詩人中,添雪齋的詩詞創作以鮮明的個人風格和大膽的藝術嘗試提供了極高的辨識度。

一.影視手法的表達

添雪齋本身理科出身,就學于建筑及美術專業,從事過關于動畫、攝影、剪輯、平面設計的工作,因此有“文字之外的另一個視覺”。她的詩歌語言不僅僅是古人所謂的“詩中有畫”,而是一種類似于攝影、剪輯類型的“鏡頭語言”,重視色彩、光影、結構、縱深,“有景深有廣角,有特色有分鏡”,“偏愛動畫攝影的色彩感、構圖感和鏡頭感”。②(《21世紀新銳吟家詩詞編年·我的創作道路》

首先,從色彩感的角度來說,添雪齋詩詞重視色彩描寫,但是不同于傳統詩歌語言描畫的色彩畫面,她的詩文中的色彩奇異強烈,多含有豐富的主觀感受或特殊的象征意義,如《蝶戀花·落花之心(選一)》:“觸手緋紅和黯紫,彼此靈魂,晦顯如垂死。往復一生顏色里,旋從失色初開始”,“緋紅”、“暗紫”這樣的色彩在古詩中是絕少見到的,從色彩及靈魂,從花開花落到往復輪回,避開了落花傷春的傳統格局,開拓了當代人寫詞的新境界。而《厴語詞之浣溪紗·七色夜》如同透過七種顏色的濾鏡觀看世間萬物,詩中所有出現的事物都蒙上了這層色彩以及這種色彩所代表的情緒,由此產生一種朦朧詭譎之感:如:

《第五晚·綠夜》

疑問生于亙古因,蒼苔儲藏舊靈魂,預謀復活在初春。

老巷看穿青石路。故吾拋棄綠羅裙,風中埋葬是天真”。

“蒼苔”、“初春”“青石路”、“綠羅裙”都是綠色的事“綠”物,但讀者無法像讀古人的詩作一樣從“綠”中把握到確定的內涵,如,生機勃勃的春景和詩人的喜悅之情等。事實上,添雪齋詩詞中的顏色是一種流動的介質,將個人情緒涂抹在所有入得詩人眼中的意象,“以我觀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再如:

《第六晚·紫夜》

隔世情懷多一些,天空魅影已傾斜,誰將哭泣變流沙。

開始秾華諸相滅,低頭幻境剎然加,滿池黯紫睡蓮花。

象征主義的先驅威廉·布萊克有這樣一首著名短詩:“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碧硌S的這首詩可以看做是對此詩的再度創作,紫色給全詩籠罩了一層隱晦、憂郁、神秘的氣質,對佛家思想中永恒與剎那的理解更顯深沉玄妙。

其次,添雪齋詩詞的構圖感和鏡頭感也非常值得關注。添雪齋詩詞重視場景的光影層次與空間構圖,不限于傳統的從上到下、從遠到近,而是更有立體感的空間縱深。同色彩一樣,空間對于添雪齋來說也不僅僅是畫面展開的方式,而是包含有哲理或者象征意義,其描述感性之余語言也有現代科學性,不僅僅是傳統詩文意境意象的鋪排,例如:

《蝶戀花·落葉二首(選一)》

殘夢結寒分兩境:葉上斜陽,葉底枯黃影。堆積層層秋氣冷,淡煙天末吹無定。

忽又扶風如蝶醒,驟死知生,魘語無須應。輻射微光呈線性,穿過暗碧深林徑。

“葉上斜陽,葉底枯黃影”,落葉的兩面是否是夢與現實的落差呢?落葉因風化蝶,由靜入動,由死入生。結句“輻射微光呈線性,穿過暗碧深林徑”是對“丁達爾效應”的詩意寫照,科學現象自然入詩而不顯突兀,反而有種絢爛之至歸于平靜的厚重感,鏡頭定格于此,回味無窮,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添雪齋精心的對光影層次的把握和對空間構圖的設計。

二.組詩形式的創新

組詩作為一種獨特的詩歌表現形式,萌芽于先秦,定型于唐代。先秦之后的各個時期均有大量作品面世。為人熟知的作品比如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杜甫的《秋興八首》等。添雪齋繼承了古人的創作趣味,熱愛并擅長創作組詩,一組詩歌少則幾首,多則上百首,一組詩歌創作周期往往比較長,甚至跨越年限。根據研究統計,添雪齋的組詩大概可以分為兩類:

其一,雜感類。代表作有《添雪雜詠三十首》、《壬午九章七十二首》、《雜詠三十五首》、《癸未雜感二十首》等。此類組詩內容之間互相沒有太大關聯,總體為雜說、隨感為主,為閑情偶得之作,也可以看作詩人對自己某個時間階段創作的小結,添雪齋對這一類組詩采用了比較傳統的寫法,在語言和題材上趨都于保守。

其二,主題類。代表作有《星座宮神話》、《減字木蘭花·詠花七首》、《厴語詞之浣溪紗·七色夜》、《續愵辭三章》、《死神的二十四小時》等。這類組詩往往作者自定一個主題,圍繞主題進行系列創作,這類組詩數量龐大,題材迥異,其中許多作品引入了西方典故和文化,對當代詩詞發展有有開拓之功,中西融合表現出了很強的實驗性和先鋒性,這里的融合絕不僅僅是西方意象在中國詩體的簡單植入,而是文化內涵的融合。添雪齋在該組詩的序言中寫道:

“余幼時喜觀星,老父曾手繪星圖指點諸星座,并時以希臘、中原古神話為佐餐。群星耀目,銀漢光流,今已難見。唯心之童話未滅,聊記之。其注皆求簡,觀者有意可自行搜之?!?/p>

《星座宮神話》凝結了添雪齋童年的美好回憶、東方傳說、西方神話等多重要素,構造出了一個個性與感情兼備,瑰麗多姿而不失文化底蘊的詩歌王國。在其他詩人的作品中鮮有這樣的嘗試。在《星座宮神話》中,每一首詩歌的題目以“英文星座名+中文星座名”的格式命名,后面還附有相關典故,這使得讀者在贊嘆其形式先鋒的同時又可以充分理解作者心目中每一個星座的文化內涵。

中西結合在添雪齋的大量組詩中都有體現。如,《浣溪紗·暮光之城五首》與詩人觀看美國電影《暮光之城》的經歷有關,詩題“月食”、“破曉”直接借用了片名。再如《死神的24小時》中,每一首詩都以時間刻為題:“19:21”、“00:11”、“07:03”、“11:45”、“16:58”,把死亡的來臨精確計算到分分秒秒,一種無形的壓力便產生了。每一首詩后面附有艾略特的詩歌片段,與詩作形成互文,如:

19:21

暮云叩高城,光粒漸蕪漫。色塊割幾何,構圖某人畔。

斑斕界其面,神情不可判。絢明若天使,沉暗如撒旦。

身后持巨鐮,墨影奔雷煥。忽去無行跡,人潮聚復散。

萬象皆鏡像,夜風已垂幔。

注:他當時活著現在是死了,

我們曾經是活著的現在也快死了,

稍帶一點耐心。(《荒原》)

在新詩舊詩之爭愈演愈烈的當下,添雪齋在舊體詩詞創作中對新詩營養的汲取無疑具有超越作品本身的意義——新詩與舊詩最大的差異在于形式,對于詩意的表達并無高下之分,兩者擁有互相借鑒、互相吸收的可能。

三.奇幻詩境的構造

留取殘荷評添雪齋道:“添雪齋詩詞俱有風格,造語絕不猶人。大抵尚奇尚力,奇則不免于雜,力則不免于盡。以物狀之,宜為紫雪與秋火之混合體?!雹邸白涎┡c秋火之混合體”的比喻像添雪齋詩詞本身一樣充滿了奇幻色彩,借助于奇特意象的運用、童話和神話題材的選取,奇幻詩境的構造是添雪齋詩詞的重要特征,也是區別于其他詩人的創作個性。裴濤在《網絡詩壇點將錄》中將其列為“急先鋒索超”,并評論其成熟后的作品:“其語言與審美均極獨特,幽幻嫵媚,重穎譎麗,如枯樹生花,嫣然搖動?!雹茉?003年的作品《清平樂·六一游戲》添雪齋寫道:

時針一轉,思緒如花綻:風起調皮親我面,拉著手兒搗亂。

春天躍過胸腔,詩意隨之渺茫。收拾純情往事,而今童話中藏。

盡管添雪齋詩詞意境整體偏向縹緲幽冷,但正如這首早期作品中言明的態度:“收拾純情往事,而今童話中藏?!蓖捲谶@里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寫給兒童看的小故事,而是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添雪齋詩詞的童話般的藝術風格。

星星點燈,蝴蝶發芽。溫柔白羽,溫軟光華?!疤焓菇憬?,我要媽媽?!?/p>

陽光初夏,怎又放假?沒有痛楚,沒有呵咤?“上帝爺爺,我要爸爸?!?/p>

深黃淡紫,瑟瑟野花。斑斕大地,織錦云霞?!疤焯煤煤?,我要回家?!?/p>

這首詩題為《童話》,是添雪齋為2008年汶川大地震所作,幻想了一個在汶川地震中死去的孩子在天堂的心靈獨白。童話是美好的,孩子是快樂的,添雪齋以童話的形式、孩子的視角寫山河同悲的國難,以樂景寫哀情,比直接寫災情之重、死傷之巨,反倒更令人痛徹心扉?!靶切恰?、“蝴蝶”、“天使”、“上帝”、“野花”、“云霞”……大量的童話意象構造出兒童想象的奇幻之境,“怎又放假?”、“沒有痛楚,沒有呵咤?”、“上帝爺爺,我要爸爸?!薄疤焯煤煤?,我要回家?!笨谡Z化的符合兒童身份的表達方式,幻境平添了一抹真實的色彩?;镁车拿篮门c現實的殘酷形成了鮮明對照,直擊讀者心靈,催人淚下。

添雪齋詩詞的奇幻色彩在不同的作品中具有不同的渲染方式,如《肥皂泡》一詞則從日常生活入手,通過豐富的想象、聯想以及西方神話的加工構造出奇幻的詩境:

曉光吹絨,秋如稚子。風中誰家,皂泡紛起。琉璃之瞳,深窺蒼穹。綺光萬象,白云彩虹。清圓舞,固我魂。輕爍爍,殘蕊溫。淩空千紫,曼舞淡痕。流溢七色之火,傾沒亞薩之門。門啟,上位,奧旨:紡線,定錘,剪絲,乃止。華服者,傾國。預言者,靜默。渡海者,終殛。觸手冰坼,霰珠沉魄?;昶菬o力可拾,玲瓏青草之隰?;厥?,風疾,永失。夢中夢醒,群像幽迥。日色冷灰,丁香自剄。

從一串小小的皂泡開始,琉璃之瞳、綺光萬象、白云彩虹、七色之火……一系列炫目的意象都是精挑細選的構建童話世界的材料,緊接著運用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的典故,將本詩的童話色彩渲染到極致。然而添雪齋并沒有完全沉浸在童話世界中無法自拔,她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肥皂泡的宿命:“觸手冰坼,霰珠沉魄?;昶菬o力可拾,玲瓏青草之隰?;厥?,風疾,永失。夢中夢醒,群像幽迥。日色冷灰,丁香自剄?!碧硌S詩詞具有深厚的宗教意識和哲學基礎,詩的結尾仿佛道出了佛家的“寂滅”之境。將童話色彩渲染到極致之后歸于“寂滅”,從一個日常的生活片段挖掘出了不盡的意味,可以指向對人生、對愛情的多重隱喻,此中清醒決絕,冷暖自知。

此外,添雪齋詩詞中專門以西方神話為主題的作品也非常值得關注,如前文提到的《星座神話宮》,以及《帕爾米拉》、《踏歌·神話外傳》等作品,也構造出詭譎多變、奇幻生姿態的詩境,留取殘荷在評論《星座宮神話》時,曾用了“綺麗壯烈”、“刻骨激烈”、“奇甚”等說法。事實上,在添雪齋的詩詞創作中,奇幻詩境的構造不僅僅是神話、童話題材詩詞中獨特的現象,而是在大部分詩詞中普遍存在的特征。如,“冰封世界新圮裂。雪在燒,千紅烙碣?!保ā秾っ贰ぴ嵩诖猴L中的紅梅》)“有人山之上,從星駕,薛服裝衣云紗?!保ā讹L流子·一株玉蘭的輪回》)“如血,如蝶,荒林墜睫,杪間飄瞥?!保ā逗觽鳌ど钋锫淙~》)常見的傳統詠物題材在添雪齋的筆下也被渲染了濃郁的奇幻色彩,構造出了一片脫胎于現實世界又獨立于現實世界的奇幻天地。奇幻詩境的構造既彰顯了添雪齋詩詞對傳統詩境的突破,又體現了西方象征主義、現代主義等文學流派對添雪齋詩詞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塞孤·街頭的微型骷髏、西班牙藝術家Isaac Cordal》中,添雪齋更是以后現代主義雕塑入詞,寥寥幾筆,勾勒出藝術家Isaac Cordal作品的藝術風格和哲學內涵:

履長街、獨息歸其穴。一把披荊殘骨。一夜風魂生槁葉。

懷抱著、秋之蝶。春之尾、夏之丘,終等到、冬之月。照戈多者,來影明滅。

頹址立死生,銷鑠觀波劫。陌上繁花誰說。只在無家聲里歇。

塵化也、髐形裂。窺幻昧、界三千,還記否、深眸澈。夢中人、白發如雪。

“懷抱著、秋之蝶。春之尾、夏之丘,終等到、冬之月。照戈多者,來影明滅?!鼻锏?、春尾、夏丘、冬月,囈語般的描寫構造出奇幻詭譎的詩歌境界,與雕塑風格相得益彰。

四.結語

正如網絡詩人留取殘荷說:“添雪齋詩詞皆好嘗試?!雹萦耙暿址ǖ谋磉_、組詩形式的創新、奇幻詩境的構造是添雪齋詩詞的重要創作特色。除此之外,還有多樣化的體裁(沈塵色評:添雪集中,各體皆備,舉凡四言、樂府、五七言古風、律絕、小令、長調、諸體無一不工⑥)、縹緲幽冷的詩風、內聚焦式的表達方式、現代口語與西方文化入詩等特征也尤為顯著。添雪齋在《七絕九章七十二首(其六十一)》寫道:“我因我眼看人間?!边@正是添雪齋詩詞創作狀態的最佳總結。添雪齋詩詞以強烈的個人色彩在當代眾詩詞家中獨樹一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代網絡女性舊體詩詞中的現代性探索,有開拓之功。

參考文獻

[1]李遇春.《21世紀新銳吟家詩詞編年(第二輯)》[M].武漢:作家出版社,2012;

[2]添雪齋.《添雪韻痕》[M].合肥:黃山書社,2010.

[3]裴濤.《網絡詩壇點將錄》,流傳于網絡.

[4]留取殘荷.《網絡詩壇精評三十家之雪泥萍蹤篇》,微信公眾號“現代詩詞”,2017年1月24日.

[5]沈塵色.《做一樹梅花添雪齋》[J].北京:《詩書畫》2016年第4期.

注 釋

①李遇春主編《21世紀新銳吟家詩詞編年(第二輯)》,第15頁,2013年,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②李遇春主編《21世紀新銳吟家詩詞編年(第二輯)》,第230頁,2013年,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③留取殘荷《網絡詩壇精評三十家之雪泥萍蹤篇》,微信公眾號“現代詩詞”,2017年1月24日.

④裴濤《網絡詩壇點將錄》,2011年,流傳于網絡.

⑤留取殘荷《網絡詩壇精評三十家之雪泥萍蹤篇》,微信公眾號“現代詩詞”,2017年1月24日.

⑥沈塵色《做一樹梅花添雪齋》,《詩書畫》2016年第4期.

此文為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新世紀網絡女性舊體詩詞”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10511057。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