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抗戰時期市民音樂消費特征

2018-05-14 12:46夏煉
歌海 2018年2期
關鍵詞:消費音樂

夏煉

[摘 要]1937~1938年是武漢歷史上的轉折時期,也是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上重要的發展階段,史稱“武漢抗戰時期”。從影響著這一時期音樂消費的經濟、文化背景為出發點,對市民音樂消費的消費特征及誘發消費的內外因素進行分析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武漢抗戰;音樂;消費。

武漢抗戰是八年抗戰的一段“斷代史”。1937年11月,上海、南京相繼失守后,國民政府及國民黨中央機關西遷武漢,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武漢抗戰”時期,武漢成為了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1937年11月毛澤東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一文中明確指出此時的形勢是“片面抗戰到全面抗戰的過渡期中。片面抗戰已經無力持久,全面抗戰還沒有來到。這是一個青黃不接的危機嚴重的過渡期”①。武漢抗戰時期的音樂活動隨著時局的變遷呈現出不同的特性。在政治經濟形勢的轉變下,音樂不僅是娛樂休閑的表現,也與革命文化的關注有著重要聯系。

音樂需求是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的。藝術離不開經濟,創造藝術的人也脫離不了經濟生活。 ②武漢抗戰時期的市民音樂消費體現了戰爭局勢下商品經濟對文化藝術領域的繼續滲透,更體現了社會對于音樂文化的高度需求。由于抗戰序幕的拉開,音樂的表演主體不再囿于專業團體,而是發展出社會各階層人士;音樂的內容題材在向抗戰敘事傾斜的同時也體現市民階層的欣賞口味與志趣。音樂商品的消費過程中,人們選擇符合自己偏好的精神內容,借助于記憶、聯想、類比、推理等形式存儲于人腦,形成一種文化沉淀或精神文化形態,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③武漢抗戰時期的市民音樂消費有著革命性、娛樂性和內生性的特點,對于這些特點的研究反映了那一時期市民的音樂活動心理與取向,這些消費活動也在持續建構著社會變遷與市民精神。

一、音樂消費的支配性

社會變革期的音樂生產順應著這一歷史時期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帶支配性、占主導性、賦予動力性的社會群體的精神需求,為人們實現社會變革成功、革命勝利而服務。④在彌漫著血腥味與火藥味的戰場中,饑寒交迫歷盡磨難的人們需要音樂給他們帶來情感慰藉,振奮精神。在中國戰爭中留下的民歌民謠,是歷史車輪進程的記錄。這些歌謠折射出一部分民間音樂家在戰爭中從事音樂生產活動所懷有的社會責任感和明確的方向性、適應性、目的性。20世紀以來中國的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在實際的悲劇和勝利的喜悅中交織,充分展示出社會變革期音樂生產對社會革命的高度適應,以及對社會精神需求的充分滿足。

音樂文化消費的革命性體現在如火如荼的獻金活動中。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海外華人華僑和社會有識之士就自行發起了獻金救亡活動。這種付費欣賞藝術又間接資助戰爭的經濟行為在當時十分流行。圖1、圖2是募金演出的報道和廣告,從廣告中可看出參與募金演出的團體多種多樣,表演形式有歌詠、舞蹈、戲劇等。演出票價五角至五元不等,個別演出還發行榮譽劵——如大公劇團公演《中國萬歲》時發行了價值一百元的榮譽劵①(見圖3),滿足了市民的音樂消費需求以及支持前線抗戰的愛國榮譽心理。

1938年7月7日,為了更廣泛地發動民眾,喚起全民族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意識和決心,全國范圍舉行紀念活動。武漢在開展“七七獻金運動”中,武漢各界抗戰周年籌備會在武昌司門口路邊、漢口三民路總理銅像前、漢陽東門碼頭、江漢關右首、中山路水塔旁、世界大戲院門口等繁盛地段,搭起六座獻金臺。⑤獻金活動“是特別緊張熱烈”⑥。各電影院、戲院和職業藝術表演團體主動配合,舉行獻金義演,有歌詠游行、街頭劇、漢劇、平劇、楚劇、電影等不同形式。⑦原計劃三天的獻金活動最后延長到五天。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的《先進征信錄》記載,此次運動獻金臺收到國幣397765.83元,獻金組收入國幣8578.11元。⑧

圖4 七七獻金現場情況⑨

圖5 七七獻金現場情況⑩

在抗日救亡的主旋律下,獻金形式的音樂消費行為在社會中蔚然成風,體現了革命性與大眾性的特點。音樂生產群體廣泛,市民音樂消費途徑也與時代緊密結合。這一時期的音樂生產成就是在民族淪陷、血淚、團結、壓迫的背景下形成的,音樂藝術在此時是調動社會群體覺醒和凝聚的旗幟,也是調節經濟生產的杠桿。各階層民眾廣泛而頻繁參與到音樂消費的行列,表現了音樂生產對于人類社會生活明確的精神針對性,這也是社會音樂生產的本質特征之一。②

二、音樂消費的娛樂性

民國時期觀賞舞蹈和戲劇是當時最重要的公眾娛樂活動。西風東漸,交際舞在城市中成為中上層人士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觀賞舞蹈也是民國公眾的一項娛樂活動。由于當時多是西舞或西化了的舞蹈,因此跳舞與觀舞的人,多少有些西方文化素養。而戲曲和曲藝則不然,民國時期中國傳統藝術并未被西化,受到了普通民眾的擁護和歡迎,看戲成了他們最常見的娛樂活動,而且這種娛樂活動的場所非常廣泛,從城市的戲院、公園到農村的廟會,各處皆是。③

休閑娛樂是近代城市化的重要生活方式的標志性內容。以報紙廣告為例,在《大公報》(漢口版)的廣告中,很早就出現了娛樂類的廣告,之后呈現不斷增長和多樣化的發展態勢,并以戲劇、電影為主。娛樂活動也借助大眾傳媒事業的發展,不斷普及豐富。在消費空間里,廣告不僅具有傳播物品的有用信息,而且在權力背景和歷史與文化的聯系里,建構人與物的社會關系,并賦予物品以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商品屬性。⑤《大公報》(漢口版)中,與戲院相關的廣告幾乎每日都有,較有名的影戲院有世界影戲院、明星電影院、上海電影院、中央電影院、青年電影院。其中法界明記大舞臺、維多利亞影戲院、天聲舞臺、新市場、光明大戲院、上海大戲院、明星大戲院、美成舞臺以戲劇演出為主。

戲院是城市文化消費的主要場所,戲劇廣告的目的即為吸引市民消費群體,刺激群體文化消費欲望,以獲得商業利益。在《大公報》(漢口版)的753條戲劇演出廣告中,以天聲舞臺為最,刊登廣告361條,占總比48%;其次是法界明記大舞臺,廣告237條,占總比31%。維多利亞戲劇廣告數量80條、光明大戲院為22條、大舞臺26條、新市場22條、上海大戲院3條、美成舞臺1條、明星大戲院1條。⑥

影戲院的階級分野從票價中也能反映出來。不同的影戲院根據上演的戲劇輪次,以及影院內環境衛生、座椅的舒適程度等因素擬定票價。在漢口的影戲院中,票價最貴的是具有頭輪放映權的中央大戲院,票價為五角、一元。隨后是上海、明星兩家影院。上海大戲院分“日戲”“夜戲”兩種,票價分別為四角、五角。明星大戲院根據樓上樓下位置將票價分為三角和五角。票價較低的有維多利亞、光明、新市場等幾家戲院,價格在兩角到四角之間。①傳統戲院與電影院之間票價差距十分明顯,1938~1940年間,漢口電影院的票價普遍在五角到一元之間,而戲院票價則多維持于一角到兩角之間,最高的天聲舞臺也不過八角。②

圖8廣告中的萬家班是著名的戲劇表演世家。在南樂最盛行的年代,豫東地區素有“南樂萬,清豐洪,濮陽有個開州評”⑤之說。到了20世紀30年代,萬家班活躍在平劇的舞臺上,是世人矚目的名角。經常是連演幾日,場場爆滿。再看為本市難童教育籌資公演廣告中,平劇、楚劇、漢劇、話劇競相上演。

根據《大公報》(漢口版)戲劇廣告統計,1937~1938年間共上演不同劇目500種。將劇目歸納整理,按其題材的不同可以分為愛情主題、社會主題、時事主題、歷史主題。當時最流行的新劇就多為時事主題,如《怒吼吧,中國》《保衛祖國》《日出》《祖國》《青紗帳里》等。⑥

從戲劇廣告的狂熱刊載可以看出,聽戲看劇、追求視覺滿足成為人們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廣告作為符號的代碼,使消費者產生符號聯想,并“被消費者用在‘建構其生活方式上”⑦。除了戲劇外,在《大公報》報社主辦的《祖國萬歲》一劇上演前,還邀請了文華銅管樂隊、武漢合唱團、新疆歌舞團、怒潮樂社、周小燕女士獨唱,以及吳樂懿鋼琴獨奏。⑧音樂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從音樂的形式內容,藝術表演上都有著明顯的娛樂性特征,在這種娛樂性消費中,觀眾們長期受到壓抑的個人情感也能得以松綁。

三、音樂消費的內生性

“精神消費過程是消費主體運用自己的精神消費能力對消費客體進行選擇、理解、內化的過程?!雹崾忻裰R涵養的不足就與精神消費的多元選擇形成矛盾,通過精神消費對自我精神進行內部生產,以求得重塑,才有能力參與到更多元的精神消費中去。①

音樂書籍消費是這一時期內生式消費的代表。武漢抗戰時期的音樂類書籍廣告集中在報刊的第一版。購買抗戰、文化書籍成為趨勢。七七事變后,上海、南京等地高唱著“到武漢去”的口號,生活書店決計將上??偟甑某霭婵锊糠忠频綕h口來,大批編纂人員陸續前來,②形成了武漢出版業的一個小高峰,與音樂相關的出版物也相繼問世。在音樂相關出版物中,以戲劇類刊物較為多見,如田漢、馬彥祥主編《抗戰戲劇》,章泯、萬一虹主編《新演劇》等,書籍則以理論、評論類書籍居多,如丁玲的《救亡戲劇》、夏衍的《戰時后方演劇》、張庚的《救亡宣傳劇論》。還有類似于中國作曲者協會編纂的《抗戰鼓詞》《戰歌》;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主編,黎錦暉制曲,羅靖華作歌的《中華民族戰歌》等。③

《抗戰戲劇》1937年11月創刊于漢口,由華中圖書公司發行,共出刊13期。設有專論、短論、劇本、特輯、通訊等欄目。田漢、洪深、陽翰笙、胡繩、光未然等戲劇界知名人士長期為此刊寫稿。田漢的《蘆溝橋》、陽翰笙的《塞上風云》、洪深的《飛將軍》等大量劇本也發表于此刊物上。這些刊物的發行使音樂藝術文化通過圖書進入人們的精神世界,對于受封建思想鉗制的民眾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思想啟蒙和精神重塑。

除了書籍刊物廣告外,鋪天蓋地的音樂招生廣告也反映了當時音樂文化消費的新風氣。五四運動后,在“美育”思潮的推動下,專業音樂教育得到了新的發展。1927年11月27日,中國現代第一所高等音樂教育機構——國立音樂學院在上海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專業音樂教育正式建立。之后滬江大學、新華藝術??茖W校等高等教育機構也設有音樂系。⑤以武昌藝術??茖W校的招生廣告為例:

武昌藝術??茖W校收容借讀生⑥

本校遵舉教育部令收容戰地學生茲規定收容組別級次如下

藝術教育組(圖工科圖音科) 繪畫組(中國畫科西洋畫科)

一 二 三各年級國案組 一年級暨附屬高中藝術師范科

一 二 三各年級各戰地學生 愿來本校借讀者須與十一月二十日以前遵照部頒借讀辦法具備證件相片向本校注冊課登記以憑審核收容此布。

多數招生廣告為武昌藝術??茖W校這種綜合類藝術學校,學校設有繪畫和藝術教育組,其中音樂在藝術教育組的分支之下。專業藝術學校中代表性的如國立戲劇學校。

國立戲劇學校招生①

(名額) 一年級六十名

(資格) 不限性別年齡但需:1在初中或中學以上學校畢業 或2有同等學力且具有話劇天才及經驗

(考試科目)姿態表情、聲音表情、國文國語學習能力、英語口試、體格檢查

(報名手續) 至報名處填表 報名單隨應征費醫院四寸半身相片三張及畢業文憑或修業證書

(費用)學費講義減免 膳食宿制服各費用歸學生自理 戰區學生另有代金辦法

(修業期限)三年

(報名日期)七月二十至三十日

(考試)八月一日

(報名及考試地點) 重慶上清寺街

相形之下,國立戲劇學校的招生要求招生手續都相對成熟,教育科目也更為細化。國立劇校成立于1936年,1937年成立巡回公演團。雖為學校,但該校招生教學一直以邊招邊學邊演的形式進行。最初定址長沙,隨著時局變化而四處巡演。在長沙第一次公演《最后關頭》一劇,10月8、9日及雙十節在民眾大禮堂舉行第二次公演《毀家紓難》《炸藥》《反正》。 國立劇校與中國文藝社共同成立抗敵劇團,自盧溝橋事變之后,奔赴各縣村做擴大抗敵宣傳,歷經徐州、蕪湖、九江、南昌等地,后抵漢。在武漢演出《最后關頭》《殺敵報國》《國債》等劇。1938年3月,巡回中的國立劇校公演團經宜昌萬縣,抵達重慶,為時已屆第二學期開始之期,學校為使學生安心課業起見,即擇定校址,遷渝開學。 聞該校為增加抗敵情緒,喚起民眾起見,特擬定公演法:第一期為城市之擴大演出;第二期為鄉村演出。其城市演出,又分街頭劇與舞臺劇。為求普及之故,演出地點準布重慶室內外,票價只收一角及五分。②

音樂藝術招生廣告的興起與當時人們的消費需求相輔相成。學習知識技能的廣告激發了人們通過從事具有邏輯性的高層次精神消費,進行知識吸收再生產,通過內生式精神消費去促進另一番更高品質的享受在能力提升中重新定義身份,實現自我認同。

四、結語

經濟學常常討論產品,即能夠購買和消費(欣賞或使用)的對象,例如我們可以購買一幅畫并將其帶回家。然而,音樂文化領域的對象多為服務,參觀演出就是一種服務。服務是通過消費者購買門票或者許可的方式支付費用。③在音樂文化領域,商業性與革命性是此時較為顯著的特征,它影響著音樂文化市場的形成與發展,體現著消費群體的音樂文化需要,同時也影響著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消費的方式結構。

武漢抗戰時期的音樂消費具有著革命性、娛樂性和內生性的特征。革命性也是音樂內容、音樂主題的時代性;娛樂性體現在音樂品種、形式的多樣化,以及娛樂活動與音樂消費行為相交織的背景下;內生性是基于人們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的前提下,民眾通過消費掌握知識技能,使自身不斷適應新的局勢變化。

長期以來,音樂藝術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作用是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的。音樂表演的有些收益是市場無法計算在內的,如外部收益。而外部收益有兩種:消費的外部收益,生產的外部收益或移除效應。前者是指個體消費對他人所施加的收益:觀看戲?。▊€體的私人收益)可以讓觀眾更好地了解社會問題(無形社會收益)。④在武漢抗戰時期的音樂消費行為中,這種無形的社會收益便是市民音樂文化消費的最大收益。而這些通過消費手段所獲取的音樂消費品,在抗戰背景下體現出了民眾思想的自由與發展。

猜你喜歡
消費音樂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奇妙的“自然音樂”
消費降級了嗎?
“新青年消費”,你中了幾條
消費輿情
信用消費有多爽?
音樂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