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體課件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作用探討

2018-04-01 13:36羅國才成都市天府新區劉公小學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蝴蝶課件多媒體

羅國才(成都市天府新區劉公小學)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多媒體課件正是這樣一座橋梁。

一、興趣誘導

1、巧設導語,預伏誘因,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在導入新課時運用一個動畫講授一個故事,提一個問題,設置懸念,創設新奇的問題情境,這樣會激起學生積極探究新知識的心里。如我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播放一段校園生活的小片段:一群小朋友在操場上轉呼啦圈;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玩投圈游戲……放學時正踩自行車回家。再由此片段中抽取呼啦圈、足球、投圈、車輪,由此引出問題——這些東西為什么要做成“圓”的?。然后接著講授新知識,同學帶著這個迫切想知道的愿望也就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2、穩定學習興趣,維持學生注意力。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如在復習整理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以一個秋游的見聞貫穿整節課。教師先用計算機展示一幅圖像清晰、色彩鮮艷的秋天風景,并聲情并茂地說:現在是秋天,秋天多美??!火紅的楓葉,美麗的蝴蝶,青翠的松樹……來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會發現很多美景。今天,我們進行一個特殊的秋游活動。這樣美的畫面和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學生們的審美感,歡悅的笑容在他們的臉上綻開,他們饒有興趣地進入了求知境界。然后在不同的畫面中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①畫面上原來有13 只黃蝴蝶,又飛來的4 只花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②小明跑過來捉蝴蝶,嚇跑了9 只蝴蝶,還剩下多少只蝴蝶?③坐車時,我們班42 個同學上車后,還有8 個空位,這輛車有多少個座位?……讓學生融情入景,在不同的情景中,發現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又在不知不覺中又運用了數學解決了這此問題。

二、認知指導

認知指導是在多媒體課件中主要教學手段的運用。本來散開的、游離的信息因素,在多媒體技術手段作用下,有效實現了情境促進認知,認知深化情境的激勵狀態。

1、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提高學生認知技能

展示過程,啟發思維。運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可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便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掌握其內在規律,完成知識構建。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材雖然提供了實驗方法,但實驗過程復雜、難以具體操作,且費力費時。教學中,充分運用CAI 演示:用紅色曲線表示圓的周長,用藍色線段表示半徑,用黃色表示面積部分,多層次地將一個圓等分成2 份、4 份、8 份、16 份、32 份……使學生直觀感受到:一個圓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數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圍成的那條封閉曲線就越接近直線,并啟發學生想象,分組剪拼操作:怎樣把圓轉化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①所拼成的圖形的面積與圓面積有什么關系?②它們的長(底)、寬(高)與圓的周長、半徑是什么關系?學生迅速就抽象概括出了圓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化靜為動的顯示,步步引導,環環推進,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化圓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實現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轉化,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活課堂,培養創新意識

創設情境,鼓勵求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去研究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會孕育而生。

營造氛圍,激活思維。每個人都有自我表現的要求,小學生成長尤為突出,當表現成功時,越發激起再表現的欲望。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氛圍,把學生的自主權真正交給學生,打破常規思維束縛,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主動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創新精神。例如學校的操場長70 米,寬55 米,為滿足學生活動需要,操場的長增加50 米,寬增加25 米,求操場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學生在解題時容易出現這樣錯誤解法:50 ×25=1250(平方米),如果我們按題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長70 米,寬55 米長方形,再延長長方形的長和寬,成為擴大后的長方形,并把面積擴大的部分涂色。從圖上直觀地看出長50 米、寬25 米的長方形不是操場所增加的面積,再讓學生看圖思考:增加的面積應該怎樣求?在可視圖形的幫助下,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解答。

拓寬視野,增長見識。讓學生接觸更廣闊的天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是我們現在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我們用多媒體課件,設計屏幕上出現太陽、月亮、地球三個天體的運行規律,即地球繞太陽轉一周是一年,月亮繞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繞地軸自傳轉一周為一日。再配以教師親切的解說和悅耳動聽的音樂,生動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來歷,同時學生對年、月、日怎樣產生、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等產生的疑問,通過這一新奇的演示,激發了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學生認知程度,學生可以觸類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識,擴大知識面,使他們增長見識。

總之,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于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只要我們大家共同為之去努力、去開發、去研究的話,數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猜你喜歡
蝴蝶課件多媒體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為了蝴蝶
捉蝴蝶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課件綜述——《識字三》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捉蝴蝶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