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柔并濟淳愛熱忱

2018-05-14 12:46李莉秦迪
歌海 2018年4期
關鍵詞:作品作曲家中國

李莉 秦迪

[摘 要]丁鈴,廣西藝術學院青年作曲家,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學科帶頭人,碩士研究生導師。音樂創作涉及交響樂、交響合唱、藝術歌曲、室內樂以及聲樂、舞蹈、鋼琴組曲、獨奏等多種體裁,且多首作品在省級以及國家級作品評選活動中獲得各級各類獎項。其作品風格迥異,蘊涵豐富的“人性”情感。文章通過對丁教授在中國—東盟音樂周上演的作品的聆聽、分析,從“人性”角度的“愛情”“親情”“友情”三方面對作品進行評析,探尋這位女性作曲家內心對人生哲理性的思考。

[關鍵詞]中國—東盟音樂周;作曲家;丁鈴;作品;民族特征;人性

如今,在百花齊放的藝術領域,我國的音樂創作正處于上升階段,各項音樂活動以“多元化”形式呈現。細數我國專業音樂領域,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慢慢建立起來,為作曲家們提供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他們紛紛創作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在彼此交流的基礎上推動現代作品的繁榮。目前,由廣西藝術學院主辦的中國—東盟音樂周,自2012年創辦以來,每年初夏的五月都會如期而至,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成功地搭建起中國與東盟十國以及世界各國音樂家交流的橋梁,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音樂品牌”,繼北京現代音樂節、上海當代音樂周之后,成為中國“新音樂”創作的第三大平臺。

廣西民族眾多,山歌獨特,文化底蘊較濃厚,一些廣西籍作曲家將本土的“資源”視如珍寶,他們運用現代音樂語匯將其進行改編、創作。想必在作曲家的心中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懷揣著對家鄉這片土壤的追溯,于是他們用音符來“記錄”,用作品來“沉淀”,以此來表達對故土民族風情的眷戀。廣西籍女性青年作曲家丁鈴,在自身扎實的作曲功底下,不僅將其作品融入了大量廣西風味的人文情愫,又深受20世紀音樂的影響,使作品呈現出一種具有現代音樂風格的民族特性。她的音樂涉獵廣泛且風格各異,因作品大量的獲獎、發表和公演,在廣西青年作曲家領域中影響廣泛,受到國內外同行的認可。

自2012年第一屆中國—東盟音樂周舉辦以來丁教授先后推出了14部音樂作品:有為大提琴和管弦而作的《紅水河的訴說》,鋼琴獨奏曲《瑤語喃喃》《花竹帽》《夜歌》《火之舞》,合唱《又見壯鄉三月三》《老友》《拉起一輪金太陽》,藝術歌曲《清明雨》《凝望木棉》,室內樂《憶》;此外,還有交響合唱《北部灣音詩》,為長號、鋼琴和打擊樂而作的《銅鼓魂》以及交響樂《嘆》。由于丁教授比較避忌作品風格的相同性,因此每年的音樂周都會推出不同風格的作品。通過對作品整理、分類發現,作為一位女性作曲家,她的作品總透露出一絲絲“人性”情感故事,主題思想鮮明且富有特色,從而引發對人生的思考。

筆者從“人性”角度中表現“愛情”“親情”“友情”為主題的音樂作品進行評析,深入了解這位女性青年作曲家在音樂領域的造詣,潛心挖掘作曲家內心深層對人生的思考。

一、愛情篇:兩情相悅易歡情

自幼生長在廣西的丁鈴,一直被廣西豐富的民俗、民風所熏陶。受父親丁丕業先生作曲的影響,在父親的引導下創作了多種體裁的音樂作品,多以“民族性”居多,這與生活在賦有濃郁人文風情的廣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她趨向于追隨內心對作品的想法,使作品更加個性化的得以重塑,在不失原作品淳樸內涵的特性下賦予作品“新內容”。

《瑤語喃喃》《夜歌》《花竹帽》《火之舞》同屬鋼琴獨奏曲,內容以表現“愛情”為主題。她在民歌集成中選取廣西瑤族、壯族、毛南族、彝族中最具表現民族特點的情歌,從中取材并進行構思?!冬幷Z喃喃》《夜歌》和《火之舞》都描寫“夜下”情歌,但“性格”上則有明顯差異?!冬幷Z喃喃》取材于廣西鳳山地區藍靛瑤情歌《有緣千里來相撞》,表現瑤族青年男女月下情話,竊竊私語相互依偎的情景,帶有“印象派”的和聲風格。作品沒有強悍的音響效果,而是更為寧靜,旋律輕柔,保留歌調中婉約的氣質,以四度、五度為主導的縱向和聲,作半音輔助和弦的色彩搭配,抒情性更為濃厚,情緒上沒有過多的雕飾,音樂始終保持平穩態勢,伴有隱約、朦朧之感?!兑垢琛穭t是歌頌“新生活”的一部作品,屬變奏曲,取材于壯族民歌《夜了天》,表現鄉村生活青年男女熱戀的情景。不同于前者的是,《夜歌》這部作品表現九點以后熱鬧非凡的城市生活,因此,這部作品前半段情緒較為舒緩,旋律線流暢,表現鄉村之夜慢慢靜下來的情景,而后半段情緒轉換幅度較大,與前半段形成強有力的對比,讓聽者“猝不及防”,和聲運用較為大膽,音響濃厚,氣場龐大,色彩變化多樣,表現鄉村夜晚燈火輝煌,青年男女戀愛嬉戲打鬧的情景。而《火之舞》取材于廣西隆林彝族情歌《芝麻稈稈節節青》,表現彝族熱烈的火把節上青年男女盡情歡歌的場景。作品從第一個音開始到全曲結束,整體表現出近似于“托卡塔”的曲風,但又略有不同,作品以強而有力、快速的柱式和弦烘托,結合同音重復,采用輪指的演奏技法,使其呈現出激情、狂熱的情感,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般熱烈,表現彝族阿哥阿妹男歡女愛追求愛情時的熱情、奔放,同時也進一步表現出火把節之夜節日歡歌、萬眾歡騰的盛況。這三部作品雖以表現“愛情”為主題的“夜”生活,但丁教授拋開一貫表現“夜”“安靜”的主觀意識,以“性格”刻畫三部作品,《瑤語喃喃》屬小巧精致型,《夜歌》屬氣勢恢宏型,而《火之舞》屬激情狂熱型,讓筆者霎時間轉變了一向以來對“夜”所認為的“初始”概念。

《花竹帽》以毛南族象征青年男女之間定情信物的“花竹帽”為創作題材,創作靈感來自于其父丁丕業曾寫過相同標題的歌曲,由于那時年幼對花竹帽略知一二,起初在確定以毛南族花竹帽表現愛情主題時,在毛南族民歌中選取了《買頂花帽給妹戴》作為素材?;ㄖ衩笔敲献宸俏镔|文化遺產的編織技藝,是毛南族很特有的“禮器”,是該民族象征愛情的信物,以“花竹帽”為題材的“愛情故事”再合適不過了。作品的設計主要以花竹帽旋轉的動態為立腳點,選取民歌開頭的素材,在作品的引子部分以單層旋律作為展開的動力,但在旋律上作了調整,將原本民歌音符時值增加,拉長旋律線條,將民歌中歡快喜慶感改編成優美抒情感,然后開始慢慢分層次,基于這種關系,以半音關系疊置作為展開的動力。旋律部分的音符時值一直以長線條拉開,而伴奏部分的鋼琴織體一直以連續的六連音表現帽子“急促旋轉”的動感,在一尺余的帽面上,能工巧匠們用金竹篾編織出數條細密的圈圈,在帽子快速旋轉時呈現數條細密的圓圈向外擴展,將花竹帽進行了“動態化”描寫。受電影“蒙太奇”中鏡頭切換的影響,在旋轉的朦朧感中進入第二主題進行情緒切換,伴奏織體多以切分為主,反復變節奏的跳音演奏表現打情罵俏、詼諧的特性。作品在主題切換時,運用20世紀和聲手法,采用了半音調性對峙,使音符在黑白鍵之間來回交接,改變織體結構,使和聲更為豐富,音響更加充實有力,呈現出的緊張感在緊促的狀態下又漸漸慢下來。在這一部分的最后做漸慢漸弱處理,隨后稍自由的高八度琶音清晰、自然、緩緩流出,用以表現冥想,仿佛思緒飄向遠方??梢钥闯?,作品整體的情緒發展變化漸強漸弱收放自如,同時對演奏者的技術性要求較高。她說:“民歌只是給我提供素材,但不會束縛我的發揮。我想做一部有關廣西12個世居民族‘愛情主題的鋼琴作品集,目前還在創作中?!蓖ㄟ^與丁教授的交談,不覺對她的創作思維從內心表示敬佩。

丁教授的作品除以上鋼琴體裁表現“愛情”主題外,合唱作品《又見壯鄉三月三》,在第六屆音樂周合唱專場音樂會上演。農歷三月初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屬壯族最古老的“情人節”,而該節日在2014年申請“非遺”成功。因此,丁教授選取“三月三”這一構想,引用壯族民歌《年年三月是歌節》的原生音調進行提煉,并利用該曲調的旋法特征對旋律創作和發展的基礎材料進行個性化處理。在襯詞的運用上,她用“內呀”表現出小女生害羞、內斂的情感,表現男女青年在節日當天趕歌圩、拋繡球涌現出的濃濃的愛,“以歌傳情、以歌會友”,若雙方情投意合,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塑造出節日當天熱鬧非凡的氛圍。

從以上作品可以看出,她對作品“愛情”主題的取材選用最能體現該民族人文、風俗的“事物”融合在她的作品思想中;她不是肆意而作,每首作品主題思想鮮明、獨特,且不拘泥于一種體裁,從不同角度選用最淳真的“愛情”來衡量“人性”的尺度,從而看出丁教授作為一名女性作曲家思維的縝密和細膩。

二、親情篇:久別離殤相思長

藝術歌曲是一種將音樂附于現有的詩歌體裁中,將本身具有文學性質的語言以特有的音樂語匯交織在詩詞中,使其將本身具有文學性質的語言在有規律的音符、節奏、速度等的編配中構成“平行關系”的音樂結構,更形象地將詩詞內容與旋律完美結合,使音樂更富詩意。

《清明雨》為第二屆中國—東盟音樂周藝術歌曲獲獎作品,歌詞由李志鵬為祭典已故親人而作,屬古體詩詞,詩詞富有深意。當看到詩詞最后表現出對親人離世的極度悲觀不舍的情感時,于是聯想到曾看過一部有關四川省高崖懸棺葬俗的紀錄片,人死后選擇臨江、面水、朝陽的方位,以船葬的方式順流而下,等到太陽升起時寓意“逝者生還”,認為可以得到超度,這種葬俗也形象的反映當地人的水居生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水在他們民族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于是,丁教授將船葬的人文精神向詞作者探討商議,詞作者接受了她的意見和想法,將最后改為“霞送夕陽歸去也,待曉又升騰”,使作品最后的情感烘托以“光明”呈現,表達對逝者進入另一國度享受生活的感嘆。在這部作品中,她將四川地區的喪葬習俗合理的運用到該作品中,將原本的“悲觀難過”改成“視死如生”,在表達清明時節對親人思念之情以更加光明的姿態來審度,寄托對逝者靈魂歸宿的福佑。從她對作品的設計來看,對“祭典”內容的理解沒有陷入無盡的悲傷中,而是以一種光明的姿態呈現,她將內心最豐富的情感結合詞義以及作者的寄托全部灌輸到她的人文理念中,使作品更富深意。

室內樂作品《憶》,取材于蘇軾的名詞《江城子》,內容是蘇軾為悼念妻子所作的一首悼亡詞。該曲原為舞蹈配樂而作,但丁教授考慮到配樂要以一部獨立音樂作品形式呈現,確定配樂能夠獨立于舞蹈之外,又不失與舞蹈的緊密融合,同時又結合詩詞內容,對作品進行嚴格審讀。在樂器的搭配考量上,她選用了我國古老的民族樂器塤、簫、古箏,加入了男中音。塤具有很強的迷人的特性,表現女性嗚咽的聲音,代表“亡妻”;簫代表蘇軾所具有的文人氣息;用男中音表現“蘇軾”; 對于古箏的選用,古琴指法中“吟”的表現效果比古箏會更震撼,且文人氣息更重,古箏相比古琴在撥弦上略躁,由于沒有找到更好的古琴樂手,出于折中的選擇,以箏來代替,以更加自然的線性樂感突出表現。作品突破性的運用了吟詠與演唱相結合的形式,大膽采用個性化念白,融入現代作曲技法。樂曲一開始由塤帶入,表現出“清冷”感,緊接著箏和簫緩緩融進,這時在念白上帶有戲曲韻味并加肆“喊”的男中音“十年生死兩茫?!?,將“死”一字強調得淋漓盡致,表現蘇軾不羈的性格。詩詞上闋表現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即“記實”,在塤、簫、古箏的音色交融下映襯出“夜思亡妻”的哀傷情緒;下闋表現記述夢境,即“記夢”。對此,丁教授在寫這部作品時受20世紀作曲家勛伯格的作曲影響,受啟于作品《月迷彼埃羅》(Pieerrot Lunaire),詩詞中包含大量念詠的歌詞,表現出詭異之感?!稇洝窂恼w來看,延續了勛伯格半說半唱的風格特征,于是我們聽到“蘇軾”的念白部分呈現出精神恍惚的音樂效果,對樂器的編配以及對男中音的唱法要求,通過人聲與樂器的立體結合,使得上下闋的兩種意境表現的淋漓盡致。因此,無論是人聲還是古箏在演奏上,將最后一個字“岡”的音寫到最低位置,表現出最陰暗之感。筆者在現場聆聽,首唱者馬興智老師用自己嫻熟的演唱技巧,發揮男中音渾厚的音質,完美地詮釋了這部作品。丁教授還透露說目前所作的所有作品里面,沒有哪一部作品超越《憶》,這部作品詩句深意,為了能夠體現詩詞意境,在樂器的選擇和整體的音樂效果上深思熟慮??梢?,她對于作曲的態度始終秉著以最佳的作曲理念,依著自己本身所想的旨意來完成每一部作品。

以上兩部作品的內容都以“悲”為主,而丁教授則從兩個極點出發設想,《清明雨》以“悲”烘托出最后的“光明”,而《憶》則是將“悲”貫穿到底。作為一名女性作曲家,將內心最豐富的思想情感灌輸到作品中,構思是如此清晰,對體裁的選取、對樂器以及音色的要求又是如此的細膩,她總在尋找一個更為合理的“理念”來詮釋作品。當聆聽者真正了解她的創作理念和思想后,近距離的“觸摸”,筆者也深深領悟到她對音樂所付出的真摯情感,同時從側面也反映出她對“人生”的態度,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三、友情篇:相思意語寄知己

丁鈴成長于音樂世家,其父丁丕業教授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吳祖強先生門下,曾先后師從我國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先生、趙行道先生和羅鐘榕先生學習作曲?!赌久蕖愤@部作品是我院已故著名作曲家丁丕業教授作詞并委托女兒丁鈴教授作曲,是為紀念在中央音樂學院讀書的同窗好友越南作曲家阮輝瑜先生而作,這首象征中越友誼的作品在音樂周舞臺上更切合主題。據悉,丁先生和阮輝瑜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期間,阮先生曾在丁先生建議下創作了聲樂作品《木棉花》。木棉花被譽為“英雄樹”,樹干高大且直挺,丁先生將創意告訴阮先生并幫他設計,阮先生接受并聽取了丁先生建議,當《木棉花》創作出來后,在越南反響熱烈。多年后,丁先生在聽說阮輝瑜因病去世后非常痛心,于是寫下《凝望木棉》以表紀念,但由于身體原因,將作好的詞教給女兒丁鈴。接過重任的她對起初創作的版本并不滿意,認為感情不真摯。當丁先生向丁鈴講述這段故事時,得到了一些創作靈感,于是在眾多作品中找到阮輝瑜原創的那首《木棉花》,拿到樂譜后丁鈴重新審視,于是將之前的版本全部推翻。

在音樂結構上,丁鈴采用主導動機貫穿的手法。前奏引用了阮輝瑜《木棉花》中的“木棉花喲開在邊界橋上,木棉花喲花絮綿綿隨風飄向遠方”的旋律,將此句作為主導動機,旋律非?!澳氐亍本従徚鞒?,以示紀念,詞部分第一句“凝望木棉,心生懷念”在開始部分表現出丁先生對好友的思念。于是在縱向的空間范圍內將兩人的“對話”同一發展,造成“他配樂他作詞”的“呼應式對立”,因此在樂曲一開始就將兩人的關系確立。在音樂的設計上,她將阮輝瑜的《木棉花》作為伴奏閃現,演唱部分選用渾厚且富有穿透力的男中音,將四句“曾記得”以遞進方式將兩人在校時的“美好回憶”訴說出來,感情真摯、詳實,貫穿整部作品。而在作品最后的設計又將引子部分的伴奏賦予歌詞演唱出來,意表將兩人“空間”的“虛擬”對話在最后實現“真正”的“對話”, 音響上更加情意綿綿。這部作品用傳統技法而作,只單純保留一份質樸、真摯的感情在里面,同時將和聲作“亮”,氣氛烘托以更加光明的情感將“悲傷”轉為“解脫”,使主題更為鮮明。

《老友》為一首無伴奏合唱作品,由廣西政協副主席黃道偉先生作詞,丁鈴教授譜曲。曲名“一語雙關”,既是指對老朋友的情誼,又指廣西南寧的特色小吃老友粉,歌詞雖平直但富有深意。作品創作靈感源自于電影《修女也瘋狂》中大量的合唱演唱,因此在音樂創作上,以“人聲”為著重點,將歌詞中“老友啊老友”與廣西白話中“油”的詼諧語氣相吻合,試圖將人聲以器樂化思維創作出來;在和聲運用上,在不失壯調的特征下,融入西洋與民族和聲,并加入流行風,使作品不完全局限在民族傳統音調中,主題元素在不同層次的變換中展開;在多聲部寫作上,以一種訴說的方式在維持多聲縱向交織的過程中,非常圓潤的將主旋律呈現出來,音樂風格上與歌詞內容遙相呼應,以更為和諧的多聲音響烘托合唱效果。正是由于作品的本土特色鮮明,在觀眾中引起強烈的共鳴,受到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

她的音樂作品不僅被國內音樂界的作曲家所熟知,還一度延伸到國外。2017年11月再度傳來捷報,在加拿大ISCM世界音樂節上,丁教授的這首《老友》入選,并于4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基督大教堂舉行的合唱專場音樂會上演,由溫哥華室內合唱團演繹呈現。據悉,溫哥華室內合唱團歌者為能夠盡可能表現該作品的“原始”韻味,他們用中文演唱這部作品,一度受到在場各國音樂家及音樂團體的青睞。演出結束后,世界新音樂節的藝術總監戴維·佩伊對該作品的演出非常滿意,并向丁鈴教授發送郵件表示祝賀,稱這是一部令人興奮的無伴奏合唱作品,在各國作曲家、音樂家齊聚一堂的音樂會上,能夠欣賞到來自中國廣西“南國壯鄉”的聲韻,并對《老友》這部作品給予很高的評價。

四、結語

縱觀國內音樂作品,對于作曲家而言,更多的創作靈感仍來自于家鄉的那片故土,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鄉音”的觸發感不自覺的流淌在他們的血液中,因此“鄉情”的眷戀便會在自身作品中得以釋放。丁鈴作為一名青年作曲家,她更多是以推崇本民族的音樂為己任,以“多元化”的音樂形式為目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更為嚴謹的專業態度和豐富的創新精神打破常規。她對每一部作品的審視,對體裁的選取總能賦予“新內容”來解讀,以最純粹的“新”的音樂藝術形式繼承和發揚。

作為一名女性作曲家,她的音樂細膩又不失大氣,柔情又不失剛硬,尤其注重文化內涵。作品所涉獵的主題,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抑或是母愛、對人生感嘆等,總能表達出一種人文的思想內涵。她從選材、確立主題到對樂器、音色的選取反復推敲,她將最具表現主題的音樂形象,對人性的認知,賦予她內心豐富的情感之中,用藝術化的手段將每一部作品賦予“新生命”,使作品以一種龐大、完整又富哲理的“音樂故事”支撐起來。她的音樂又具有一定的個性,而個性化的呈現同時又反映在作曲家本身,她對人生的態度是那樣的坦然、堅強、積極樂觀,對人性的情感又是那樣豐富又富于哲理性,她將個性融于作品中,使音樂既真實又形象,她始終秉承最佳的作曲理念,依附本身旨意熱忱地完成每一部作品。因此,丁教授扎實的音樂基礎理論技術加之個性、豐富的人文思想,奠定了她各種體裁音樂作品。她說:“創作是我畢生的事情,在創作領域要不斷的學習,用‘新語言去寫‘新作品,爭取每年都能創作兩三部作品在東盟音樂周上演?!痹诖酥孕牡淖T付♀徑淌谝运`秀之氣和豐富的內心情感創作出更為優秀的音樂作品,在音樂之路上創作出更為精彩的音符。

猜你喜歡
作品作曲家中國
長大可當作曲家
淺談王西麟的音樂道路
做優秀記者:如何從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聞
對丁旭東音樂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簡論20世紀的法國文學潮流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貓咪成長史
作曲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