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少數民族地區儺樂音樂特征與文化功能

2018-05-14 08:59李國順談云波
北方音樂 2018年2期
關鍵詞:文化功能音樂特征青海

李國順 談云波

【摘 要】文章從“儺”的起源談起,簡明闡述了青海少數民族地區儺樂的樂器構成、音樂特征及其文化功能。

【關鍵詞】青海;少數民族;儺樂;音樂特征;文化功能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儺”是起源于舊石器中晚期狩獵活動的驅逐術,以“驅鬼逐疫”的功能而存在至今,是個古老而神秘的字詞,尤其在古代,它幾乎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和人類生命、生存緊密相連。在今天,它仍以非物質文化形式滲透到人類物質與精神生活的一些方面?!白鳛樵甲匀蛔诮绦叛龅漠a物——儺,沒有自己的教主(創始人),沒有組織機構,沒有自己的宗教哲學思想系統。它信仰‘萬物有靈的泛神論,崇拜圖騰、神鬼和祖靈,在祭祀活動中實踐著陰陽五行學說?!盵1]千百年來在宮廷、官府、軍隊、民眾、寺廟的儺祭儀式以及各種歲時節令的民俗活動中,以儺歌、儺舞、儺藝、儺技、儺戲和儺俗等的形式而存在。

青海民間的巫儺文化也極為豐富,主要存在于藏族、土族、蒙古族和漢族局部地區的民俗活動中,以“圖騰崇拜、自然崇拜、鄉人儺祭和儺壇巫術為主要內容”。[2]其中蘊藏了豐富的儺樂儀式內容,而儺樂的表現又以器樂和舞蹈為主要的形式。

一、青海儺樂的樂器構成

青海儺樂文化主要存在于佛教寺院的法事活動、安多藏戲、黃南“六月會”熱貢樂舞、土族“納頓”、漢族祭祀法事活動等傳統儀式活動中。主要樂器為打擊樂,也有一定的管樂。

“在藏傳佛教寺院實際使用的樂器雖然只有打擊樂與管樂兩類,但寺院中卻把這些樂器按不同演奏方法分為三類。即吹奏(藏語稱‘bi)類、搖奏(藏語稱‘zhoe)類與擊奏(藏語稱‘dung)類。后兩種以直接敲擊方式和間接敲擊方式之不同而加以區別?!盵3]其中吹奏類樂器有藏嗩吶、大法號、白螺號、小法號、骨號等;搖奏類樂器有法鈴、盤鈴、搖奏鼓、牛角砂盒等;擊奏類樂器有大法鼓、中法鼓、小法鼓、鈸、镲、云鑼、鑼、碰鈴等。

安多藏戲的音樂是在寺廟宗教音樂如“道歌”“誦經”“嘛呢”等調的基礎上吸收借用藏族民歌如“伊”“勒”“則柔”等發展而成,由唱腔、舞蹈音樂和器樂曲三部分組成。其器樂曲多數直接來源于宗教音樂,樂器以宗教儀式中的法器為主。安多藏戲樂隊由弦樂器、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三部分組成,其特色樂器有大藏鼓、大中小法鼓、龍鼓、巴郎鼓、牛角沙錘、大中小銅鈸、大中小鑼、藏大號、銅號角、藏嗩吶、海螺、扎木聶(龍頭琴)和牛角琴等。

在熱貢“六月會”的儀式活動中,樂器多以鼓、鈸、镲、鑼等打擊樂為主。

土族納頓鑼鼓樂所用樂器中最基本的有鼓(大鼓、堂鼓、小鼓),鑼(道鑼、大鑼、小鑼、手鑼、音鑼),鈸(大鈸、大镲、小镲)?!班`鄙戏◣熡玫姆ü谋环Q為“啵啵鼓”。

二、青海儺樂的音樂特征

儺樂在青海藏傳佛教不論是寧瑪派、格魯派或其他教派的寺院中都可見到?!安貍鞣鸾虖膫魅氲桨l展的過程中,音樂滲透到了寺院佛事活動的各個環節,貫穿在誦經法會、觀經、曬佛和各種慶典等所有宗教儀式之中。音樂不僅是佛教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宗教文化的組成部分和表現形式,成為寺院僧侶必須認真修煉和熟悉掌握的基本課目和技法之一。因之,藏傳佛教是藝術色彩濃厚,音樂性極強的一種宗教?!盵4]其儺樂主要分為經韻和鼓吹樂兩大類,是羌姆(法舞)樂舞的重要成份。經韻有吟誦和吟唱,都是通過音樂手段來完成的。在上文所列樂器中,嗩吶和鼓、鈸最為突出。樂器組合有輕型和重型組合兩種形式,前者如一只或多只法鈴的;一副镲的;法鈴與手搖鼓組合的;兩只嗩吶的;兩只螺號的;法鈴、手搖鼓加嗩吶或螺號的等。后者如多副鐃鈸與多面柄鼓組合的;多副鐃鈸、多面鼓加兩支大法號的;多副鐃鈸、多面鼓、兩支大法號加兩支嗩吶的;最龐大的有多副鐃鈸、多面鼓、兩支或四支大法號、兩支小法號、兩支嗩吶、多只螺號、全體法鈴、手搖鼓等形成合奏的組合。羌姆的表演場面肅穆威嚴、氣勢恢宏。表演時沒有歌唱,由嗩吶、法號、鼓、鈸、螺號等奏出的音樂宗教色彩濃郁,具有很大的威懾力。

土族納頓鑼鼓樂,在土族群眾大型傳統慶典納頓節活動中使用,鑼鼓數量較多,聲勢浩大,有固定的一些鑼鼓牌子。曲目如《起鼓》《納頓鼓》《擂鼓》《莊稼其鑼鼓》等。

儺樂主要以打擊樂器為主,制造氛圍,突出節奏點,有勻速、輕擊、碎擊等,運用重復、變奏等手法,使其形成對比統一的有機織體。在多樂器組合中突顯出不同聲部節奏型和音樂形態的錯落對比,形成較為豐富的多聲部音樂特點。節拍可分自由節拍、扳式節拍以及兩者的混合節拍等。管樂以長音為主,嗩吶曲調以長音加顫音裝飾的節奏演奏,旋律悠揚、華麗;大法號以演奏單一的長音節奏為主,通常用純五度之間的轉換,以低沉、渾厚并帶有震撼力的聲響,表現出佛法的威嚴和力量。

三、青海儺樂的文化功能

在原始蠻荒時代到現代信息時代的漫長發展中,儺文化不斷舍棄、吸收、演變和積累,將儒家倫理道德觀念和佛、道神譜系列雜揉其中,成為一種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藝術文化的綜合體。

“青海700余座藏傳佛教寺院,大多屬格魯派、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等教派。幾乎每年各派都要舉行四次不等的宗教祭祀活動,即大法會。法會上大部分寺院都要跳宗教舞蹈,即‘羌姆樂舞?!盵5]

在長達數月的土族納頓節活動中,儺樂也占據了相當的比重,其固定的程式和禮儀在整個民間圖騰狂歡中起到了凝聚性的作用。

現存青海儺樂具有以下主要文化功能:首先表現出了遠古巫儺文化的淵源痕跡,這是古老文化的原始傳承,從某種意義上說,具在一種活化石的意象,它是當之無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次是儺樂文化所承載的宗教教化功能,尤其是青海少數民族地區,這種功能是不容忽視的人類社會問題。再次是人民生活的自娛性功能,每年每次的各種儺樂活動已然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個法會、每年的“六月會”“納頓”等就象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滲透到了青海高原每方土地人民的心目當中。做為活動的主體和客體的每個部分,都在其中得到了預期和意外的各種收獲,并以一種文化風俗的固定風格固化起來,形成了青海地域化的人文景觀和社會倫理模式。不管是在怎樣的社會形態下,這都是不容小覷的深層社會問題。我們對青海少數民族地區儺樂文化的研究目的,也應該建立在它的深層文化功能基礎上,為建立多民族融合的和諧社會而探尋合理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曲六乙.儺魂.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M].北京:昆侖文化論集,2002.

[2]馬達學.青海民俗與巫儺文化[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昆侖文化論集,2002.

[3]多杰仁宗,滿當烈,晁元清,王玫.青海藏傳佛教音樂文化[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9.

[4]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青海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青海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5(05).

[5]馬盛德,曹婭麗.人神共舞——青海宗教祭祀舞蹈考察與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08).

作者簡介:李國順(1964—),男,藏族,青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理論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理論作曲及音樂教育研究,傳統音樂研究;談云波(1970—)女,蒙古族,青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音樂教育學科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聲樂及音樂教育研究,傳統音樂研究。

基金項目:青海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青海少數民族地區儺樂研究”(項目編號:14031)。

猜你喜歡
文化功能音樂特征青海
新閱讀(2022年4期)2022-04-25
國家公園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圖解:如何把學習教育貫穿全過程?青海這樣做!
新聞學的人文學科基礎研究
理性中的即興隨想
服裝廣告
淺析隴東民歌的音樂特征
中國當代古風音樂曲式形態特征探析
淺談肖邦《升c小調波洛乃茲舞曲》的音樂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