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40年教學改革的親歷與思考

2018-04-02 21:00翁乾明教育部福建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關鍵詞:親歷先學筆者

翁乾明(教育部福建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

改革開放40年,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地展開,有力地推動了基礎教育的發展。教學改革,集中體現在教學模式的轉換上?;仡櫣P者經歷的幾次教學改革,欣喜地看到,每次教學模式的轉換,自身專業化水平都得到迅速成長,倍感榮幸,也十分感恩。

一、“雙基教學”的親歷與思考

1.“雙基教學”的親歷

“雙基教學”早已有之,但在文革期間備受批判。改革開放后又閃亮登場?!半p基教學”強調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旨在打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這是很有見地的,因為知識技能是無窮盡的,可是基礎和基本的東西是有限的,以有限對無限,以不變應萬變,不失為一種智慧。

1977年恢復高考,筆者考上福建師大化學系;1982年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三明一中擔任化學教師,馬上遇到從傳統的“以本為本”的教學向“雙基教學”的轉換。筆者以極大的熱忱投入其中,真是受益無窮!因為,要抓“雙基”就需要用心加工提煉,以凸顯“雙基”的地位?!半p基教學”強調精講多練,在練中學,在學中練,以少勝多,以慢致快,典型的是“五步教學法”:復習—引入—講解—練習—小結。筆者特別注意通過“概括”和“運用”來突出“雙基”,而且重視建立清晰而正確的概念。在教學中,筆者認識到:糾正一個錯誤概念,要比建立一個正確概念困難得多!因此,筆者更多地預計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在辨析中凸顯正確的概念;即使是講評化學試卷,筆者都非常注意回歸到“雙基”上來,同時不是呈現孤立的“知識點”,而是促成學生的自主建構。

“雙基教學”,以其簡潔明快的風格,在打牢基礎、提高質量方面功不可沒。筆者按“雙基教學”模式組織教學,便迅速地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式的繁瑣化教學中解脫出來,開始著力于內容的提煉和思維的錘煉,這為后來形成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簡約化教學”模式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對“雙基教學”的思考

“雙基教學”要求抓住關鍵內容或核心信息,可操作性強,頗具草根性,受到基層教師的普遍歡迎。誠然,這肯定比教輔材料滿天飛、一地雞毛式的教學要高明得多。

“雙基教學”也逐漸暴露出若干問題。一是容易把“雙基”絕對化。忽視了知識與技能的關聯性和可擴展性,造成孤立的“知識點”堆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思維的僵化和興趣的減退。二是易拘泥于形而下的“術”。無法進入“法”和“道”的層面,這使學生的情意素質(諸如:情感、態度、方法、價值觀)發展相對滯后,尤其不利于想象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三是有鮮明的學科本位色彩。各學科都在拼命地打各自的“雙基”,無形中在各學科間建立了森嚴的壁壘,妨礙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四是易被“應試教育”所利用。稍不小心就異化為“應試雙基”“唯分數論”。

然而,“雙基”有其獨特的價值,關鍵在于如何認識“雙基”。形象地說,“雙基”猶如“晶種”,在“晶種”的誘導下,可能生長出結構完美的大晶體。所以,發展“核心素養”,照樣可以從“雙基”切入!對待教學模式的態度,不能走極端,“要么捧上天,要么打入地”是不對的。當然,“雙基教學”也不能停留在“知識立意”上,要提升到“能力立意”與“素養立意”的高度,才能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二、“目標教學”的親歷與思考

1.“目標教學”的親歷

對我而言,第二撥的教學改革浪潮就是“目標教學”。1986年,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教授應邀來華講學,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目標教學”漸成熱點?!澳繕私虒W”法基于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該模式的特點,就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目標為主線。布魯姆把認知領域的學習水平,由低到高排列為:識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對照目標序列,相應的教學程序通常有:前置診斷—目標展示—對標教學(含達標訓練)—目標檢測等環節。當堂檢測是目標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目標教學”讓筆者認識到:在大班教學前提下,照樣可以使多數學生達到不同層次的目標而學有所得。在實施“目標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學會了對教學目標進行優選化和結構化,學會了適時適當地開展診斷性評價(事先評估)和形成性評價(及時反饋),學會了為不同的學生設計“矯正學習”或“深化學習”方案,包括教學分層與作業分層,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目標引導下,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筆者還發現,在化學教學中,如果將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目標,然后逐個實現之,不僅可以達成大目標,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興趣,甚至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目標不明,行動不力。重要的是要能在課前提煉出本課的“真目標”與“實目標”來。此外,課有課的目標,單元有單元的目標,模塊有模塊的目標,師生都要對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瞎子摸象”式的低效教學。我在“目標教學”中突破了布氏的目標體系,根據實際需要,每節課前都注意提煉出清晰、可測、真實、簡明的教學目標,再配以相應的檢測工具。這就使教學過程變得格外得心應手,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澳繕私虒W”模式也助推了筆者“簡約化教學”思想的建立。

2.對“目標教學”的思考

“目標教學”也有若干局限。一是目標體系繁雜。布氏的教育目標分類雖然只有三個一級指標: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但細化下去就出現了相當繁雜的目標體系,令教師無所適從。二是可操作性不強。盡管也采用了“目標量表”之類的工具,但一進入操作層面,就常令人難以取舍,無從下手。三是教師主動性被壓抑。在“目標教學”那里,目標高于一切,師生只能按圖索驥。四是師生雙方都難以適應。即使是非常有價值的“預學習”思想,在習慣于滿堂灌的師生來說,都是難以做到的。在這種情況下,“目標教學”很快就流于形式。

“三維目標”理念下的教學也可以視作升級換代了的“目標教學”?!叭S”中的任一維都可以分解出由低到高的多個目標序列,而“多中心等于無中心”,多目標等于無目標,許多教師就陷入了如下誤區不能自拔:試圖把三維目標下的七個子目標,在每節課中一一落實。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一節45分鐘的課內,要能同時完成七個目標,教學必然蜻蜓點水,師生必然疲于奔命!我想,教學中只能抓住一兩個“顯目標”,把其他目標視為“隱目標”,然后以“顯目標”為載體,隨物賦形地關照“隱目標”,才能把課上得輕松自如。

三、“情境教學”的親歷與思考

1.“情境教學”的親歷

第三撥的教學改革的浪潮,是推廣“情境教學”模式?!扒榫辰虒W”試圖通過巧妙地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并強化其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其對學業的理解與智能的發展。狹義的情境指的是有情之境,廣義上的情境,實際上包括了唐代詩人王昌齡所指的物境、情境與意境三方面。情境教學具有藝術性、針對性、情感性、趣味性、互動性和遷移性等特點,其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1]“情境教學”使筆者能輕松而巧妙地創設情境,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令學生豁然開朗。例如,在包有過氧化鈉的棉球上滴水而生火的實驗,不僅引發學生探究興趣,也為其后續學習架設了橋梁。筆者不僅善于設計出全新的化學實驗,還喜歡廣泛聯系化學歷史、現實和未來,創設美妙的學習情境,深受學生的歡迎。筆者所教班級的化學成績,始終遙遙領先。

“情境教學”使筆者認識到,教學要全身心投入,還要努力使認知活動和情意活動發生共振。教學中情意因素(如:興趣、愛好、情感、意志、態度、價值觀等),無論對認知發展、智能發展還是人格發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因此,教師與學生進行知識交流的同時,必須有情感的互動。本人教學實踐也證明,同樣的教學過程,有無情感的調動與交流,會造成教學效果的極大不同。因此,教師一定要學會自我調動(情感)。在此基礎上,筆者積極嘗試以“創境—入境—出境”的推進節奏,在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注重了方法指導、智慧啟迪、思維優化?!扒榫辰虒W”對筆者最大的教益,并不是它所呈現的教學程序,而是讓筆者認識到充分調動師生的情意因素的重要性,良好的教學必須是將師生視作“成長共同體”,才有望把教學引向深入。時至今日,筆者仍然是“情境教學”的擁躉!“情境教學”確實是有溫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教學法。

2.對“情境教學”的思考

有不少教師會在情境教學中,不知不覺地陷入了誤區。一是過程形式化,為情境而情境;二是素材成人化,以成人的喜好代替了學生的喜好;三是組織活動化,以為只有活動才是情境;四是虛擬過度化,很好的真實情境不用,偏要用蹩腳的虛擬情境;五是結構復雜化,用繁雜的情境代替簡明的情境;六是聯系脫節化。所用的情境與教學內容關聯度很小。陷入誤區的情境教學,不僅不能顯示其獨特優勢,反而干擾了教學過程?!吧讲辉诟?,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鼻榫辰虒W不在于新、不在于形、不在于趣,而在于思,在于靈!要能通過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深思,點化學生的靈性,從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深為淺、化弊為利、化零為整,這才是情境教學的本質所在。

知識并不是一組表征或一套規則與事實的組合,知識本身就是情境化的。因此,抽離情境的教學是低效的。好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經驗中找到思維的線索,從而引發靈感與頓悟,促進知識的自主建構。隨著“情境教學”不斷開展,筆者越來越認識到:知識鑲嵌于情境之中,情境是認知的基礎,是連接舊知與新知、感性與理性、形象與抽象、理論與實際的中介!設置恰當的情境,有助于開啟心智,激活靈性,是教學成功的秘密所在。

傳統教學的弊端,就是教育的非情境化、非情感化,片面強調對知識的感知、記憶、理解和應用,而忽視了人的情緒與情感的特殊價值,很容易出現自私、冷漠、自卑、膽怯、抑郁、孤僻等問題心理。教學不能是一個冷冰冰的過程,必須富有激情、充滿靈性和帶有溫度。

四、“主體性教學”的親歷與思考

1.“主體性教學”的親歷

第四撥具有強大沖擊力的教學改革是推行“主體性教學”。主體性教學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傳統的教學模式,都事先假定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教學的客體。然而,學生的學習說到底是學生自己的事,如果學生的主體性不在場,那么學習肯定是低效率的。主體性教學的核心命題是:教學活動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活動要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性為目的。這就在根本上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對師生的定位。主體性教學也就是發展性教學。北師大的裴娣娜教授認為,發展性教學要突出四個方面: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尊重差異,體驗成功。[2]這是很有見地的。在筆者看來,“主體性”就是使主體成其為主體的基本屬性,那就是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弘揚主體性,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培育學習自信心、自覺性、自主性。教育教學本來是用來解放人的,但實際上許多學校反而在束縛人,亦即使人日益被客體化了,這豈不是走向了教育的反面了嗎?因此,“主體性教學”令筆者有呼吸到新鮮空氣的感覺。

那么,該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呢?筆者進行了積極探索:創設寬松情境,培養問題意識,采用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習興趣,增加動手機會,鼓勵主動參與,引導自主探究,組織合作交流,尊重天生秉賦,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養成計劃習慣,教會自我監控,促進自我反思,提供表現平臺,寬容合理失敗,轉變學習方式,歡迎質疑問難,學會傾聽理解,進行深度思考,鼓勵自主閱讀,強調自主建構,支持大膽創新,體驗成功快樂,保證時間空間……并一一做出精細化的設計?!爸黧w性教學”的關鍵在于立足于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講。一條最基本的經驗,就是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體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教師要懷抱“以慢制快,以少勝多”的理念,采用“代表性策略”,才有可能把“主體性教學”落到實處。筆者在三明二中當校長期間,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主體性教育”的主張,并全面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項工作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對“主體性教學”的思考

主體性教學作為教學理想,受到眾多有識之士,包括一線教師精英的歡迎,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它畢竟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教學的“教師中心主義”,必然受到頑強抵抗。在“教師中心主義”依然盛行的中小學課堂,已有的許多規制,制約了主體性教學的推行。主體性教學要恢復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這在傳統教學看來是“少、慢、差、費”的過程,往往被扣上低效教學的大帽子。如果片面理解主體性教學,就可能把教學引向唯我獨尊或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義。故要特別強調:主體性教學,在喚醒主體意識的同時,還要教學生學會責任擔當和社會關愛。

主體性教學并不排斥教師的教,當學生明顯依賴教師時,要以教為主,但教的重要目的是讓學生從依賴走向“半獨立”,再從“半獨立”走向“基本獨立”。只是教師的教,要更多地體現在教信心、教方法、教思維、教能力之上。在大班教學條件下,你是主體,我也是主體,你要張揚個性,我也要張揚個性,難免相互扯皮。因此,教學主體性的發揮就必須建立在“主體間性”(理解性、寬容性、共識性)的基礎上才富有實效。再則,在教師主體話語權極為強勢的前提下,如何把主體話語權還給學生,很值得研究??傊?,教師要從過去更多地關注自己“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樣”,轉向更多地關注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樣”,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如何自學,還要讓學生學會自學。

以葉瀾教授為代表的“生命化教學”模式,有個響亮的口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班級還給學生,把創造還給教師,把精神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實現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師生生存意義的轉變;要突出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過程的生成性,教學活動的體驗性,教學方法的對話性,等等。在筆者看來,這都是“主體性教學”的延續與深化,可以視作廣義上的“主體性教學”。

五、“先學后教模式”的親歷與思考

1.“先學后教”的親歷

第五撥的教學改革勢頭更猛,這就是推行“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使得懸在半空中的“主體性教學”得以落地,具有鮮明的草根性,是眾多一線教師的創造結晶。例如,邱學華倡導的“嘗試教學法”,基本理念是“先練后講,先試后導”;盧仲衡倡導的“自學輔導教學法”,其教學程序為:提示—閱讀—練習—反饋—小結;黎世法倡導的“異步教學法”,其基本步驟是:自學—啟發—復習—作業—改錯—小結;魏書生倡導的“六步教學法”,其操作程序是: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總結;洋思中學的教學模式,強調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突出了“預習—展示—反饋”三個環節;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教學法,即:以講學稿作為教與學的載體,通過“講學稿”實現教與學的“合二而一”。

不難發現,上述各法的共同特點就是強調了學生的自學,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因此,各地都自發地引進了“先學后教”的模式,教育行政部門也積極推動,其影響變得廣泛而深遠?!跋葘W后教”只是規定了學與教的順序,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因而給學校和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盡管在此階段筆者已經不再擔任學科教學任務,但也在積極研究“先學后教”,并在所指導的學校中系統地提出了如下的指導性意見:在目的上要“為學而教”,在順序上可“先學后教”,在時間上宜“多學少教”,在內容上要“以學定教”,在方法上要“順學而教”,在評價上要“以學論教”,包含了六大塊內容??傊?,要以“學”為中心展開教。通過“先學后教”的實踐,筆者所指導學校的教學成績顯著提高。

2.對“先學后教”的思考

“先學后教”之“先學”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超前性、獨立性和異步性,“先學后教”之“后教”,體現了教師教學的針對性、互動性和開放性。但是,在課堂上要真正地體現出這些特性,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就“先學”而言,至少還要解決三個問題:何時學?學什么?怎樣學?同理,“后教”也還要解決三個問題:何時教?教什么?如何教?實際上,這些在教學實踐中均未得到妥善解決。此外,如何使“先學”與“后教”得到完美的結合?也值得探討。

正因為“先學后教”的草根性,決定了其在理論上的先天不足。并不是所有的教學都適合于“先學后教”,難道就不能“邊學邊教”甚至“先教后學”嗎?或者說,“先學后教”是否必然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這不僅需要理論認證,還需要實踐檢驗。因為,客觀上,還有不少學生“先學”是學不會的,那么該如何開展“后教”?再則,“先學后教”基本上是圍繞知識技能而展開的,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優化情感、改善態度、塑造品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一深層次的問題也值得探討。但無論如何,“先學后教”畢竟是“中國本土的教學法”,[3]它關注了教學的有效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有比較旺盛的生命力,值得精心培育。

六、“翻轉課堂模式”的親歷與思考

1.“翻轉課堂”的“親歷”

在筆者想像中,已經“親歷”了無數次的翻轉課堂教學。這第六撥教學改革的浪潮勢不可當!只是,目前多數教師還在極力回避它。然而,該來的必然到來!所謂“翻轉課堂”,是指學生提前(如晚上在家)借助教學視頻提前完成課程學習,在課堂上教師通過答疑解惑、組織運用探究,解決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掌握知識、增長才干的教學。于是,課堂則變成師生間或生生間互動的“學堂”,這就在機制上保證了“主體性教學”的落地生根。隨著計算機、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日趨成熟,只要國家能集中投入,今后各學科的教學視頻一定會在數量上越來越齊全、質量上越來越精致,“翻轉課堂”的資源會極大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一定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在“翻轉課堂”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習的指導者,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研究者,教學形式不再是“課堂講解+課后作業”而是“課前學習+課中研究”,教學任務不再是知識講授而是問題解決,評價方式不再是紙質測試而是多種方式……“翻轉課堂”將帶來教學方式的變化是革命性的?!胺D課堂”讓學生可以自己掌控學習,使學習過程變得更有意義也更有意思;創造了讓學生為自己學習負責的環境,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教師成了學生身邊手把手的“教練”,同學變成共同切磋提高的同伴,所有學生都可能成為積極的學習者;為師生的深度互動創造了條件,所有的學生都可能獲得個性化的教育,而且能促進其心智的全面發展;學生不再為完成作業而疲于奔命,而是把成長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胺D課堂”的魅力已初見端倪,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基礎教育主打的教學模式。

2.對“翻轉課堂”思考

當然,在中國,“翻轉課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學生要能在晚上看完白天所要研究的那么多節課的視頻實屬不易,因此,必須對學生全套的作息時間進行重新設計、統籌安排;“翻轉課堂”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計算機及互聯網,對硬件要求高,故需要高投入;高質量的教學視頻不僅簡明扼要,還要生動有趣,其制作需要學科專家與計算機專家的密切合作;相比之下,“翻轉課堂”更適合于理科學習,如何使之也適合于文科學習,值得深入研究;“翻轉課堂”對教師自身專業素養與信息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就迫使今后的師范教育發生根本性的轉型;翻轉課堂要能凸顯其功效,必須徹底轉變應付中考高考的教學指向,即:教學評價方式要實現根本的轉變,應指向于培養人的“核心素養”;相關的課程、教材、課程標準也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今后大部分的課程資源都必須打破學校的界限,實現高度的資源共享。

要“課改”就必須“改課”??梢灶A計,改革開放40年后的今天,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模式,也將如雨后春筍般地產生。然而,無論怎樣變化,教學改革的中心是“人”,要始終圍繞著“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的三個根本而展開,一定要使學生懂得學習,善于學習,樂于學習。

然而,我們的教學改革總顯得后勁不足。因為,始終跳不出“分數”(成績)這個魔咒。理想很肉感,現實很骨感:沒有分數,學校就沒地位!于是,教學改革被許多地方悄悄地演變成了賺取高分的工具,教學改革便成了應試教育的奴婢。這是當今中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難以獲得實質性成功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要跳出這個魔咒,就必須在“頂層設計”上進行體制機制上的改革,必須變大學的“嚴進寬出”為“寬進嚴出”,讓中小學不再比拼分數與成績,而是比拼后勁和素質!

猜你喜歡
親歷先學筆者
我親歷的百年黨史上的這次“偉大轉折”
發揮先學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擔當作為
基于先學后教 培養自學力
老師,別走……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我親歷了分田到戶
親歷,九年別樣神話
“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在復習課中的應用
淺談“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優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