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興與構建:民族節日的位育功能

2018-05-14 12:46賈楨葛玲
歌海 2018年2期
關鍵詞:社會學研究

賈楨 葛玲

[摘 要]潘光旦先生的位育理論,是分析和探討民族節日文化傳承與發展內在規律的社會學理論,是我們認識和理解民族節日文化傳承與發展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的學術性工具。利用潘光旦的位育理論,對苗族獨木龍舟節和赫哲族烏日貢節的位育功能進行分析,探討兩個民族傳統節日在時代變遷過程中進行民族文化調適的基本路徑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社會學;位育理論;民族傳統節日;研究

一、對位育理論的理解

潘光旦(1899~1967)是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他從中國社會的實際出發,對西方社會學中的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理論提出了自己獨特的創見。

西方社會學中的社會互動,是指研究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行為分析理論,重點研究互動模式、互動符號等內容。從西方社會學的角度進行理解,Social Interaction一詞,是暗示與模仿、競爭與沖突、合作與同化、適應與傳承及其互動關系的表現形式,它關心的是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靜態特征,目的是用社會學理論對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關系的變化特征進行具體描述和定性分析。由于側重于靜態特征的觀察與分析,導致互動理論停留在書本上,無法對人與人、人與環境關系變化發展規律進行前瞻性探索和引導。

針對西方社會學互動理論存在的缺陷,潘光旦先生創新提出了位育理論。他指出:“位育是兩方面的事,環境是一事,物體又是一事,位育就等于二事間的一個協調?!雹佟吨杏埂吩唬骸爸轮泻?,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边@其中的“中”字,指的是人的欲望要有所節制,有所控制,人要有守中的定力,中為值、中為上;“和”字,指的是人表達感情不要過于極端,態度和行為都要平和,和為貴,和為上;只要做到“中”“和”兩字,天與地才能各安其位,萬物也才能生長發育。安其所是秩序,遂其生是進步。人與環境的互動,不是簡單的概念轉換,而是復雜的互動關系。每個人只有各安其位,萬物才能生長發育,社會才能有序發展。人與社會,是在特定秩序中共同進步的,沒有秩序,社會何來發展。

所以,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變化、彼此影響、多元聯動的關系,世間沒有人能夠征服環境,也沒有人完全遷就環境,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都是在相互作用、相互適應、相互促進過程中走向新的結合,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和位育,其實就是中國社會的互動模式,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順應時代、凝聚力量、多元發展的理智選擇。

二、獨木龍舟節與烏日貢節的簡要情況

(一)獨木龍舟節

獨木龍舟節,苗語稱“恰仰翁”(qab niangx vongx),直譯為“劃船龍”,意譯為“劃龍舟”,有的村寨稱為 “弄翁囊”(nongx vongx nangl),直譯為“過下龍節”。它是貴州省臺江、施秉兩縣交界的清水江兩岸苗族的民族性節日。每年農歷五月二十日左右開始準備,到同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之間舉行。

關于清水江地區獨木龍舟節的歷史,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記載是清代《鎮遠府志》和《苗疆聞見錄》。民國年間,王嗣鴻在《臺江邊胞生活概述》①中的介紹相對要詳細一些。近代關于獨木龍舟節較為詳實的調查記錄是1958年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辦公室編印的《貴州省臺江縣苗族的節日》。②

在20世紀50~60年代,每年都有20~30只龍舟參加劃龍活動,由于歷史原因,70年代曾經停辦。進入80年代以后,苗族群眾又恢復了這個傳統節日。根據貴州省非遺中心《龍舟節普查報告》,施洞獨木龍舟節活動程序包括確定龍舟組織單位、推選“鼓主”、砍樹、制作龍舟、龍舟開劃、競賽等環節和內容。但在實際調查中,獨木龍舟節及其龍舟比賽活動程序則為確定龍舟協會組織籌款、各村寨推選“鼓主”、龍舟出龍下水、接龍、競賽等內容。而通過對白子坪村民的訪談了解到,新龍舟制作的選料講究,花費高昂,需要舉全村之力共同完成,所以砍樹和制作龍舟并不是每年都進行。

在龍舟下水之前,各寨都要請鬼師來進行出龍祈福,出龍儀式時,明明是龍舟下水,但是鬼師所祭祀的卻是山神,這是值得注意的一點。劃船是水上的活動,祭祀山神,似乎具有山地文化和平原文化融合的特質。這一點還表現在接龍時的苗族寨子上,只要有親緣關系,高坡上的苗族也會下山來接龍,這使傳統節日同時又具有促進地域交往的特定功能。

接龍時,鼓頭的親戚或者龍舟所屬的寨子嫁出去的姑娘都會來送禮接龍,由此還在各村寨的河灘上形成了大小集市。在二十七日龍舟決賽那天,還會有盛裝打扮的苗族婦女在岸邊飛歌助威。龍舟被送回龍舟棚后,各寨聚餐歡歌,一直延續到午夜。在清水江流域聚居的苗寨因為節日相聚,形成了較強的族際力量,進一步鞏固了民族傳統文化根基,同時在傳統接龍儀式、龍舟競渡的基礎上,姑媽回寨打平伙聚餐延伸出來的拔河比賽、燒烤活動、歌詠晚會等,使古老的苗族獨木龍舟節繁生新興的文化內容,更使傳統節日復興與壯大。

(二)烏日貢節

赫哲族的民族性節日烏日貢節,赫哲語發音叫“urigun”,為吉祥喜慶之義。節日的誕生之初主要是文藝活動的展示和體育項目的比拼。第一、二屆舉辦是在1984年和1985年,叫做“赫哲族文體大會”,后在第三屆定名為“urigun”,經過赫哲族研究會慎重研究,決定音譯為“烏日貢”。在調查中發現,關于“烏日貢”的發音,族群內部有些爭議。赫哲先民沿江而居,分布地區較長,早些時候,交通不便,沒有通訊設備,相互走動不勤,出現了語言上的差異。據付占祥③講“咱們赫哲族較早的時候,居住在富錦縣(現富錦市)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赫哲族稱為‘那貝,居住在嘎爾當屯至街津口村一帶的赫哲族人稱‘那乃,居住在勤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赫哲族人稱‘那尼傲。在赫哲族的語言發音中,‘上江和‘下江居住的赫哲族人是有區別的,上江下江的語言、語調不大相同。但赫哲族研究會已經定了的‘烏日貢發音是正確的,因為這是絕大多數赫哲族人居住區域赫哲人的發音,叫‘烏日滾屬于少數人發音的咬字現象”。盡管稍有不同發音,但筆者走訪赫哲族聚居區,族群內部普遍認同“烏日貢”這個叫法。

烏日貢節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赫哲族人民建構的民族性節日,選擇的節期在農歷的五月十五日。為什么選擇在這一個時間呢?據赫哲族國家級伊瑪堪傳承人吳寶臣①回憶:“是因為最開始我們選擇節日時間有一定的共識。選擇的時間6月,是春季剛過不長時間,接近梅天(三伏天),‘三伏天太熱,春天太涼,這個時間我們大家聚在一起不會太熱,記得早先(以前)老人們也說這個時候季節性最好,赫哲人認為最重要的是陰歷五月十五(公歷6月15日),它是最神圣的一天,赫哲人信奉這一天。這一天祭江祭拜神靈,也是夏季最好的時節。這個時候,氣候宜人,山上的樹很茂密,花也艷麗,山上的獵物很全,獐狍野鹿,肉質最為肥美,動物長得也很美;這個時候江里的魚也最肥,認為打上來肉質最肥美。所以這個時間最好?!焙照苋耸肿⒅厝伺c自然的和諧相處,也體現在農歷五月十五這一天,但是依據當代的實際情況,付占祥說道:“赫哲人在‘魚咬訊(繁殖)時期,很少打魚,在民歌中也有闡釋,遵守大自然規律,保護自然資源。赫哲人最信奉三個時間,‘三月三‘九月九和農歷五月十五?!氯旁戮盘股?,祈福求平安。但是‘三月三,是開江打魚(的時間),如果選擇這個時候,那么就會耽誤漁業生產;‘九月九,是打大馬哈魚的時間,屬于打魚最旺的季節,道理是一樣的。定為五月十五日,是依據國家規定的漁業法,有個休漁期的規定。所以選擇在休漁期大伙兒不忙的時候聚聚最好?!?/p>

赫哲族在20世紀70年代民族文化開始復興。20世紀80年代隨著國家對民族村寨的社會歷史調查的進行,使得赫哲族的歷史文化得以在文獻上留有詳細的記錄。1984年,赫哲族的幾位文化工作者孫玉森、吳福常、尤雙喜等人草擬了關于舉辦赫哲族節日的一個方案,得到赫哲族聚集村群眾的熱烈響應,大家合力促成了首屆赫哲族的民族性聯歡的活動。赫哲族的“烏日貢”到今年為止,已經成功舉辦十屆,赫哲人視其為最重要的民族節日?!盀跞肇暋睂照苋艘饬x重大,人們在這個節日中確立民族的生活秩序,從語言、民間信仰、服飾、飲食、禮儀、音樂等都在這個節日中進行自覺的文化表述?!盀跞肇暋钡墓澣照寡菔俏乃嚺c體育的比賽與展示,文藝表演中主要表演民間說唱“伊瑪堪”、民歌“嫁令闊”、民間舞蹈與宗教舞蹈以及民族樂器。節日的體育項目源于生產活動的實踐,也是處理社會關系活動的實踐。項目中的叉草球、頂杠、杜烈奇、魚王角力都是赫哲族漁獵生活的真實再現。在項目的比拼中,兩個隊的小伙子通過比拼力量、表現技巧來贏得“莫日根”(赫哲語“英雄”)的稱號,這對于赫哲人來說是無尚的榮耀。

在這場盛會中,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形式參與其中,參加方隊式的檢閱、登臺進行文藝表演、比拼體育項目以及慶祝篝火晚會,這些都是赫哲人對節日進行的個體表述話語,滲透著每一個赫哲人的心理狀態,蘊含著他們在節日生活中的共性心態特征,即對于節日的熱情與民族文化的自豪。

三、民族節日的復興與構建的有效途徑

(一)民族節日的復興

貴州省臺江、施秉兩縣交界的清水江上游的獨木龍舟節,自20世紀80年代在民間自發恢復之后,由于當地百姓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地方政府的鼓勵與推動,以及受民族地區民俗文化旅游業勃興的刺激,二十多年間,越辦越隆重,名聲越來越大,并最終成功申報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成為清水江上游地區、黔東南州乃至貴州的一張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宣傳名片。獨木龍舟節的復興與發展,位育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首先,獨木龍舟節的復興與發展,是苗族與其他族群協調發展的結果。路易莎認為,龍船節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外向性,表現在:一是招龍一類的活動是在自然村寨內進行的,它要達到的目的是重鑄內部團結的基礎;而龍船節則由村寨各自組成龍舟隊來互相進行比賽,活動是在村寨之間展開,打破了一村一寨的界限。二是與招龍儀式只限于本村本寨成員參加的狹隘性不同,龍船節有來自整個這一地區的客人和觀眾,還為年輕人談情說愛提供機會??梢?,它的目的是吸引互不相識的人們來到一起,通過聚會,讓大家彼此認識。三是由于新聞媒介和外地游客的到來,龍船節越來越具有表演和娛樂的性質,這一點尤為重要。①……招龍是一個用來加強群體內部凝聚力的內向性儀式,而龍船節則是把不同人群匯聚到一起,使人們互相交往的外向性活動;招龍是一個被人們賦予特殊意義的宗教儀式,而龍船節在很大程度上則主要是一個世俗化了的娛樂活動。

其次,獨木龍舟節的復興與發展,是苗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積極結果。賈仲益認為,透過獨木龍舟節,人們看到維系這一大型節慶活動、生成這一社會整合機制的苗族社會文化要素及其繁榮發展的清晰脈絡:一是以父系血緣為紐帶的縱(血親)橫(姻親)兩軸關系。獨木龍舟節的基本活動單位是血緣—地緣合一的村寨,而不是以父系血緣為紐帶維系的房族或宗族。這是由這一帶的苗族遷移匯聚、相互包容的聚落形成史決定的,大多數村落不僅因此是多血緣背景的,而且往往也并非單一族別的,只是由于苗族人口較多,因而能夠把其他族別背景的異質元素逐漸消納掉罷了。但是,這絲毫不意味著,苗族傳統的親屬網絡在這個節慶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降低了,恰恰相反,地緣性質的村落固然是集體行動的基本單位,而真正起支撐作用的卻主要是親屬網絡,包括以“吃鼓藏”為重要維系機制的父系氏族組織,以姑舅表婚維系的橫向互惠性社會網絡,和以族內婚為基礎的苗族社會互惠關系網絡。二是血緣—地緣二元平行的村落社會結構。作為一個生活共同體,苗族村寨除了重視親屬關系之外,平日同居共處、世代守望相助、彼此唇齒相依的利益聯系也使得他們同樣重視地緣關系。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族親、姻親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會強調得多一些,親戚之間的往來也更密切一些。但是,水源、牧場、薪炭林、漁場以及山林地界,靠全村人來監守保護;村規寨約,約束的是全村村民;面對外來威脅,需要全村一致對外。說到底,功能性的自然村寨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最后,獨木龍舟節的復興與發展,是社會關系協調發展和社會資源整合利用的結果。民族節日的復興和發展,是基于地方現實需要以及地方特殊地理環境的全盤考慮。獨木龍舟節自20世紀80年代在民間自發恢復后,活動形式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豐富。從獨木龍舟節儀式活動的舉行方式來看,雖然有民間自發的龍舟協會進行管理和組織,但是劃龍舟更多是作為節日娛樂活動,節日的活動類型不僅有體育競技,還包括接龍儀式、分龍肉、各寨子之間的聯歡活動,具備了維系地緣和親緣的功能。如,凡是參加的龍舟皆有政府劃撥和龍舟協會籌集的獎金鼓勵;每一寨的龍舟都會受到有親緣關系的寨子接龍,似乎是另一種形式的走親訪友。有學者認為龍舟文化隨著娛樂性的增強,已逐漸失去原有內涵,成為純娛樂健身活動,并認為“這是文化發展變異的結果”②。但是從目前龍舟活動中仍遵守的傳統禁忌看來,龍舟文化雖帶有娛樂性,也提供親緣情感展示維系的平臺,但本體仍能反映其文化保留了一定的傳統性。

(二)民族節日的構建

烏日貢節是赫哲族人一個新生的節日,誕生于1985年,是集赫哲民間文化、體育項目為一體的赫哲族節日盛會,1988年6月將這種文體活動正式定名為“烏日貢”大會,每隔三年召開一屆。1997年6月改為四年一屆。烏日貢大會發展至今已成為展示赫哲民族文化、增進民族團結、促進民族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盛會。烏日貢節的構建與繁榮,位育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首先,烏日貢節的設置,是赫哲族全體人民共同愿望的體現?!盀跞肇暋笔呛照苷Z“喜慶吉祥”的意思。烏日貢大會于農歷五月十五日召開,大會集民間文藝表演、體育項目比賽為一體;文藝比賽有傳統的嫁令闊、神鼓舞、口弦琴等,還有各地創作的文藝作品;體育競賽項目有射擊、射箭、杜烈其、叉草球、劃船、游泳等。此時是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魚類繁殖期,也是赫哲人停止捕撈的歇網期。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赫哲人和散居在全國各地的赫哲人從四面八方匯集到一起,共同歡慶自己的民族節日;俄羅斯遠東邊區那乃區的那乃同胞,經常派代表隊前來參加活動,更使“烏日貢”成為一個跨區域的國際盛會。

其次,烏日貢節的構建,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結果?!盀跞肇暋贝髸?,不僅要進行文藝演出,而且還要進行射箭、“杜烈其”、叉草球、拔河、頸力、摔跤、游泳、“鹿毛球”、劃船、扳腕、叉魚等比賽和表演。之所以有如此豐富的節日內容,與赫哲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有關。比如,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非常喜歡的游戲活動,在每年的春秋兩季進行。人數不固定,分為兩隊,每人手執一根長七八尺的木杈,先由甲隊將草球向乙隊擲去,乙隊人人舉杈叉球,叉住草球則前行若干步,否則后退若干步。然后乙隊發球,甲隊叉球,如此反復,超過事先劃定的界線,即為勝方。后來規則有所變化,以勝的次數多者為勝方。連續叉中若干次者為勝。這種游戲最初是為了訓練青少年使用“激達”(扎槍)的本領。又如,“嫁令闊”調是赫哲族音樂的基本調型,輕柔悠揚,用以歌頌美麗的大自然,抒發對家鄉的山河、風光、沃土、曠野的無限熱愛的心情?!稙跆K里船歌》便是在傳統民歌曲調《等阿哥》的曲調基礎上創作的,不僅體現了傳統民歌曲調的特點,而且有所創新和發展,是赫哲族民間音樂的瑰寶。再如薩滿舞,每年春季開江后或是秋季封凍前,在晴空萬里的日子,薩滿率眾人“跳鹿神”,腰鈴晃動,手鼓齊鳴,相互競技,各顯其能,活脫脫的北方少數民族風俗圖。其中的天鵝舞,講述神話傳說中的一位赫哲少女,為了反抗封建婚姻,進行不屈不撓的抗爭,最后被迫投河自盡變成一只美麗天鵝的故事。

最后,烏日貢節的繁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發展的積極結果。歷史上,赫哲族曾經遭遇過多次人口劇減的重大災難?!皳滴跄┠暧涊d,‘三姓副都統衙門所屬赫哲族2398戶,約1.2萬人。咸豐年間(1856~1857),為5016人。民國初年,居住在松花江下游、混同江南岸和烏蘇里江西岸的赫哲族約1600人。民國十九年(1930),松花江下游、混同江南岸和烏蘇里江西岸的赫哲族有1200人,同時期俄羅斯境內的那乃人有1.1萬人。由于疾病、歷史上的屠殺等原因,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時,中國境內的赫哲族人口僅剩300余人,瀕于滅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隨著黨的民族政策的深入實施,赫哲族族群開始走上民族復興的道路。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赫哲族人口恢復到450人;1964年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為718人;1980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為1489人;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為4254人?!雹?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4640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為5354人。事實說明,沒有社會主義新中國,就沒有赫哲族人民的新生,就沒有赫哲族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因此,赫哲族設立自己的民族性節日“烏日貢”,并通過三十年的不斷建構,使其在民族社會中成為標志性的文化符號,這是赫哲族社會文化繁茂與族群發展壯大的生動寫照。

四、位育功能在民族節日中的體現

通過兩個民族節日的介紹和分析,我們從中看到:“位育”其實就是安所遂生之意,就是自我調適。①“適應”在“生物學上是指有機體對其生存環境的改造與環境使有機體發生的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這種雙向調適對任何生命形式的生存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類也不例外。從文化生態學的角度而言,適應的過程使一定規模人口的生存所需與其生活環境的供應潛力之間得以建立起一種動態的平衡關系”②。節日就是“位”,節日的建構與復興就是“育”。節日的展演或者生成是“位育”的表現形式。節日文化的展演更多的是從人與環境、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三者互動的依存關系的相互關照,無論建構還是復興,都體現的是在生活實踐中生產方式基礎上的生活方式的變遷與重建。民族節日的建構與復興,其目標是平衡環境、個人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節日的展演不僅是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也是人和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也就是說,它是民族地區社會文化的生活實踐,是追求“安其所,遂其生”的位育成果和過程。

“適當的位育”也就是經過調適或適應達到最佳平衡關系,適應的現象原有兩方面,一是靜的,指生物在環境里所處的地位;二是動的,指生物自身的發育。地位和發育的縮寫,便是“位育”。③也就是說,“位”是生活的靜態表述,“育”是生活的動態話語?!拔挥笔巧铎o態和生活動態的雙元結合。從節日展演和生活實踐中看,如果“位”是節日發生的人地環境、勞作的生產方式、時空關系、程式化的展演結構,那么“育”就是人們依據逐漸變化的人地關系,在節日程式化的展演基礎上達到動態平衡,在節日的建構和復興中經過生活時間的淘洗而形成更加適合自己的生活秩序,使人們生活實踐的靜態制度性結構得以演化成與動態平衡性的互動關系?!拔挥鞘侄?,生活是目的,文化是位育的設備和工具?!雹芡高^位育的方式,用節日文化的表述情況來達到最終生活的目的。民眾一直都是位育的參與者、實踐者、生活者,在節日的建構與復興過程中一直不是被動性適應,而是主動性應對。

獨木龍舟節的節日文化再度復興,背后依托的是血緣—地緣二元平行的村落社會結構,即獨木龍舟不是以宗姓為單位,而是以聚落為單位,更強調地緣關系。⑤在這樣的地緣關系影響中,苗族作為遷徙的民族,定居在清水江流域后的文化遺傳是帶有強烈的特色,又能包容所接觸到的外來文化的。清水江流域怡人的氣候、發達的水系和豐富的林業資源,使得獨木龍舟節的舉辦有了地理環境優勢和資源保障,而獨木龍舟節所具備的節日功能也使得自身帶有強大的生命力,能不斷的在新的社會環境變化中傳承。雖然“獨木龍舟節”帶有娛樂的成分,如在節慶期間比賽、打平伙、歌舞晚會等,但是通過一整套下水儀式、接龍儀式、賽前鬼師祈福等一整套儀式性的行為和象征性的符號,創建出了一套苗寨的社會秩序。

通過赫哲族聚居地的四個村屯的自然地理環境的考察,可以發現,赫哲族的聚居地多選擇靠水臨山的地方。其自然獨特的生存居住環境,山林中豐富的植被與動物形成了傳統的生活生產方式——漁獵。早期赫哲人冬穿獸衣,吃獸肉,打多野獸可以換糧食;江水中豐富的魚類不僅可以保證其生存,還可以發展漁業經濟?,F在的赫哲人多以農耕與打魚作為自己的生計方式。所以在赫哲族的民俗中,很多的禁忌與習俗與山水有關,開江節要祭祀江神、河神;神樹節要祭祀眾動物神,祈求這些神靈可以讓赫哲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因為山水賜予了赫哲族豐饒的產物,給予了赫哲族生存下去的力量,所以在赫哲族人的心中有著對山水自然的敬畏與崇拜。民族制度在“烏日貢”節日的展演過程中得到彰顯和規范。赫哲族的“烏日貢”是由赫哲族研究會主辦,各個聚集區的赫哲村屯承辦。正如黃任遠①研究員所說“烏日貢是集赫哲族的宗教、服飾、飲食、禮儀、衣、食、住、行這些赫哲族民族文化展示的集中性場所,透過短短兩天的節期,展現民族文化。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焙照茏瀣F如今以農耕、捕魚為主要的生產生活方式,第三產業也在積極開展,赫哲族的烏日貢可以使許久未見的赫哲人能夠相聚一起,恢復了曾一度中斷的社會關系,成為了赫哲族的社會紐帶,使得群體之間的紐帶更加緊密。

當節日結束后,這些參與者在節日中強化了村落社會規范和秩序,又進而將這些帶入日常生活中,內化為他們心中的傳統文化?!霸谌蛐缘拇笊鐣幸谷巳四馨财渌?、遂其生,就不僅是個共存的秩序而且也是個共榮的秩序。也就是說不僅是個生態秩序而且是個心態秩序?!雹谖挥δ茉诿褡逦幕械膶嵺`性,凸顯其重要性。運用位育功能,可以看出某一文化達到最終平衡性所缺少的某一環,“遺傳—環境—文化”三者的位育功能在一場節日活動中被相互循環調適,達到共榮共生。

參考文獻:

[1] 〔日〕君島久子.張真譯.貴州清水江苗族的龍舟競渡[J].貴州文史叢刊,1985(2).

[2] 尹紹亭.民族文化生態村:理論與方法[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

[3] 貴州民族研究所編.民族研究參考資料第二十集·民國年間苗族論文集》[C].內部資料,1983.

[4] 〔日〕鳥居龍藏.國立編譯館譯.苗族調查報告[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5] 凌純聲.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

[6] 徐昌瀚.赫哲族文學[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91.

[7] 孫玉森,吳慧聯.赫哲族“烏日貢”漫議[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8(3).

[8] 張敏杰,李偉國.“烏日貢”大會與赫哲族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6(5).

[9] 崔玉范.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3).

[10] 張鴻雁,于曄.從赫哲族“烏日貢”大會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J].藝術研究,2008(1).

[11] 鄒曉華.“烏日貢”大會與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J].黑龍江史志,2011(5).

猜你喜歡
社會學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會學專業“社會學概論”教學改革研究
意外遇見社會學
公司研究
被誤解的社會學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