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禿鷲碑銘文》譯注

2018-04-25 09:57王光勝
古代文明 2018年2期

王光勝

提 要:《禿鷲碑銘文》約刻于公元前25世紀,為兩河流域早王朝時期最重要的王室銘文之一,內容涉及城邦、戰爭、宗教與藝術等,是研究古代兩河文明城邦爭霸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自發現之日起,該銘文即受到國外亞述學界的重視,有多種??北締柺?。本文結合各家???,從楔形文字原文對該銘文進行迻譯與注釋,以期提供一份較為可靠的中文譯本。

關鍵詞:禿鷲碑;埃安那吞;拉格什 溫馬;古伊甸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8.02.001

“禿鷲碑”為拉格什第一王朝(約公元前2500年——前2350年)君主埃安那吞所立,因石碑頂部刻有一群禿鷲啄食敵人尸體的場景而得名。1該碑原高1.8米,寬1.3米,厚0.11米,發現于兩河流域南部的古城吉爾蘇,現藏于盧浮宮博物館。2“禿鷲碑”正反兩面皆刻有描繪戰爭與祭儀內容的圖像和文字,是研究兩河流域早王朝時期歷史的重要史料。

《禿鷲碑銘文》凡六百余行,主要記載了拉格什城邦和溫馬城邦為爭奪古伊甸地區的控制權而進行的戰爭,溫馬戰敗,被迫與拉格什訂立條約。根據條約,古伊甸地區歸拉格什,但溫馬可以在繳納地租的前提下耕種該地區的部分土地。銘文中,埃安那吞宣揚自己的神圣出身和豐功偉績,并試圖借眾神之威迫使溫馬統治者永遵約定。

十九世紀晚期學者開始關注禿鷲碑,由于石碑破損嚴重,且殘片長期被英法兩國分散保存,故??焙驼砉ぷ鬟M展緩慢。從二十世紀中期開始,經過克萊默(1963年)、庫珀(1983年,1986年)、弗雷恩(2008年)等學者的整理,《禿鷲碑銘文》的文本已成體系。本文據弗雷恩(Douglas R. Frayne)的??北?(下文簡稱弗雷恩本)譯出,部分內容參考了庫珀(J. S. Cooper)的譯本4(下文簡稱庫珀本)、馬吉德(Glenn Magid)的譯本1(下文簡稱馬吉德本)和“楔形文字數字圖書館”的譯文2(下文簡稱楔文數字圖書館本)。本文譯注中所采用的??狈?,[ ]中的內容是對原文闕失信息的補充, < >中的文字為古代書吏遺漏的內容?!醣硎疽罁趟艽_定的闕失楔文符號的個數,一個□代表一個楔文符號,表示不確定的闕失楔文符號。

【譯文】

他縮減其地租,[1]帶走其租息。拉格什之王,[2]溫馬統治者[3]傲慢無理,冒犯拉格什,且扣其邊境。[4][拉格什之王]烏爾南篩之子,[5]拉格什之王阿庫爾伽爾。[6][溫馬統治者傲慢無理,冒犯]拉格什,因為自己的財產扣其邊。關于皮里格-□-吉爾農薩格,神寧吉爾蘇[7]咆哮:“溫馬,我的柴草,[8]我自己的財產,拉格什之古伊甸[9]的田地?!?/p>

【注釋】

[1] 銘文作“□-ré ?uku-bi e-lá”,弗雷恩本和庫珀本譯作“他將支付它作為借貸的利息”。雖然銘文中的動詞“lá”有“支付”之義,但“lá”還可譯作“縮減”。根據語境,本句的主語應為溫馬統治者,因溫馬縮減應付給拉格什的地租,故此舉激怒了埃安那吞。

[2] 拉格什第一王朝的君主只有烏爾南篩一直被稱作“拉格什之王”(lugal laga?),阿庫爾伽爾和末代君主烏魯卡吉那偶爾被稱為“拉格什之王”,埃安那吞則經常被稱作“拉格什公侯”(ensí laga?)。關于拉格什第一王朝的王銜,可參見William W. Hallo, Early Mesopotamian Royal Titles: A Philologic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New Haven, Connecticut: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957, pp. 39-44。

[3] 文中稱呼拉格什的統治者多尊為“ensí”(公侯),或“lugal”(王),而溫馬統治者則被稱為“lú”(人),應是拉格什書吏在行文中對溫馬統治者的蔑稱。

[4] 銘文作“lú- ?i?K??U.KI-ke4 ?u-ur6-rá e-ma-da-du11 laga?.KI gaba-bé ?u e-ma-ús”,楔文數字圖書館本直譯作“溫馬統治者,一個傲慢的舉止,他反對它,且進入拉格什,他壓向其邊境”;弗雷恩本和庫珀本譯作“溫馬統治者對他舉止傲慢且蔑視拉格什”;馬吉德本譯作“溫馬統治者對他說話傲慢且蔑視拉格什”。這幾種版本的譯文或難以理解,或與原文有出入。

[5] 根據石碑上的銘文,弗雷恩本的拉丁化中遺漏了“lugal”(王)。

[6] 阿庫爾伽爾在位期間,拉格什處于弱勢。阿庫爾伽爾在位時期留下來的文獻很少,可能他統治的時期比較短,參見Douglas R. Frayne, The Royal Inscriptions of Mesopotamia Early Periods, Vol. 1. Pre-Sargonic Period: Early Periods (2700-2350 BC), p. 121。

[7] 寧吉爾蘇(dNin-Girsu)是拉格什城邦的主神,其名字的意思是“吉爾蘇之女主”,但在蘇美爾神話中他是男性神。寧吉爾蘇可能最初是女性神,后來隨著男權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強,寧吉爾蘇作為拉伽什城邦的主神被男性化了。

[8] 此處銘文中的“ú-durunx-na”,意為“干草、柴”,語意不明。

[9] “古伊甸”(Gú-eden)是拉格什和溫馬之間一塊肥沃土地的名字。在蘇美爾語中,“古”(gú)意為“岸邊、脖子”,“伊甸”(eden)意為“平原”。有不少學者曾探討《圣經》中的“伊甸園”與兩河文明的關系,從詞源學角度的相關探討參見A. R. Millard, “The Etymology of Eden”, Vetus Testamentum, Vol. 34, Fasc. 1 (1984), pp. 103-106。從神話角度的相關分析參見Abraham Winitzer, “Etana in Eden: New Light on the Mesopotamian and Biblical Tales in Their Semitic Contex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ol. 133, No. 3 (2013), pp. 441-465。

【譯文】

[主]神寧吉爾蘇,[神恩利爾]的勇士,[1][神]寧吉爾蘇為埃安那吞在子宮[2]中植入[精液]。為[埃安那吞]高興,女神伊南娜支持他,[3]稱他為“埃安那[4]-伊南娜-伊卜伽拉卡卡吞”,[5]在女神寧胡爾桑[6]的右膝上。[7]女神寧胡爾桑[提供給]他她右邊的乳房,神寧吉爾蘇為埃安那吞高興,神寧吉爾蘇植入子宮中的精液。神寧吉爾蘇的一柞帕赫為他,五肘尺,他的肘尺為他,共計五腕尺和一柞帕赫。[8]神寧吉爾蘇愉快地授予他[拉格什的王]權。

【注釋】

[1] 恩利爾是蘇美爾神話體系中的眾神之王,拉格什地區的銘文中多稱本地主神寧吉爾蘇為“恩利爾的勇士”或“恩利爾之子”,此舉意在提升寧吉爾蘇在蘇美爾神話體系中的地位,參見Dietz Otto Edzard, The Royal Inscriptions of Mesopotamia: Gudea and His Dynasty, Toronto, Buffalo, Lond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7, pp. 17-18, 20, 31, 74。

[2] 在蘇美爾人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中,人類就是諸神在子宮中植入精液創造出來的,參見Thorkild Jacobsen, “The Harps That Once … Sumerian Poetry in Translation”,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7, pp. 151-166。

[3] 銘文作“dInanna-ke4 da mu-ni-díb”,楔文數字圖書館本譯作“女神伊南娜站在他這邊”,馬吉德本譯作“女神伊南娜抓住他的手臂”,弗雷恩本譯作“女神伊南娜伴隨他”,這幾種譯文或生硬,或與原文有出入。此處銘文中的動詞“díb”有“通過、支持、贊成、轉變”等意,故本文譯作“女神伊南娜支持他”。

[4] “埃安那”(é-anna)在蘇美爾語中的意思是“天房”,它是女神伊南娜的神廟的名字,埃安那吞名字中的“埃安那”就可能與此有關。

[5] 此處銘文中的“?-anna-dInanna-Ibgalakaka-tum”,弗雷恩本譯作“我帶他進入女神伊南娜的大橢圓天房廟”,楔文數字圖書館本譯作“他適合女神伊南娜的大橢圓天房廟”,馬吉德本譯作“他值得在女神伊南娜的大橢圓天房廟”,庫珀本譯作“值得在女神伊南娜的大橢圓天房廟”。各版本的翻譯雖有不同,但都符合原文的含義,此處銘文是一個名字,故本文音譯作“埃安那-伊南娜-伊卜伽拉卡卡吞”。

[6] 在蘇美爾神話中,寧胡爾桑為眾神之母,參見S. N. Kramer, The Sumerians: Their History, Culture,and Character, pp. 326-327。

[7] 銘文作“dNin-hur-sa?-ra dùb-zi-da-na”,庫珀本和弗雷恩本譯作“(并將他置)于女神寧胡爾桑的特定膝蓋上”,馬吉德本譯作“(置他)于女神寧胡爾桑美好的膝蓋上”。因為不能確定銘文中“zi-da”(意為“右邊”)的具體含義,故本文采用了直譯。

[8] 此處銘文中的“kù?”(肘尺)為長度單位,約50厘米;“zapah/?u-bad”意為“15個手指頭的寬度”,等于“? kù?”(半肘尺),約25厘米。此處可能是指神寧吉爾蘇為埃安那吞設定的身高(約2.75米),參見J. S. Cooper, Sumerian and Akkadian Royal Inscriptions: Presargonic Inscriptions, p. 38。

【譯文】

勇武的[埃安那吞]對他的外國之地[1]宣布,[2]為了埃安那吞,女神伊南娜賜予他名字。 “埃安那-伊南娜-伊卜伽拉卡卡吞”,我設為他的名字。[3][他的]名字在[天]和地勇武的[埃安那吞],受神寧吉爾蘇之命[宣布]:“??!敵人!”埃安那吞長期宣告:“他曾經平息之地溫馬的統治者?[4]和其他的人□□□他曾開發利用的神寧吉爾蘇喜愛之地古伊甸。[5]愿他打擊他!”

【注釋】

[1] “域外之地”(kur)在蘇美爾語中本意是“山地”,因為蘇美爾人居于兩河平原地帶,故“山地”在蘇美爾人的觀念中多代指外國或異邦,參見S. N. Kramer, Sumerian Mythology: A Study of Spiritual and Literary Achievement in the Third Millennium B.C.,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2, p. 76。

[2] 此處銘文,馬吉德本釋義作“埃安那吞,有力的人,宣布‘……?”;楔文數字圖書館本恢復并譯作“埃安那吞,有力的人,因為他,它是敵國”;庫珀本恢復并譯作“??!敵人!”上述幾種譯文因各自恢復的銘文不同,譯文也有出入。本文主要采用弗雷恩本恢復的銘文“?-an-na-túm á-tuku-e kur a-ne-?è na-e”,并以此為據進行翻譯。

[3] 在拉格什君主埃安那吞的王室銘文中,經??梢砸姷缴駷樗挠涊d,這既是為了抬高其政治地位,也可能反映了這埃安那吞上臺之后改用神賜之名的歷史現象。類似文獻還可參見J. S. Cooper, Sumerian and Akkadian Royal Inscriptions: Presargonic Inscriptions, p. 40, 44; S. N. Kramer, The Sumerians: Their History, Culture, and Character, p. 309。

[4] 此處銘文,馬吉德本譯作“溫馬統治者征募的是哪兒”;庫珀本譯作“他正在征募之地溫馬的統治者”。銘文中的動詞“hun”意為“平息、平定、雇傭”,本文主要采用楔文數字圖書館本和弗雷恩本的譯文,將此處動詞“hun”譯作“平息”。

[5] 根據拉格什地區出土的其它文獻,在埃安那吞之前,拉格什和溫馬就因古伊甸發生過戰爭,結果溫馬雖可以耕種古伊甸地區的部分土地,但需要向拉格什繳納大批物資,參見Douglas R. Frayne, The Royal Inscriptions of Mesopotamia Early Periods, Vol. 1. Pre-Sargonic Period: Early Periods (2700-2350 BC), p. 196。

【譯文】

他追隨他。為了躺著之人,為了躺著之人,他接近他的頭。[1]對于埃安那吞,正在躺著的人,[他喜愛的]主[人寧吉爾蘇接近他的頭]?;瞇2]必將放棄溫馬,并憤怒而不支持它。神烏圖[3]將出現你的右邊且□將附于你的前額。??!埃安那吞,你將屠戮那里,他們大量的尸體將堆至蒼穹。在溫馬,他的(溫馬)人民將反抗他,且他將在溫馬被殺。你將。

【注釋】

[1] 銘文作“sa?-?á mu-na-gub”,楔文數字圖書館本譯作“他站在他的頭上”,雖然動詞“gub”有“站”的意思,但如此翻譯語意不通。在蘇美爾語中,“gub”的符號也可以表示“走”,故本文采取其它幾個版本的觀點,譯作“他接近他的頭”。

[2] 基什曾在早王朝時期稱霸巴比倫尼亞,此后“基什王”成了巴比倫尼亞霸主的代名詞?!盎餐酢泵牢髁衷{節溫馬和拉格什之間的爭端,所以此處基什的作用,即可指巴比倫尼亞的霸主放棄溫馬,也可指溫馬不再受美西林所定盟約的保護。

[3] 烏圖是蘇美爾人的太陽神,他一般與公平、正義相聯系,通常也被認為是司法之神,參見吳宇虹:《泥板上不朽的蘇美爾文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48頁。

【譯文】

他和他戰斗,一個人向埃安那吞射了一箭。他被箭射中,他將它折斷。[1]他在它們面前咆哮。那人[2]埃安那吞如同毀滅性的暴風雨,在溫馬留下了洪水。[3]埃安那吞,話語公正之人,從[溫馬]劃出了邊界之地,留在溫馬的控制下,并在那里豎立紀念碑。溫馬首領,他擊[敗溫馬],并堆起二十個[墳墓]。對埃安那吞,[4]神舒盧圖爾流出甜蜜的淚水。埃[安那吞],埃[安那吞為神寧吉爾蘇]毀了諸外國之地。為神寧吉爾蘇,埃安[那吞]收回他喜愛之地古伊甸。在他這邊的土地,寧吉爾蘇的增值之地。埃安那吞在大廟[5]豎立這個[紀念碑]。神寧吉爾蘇的,埃安那吞是神寧吉爾蘇的□□□□。他的個人神是<舒盧圖爾>。巴臘地,[6][7]。[埃安那吞],神寧吉爾蘇[提名之人],恢復了他的神寧吉爾蘇的[控制]。

【注釋】

[1] 銘文作“ti-ta e-ta-si mu-ha?”,弗雷恩本、馬吉德本和庫珀本譯作“他被箭射中且移動困難”。然而,此處動詞“ha?”的主要意思是“折斷、清除”,故本文譯作“他將它折斷”。

[2] 楔文數字圖書館本將此處銘文恢復為“lú-líl-e”,譯作“風之人”,語意指代不明。

[3] 銘文作“é-an-na-túm-me ?i?K??U.KI-a im-hul-im-ma-gim a-MAR mu-ni-tag4”,庫珀本譯作“埃安那吞在溫馬激起了一場暴風雨,在哪兒引發了一場洪水”。因為銘文中有表示“類似的”后置介詞“gim”,可見庫珀本的譯文不夠準確。

[4] 兩河文明早期,不僅每個城邦有保護神,且蘇美爾人還有個人保護神,尤其是當時的城邦統治者,如拉格什城邦的另外幾個君主恩臺美那、烏魯卡基那和古地亞都有個人保護神。有關恩臺美那和烏魯卡基那個人保護神的情況可參見Douglas R. Frayne, The Royal Inscriptions of Mesopotamia Early Periods, Vol. 1. Pre-Sargonic Period: Early Periods (2700- 2350 BC), pp. 198, 202, 204, 280, 283。有關古地亞個人保護神的情況可參見Dietz Otto Edzard, The Royal Inscriptions of Mesopotamia: Gudea and His Dynasty, pp. 8, 52, 130, 205, 213。

[5] “大廟”對應的銘文是“é-mah”,其中“é”是“房子、神廟”,“mah”是“大的”,故譯作“大廟”。庫珀本認為此處“大廟”是指寧吉爾蘇的神廟,而馬吉德本認為是女神南篩的神廟。在拉格什地區的文獻中,寧吉爾蘇的神廟常被稱為“五十廟”(é-ninnu),南篩的神廟稱作“西拉拉廟”(é-sirara),故庫珀本和馬吉德本的觀點存疑。兩河文明早期的文獻中,溫馬城邦的主神沙拉的廟常被稱作“大廟”。有關上述神與神廟的內容可參見Jeremy Black, Graham Cunningham, Eleanor Robson and Gábor Zólyomi, The Literature of Ancient Sumer,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 362, 370。

[6] 銘文中的“bara”(巴臘)是田地的名字。

[7] 此處銘文約闕失9行,每行銘文僅開頭部分的“田地”(a-?à)保存相對完整,其余部分破損嚴重。

【譯文】

埃安那吞擲神恩利爾的偉大戰爭之網于溫[馬]首領,并使他以此起誓,溫馬首領向埃安那吞起誓:“以天地之王神恩利爾的生命!我開墾神寧吉爾蘇的田地作為生息之地。我挖溝渠至泉水,[我將永不侵入神寧吉爾蘇的邊境],我將不改變其灌溉的水道,[我將不打碎它的紀念碑。如果我越界,愿天地之王恩利爾的偉大戰爭之網,如我起誓的那樣降臨溫馬!”埃安那吞是英明的,他置妝粉于兩只鴿子[1]的眼睛之上,并用雪松裝飾它們的頭。為了天地之王恩利爾,他使它們飛向尼普爾的埃庫爾廟。[2]“[向我主恩利爾]傾訴并懇求,如果溫馬統治者違反協議,[3]如果他反對或推翻協議,當他改變協議時,愿恩利爾的偉大之網,像他起誓的那樣降臨溫馬!”

【注釋】

[1] 銘文作“tu mu?en”,在古代兩河流域的洪水神話中,洪水彌漫大地七天之后,洪水英雄烏特納皮什提首次放出的動物即是“鴿子”,參見Simo Parpola, State Archives of Assyria Cuneiform Texts, vol. 1: The Standard Babylonian Epic of Gilgamesh, Helsinki: The Neo-Assyrian Text Corpus Project, 1997, p. 111。

[2] 尼普爾是神王恩利爾的祭祀中心,也是蘇美爾人的宗教中心?!鞍鞝枏R” (é-kur)本意為“山房”,是恩利爾的神廟的名字,參見Jeremy Black, Graham Cunningham, Eleanor Robson and Gábor Zólyomi, The Literature of Ancient Sumer, pp. 320-321。

[3] 此處銘文中的動詞“gur”意為“反駁、拒絕、否認”,引申為“違反”。

【譯文】

埃安那吞擲女神寧胡爾桑的偉大戰爭之網于溫馬首領,并使他以它起誓,溫馬首領向埃安那吞[起誓]:“[以女神寧胡爾桑的生命,我開墾神寧吉爾蘇的土地作為生息之地。我挖溝渠至泉水![1]我將永不侵入神寧吉爾蘇的邊境!我將不改變其灌溉的水道!我將不打碎它的紀念碑!如果我越界,愿女神寧胡爾桑的偉大戰爭之網,如我起誓的那樣降臨溫馬!”埃安那吞]是英明的,他置妝粉于兩只鴿子的眼睛之上,并用雪松裝飾它們的頭。為了女神寧胡爾桑,他向凱什[2][釋放]它們?!跋蛭业哪赣H女神寧胡爾桑傾訴并懇求,如果溫馬統治者違反協議,如果他反對或推翻協議,當他改變協議時,愿女神寧胡爾桑的偉大之網,像他起誓的那樣降臨溫馬!”

【注釋】

[1] 弗雷恩本譯作“我將不……灌渠”,但與其恢復的銘文內容(“e ??-?è na-e”)不符。楔文數字圖書館本根據前文將其恢復為“e idim-?è na-e”,譯作“我挖溝渠至泉水”。

[2] 女神寧胡爾桑(Ninhursag)名字的含義是“山之女主”,她是蘇美爾人的原始母神之一,也被稱作“眾神之母”,有時還被認為生育女神,她的祭祀中心在阿達卜(Adab)和凱什(Ke?)。在蘇美爾神話中,寧胡爾桑被看作是戰神寧努爾塔(Ninurta)的母親,而寧努爾塔在許多時候又等同拉格什主神寧吉爾蘇,故寧胡爾桑也是寧吉爾蘇的母親,參見Jeremy Black, Graham Cunningham, Eleanor Robson and Gábor Zólyomi, The Literature of Ancient Sumer, pp. 156, 163, 313。

【譯文】

埃安那吞[擲阿卜朱[1]之王神恩基的偉大戰爭之網于溫馬首領,并使他以它起誓,溫馬首領向埃安那吞起誓:“以阿卜朱之王神恩基的生命,我開墾神寧吉爾蘇的土地作為生息之地。我挖溝渠至泉水!我將永不侵入神寧吉爾蘇的邊境!我將不改變其灌溉的水道!我將不打碎它的紀念碑]!如果我越界,愿阿卜朱之王神恩基的偉大戰爭之網,如我起誓的那樣降臨溫馬!”[埃安那吞是英明的,他置妝粉于兩只鴿子的眼睛之上,并用雪松裝飾它們的頭。為了神恩基],在神寧吉爾蘇的,他釋放它們。埃安那吞以向著阿卜朱設置的鯉魚[2]起誓:“向我主神恩基傾訴[并懇求],[如果溫馬統治者違反協議,如果他反對或推翻協議,當他改變協議時,愿神恩基的]偉大[之網,像他起誓的那樣降臨溫馬]?!?/p>

【注釋】

[1] “阿卜朱”(Abzu)在蘇美爾語中本意為“地下水,深淵”,蘇美爾人認為水神恩基就住在埃瑞都的“阿卜朱”,參見Gertrud Farber, “ ‘Inanna and Enki in Geneva: A Sumerian Myth Revisited”, 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Vol. 54, No. 4 (1995), pp. 288-291。

[2] 水神恩基的形象中,往往有雙肩噴出向下流淌的兩股水,水中常有鯉魚的形象,可參見James B. Pritchard, The Ancient Near East in Picture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4, pp. 220-221。恩基和鯉魚的關系另見Theresa Howard-Carter, “The Tangible Evidence for the Earliest Dilmun”, Journal of Cuneiform Studies, Vol. 33, No. 3/4 (1981), p. 219。

【譯文】

[埃安那吞]擲神恩利爾的小牛犢神辛[1]的[偉大戰爭之網]于溫馬首領,并使他以它起誓,溫馬之人[向埃安那吞起誓]:“[以恩利爾的小牛犢神辛的生命]!我開墾[神寧吉爾蘇的土地作為生息之地]。[我將挖溝渠至泉水]!我將永不侵入神寧吉爾蘇的邊境!我將不改變其灌溉的水道!我將不打碎它的紀念碑!如果我越界,愿神[恩利爾的]小牛犢神辛的偉大戰爭之網,[如我起誓的那樣]降臨[溫馬]!”埃安那吞是英明的,他置妝粉于四只鴿子的眼睛之上,并用雪松裝飾它們的頭。[他釋放]兩只向著烏爾[2][的埃吉什奴伽爾,并釋放兩只向著][神辛的圣居]?!跋蛭抑魃穸骼麪柕男∨賰A訴并懇求,如果溫馬統治者違反協議,如果他反[對或推翻協議,當他改變協議時,愿神恩利爾的小牛犢神辛的偉大之網,像他起誓的那樣降臨溫馬]!”

【注釋】

[1] 此處“小牛犢”對應的銘文內容是“amar”,在蘇美爾語中“amar”還有“兒子”的含義?!靶痢保⊿in)是古代兩河流域月神的阿卡德語名字,蘇美爾人稱月神為“南那”(Nanna),在蘇美爾神話中月神是神王“恩利爾”的兒子,所以才稱作“恩利爾”的“小牛犢”。月神和“恩利爾”在蘇美爾神話中的關系可參見S. N. Kramer, Sumerian Mythology: A Study of Spiritual and Literary Achievement in the Third Millennium B.C., pp. 43, 47-48。

[2] 月神的祭祀中心在烏爾,埃吉什奴伽爾是月神在烏爾的神廟的名字,參見Jeremy Black, Graham Cunningham, Eleanor Robson and Gábor Zólyomi, The Literature of Ancient Sumer, p. 362。

【譯文】

埃安那吞擲植物之主神烏圖的偉大戰爭之網于溫馬之人,并使他以它起誓,溫馬之人向埃安那吞起誓:“以植物之主烏圖的生命,[我開墾神寧吉爾蘇的土地作為生息之地。我將挖溝渠至泉水!我將永]不侵入神寧吉爾蘇的邊境!我將不改變其[灌溉]的水道!我將不打碎它的紀念碑!如果我越界,愿植物之主神烏圖的偉大戰爭之網,如我起誓的那樣降臨溫馬!”埃安那吞是英明的,他置妝粉于兩只鴿子的眼睛之上,并用雪松裝飾它們的頭。為了在拉爾薩的埃巴巴爾廟[1]的植物之主神烏圖,他使它們作為獻祭公牛?!跋蛭抑鱗神烏圖]傾訴并懇求,如果溫馬統治者違反協議,如果他反對或推翻協議,當他改變協議時,愿植物之主神烏圖的偉大之網,像他起誓的那樣降臨溫馬!”【注釋】

[1] 拉爾薩是太陽神烏圖的祭祀中心,“埃巴巴爾廟”(é-babbar)本意為“白廟”,是烏圖的神廟的名字,參見E. Sollberger, “Old-Babylonian Worshipper Figurines”, Iraq, Vol. 31, No. 1 (1969), p. 91。

【譯文】

[埃安那吞] [對溫馬之人]并使他以女神寧基[1]之名祈求,溫馬之人向埃安那吞起誓:“以女神寧基的生命!我開墾[神寧吉爾蘇的土地]作為生息之地。[我將挖溝渠至泉水]!我將[永不侵入神寧吉爾蘇]的邊境!我將不改變其灌溉的水道!我將不[打碎]它的紀念碑!如果我越界,[2]女神寧基,我[祈求]的名字,愿她使蛇[3][從地面]咬溫馬的腳!如[溫馬跨越該界渠,愿女神寧基從地面除去其腳?!卑0材峭淌怯⒚鞯腯,“[向女神寧基訴訟并懇求,如果溫馬統治者違反協議],如果他反對或推翻協議,當他改變協議時,愿女神寧基,如他起誓的那樣使蛇從地面咬溫馬的腳!如溫馬跨越該界渠,愿女神寧基從地面除去其腳?!?/p>

【注釋】

[1] 女神“寧基”(Ninki)的名字在蘇美爾語中的意思是“大地之女主”,在楔文文獻中,她偶爾和水神恩基(Enki,名字的意思為“大地之主”)組成對偶神,參見Niek Veldhuis, “The Solution of the Dream: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Bilgames Death”, Journal of Cuneiform Studies, Vol. 53 (2001), pp. 145。

[2] 根據石碑銘文,弗雷恩本遺漏了該句。

[3] 此處是雙關語,因為寧基是地府女神,所以銘文中的“mu?”既指“蛇”,也暗指女神寧基來自地下,參見J. S. Cooper, Sumerian and Akkadian Royal Inscriptions: Presargonic Inscriptions, p. 39。

【譯文】

[埃安那吞,拉格什之王],神恩利爾授予其力量,女神寧胡爾桑的奶水喂養,女神伊南娜給予其善名,神恩基授予其智慧,尊貴的女主南篩[1]在心中選定,為神寧吉爾蘇征[服外邦之地],神杜牧茲-阿卜朱[2]之至愛,神恒杜爾桑選定,神盧伽爾烏如卡爾之愛友,女神伊南娜心愛的配偶,[3][打敗]林木財寶之地埃蘭和蘇巴爾圖,(空白)[打敗某地],打敗蘇薩,[打敗]執城市徽標站在先鋒位置的阿拉瓦統治者,(空白)打敗[某地],毀滅阿如瓦,□□□□蘇美爾之地,他打敗烏爾。

【注釋】

[1] 南篩是拉格什城邦主神寧吉爾蘇的姐妹,她的祭祀中心在尼那城(吉爾蘇附近),蘇美爾人認為她是釋夢女神,參見Dietz Otto Edzard, The Royal Inscriptions of Mesopotamia: Gudea and His Dynasty, pp. 70-71。根據蘇美爾文獻,拉格什第一王朝的建立者烏爾南篩(Ur-Nan?e,名字的含義為“南篩之狗”)就是被女神南篩選中才登上王位的,參見W. Heimpel, “The Nanshe Hymn”, Journal of Cuneiform Studies, Vol. 33, No. 2 (1981), pp. 67-68。

[2] 神杜牧茲-阿卜朱(Dumuzi-abzu)的名字在蘇美爾語中意為“真正的阿卜朱之子”(阿卜朱指代水神恩基)。在蘇美爾神話中,杜牧茲-阿卜朱是兩個不同的神,一個在拉格什城邦的庫尼爾沙(Kunir?a),是個女性神;另外一個在埃瑞都,是恩基的兒子。參見Akiko Tsujita, “Dumuziabzu: A

Goddess and a God”, Bulletin of the Society for Near Eastern Studies in Japan, Vol. 54, No. 1 (2011), p. 1。

[3] 古代兩河流域的國王多被稱為女神伊南娜的配偶,節日慶典中還為此專門進行君主與女神伊南娜(阿卡德語名為伊始塔爾)的圣婚儀式,參見James B. Pritchard,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Princeton and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p. 640-641。

【譯文】

恢復(寧吉爾蘇)對古伊甸的[控]制之人,寧吉爾蘇的埃安那吞,(此處約19行空白)他為寧[吉爾蘇]豎立,(空白)[他的思想光大],基什之王□□□□ [1]這個紀念碑之名——它非人名?——其名字為:“寧吉爾蘇,主,隆馬[2]的王冠是皮里格伊甸渠的生命!”埃安那吞豎立他為神寧吉爾蘇恢復神寧吉爾蘇鐘愛之地古伊甸的紀念碑。

【注釋】

[1] 雅各布森(Thorkild Jacobsen)參照《蘇美爾王表》,認為此處的“基什王”是“Kalbum”,但是溫特(I.Winter)認為此處并沒有文字,參見J. S. Cooper, Sumerian and Akkadian Royal Inscriptions: Presargonic Inscriptions, p. 39。

[2] 早王朝時期阿達卜城邦的一個“大公”(ensí-gar)名叫“隆馬”(LUM-ma),有學者認為這個“隆馬”就是拉格什君主埃安那吞,是埃安那吞在戰爭中使用的名字,參見Leonard Curchin, “Eannatum and the Kings of Adab”, Revue d'Assyriologie et d'archéologie orientale, Vol. 71, No. 1 (1977), pp. 93-95。

(責任編輯:張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