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兒童種夢

2018-05-26 06:55白曉媛
文學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兒童詩荒野兒童

《夢》

休斯

“緊緊地把握夢

想吧,

如果夢境消逝,

生活就會像斷翅的小鳥,

再也不能飛翔!

緊緊地把握住夢想吧,一旦夢境隱遁,

生活就會像荒蕪的土地

覆蓋了冰霜!”

“詩要有情境才耐人尋味”,這是詩人們的共識。兒童詩歷來講究情境,并且,由于兒童的思維是具體的、感性的,因此,兒童詩強調意境的領會和把握必須建筑在具體可感的事物之上,是兒童熟悉并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空洞的詠嘆對于兒童無濟于事。

所謂情境,就是詩的主觀情感與客觀景象融合而成的整體藝術境界。它不是指單個的意象,而是指詩中所有意象排列組合而成的整體藝術效應。陳良運說:“詩是情感的藝術,廣義地說,一切詩境都是情境?!笔Y風曾說:“在創作時力求通過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描寫,融主客觀渾然一體,造成一種濃郁的情感藝術氛圍,把小讀者引進一個想象空間的藝術境界”,這里所說的也就是情境。

情境是詩人在作品中著意創造的一種境界,始終被詩人所追求。在成人詩中,往往運用晦澀、模糊的語言手段,以創造深層、多義的藝術境界。而兒童詩的情境創造,由于其特定年齡所制約的思維方式、感覺方式、敘說方式和接受方式,而呈現出相應的特點。

兒童詩有一個情節,不管它是簡單的還是曲折的,一般的還是奇特的,起碼就決定了它的具體性和可感性,它決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孩子愛看故事,雖然兒童詩的寫作,著眼點不在故事,但是有個情節,可以使小讀者容易把握,容易進入詩歌內部。從共性上講,詩要鼓勵沉思,但必須是在懂了之后才能沉思。年齡小的孩子缺乏思考的習慣自不必說,就是那些年齡大一點,愛思考的孩子,如果不能很快把握詩寫的是什么,他又從何而思?詩畢竟不是謎語,稍有不解他就不看了。有了情節,便有了閱讀的廣闊天地。小讀者不喜歡單調、平面的描寫和呆板、枯燥的抒懷,他們更關注動態。動的描寫才能容下他們躍動的心,動的生活,動的世界才能使他們產生共鳴。你看,看了馬戲之后,媽媽那個“被勇敢和智慧打動”的小兒子,又是馴獸,又是走繩,又是拋球又是蹦床(柯巖《媽媽下班回了家》)。一連串的有趣行動,都在模仿中產生,多么強烈地打動了小讀者的心。而且,在兒童詩中寫情節,也是為了寫人,為了寫出活生生的孩子,從孩子的活動中刻劃他的心理和性格。而這正是“增加作品超味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適合兒童的興趣和年齡特征的”,因為“在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里就孕育著豐富的情趣。作品揭示出兒童的性格以及他們的性格沖突,就一定會生動有趣?!?h3>二

意境一向是我國詩歌創作的美學追求。兒童詩創作繼承這一理論,努力通過形象化的藝術描寫,營造一種情感濃郁、境界優美的藝術氛圍,帶領小讀者們走進一個個具有廣闊想象空間的藝術殿堂。

童趣而生動。詩的情境由主觀情感與客觀物象所構成。兒童詩表達了兒童的情感、情趣,呈現了兒童眼里充滿蓬勃生機的世界,因而兒童詩的情境之特點,首先就是童趣而生動的。在兒童的眼里,世界是一個可以任意拼裝的、充滿活力的生命體。太陽可以是方形的,綠顏色的,汽車可以自由自在地行駛在大海上,人可以上天與星星捉迷藏……兒童詩作者在創作時,總會依據兒童的思維特點和情趣,找到獨特的、生動的人物、景象、事件、角度和形式,展開豐富的想象,構成優美別致的意境。如《放假了》:“放假了/小花朵們都跑出來了/有的喜歡爬山/有的喜歡玩水/她們到哪里/哪里就漂亮起來/放假了/小星星們也都跑出來了/有的在黑森林里捉迷藏/有的去銀河游泳/他們到哪里/哪里便熱鬧起來”作者不直接寫自己放假,而是用擬人化的手法寫了“小花朵”和“小星星”放假的活動,互相映襯,“漂亮”“熱鬧”的場面,營造出一個美麗生動的世界。

再如許惠芳的短詩《我看著書,書看著我》:“有一天我在看書/看著看著/我覺得書上有許多眼睛/也看著我/我笑了/書也笑了”。兒童可以對著一堵墻或者是幾張彩貼或者是一個玩具自言自語,一個沒有生命的靜物在兒童眼中會變成能說會動的生命體。兒童看書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是看著看著,“我”眼中又出現了生命體——書上長出了許多眼睛在看著我,書的形象立刻生動起來。整首詩顯出一種相看兩笑的動態,充滿了兒童式的情趣,似乎得了李白“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韻味。這類與現實不符的“差錯”,卻符合兒童的感知、表象、隨意聯想、無意想象,充滿了兒童趣味。

簡約而感性。兒童詩對生活原型的選取一般為單純的兒童生活或兒童視野內的成人生活,由此提煉出來的情境應該是感性的、簡約的。情境具有客觀性的一面,它借助對自然物象的描繪,呈現一個富有主體情意的視覺空間。而兒童詩的情境勾畫則相對來說較為簡約。我們來看吳導的《荒野》:“荒野就是黃色的一片/大大的太陽又紅又亮/到了晚上/月亮藍晶晶/我只聽到蟋蟀和青蛙的叫聲/樹上的鳥搭了一個窩/大鳥唱著歌/小鳥吃著蟲子/我感覺有一片樹葉飄到頭上/我一看/是荒野給我的請帖?!边@是作者在8歲時所創作的一首詩。前面4行,寫出了白天與夜晚荒野給人的總體印象,可以說是一個平面化的構圖。接下來,“樹上的鳥搭了一個窩”一句,在平面化的荒野上矗起一棵樹的形象,畫面的立體感頓然而生。詩的最后,“我感覺有一片樹葉飄到頭上/我一看/是荒野給我的請帖?!薄拔摇钡某鰣?,顯示了人的存在,自然地引出人與自然關系的命題。這樣,詩境的構圖總體上是簡約、簡潔的,但不缺乏豐富:作者用了色彩的大筆潑撒(白天與夜晚黃、紅、藍的轉換)、視覺與聽覺的交匯、靜態與動態的交換(蟋蟀和青蛙的叫、鳥的飛翔與吃蟲子、樹葉的飄落等),給畫面創造了層次感與節奏性,在簡約中蘊含了復雜。

新穎而巧妙。兒童的經歷是非常有限的,世上的許多事物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所以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總喜歡問“為什么?”他們在一顆沙里看到一個世界,一條小蟲也能激發他們的狂熱求知激情。他們每天都處在新的發現之中。加之他們對事物的獨特理解,由此創造的兒童詩的情境往往是新穎而巧妙的。新穎巧妙的詩境離不開獨特而敏捷的感知吳導在《風是一只大鳥》中寫道:“風是圓柱形的、柳條形的/像山坡一樣傾斜的/風可以變成我們眼睛里的一切/風會唱歌/也能像小河一樣流/風把樹林變成云的家/風,你能不讓樹葉飄落嗎/風,你能不讓花兒哭泣嗎/風是一只大鳥/它的翅膀數也數不清”。這里,對“風”的感知確實十分新鮮,無形的風變成了可視的有形物:是圓柱形的、柳條形的,像山坡一樣傾斜的,而且像一只大鳥,有著數不清的翅膀。由這些感知組合而成的整體詩境也是新穎巧妙的。在作者眼里,風雖然無形,卻是可以被感知的;風具有變換形體的能力,又有一顆能理解他人的心。在這里,作者所描繪的風的形象。

被選入教材的現代兒童詩,首先是作為一種語言載體入選的,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教的就是作為語文的現代兒童詩所具的語文性,也就是關于字、詞、句、段的教學。關于閱讀和理解。

但是,現代兒童詩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文本載體,“教什么”還有其自身的特性。首先,它在形式上具有“短句、分行、押韻、講究節奏與韻律”的特點,便于抒情、便于誦記。其次,它在情感上具有強烈的兒童色彩,而淡化思想的深刻性,即“情動于衷而發于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現代兒童詩語言的天真精煉決定的。再次,構思新穎、想象豐富、詩歌本身是一種富有含蓄性的形象藝術?,F代兒童詩在生活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并依賴想象展開巧妙的構思,使平凡的生活現象變成一種兒童式的神奇和余味無窮的美麗。教師應當和學生一起探討詩歌的藝術構成,如音韻、節奏、意象、情境、聯想、想象、情感等??梢赃x擇一兩個這樣的藝術元素針對具體作品引導學生體會現代兒童詩在這些方面所表現出的特有的美感。特別應當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詩歌的情感,指導兒童用適當的語言進行表述,提供有效的鑒賞方法,逐步培養和提高兒童對詩歌的鑒賞能力??偟膩碚f,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和習慣,得法課內、得益課外,讓學生的自主閱讀來鞏固拓展課堂教學實現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三維目標。

兒童詩受傳統詩學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不僅繼承了傳統詩歌的藝術傳統而且在自身的發展中不斷探索。兒童的生活應該是詩情畫意的,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對生活充滿憧憬……為孩子種夢想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這當中需要多方的努力。作為孩子成長教育的第一方陣地,學校教育任重道遠。我們的教材、課堂、教師在通力合作的基礎上為這一教育理想耕耘。正如休斯在《夢》所言“緊緊地把握住夢想吧,一旦夢境隱遁,生活就會像荒蕪的土地覆蓋了冰霜!”

(作者介紹:白曉媛,教師,現居江蘇南京)

猜你喜歡
兒童詩荒野兒童
教案《創作兒童詩》
長了翅膀的兒童詩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六·一”——我們過年啦!
兒童詩的情感表述與情境創造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