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2018-05-26 06:55陳詩靜
文學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價值語文教學

陳詩靜

內容摘要:由于古代文學作品在內涵上的極大豐富和巨大的張力,對當代中職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所涵蓋的價值可以直接“為我所用”成為引導學生的重要價值內涵。因而我們必須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價值進行探索。

關鍵詞:古代文學作品 語文教學 價值

古代文學作品所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由于古代文學作品在內涵上的極大豐富和巨大的張力,對當代中職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所涵蓋的價值可以直接“為我所用”成為引導學生的重要價值內涵。因而我們必須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價值進行探索。

首先古代文學作品中蘊含了仁民愛國的社會責任感。以詩文為教化手段的文學功用觀是古代最重要的文學觀念。中國古代文學家帶有特別鮮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密切關注現實,積極擁抱人生。民本思想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在古代文學中有著深刻和全面的表現。例如古有愛國詩人屈原與杜甫,屈原為了國家不被侵略,屢次向楚懷王進諫,但都沒被采納,傷心欲絕的他縱然躍入汨羅江內?!芭e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正是屈原的愛國情懷造就了影響后人的古代文學。又如詩圣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年代,他寫下了一首又一首的愛國詩句。面對國家走向落魄,他沒辦法阻止,唯有借助詩句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他們超越了個人得失,把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升華為仁民愛國之情。所留給我們的古代文學對培養當代中職學生的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有巨大的影響作用。又如《論語》所言:“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盵1]探討為官之道的同時,并論了遇事要慈、要忠的道理??鬃友孕旁唬骸叭硕鵁o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2]講信用,古代文學作品里的道理往往娓娓而來。著名經學家、教育家唐文治先生在上海交通大學第三十屆畢業典禮致辭時曾詳談到圣人古訓:“圣人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方位世界上第一等人。然此恉誠不易致。吾人在學校中,莫如先以一校為一家,為一人。諸同學在校,對于校長,如心腹頁,對于各教授、職員,如手足頁。是一校一團體頁。此謂之仁?!碧葡壬鷮⒆鋈撕鸵环N社會責任感放到一起,帶著學生一起領悟古人圣訓。他指出,己欲自立,亦欲立人,己欲發達,亦欲達人。[3]在唐先生看來,社會責任感關乎每一個人,作為一個學生要在未來有所達,必須秉持仁道,而這個仁道便是將自己和社會、和學校視為一體。這便是唐先生闡發的古訓中的責任感。所以,生活在思想日趨多元化的當今時代,要想對當代中職學生更好的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以及讓他們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豐富的文化素養,必須多接觸古代文學史和古代文學作品。

其次,古代文學作品中保有諸多優良道德品格。倫理道德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核心,經過批判繼承而推陳出新的傳統倫理道德仍然具有其普遍性和時代意義?!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愛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包容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義利觀;“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知恥近于勇”的道德品格等等,都是中職教育中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本身是“情感的符號形式,藝術家掌握了創造藝術符號形式的本領,把無形的內在情感變成了可供人感知、觀賞的東西”。[4]通過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不斷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內化為學生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其情感教育的感染力量優勢尤其明顯。不僅古代文學作品內容中蘊涵著豐富的倫理道德和人文情感,而且眾多的文學家本身就是品格高尚之士。中國人強調“文如其人”,這與西方不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優秀素質,孟子“舍生取義”的道義精神,孔子“人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的仁愛精神,《禮記》中的“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的誠信精神,《牡丹亭》中“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良好愛情觀,《段太尉逸事狀》中段太尉的正直品格,《張中丞傳后序》中張中丞和南霽云視死如歸的精神,陶淵明“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親”中體現的親情,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體現的友情,都是古代文學作品中體現出的優秀品格。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無私奉獻、善待他人、關愛他人,真誠善良、正直無私、忍讓寬容等美德,都是我們今天培養中職學生良好倫理道德素質的深厚文化基礎。在當前這個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時代,為了幫助當代中職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增進文化素養,必須讓他們盡量多的接觸一些優秀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

再次,古代文學作品中所展現的高尚情操具有一定價值。儒家的“中庸”思想對古代文學影響極其深遠,古代文學作品就其整體藝術特征而言,具有含蓄深沉、風神獨具、意味雋永等藝術特征,呈現出一種中和之美。古代文學作品有助于陶冶情操,培養趣味,使受教育者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因此,幫助學生培養完善的人格、增進文化素養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古代文學恰恰可以培養人的高尚情操,古代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優秀感染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健全他們的和諧人格??鬃影选昂汀?、“中庸”與人的道德修養和人與人的社會會關系結合起來,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薄吨杏埂氛f:“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边@里由人自身的和諧推及人與人的和諧,由人與社會的和諧推及天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從而把和諧的關系擴展到各個方面,達到天和、地和、人和的至高境界。由此可見,這一思想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還有助于彌補中職學生功利性的教學之失。

最后,古代文學作品中涵蓋了深刻的審美價值。文學藝術本身即具有一定審美價值。而古代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中國古代審美態度和價值取向可以作為古代文學的特點之一,亦是其價值體現的一個重要方面。古代文學作品的獨特審美韻味幾乎在每類作品中都可以很直接地體現出來,比如詞所具備的獨特審美韻味。葉嘉瑩在探討《花間詞》時曾經談到,其“所形成的一種美學特質,以為其具含了一種迥異于言志之詩歌的、不屬于作者顯意識之活動,而全由文本中之女性形象及女性語言所傳達出的深微幽隱之意蘊”,而這樣一種意蘊,“特別富于引人生言外之想的潛能”。[5]在葉氏看來,詞所具備的獨特審美意蘊不僅可以引發讀者的感受,更可以引發其言外之想的潛能。這樣一種潛能或許僅僅只需要反復閱讀古代文學作品就可以達到。審美潛能往往能激發一個學生各方面的感官,在帶動記憶的同時,感知內容本身,從而完成知識的真正內化和吸收。葉嘉瑩在探討張惠言詞《水調歌頭》時,又曾指出“這五首詞不僅果然寫出了學道之儒士的一種心靈品質方面的文化修養,而且還果然表現了詞這種文學體式所特有的一種要眇深微的特美”。[6]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審美情趣和價值與一種文化修養是并存的。從古代文學作品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出發,如果我們認真體悟、把握,最后形成的是一種文化修養,是一種兩者兼備的人生狀態。

總之,古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底蘊是我們民族之幸,有助于我們在中職教育中培養中職學生優秀的道德品格。從某種意義來說,在當今時代,中職學生在社會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增進文化素養,應該讓他們更多的接觸古代文學作品,讓他們擁有更好的未來。

注 釋

[1]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20頁

[2]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21頁

[3]王桐蓀、胡邦彥、馮俊森等.唐文治文軒.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349頁

[4]吳風.藝術符號美學蘇珊·朗格美學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第131頁

[5]葉嘉瑩.清詞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8頁

[6]葉嘉瑩.清詞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00頁

(作者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猜你喜歡
價值語文教學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一塊石頭的價值
小黑羊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