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探索之路*

2018-03-27 03:56公丕祥
朝陽法律評論 2018年1期
關鍵詞:依法治國憲法法治

◎公丕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法治實踐相結合的歷史產物。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理論成果。與此相適應,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偉大進程,波瀾壯闊,與時俱進,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創新發展。筆者擬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發展和新的飛躍過程做一初步梳理,從而確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巨大而深刻的理論邏輯力量。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一)毛澤東思想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要思想淵源

1915—1919年的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開辟了道路。特別是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列寧主義日益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并逐漸形成了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偉大飛躍的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法治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無產階級運用馬克思主義法治觀的一般原理來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的法律問題的具體產物,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進程中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為新民主主義法制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毛澤東強調,要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際出發來建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法制。新民主主義法制的發展過程,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斗爭和人民政權的壯大、建設息息相關,它們處于同一個過程之中。盡管它在形式上比較簡單,并且具有地方性和局限性,但是它所確立的重要法制原則和法律制度,無疑體現了新民主主義法治文化的基本性質,進而為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斗爭過程中,毛澤東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法治觀,解決具體的刑事法治問題,形成了以刑事策略思想為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刑事法治學說,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毛澤東刑事策略思想的基本內容就是鎮壓與寬大相結合、懲罰與教育相結合。毛澤東認為,在審理刑事案件時,一定要嚴格注意寬嚴結合、輕重適度、罰當其罪。關于死刑問題“實行嚴格控制,務必謹慎從事,務必糾正一切草率從事的偏向。我們一定要鎮壓一切反革命,但是一定不可捕錯殺錯”①《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第201頁。。據此,毛澤東提出并闡發了死緩這一重要的刑事政策,指出:“對于罪大惡極、民憤甚深非殺不足以平民憤者必須處死,以平民憤。只對那些民憤不深,人民并不要求處死,但又犯有死罪者,方可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強迫勞動以觀后效?!雹谕?,第358頁。當然“緩期二年執行的政策,決不應解釋為對于負有血債或有其他重大罪行人民要求處死的罪犯而不處死,如果這樣做,那就是錯誤的”③同上,第358頁。。毛澤東的刑事策略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這就是關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毛澤東指出:在我們的面前有兩類社會矛盾,這就是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矛盾。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在一般情況下,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但是如果處理得不適當,或者失去警覺,麻痹大意,也可能發生對抗。④參見《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57—764頁。這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解決辦法,亦是不同的?!霸谌嗣衩裰鲗U旅?,解決敵我之間的和人民內部的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采用專政和民主這樣兩種不同的方法?!雹萃?,第765頁。這就是說,按照人民民主專政的要求,對于敵我之間的矛盾采取專政的方法,而對于人民內部的矛盾則采用民主的方法?!皩U闹贫炔贿m用人民內部,人民自己不能向自己專政,不能由一部分人民去壓迫另一部分人民。人民中間的犯法分子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這和壓迫人民的敵人的專政是有原則區別的?!雹佟睹珴蓶|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0頁。很顯然,毛澤東的刑事策略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刑事法治學說的重要發展,從而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刑事法治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

(二)鄧小平法治理論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形成

鄧小平理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形成。鄧小平法治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進程第二次飛躍的理論開端,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形成。鄧小平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必須始終考慮中國的國情特點,探索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發展模式。他精辟地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雹凇多囆∑轿倪x》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頁。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條件,對外來的法律發展經驗和模式進行具體分析,我們才能把握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方向和途徑,順利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由此出發,鄧小平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揭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規律。

首先,鄧小平精辟地分析了當代中國法治發展的國情條件。他認為,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封建傳統的國家,封建主義影響較深,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敖夥乓院?,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③《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頁。與此同時,鄧小平也深刻地認識到,社會主義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雹堋多囆∑轿倪x》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頁。。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在中國實行法治,不僅要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而且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

其次,鄧小平明確指出了當代中國法治發展的基本目標。法治反映了人類文明社會法律制度成長與變遷的價值目標。在鄧小平看來,實行法治、堅持依法治國的關鍵,就在于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立在法制的基礎之上,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以后,如何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怎樣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錯誤,這一重大的時代課題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①《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頁。?!盀榱吮U先嗣衩裰?,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雹凇多囆∑轿倪x》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頁。

再次,鄧小平深刻地論述了當代中國法治發展的價值基礎。由社會主義的本質與價值理想所決定,當代中國法律調整的一項基本功能在于合理地協調和平衡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制度從根本上區別于資本主義制度,不僅在于它能夠帶來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進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而且在于它能夠帶來社會正義和社會平等,進而消除兩極分化,促進社會共同富裕。鄧小平明確主張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相區別的一個主要標志,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雹邸多囆∑轿倪x》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111頁。因此,為了有效地實現社會正義,當代中國法律調整的迫切任務,就在于確認和保護社會主體在機會和手段選擇過程中的平等權利,解決或緩解社會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制止經濟交易過程中的不公平行為,建立一個公正有序的市場競爭規則體系,保證社會變革進程的健康發展。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法治學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發展

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地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深刻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確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而形成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發展?!叭齻€代表”重要思想蘊含著豐富的法治學說,這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進程的最新理論成果之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新的發展。

江澤民指出,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①江澤民:《論“三個代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152頁。。這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叭齻€代表”重要思想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首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法治觀的基本原則。其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法律調整的價值取向。再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明確指明了當代中國法制建設的根本任務。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必須緊緊把握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和要求,及時做好法律創制工作,并且在司法活動中追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切實維護和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必須充分發揮法律的教育示范和引導功能,倡導誠實守信、尊老愛幼、互相幫助等基本的道德準則,促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很顯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法治學說把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理論探索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正是基于這一總的指導思想,江澤民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思想,指明了當代中國法制建設的歷史性任務,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新發展。

一是論述了政治文明與小康社會之間的內在聯系。文明的內容與形態是豐富多樣的,政治文明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江澤民把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放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進程中加以把握,深刻地闡述了政治文明建設與小康社會建設之間的內在關系。他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雹凇妒笠詠碇匾墨I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頁。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實現從“不全面”向“更全面”的進步,亦即經濟、政治、文化全面進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文明協調發展。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同時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堅定地走自己的政治發展道路。

二是揭示了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關系。江澤民高度重視依法治國在國家建設與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把它視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強調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江澤民看來,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認真分析研究依法治國進程中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和矛盾。與此同時,江澤民認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在整個國家政治生活中處于領導地位,要把堅持黨的領導同發揚人民民主、嚴格依法辦事、尊重客觀規律有機統一起來,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探索實現黨的領導的制度化機制。①江澤民:《論“三個代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172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與黨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它是實現黨的領導制度化的基本途徑之一,是黨的執政方式與領導方式的重大創新。

三是闡發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之間相輔相成的互動機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江澤民運用馬克思主義法治觀,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進行了批判性反思,拋卻了傳統中國“法治”與“德治”學說中的封建性糟粕,吸取這兩個概念系統中的合理性精華,賦予其全新的時代內涵,精辟地闡述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之間的辯證關系。

(四)科學發展觀及其法治學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人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深刻分析了當代中國改革發展關鍵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并系統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認識,有力推動了新世紀、新階段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進一步發展??茖W發展觀及其法治思想的提出與實施,集中體現了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

第一,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法學意義。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鮮明地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①《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465頁。??茖W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嶄新升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茖W發展觀第一次把以人為本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統一起來,把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與政治發展、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諸方面內在地結合起來,從而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新飛躍。

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胡錦濤強調,以人為本,就是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②參見胡錦濤:《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發展的整個過程》,載《求是》2005年第1期。顯而易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閃爍著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的理論光輝。堅持以人為本,可以使我們更準確地把握法的現象的本體基礎,把法看作社會主體的權利要求,法律則是主體權利的制度化、規范化;堅持以人為本,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文明社會法律發展的基本尺度,進而認識到一部法律文明史,充分展示了人的主體性規律,反映人的價值日益受到重視、弘揚、確證的客觀進程;堅持以人為本,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價值準則,深切地體會到在一個法治社會里,法律不僅應該保障和促進公民的權利,而且要創造一個正常的社會生活條件,使個人的合法愿望和尊嚴能夠在這些條件下實現;堅持以人為本,可以使我們更好地把握全球法律文明共同的發展走向,進而清晰地發現全球化背景下法律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注重人權的保障。正是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現行憲法的第四個修正案,順應當代人權發展的潮流,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第二,依法執政的當代法治觀的時代價值。在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指出,黨堅持依法執政,不斷提高依法執政能力,這對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①《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頁。后來,他又說道:“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使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雹谕?,第146頁。依法執政這個全新的執政理念的提出,充分反映了新的社會歷史條件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新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堅持與時俱進、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新選擇,表明了黨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的新發展。在胡錦濤看來,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就必須依憲執政,嚴格按照憲法辦事?!包h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都要模范地遵守憲法,嚴格按照憲法辦事,自覺地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雹弁?,第74頁。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一項根本任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胡錦濤清醒地認識到,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一些不同程度的違憲現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須研究和健全憲法監督機制,進一步明確憲法監督程序,使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能夠及時得到糾正,在此基礎上進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推行依法行政,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執法水平,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扎扎實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代進程。

第三,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治理觀的內在意蘊。2005年2月,在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胡錦濤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了全面系統深刻的闡述。這樣,中國共產黨把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布局,從“三位一體”(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拓展到“四位一體”(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由此,整個國家的發展戰略就覆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這確乎是當代中國的一次發展戰略升級。這一戰略升級堪稱中國發展處于關鍵時刻的一個關鍵舉措。社會治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把構建和諧社會確立為當代中國社會發展與社會治理的戰略目標,對于保證轉型與變革時期中國社會的平穩運行和社會的有效治理至關重要。作為社會治理的戰略行動和戰略目標,和諧社會建設旨在構建一個社會結構穩定合理、社會利益協調平衡、社會生活規范有序的社會共同體。因此,和諧社會建設集中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治理的法權要求,蘊含著豐厚的法治意義。胡錦濤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雹佟妒笠詠碇匾墨I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706頁。這一論斷清晰地揭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法權特征。

1.和諧社會應當是一個法治的社會。在現代社會,法治的價值目標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實現社會的和諧,無疑是現代法治所追求的重要價值目標之一。只有人人遵紀守法,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社會環境,社會生活才能夠和諧安定。因此,和諧社會的法治屬性,意味著法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必須把和諧社會構筑在堅實的法治基礎之上;意味著要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堅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嚴格地依法辦事,把國家和社會的公共管理活動納入一個規范有序的法制化軌道;也意味著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同時要教育培養社會成員對憲法和法律的信仰,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憲法和法律的良好氛圍。

2.和諧社會應當是一個公正的社會?,F代法治是公平正義原則的體現,是實現公平正義的載體。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要把維護社會公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會公正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3.和諧社會應當是一個穩定的社會。在急劇變革的社會轉型時期,利益關系格局重新調整,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各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逐漸顯現出來,多元化的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失衡、碰撞和沖突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因此,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保證社會生活的安定有序,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

4.和諧社會應當是一個權威的社會。實際上,社會的和諧并不意味著沒有矛盾、沒有糾紛、沒有差別。既然有矛盾、有糾紛,就要有解決矛盾、化解糾紛的制度和機制,這個制度和機制應當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因此,和諧與權威這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并行不悖的。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新飛躍

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的歷史進程中召開的一次重要的大會。中共十八大報告通篇蘊含著法治精神、法治思想和法治要求,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目標,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①《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24頁。這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重視,凸顯了法治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對于進一步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擺在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位置加以謀劃和推進,對當代中國法治建設與發展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和具體安排,全面依法治國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辟論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創新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一步深化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思想認識,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新飛躍。習近平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方向和道路,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推動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進程的新的歷史性飛躍,因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最新重大理論成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內容豐富、蘊含深刻、邏輯嚴密、體系嚴整,閃耀著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真理光輝。

首先,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中,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的執政理念和治國方略,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經過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F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把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這構成中國夢的三大要素內在地統一起來,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時代與歷史的內涵。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涵豐富,其中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政治前提。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和體現,其精神實質是緊密聯系、相互貫徹、相互促進的?!雹倭暯剑骸对谑锥几鹘缂o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2年12月4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頁?!斑@些憲法確立的制度和原則,我們必須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雹谕?,第7頁。習近平特別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雹弁?,第7頁。2014年9月5日,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深刻指出:“以什么樣的思路來謀劃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古今中外,由于政治發展道路選擇錯誤而導致社會動蕩、國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堅持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更是關系根本、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雹倭暯剑骸对趹c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9月5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4頁。因此,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實際出發,設計和發展國家政治制度,使之深深植根于中國的社會土壤之中,而決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模式?!爸挥性緡寥?、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雹谕?,第16頁。所以,習近平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過去和現在一直生長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之中,未來要繼續茁壯成長,也必須深深扎根于中國的社會土壤?!雹弁?,第16頁?!霸谇斑M道路上,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雹芡?,第14頁。這就進一步揭示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內在要求。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在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時,鮮明提出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⑤同上,第4頁。。對于這一重大論斷,習近平在做全會決定的說明時專門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基本內涵及其重大意義,強調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三個方面,“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⑥同上,第49頁。。這一重要論述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

其次,法治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習近平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兩者相輔相成。而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氣力。①參見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要點,載《人民日報》2014年2月18日。因此,構建一個以法治為主導的國家治理體系,把國家治理納入法治化軌道,通過法律的制定與實施,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要求、體制機制、程序方法轉化為國家治理主體的實際行動,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抉擇。在2013年2月23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習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的新局面。這一論述,精辟闡述了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任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體思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把這一論述載入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之中,鮮明地提出要“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這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一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標志著當代中國國家和社會生活在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一個重大進展。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完善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乃是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的法律基礎。因此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要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并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準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工作。在急劇變動的社會轉型時期,營造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的良好法治環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在這里,切實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工作,努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作為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各級行政機關必須依法履行職責,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決不允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①參見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9月5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0—11頁。。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利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實于法律”。一方面,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著力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只有這樣,才能在法治化的軌道上推動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

三是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司法工作。司法權作為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質上是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社會轉型與變革的歷史條件下,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不斷顯現,并且以訴訟形式大量涌入司法渠道。作為國家的審判機關,人民法院通過依法發揮和延伸審判職能,能動地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這是人民法院的法律職責與社會責任之所在。在這一過程中,人民法院要更加注重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進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充分體現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堅持嚴格依法司法,不僅要嚴格遵守實體法,還要嚴格遵守程序法,確保一切司法活動在法律的軌道上進行;堅持公正司法,正確處理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個案公正與普遍公正、法律公正觀與群眾公正觀的關系,努力實現辦案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堅持司法為民,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關切,深入推進司法公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權和監督權,讓司法權在陽光下運行,不斷提高司法的社會公信力。

再次,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憲法是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統帥,是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的根本大法,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法制保證。習近平回顧了當代中國憲法制度的發展歷程,指出:“憲法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只要我們切實尊重和有效實施憲法,人民當家作主就有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能順利發展。反之,如果憲法受到漠視、削弱甚至破壞,人民權利和自由就無法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會遭受挫折?!雹倭暯剑骸对谑锥几鹘缂o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2年12月4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頁。這一論述,深刻分析了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極端重要性。由此,習近平精辟闡述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嶄新的治國理念,強調“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②同上,第11頁。。

在這里,一是要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首要的就是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憲法實施工作,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理念,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要按照憲法確立的民主集中制、國家政權體制和活動準則,保證國家機關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要根據憲法確立的體制和原則,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正確處理民族關系,正確處理各方面利益關系;要遵循憲法確立的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原則,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

二是要健全和完善保障憲法有效實施的體制機制?!皯椃ǖ纳谟趯嵤?,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雹弁?,第6頁。應當看到,在依法治國的歷史進程中,保證憲法有效實施的監督機制和具體制度體制還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包括領導干部在內的全民憲法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憲法實施的制度,對于恪守憲法原則、弘揚憲法精神、履行憲法使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要通過完備的法律推動憲法實施,保證憲法確立的制度和原則得到落實;要健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憲法和法律監督機制和程序,切實加強對憲法和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糾正違憲違法行為;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職權,保證憲法和法律在其行政區域得到遵守和執行。

三是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在當代中國,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對改進和轉變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擔負著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依據憲法治國理政的重大職責?!包h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雹倭暯剑骸对谑锥几鹘缂o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2年12月4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頁。在這里,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支持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要加強憲法宣傳教育,把憲法教育作為黨員干部教育的重要內容,使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掌握憲法的基本知識,樹立忠于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帶頭維護憲法權威,厲行國家法治,不斷提高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治國安邦的基本法治觀念,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規律,彰顯了建設法治中國、實現中國法制現代化的基本價值取向,因而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的基本遵循與基本準則。它是一個有機的法治觀念系統,蘊含著一系列相互聯系、內在統一的基本法治要求。

第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選擇什么樣的法治發展道路,是由這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條件決定的。在當代中國法治發展的進程中,從本國國情出發,適應國家的根本性質、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的要求,堅持走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決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與法治發展模式,這對于堅持法治建設與發展的正確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時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必須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加強和改善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權力,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政治,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做主;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必須堅持法治政府建設,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必須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必須堅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必須堅持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第二,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是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基本指導方針,也是我們黨的基本經驗總結。在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這三者的有機統一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核心,是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政治保證;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和基本目標,這是由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法治保障。誠如中共十六大報告所指出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①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2年11月8日),載《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頁。。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從根本上講,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是內在一致的。這就是說,在當代中國,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是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領導核心力量,通過一定的制度、程序和機制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做主、行使國家權力,并確保國家法律和黨的政策體現人民的共同意志,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是內在統一的。國家憲法和法律是人民共同意志和整體利益的集中體現,是黨領導人民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產物,因而是黨的主張、人民利益和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①參見孫業禮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31—232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始終遵循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基本方針。

第三,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習近平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②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2年12月4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頁。。這充分表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的整體觀。如上所述,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旨在把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納入法治化的軌道。依法執政乃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個基本方式,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活動,嚴格依法辦事,善于運用國家法律處理國家事務”③胡錦濤:《在首都各界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五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4年9月15日),載《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頁。。依法行政就是運用法律手段規范政府行為,規制政府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這是政府正確行使行政權力的基本準則。因此,在當代中國法治發展進程中,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乃是一個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在這個有機統一體中,依法執政處于關鍵的支配性地位。黨領導人民依據法律有效治理國家與社會,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必然要求黨要改革和完善自身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堅持依法執政,在法治化的軌道上實現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這既是依法治國的內在要義,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也是依法行政的基礎和基本條件,從而標志著黨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的重大創新。④參見石泰峰、張恒山:《論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載《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的內在統一性,要求把黨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使之成為國家法律;要求黨通過法定的程序實現對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領導;要求黨善于運用法律機制設定國家權力運行結構,配置社會資源,調控社會利益關系,促進社會變革;還要求黨和國家突出地把堅持依法行政作為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執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貫徹落實,進而夯實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基礎。很顯然,必須把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協同推進,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與發展的必然抉擇。

第四,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與發展的進程,乃是一個從傳統的人治型治理模式向法治型治理模式的轉型與變革過程,因而是一場深刻的法律革命。這一法律革命的基本目標,就是要堅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進而實現中國法制的現代化。在這一法律革命的進程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這三者之間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習近平指出,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①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2年12月4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3頁。。從全球范圍來看,法治國家的概念有德國的“法制國”概念與英國的“法治”概念之分。前者意指“通過法律的國家統治”或“法律基礎上的國家”,旨在強調國家與法律之間的同一性,致力于尋求對行政權加以控制的法律機制,這反映了近代德國的政治與法制現實;而后者則是指“實行法律統治的國家”,強調國家與法律之間并不存在同一的關系,突出個人自由的法律保護以及對國家權力運行的法律制約,這無疑是近代英國政治與法律傳統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上述兩種不同含義的法治國家概念日益呈現趨同化的趨勢,亦即法治國家與民主政治之間的內在關聯不斷被強調。一般來說,法治國家主要是指確立法律統治、維護法律權威的國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基本前提和決定性因素。法治政府是法治國家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指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的政府。它表明,在當代中國,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則,必須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基本要求,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規范行政行為,努力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礎,是一個信仰法治、依法治理的社會。在當代中國,法治社會意味著法治是社會生活健康運行的重要條件,整個社會有機體建立在堅實的法治基礎之上;意味著要嚴格依法辦事,把社會的公共管理活動納入一個規范有序的法治化軌道,在法治的框架下推動各項工作;意味著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意味著基層社會自治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努力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還意味著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同時要教育和培養全社會成員對憲法和法律的信仰,大力弘揚現代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憲法和法律、維護法治尊嚴和權威的良好氛圍。①參見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頁;《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9頁;張文顯:《中國步入法治社會的必由之路》,載《中國社會科學》1989年第2期;最高人民法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中心編寫:《法治中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50—51頁。

第五,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法制建設的經驗教訓,提出了十六字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方針,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②《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78年12月22日通過),載《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頁。。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科學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進程的基本實踐經驗,對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作出了新的概括,即“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③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頁。。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進一步重申了這一新的“十六字方針”,指出:“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雹芰暯剑骸对谑锥几鹘缂o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2年12月4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頁。特別是在2013年2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入系統地論述了新的“十六字方針”,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們黨關于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的“十六字方針”的提出與闡述,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觀的重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了新歷史階段,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新的條件下,面對著社會轉型時期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立法工作的任務依然繁重而艱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發展完善,已經成為擺在黨和國家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堅持科學立法就顯得尤為重要??茖W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它要求從中國的國情條件出發,圍繞提高立法質量這個基本目標,遵循立法工作的客觀規律,正確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準確反映一定社會關系的法權要求,健全立法體制機制,深入推進立法民主化進程,有效進行法律創制工作,不斷增強立法科學化水平,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如果說立法活動是一個把客觀的社會關系的法權要求上升為法律的過程,那么,執法活動則是把法律規范的基本要求轉化為人們的實際行為,轉化為社會成員享受權利、履行義務的事實上的關系。否則,法律就會成為一紙空文。因此,嚴格執法就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在執法體制中,行政機關擔負著重要職責,是法律實施和執法的重要主體。行政執法的核心在于規范行政執法權的行使。在這里,重要的是嚴格行政責任,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堅決消除執法中的腐敗現象,堅決糾正部門本位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

在現代社會,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而司法的靈魂是公正。因此,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在社會轉型時期,要把促進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司法工作的生命線,強化司法公開,推進司法民主,加強司法管理,嚴格司法監督,改進司法作風,規范司法行為,努力從實體上、程序上全面實現司法公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①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2年12月4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頁。。

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性環節。它要求任何組織或個人都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模范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從而引導和帶動全社會不斷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努力營造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濃厚的法治氛圍。

第六,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作為兩種不同的治國理政方式,法治與德治盡管有著明顯的區別,但是在國家治理的過程中,二者的聯系還是相當密切的,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社會功用?!胺墒浅晌牡牡赖?,道德是內心的法律?!雹谕?,第11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誠然,傳統的儒家德治思想體現了儒家倫理的精神,對古代法律世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種倫理精神在法律生活中的落實,便是倫理規范的法典化或法律的倫理性。在傳統中國倫理法律中,道德幾乎成為法律的化身。傳統法制的泛道德主義必然導致對法律的不信任,進而動搖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與傳統法律和泛道德主義相左,現代社會則高度重視法律的作用,確證法律的權威性,進而走向法治社會。因此,儒家的德治思想與現代法治精神是判然有別的。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衍化,儒家的德治思想及其倫理法律精神作為一種觀念的法律傳統,逐漸成為一種歷史文化力量,沉淀在普通民眾的法律意識、心理、習慣、行為方式之中,因而與當下的社會有機體密不可分。在某種程度上,傳統的儒家的德治思想及其倫理法律精神,作為一種行為評價尺度,深深融入社會主流價值觀念體系之中,成為指導和規范人們行為的一種范型。這種評價尺度帶有道德經驗性的色彩。亦即是說,它是人們在長期交往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生活經驗和交往慣例的聚合體,因而它通常具有倫理規范的性質。它借助于某些流傳下來的共同道德準則,對人們行為的合理性進行道德判斷,進而與當下社會法律生活交融在一起,發揮著治理國家與社會的重要作用,有力地影響著當代社會法治發展和法治文化的長期發展進程,有形或無形地左右著社會法治的未來走向。

猜你喜歡
依法治國憲法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憲法伴我們成長
《憲法伴我們成長》
尊崇憲法 維護憲法 恪守憲法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執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