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國綠色發展觀

2018-03-26 12:30李珍
學理論·下 2017年11期
關鍵詞: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

李珍

摘 要: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給人們增加了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得全球性生態問題越來越嚴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系統論述了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創造出新的綠色發展模式,要通過加快國民綠色價值觀念的轉變、促進綠色生產方式的轉變、加快綠色生活方式的養成來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貢獻。

關鍵詞:十八屆五中全會;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1-0022-02

綠色發展是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能力的制約下,通過保護自然環境實現可持續科學發展的新型發展模式。許多國家在綠色理念的指導下,把綠色發展作為推動本國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和基本國策。本文通過分析綠色發展觀的背景、思想來源、基本特征、當代價值、實踐路徑,力圖為綠色發展觀的解讀提供幫助,為理解貫徹綠色發展觀提供思路上的參考。

一、綠色發展觀提出的時代背景

(一)人類社會發展出現的問題

1.生態貧困加重。第一,每個人平均可利用的自然資源逐漸減少。第二,自然災害給人們帶來更大的損失。第三,粗放的生產模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

2.生態風險加劇。自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獲得了許多物質財富,但是隨之而來的氣候及資源環境的問題也愈演愈烈。城市里的污染物一直不斷增加,空氣質量逐漸下降。許多城市的居民在城市中或多或少處于缺氧狀態,這些都日益危害著中國的生存和發展。

3.生態危機的出現。生態危機的危害性比生態貧困和生態風險更大。它是自然界遭到人力破壞以后,很難通過自我調節得以修復,導致自然失衡。能源危機、溫室效應、公害事件頻發等,這些生態問題的出現都在告誡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基礎已經受到嚴重的破壞。

(二)全球生態保護意識加強

1.生態保護的全球意識。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西方,因此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生態問題最早在西方國家出現。西方國家的有識之士對于嚴重破壞人們的生活環境的生產進行了嚴厲的批判,學界的吶喊和對環境問題的反思,催生了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它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現代的生態學研究方法結合在一起,用馬克思的理論來闡述當代所產生的生態危機和出路,其認為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導致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在萬惡的私有制下,人們的貪婪造成對大自然無止境的掠奪。因此,生態馬克思主義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問題,必須要改變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和社會制度。學術界對于保護環境的吶喊加強了人們對于綠色發展的思考。

2.中國特色的生態保護意識。

(1)把環境保護納入國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日益重視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相協調的問題,1983年在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首次把環境保護確立為基本國策。

(2)將正確處理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我國政府為了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提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環境同步持續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3)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思想??茖W發展觀深刻解答了“為誰發展、靠誰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是指導中國未來社會正確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三)生產力的推動

1.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內在地催生綠色發展觀。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得到快速發展,相應地要求生產觀念發生變革。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迫切要求綠色發展觀的產生來指引健康持續的發展。

2.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為綠色發展觀提供了現實基礎條件。21世紀以來,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得到迅速發展,并大量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每個方面,改變了我們生產和生活的理念和方式。這些為綠色發展觀的產生提供了現實基礎和條件。

二、綠色發展觀的思想來源

(一)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所謂的“天人合一”思想體現了人和自然之間的一種相互統一的和諧的關系。人類在社會發展中應知曉自然規律并遵從自然規律,使人與自然達到最大限度的和諧共處。人類的實踐活動不應該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人們需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時刻自省自己對大自然的改造是否遵循著自然固有的規律。當然,這并不是說讓人們在自然界中一味地向自然界妥協,而是應該盡可能地在認識自然界原本規律的基礎上,利用規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人類造福。

(二)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思想

“道法自然”的思想倡導萬物平等,人類社會發展應充分遵循自然之道,人們要敬畏地對待人們所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與自然界萬物進行平靜的交流對話,人們才能在一片祥和與寧靜中得到完善發展。自然界的萬物,既然存在著,就有存在的道理,就有存在的必然性,就有存在著的價值。人類在自然界中具有生存的必然性,但是更應該保持一種純自然的狀態,保持人類的原本。在人們的實踐生活中,要把人們與自然界融為一體,尊重自然,認識自然,保護自然,才能夠真正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三)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文明思想

第一,馬克思從唯物辯證自然觀的角度,指出了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的特點?!蹲匀晦q證法》中闡述了人類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第二,馬克思指出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是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的根源,并闡述了解決途徑。馬克思指出不但要對自然界中的各種規律進行正確認識和把握,還要在這基礎上遵循規律,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的實踐活動要以尊重規律為前提,利用已經掌握的正確規律進行社會實踐。馬克思主義認為,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以生產資料的共有代替私有制是解決生態危機的關鍵舉措,也是根本緩解人與自然緊張關系的重要途徑。

三、綠色發展觀的基本特征

(一)發展理念的創新性

正確的思想理念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要做到發展理念創新,一是有對傳統發展理念的時代性突破;二是有從模式化的理念或非理性的認識中掙脫出來的本能意識。首先,綠色發展內在地要求理念創新。伴隨著經濟的中高速發展,人們對于保護生存環境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不能再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來進行生產,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求理念創新。其次,發展理念創新是繼承與發展的有機結合。綠色發展的理念創新就是融合了傳統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積極因素,結合當代發展實踐的生態要求而產生的新理念。這種新理念能夠促進發展與環境保護,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健康發展。

(二)發展模式的生態性

綠色經濟包含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的綠色化,綠色經濟系統擁有資源節約型經濟、低碳經濟、環境友好型經濟的特征,是在資源環境能夠承載的范圍內,將保護環境作為發展的重要因素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這種新型發展模式是在傳統發展模式基礎上的創新。一方面綠色發展模式注重協調性,在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盡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注重發展中的綠色因素比例,并且實行綠色GDP,將資源環境價值與經濟產出效益都作為經濟發展方式的核算依據。另一方面綠色發展模式力求通過技術創新改善發展和環境的關系,是一種現代化的發展模式,符合社會發展趨勢。

(三)綠色發展成果的共享性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們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果。人們對于發展成果的認識逐漸深化,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是由人生產的,所有的活動和享受,不管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是社會的活動和社會的享受。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對資源的共享、共同享有發展成果是社會進步的本質,這種共享性不僅表現在各國之間經濟發展的包容性,還體現在生態理念的趨同性,在發展的過程中利用科學技術創新保證人們生存的環境質量,把綠色因素作為發展的重要因素,努力實現發展與環境的平衡。確保人類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最終實現社會經濟的綠色發展。

四、綠色發展觀的當代價值和實現路徑

(一)綠色發展觀的當代價值

1.綠色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中國發展的國情相結合得出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人類與自然環境是矛盾的關系,我們要努力使人類的自我發展完善與自然環境保護實現平衡。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也是一個大國,人口眾多、生態環境脆弱,任務最為繁重。綠色發展觀的提出是應勢而出,順應時代發展并與我國當下的國情相符合,能為我國之后的經濟發展指引方向。這使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更加直接的指導性。

2.綠色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與時俱進。綠色發展不僅要健康、可持續地發展生產,而且還要保護自然環境,實現二者的平衡。這既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還可以為環境生態化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本支撐。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大國,面對的形勢較為嚴峻,要找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就要堅持科學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體現綠色發展觀的科學要義。綠色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也是對當今我國發展的適應性創新,這種適應性體現在符合我國國情和未來社會發展趨勢。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兼顧著人類自我發展的社會實踐與自然環境資源保護,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與時俱進。

(二)綠色發展觀的實現路徑

1.加快國民綠色價值觀念的轉變。首先,政府對于綠色發展觀的普及有著不可替代的責任。加強國民的綠色觀念對于綠色發展的實現有著重要作用。其次,將本國的綠色價值觀念與世界生態思想接軌。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使得整個世界更緊密地連成一體,發展觀念和發展模式都趨于相同,面對全世界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危機,綠色發展觀為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指引方向。

2.促進綠色生產方式的轉變。生產方式的改變決定著經濟發展方向的轉變,而改變著的生產方式必須以綠色因素作為改變方向的核心因素,只有這樣才能找出解決生態問題的辦法。生產方式的綠色因素包含了綠色能源、綠色網絡、綠色資源等方面,在經濟發展轉變方式的過程中要將綠色因素作為重要因素注入其中,同時將保護環境作為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真正將綠色化貫穿于經濟活動的整個過程。轉變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利用科學技術堅持可持續發展。

3.加快綠色生活方式的養成。綠色生產方式的轉變離不開綠色觀念的宣傳與教育對民眾的影響,通過大力宣傳和教育使人們從舊觀念中轉變過來,樹立綠色生活的觀念,使人們真正認識綠色觀念和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也對人們的實踐行為進行規范,在社會實踐生活中形成正確的綠色文明行為,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擴大綠色生活的范圍,培養綠色的生活方式習慣,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胡鞍鋼.中國:創新綠色發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
國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發展綠色經濟的實踐做法及對我國的啟示
綠色經濟發展問題探析
日本發展綠色經濟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