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體系下小學音樂低段節奏和聲感的訓練初探

2018-05-14 08:59毛夢蕓
北方音樂 2018年2期
關鍵詞:小學低段

【摘要】在全面實施音樂教育新體系的音樂課堂中,更加需要教師關注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及能力。就低段音樂教學而言,以音樂節奏為抓手,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并幫助學生建立節奏和聲感,對今后的音樂學習能夠奠定扎實的基礎。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低段音樂課堂中對節奏和聲感的建立及訓練十分重要,運用循序漸進的節奏訓練方法,通過感知恒拍建立節奏和聲、豐富訓練強化節奏和聲以及創編旋律鞏固節奏和聲,切實為節奏和聲感的建立打下基礎,以此培養低段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關鍵詞】音樂新體系; 小學低段;節奏和聲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教育家達爾克洛茲認為,“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惫澴嗍堑湍昙壗虒W最先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豐富多彩的節奏練習,可以發展學生的節奏感知、記憶、讀寫、結構、創作、多聲聽覺等方面的能力。和聲感是人們對于不同音高縱向結合音響的感知,既包含對孤立和音的感知,也包括對連續的和聲進行的感知。節奏和聲感,是通過對音樂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感受音樂和聲的魅力和技巧,達到節奏與和聲感的完美融合。筆者通過對低段學生的音樂節奏訓練來幫助學生和聲感的建立,為學生合唱素養奠定基礎。

一、體驗恒拍,感知節奏和聲感

(一)建立恒拍意識

節奏感的基礎是恒拍意識,也就是準確穩定地掌握每拍的時值,是否具有穩定的節奏感。教師可利用身邊的節奏,讓他們從小就建立一個心理恒拍。心理恒拍對于學生的節奏感受非常重要,相當于建立參照物。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建立恒拍意識時可以在課前組織一些小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拍皮球游戲。先請幾名學生分別來示范拍皮球,學生A用了一種較慢的速度,學生B用中速,學生C彎下腰后用了一種速度較快、力度較大的方式拍皮球。接著教師讓全體學生分別用這三種速度邊拍皮球邊唱《拍皮球》這首歌曲。學生很快意識到,演唱的歌曲速度和自己拍球的恒拍感發生矛盾,審美體驗得不到美的愉悅。于是為了獲得一種滿足感,學生必須找到一種適合自己拍球的恒拍感。其實這一訓練過程,就是兒童身體感覺開發的過程。除了拍皮球游戲,還可以是拍手、跳皮筋、踢毽子、跳繩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以后節奏和聲感的學習打基礎。

(二)激發恒拍體驗

對于剛進小學的孩子,先要對其進行恒拍的感知訓練,使其體驗和感受穩定的節拍??刹捎寐犚魳纷呗?、朗讀歌詞、走隊列等形式感受恒拍,激發體驗。

如學生聽音樂按照歌曲節拍原地踏步或空間走動(不碰到桌椅、同學)。這樣,既訓練學生走恒拍的能力,又起到熟悉樂曲的作用,同時還積累了一定的走恒拍經驗,成為一定的音樂技能,可謂一舉多得。穩定的恒拍及音樂節拍感是音樂節奏感及用速度表現音樂的能力的基礎。學生用手拍恒拍或者用腳走恒拍都要求能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并努力控制自己的速度,以便合上音樂中的拍子。

恒拍意識是節奏和聲感訓練的基礎,穩定的恒拍感是表現音樂節奏感和音樂速度感的基礎。學生在隨著音樂走恒拍或拍恒拍時,教師需要提醒孩子注意傾聽音樂與自己體驗恒拍所產生的和聲,這就是學生對節奏和聲感的初步感知。

二、豐富訓練,強化節奏和聲感

(一)通過恒拍疊加訓練強化

疊加兩聲部的合聲節奏練習,能加強學生對節奏和聲的印象。比如,在教學歌曲《小雨沙沙》時,可播放(雨聲、風聲、流水聲、鳥叫聲)讓學生靜靜地聽一聽,并把聽到聲音模仿并聽記出來,逐步形成了一種聽記節奏的能力。以下是學生自己提煉出節奏,如,風聲:×-×- 呼— 呼—;流水聲:××嘩嘩;雨聲:×××× 沙沙沙沙。然后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用腳步走恒拍,一組學生用肢體模仿風聲、流水聲、雨聲的節奏,兩組同時進行,形成合奏。還可以請學生嘗試兩組節奏同時進行:腳踏恒拍,手拍其他節奏。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更能增強學生的節奏和聲感。2/4 組一: × × | × × |;組二:×××× |××××|。

從簡單的恒拍訓練到二聲部的和聲節奏訓練,對于學生以后的合唱能力做好鋪墊。

(二)通過卡農式節奏訓練強化

二聲部節奏訓練通常用“卡農”的節奏訓練方式進行,就是兩聲部節奏一樣,但出現的先后順序不同,或先或后,造成節奏上的對比。這樣既有趣又讓學生感受到節奏的對比,又能訓練不同音高同時演唱時音程發出的和聲效果。節奏和音準就像是一首作品的“骨架”,只有把握準確的節奏和音準才能呈現出作品的標準形象,否則就會“走形”。所以,節奏的訓練必不可少。

例如,在教學《其多列》這一課的時候,根據歌曲的節奏,采用卡農的形式,做了如下的嘗試。

2/4

剛開始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二聲部卡農練習,形成輪奏。然后學生可以分成兩組,一個一個聲部進入,兩聲部合起來,再交換聲部反復練習。這是鍛煉學生節奏反應能力和多聲部協調配合能力的有效途徑,為多聲部音樂學習做準備。

(三)通過聲勢節奏訓練強化

我們知道,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能帶出人體聲響的動作叫聲勢。以兒童身體做樂器,進行節奏訓練的集中既簡單又有趣。這種聲勢教學法對學生的聽辨能力、反應能力、記憶能力、節奏感以及對學生進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并且可以更使教學有樂趣、有音樂性。學生在聽到一首歌曲或樂曲時,當情感產生共鳴,會情不自禁地晃動身體,為歌曲打起節拍,感受音樂的情緒,強烈的樂感自然表達出來。如,掃地的時候:×-| ×- | 刷— 刷—;擦桌子的時候:× × |× ×|,擦 擦 擦 擦 ;修桌子的時候:×××× |×××× | 叮叮叮叮 叮叮叮叮。引導學生尋找并整理出比較好的聲音模仿者,感知節奏的不同,感受聲音的長短,達到節奏合奏的一個效果。將學生分成三小組共同來完成這個節奏模仿后,再采用雙響筒(修桌子)、碰鈴(擦桌子)、三角鐵(掃地)伴奏進行簡單的立體節奏練習,三種不同聲響的和聲感就在學生的具體實踐中得以體驗及強化。如圖:

(四)通過樂器伴奏訓練強化

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就出現了用小樂器為歌曲做簡單的伴奏,而且會逐步加入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這是音樂新課標的要求。低年級的學生對于各種打擊小樂器很好奇,愿意仔細地聆聽其音色,想學習樂器的演奏方法。若將打擊樂器融入到歌曲伴奏之中,不僅可以使歌曲更具有表現力,而且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

比如,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第三課中歌曲《嗩吶配喇叭》就有用小樂器為歌曲伴奏,這是一首二拍子的歌曲,分別用了兩種樂器伴奏,書本中也有參考的伴奏類型,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對于節奏×× 、×-、×更熟悉了。在此基礎上歌曲中出現了附點節奏×·×,這種節奏學生很難把握,于是我讓學生體會帶附點和不帶附點的差別,學生能辨別出附點節奏前面得要念得長一點,后面的要念短一點,聽起來比較跳躍。這幾種節奏型疊加起來一起練習,就成了節奏合奏。接著用小樂器打一打,感受節奏,加入歌詞按著節奏邊打邊念,隨后唱一唱,一邊伴奏一邊唱,使這種節奏合奏更豐富,對學生來說又是一種和聲感的提升。

通過以上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的節奏和聲感得到了明顯提高,從而對和聲有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和理性認識。

三、創編旋律,鞏固節奏和聲

卡爾·奧爾夫所建立的兒童音樂教育體系中提出“節奏第一”。節奏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是構成歌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旋律是在節奏的基礎上加上音高才形成了旋律。在前面的多聲部節奏和聲感建立后再進行合唱,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提升。和聲感作為音樂聽覺感知的能力,應遵循人類感知覺系統發展的規律,由整體到局部,由模糊到具體,由感性到理性的步驟逐步進行,

在恒拍感的建立以及多種形式的和聲感訓練的基礎上,對低段學生嘗試進行合唱。創編比較簡單的兩聲部,例如,筆者在教學一年級上冊《大家來勞動》這一課中,創編了節奏,先通過原地踏步來建立恒拍感,在這基礎上再加入音高進行簡單的二聲部合唱的訓練。如圖:

總之,學生學習節奏時,教師選擇適合低段學生的有效的方法,從課堂各個細節入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定能切實地提高學生的節奏和聲感,學生的潛力也能夠得到最大發揮。通過節奏和聲訓練,使學生對歌曲的學習、歌曲的演唱、歌曲的表現等音樂學習能力都有所提高。相信在新課程的指引下,只有不斷地嘗試新的教學樣式和開拓新的教學領域,才能享受到創造帶來的無窮樂趣,為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小燕.聲樂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鄒陽.音樂教師與新課程[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毛夢蕓(1990—),女,浙江嘉興人,本科,二級教師,浙江省海鹽縣天寧小學音樂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新體系下小學低段音樂教學。

猜你喜歡
小學低段
從學生學習的視角談小學低段語文朗讀教學
淺析閱讀在小學低段寫話教學中的作用
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知識可視化的策略探析
小學低段語文教學方法探析
試論體育教學中語言的巧妙運用
敢“問”路在何方
試論體育教學中語言的巧妙運用
游戲識字,讓低段識字教學更高效
說、做、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