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土地開發整理中生態環境問題

2018-05-30 09:26張倩吳慧潔
安徽農學通報 2018年9期
關鍵詞:土地管理對策建議

張倩 吳慧潔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進行了多種土地開發,尤其是農村土地開發,但土地開發整理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包括全方位——農村土地開發整理。該文在結合農村土地開發整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土地管理;農村土地開發管理;生態環境影響;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09-0017-03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Rural L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Zhang Qian

(College of Social Development,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c life in our country,the government of our country has carried out many land development,especially the rural land development,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including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omni-directional land management,the rural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nd definition of four forms of land management concept and rural l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environ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rural l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Land management;Rural l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Suggestions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國許多城市的近郊或農村興辦了各種類型的開發區,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農村耕地作為糧食輸出的重要基地,耕地的數量、質量以及生態環境尤為重要,而這些農村土地開發區有著正面和負面的影響之分,負面主要體現在對其耕地生態環境的影響。充分認識這些可能的負面影響,引導農村土地開發整理方向,有益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1 農村土地開發整理的概念

農村土地開發整理是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最佳選擇,也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重要舉措,是全方位開發整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巴恋亻_發整理”這一概念,即土地開發整理泛指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和土地復墾,主要是根據開發整理前的土地利用現狀來界定的。其中,“土地開發”是指未利用地開發,即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對從未利用過但有利用潛力和開發價值的土地進行開發利用,包括對荒山、荒地、荒水和灘涂的開發利用等?!巴恋卣怼狈褐皋r用地和建設用地的整理。農用地整理是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對利用率和產出率較低的農用地進行調整、改造、歸并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質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與生態環境,其內容包括農用地面積、位置的變動、性質的置換、低效農用地的改造、地塊規整重劃,以及水、電、路等小型基礎設施配套和零星農宅的遷出或合并;建設用地整理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對集約化利用程度較低的建設用地進行歸并、調整、挖潛和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產條件、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巴恋貜蛪ā笔侵笍U棄地復即在恢復或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工程和生物措施,將曾經利用而目前廢棄的土地恢復到可利用的狀態,包括對工礦企業在生產建設過程中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破壞的土地的復墾,包括對因自然災害或人為因素造成損毀、荒蕪、閑置的農田和其他成片土地的復墾[1]。

2 農村土地開發整理的形式

2.1 農民自發土地開發整理 農民家庭自主或聯戶,無集體經濟組織干預和制約進行的土地開發整理行為,包括開墾荒地、荒山、荒坡、整理水田田埂等[2]。農民為了自身的利益,自發的進行土地開墾,無論是農用地開墾還是建設用地開墾,都是建立在個人的利益之上,肆意的開發利用,再加上農村村民的文化素養普遍不高,沒有樹立土地合理運用理念,沒有在遵循生態平衡的條件下,自發的開墾荒地將其作為自己用地,破壞土地表層,一定程度上對耕地的質量產生了影響。

2.2 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開發整理 在鄉、村、組集體經濟組織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集體土地或者國有土地進行開發整理,包括:整理廢墟溝渠、零散村屯、道路取直、改建廢舊道路、水田平整和調整水埂等[3]。隨著國家開發政策的倡導和支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加大對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鄉村集體經濟組織響應這個號召對本村進行改造和建設,村落進行合并。村落合并必然會導致土地的開墾和整理,在這個過程中,農用地的整理破壞耕地的數量和質量,必然也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2.3 工礦企業用地范圍內的土地整理 磚廠的廢棄地復墾,是對企業內部用地的整理和工礦停產或搬遷的土地整理等[4]。我國是一個自然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自然少不了對其的開發和利用,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但是過度開采就會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的影響。為了平衡生態環境,可能采取一些人工的措施,對其廢棄地進行開墾,在開墾的過程中,過度施肥及過量使用農藥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2.4 立項土地開發整理 立項土地開發整理是指國家、省、市投入資金,地方政府委托土地部門負責對立項的土地開發整理[5],主要包括: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可行性分析論證、開發工程管理等。隨著房地產的發展,城市地區的擴大,形成了以城市為中心向四周郊區的發展態勢,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對原有的土地上的建筑物進行改建和整合,從而維持城市的發展。許多開發商在實施開發項目申請中,沒有其可行性分析,也沒有相應的正當的程序和流程,建立在私人的利益之上,缺乏監督機制,必然會一定程度上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3 農村土地管理中生態環境問題

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實質是耕地產品總量供給與需求的平衡。耕地總量是指耕地數量、耕地地力及耕地環境3個方面的總和[6]。土地開發整理要求達到補充耕地在數量、質量和生態上的協調統一,隨著生態環境問題日益成為熱門話題,耕地環境問題也成為土地管理中重要的部分,從以上農村土地開發管理的現狀分析,了解到不同管理形式對環境影響不同。

3.1 農村土地開發整理對耕地的影響 從農村土地開發整理的含義來看,我們知道其包括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整理,隨著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倡導,農用地的開發整理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對農用地進行調整、改造、歸并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質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與生態環境是國家實施政策的主要目的[7]。但實施的過程中會產生人和環境之間矛盾,建立在個人的利益之上,肆意的開墾,農民自發的開發,將未開墾的荒地作為自己的私人用地,這些地方沒有完整的系統設施,居民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時合理的處理,再加上環保意識不夠,導致很多居民將其的生活垃圾肆意的丟在荒廢的土地上。而這些生活垃圾含有許多化學原料,這些原料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土地的質量,導致土地污染,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不能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輸出。磚廠的廢棄地的開墾是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相應的措施,為了保證這些工程的實施,破壞土地表層結構,將地表的植被破壞,導致土質松軟,尤其是山區地方,很容易導致泥石流和山體滑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案,會造成農田地力下降,更無法保證耕地的正常進行。立項土地開發整理是國家和政策的倡導,一些開發商在私人利益下,肆意的開墾用地,建設商業區,沒有考慮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尤其是生態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不合理的項目的開發使生態環境或者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如土層較薄、坡度較陡的山地丘陵,生態條件脆弱,其原生、次生植被一旦遭到破壞,往往難以恢復,進而會導致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7]。

3.2 農村土地開發整理對水資源的影響 農民自發土地開發為了增加耕地面積,整理廢墟溝渠、零散村屯、道路取直、改建廢舊道路、水田平整和調整水埂等,往往采取工程技術措施對原有廢墟溝渠進行改造,一定程度上對土地的有效利用,改變原先河溝的流行或者裁剪進行,河溝的的自然狀態發生變化,尤其河流流量、流速都發生很明顯的變化,對于水生物來說家園遭到破壞,不利于生存和繁衍[8]。整合零散村落、道路取直、水田平整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村落的整合和管理,其缺點也很明顯,改變原先村落的自然面貌,使原先村落的水資源失去自我凈化的能力,采用人工工程技術進行改造,開墾一片新的居民區,居民的飲用水也會進行重新改造,水田進行人工合并,而這些改造的渠道多采用混泥土,一方面導致渠床和岸坡土壤對水體中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喪失,很大程度破壞了渠道水體的自凈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魚類、兩棲類等水生生物難以寄養和生存,有些地區甚至將田間排水溝也進行襯砌,使排水溝失去了降漬功能,同時也破壞了生態環境。

3.3 對地層表面的植被和生態系統的影響 為了增加耕地的面積,整合零散的土地,將那些未利用和閑散的土地進行平整,改變原先自然的面貌,卻導致了原生、次生自然植被及人工植被面積的減少和退化[9]。使開發整理區的植被組成逐步被單一的農作物替代,改變了原先的自然生態系統的特性,現有的生態系統缺乏穩定性,比較脆弱敏感。豐富多樣的植被被破壞,許多生物的棲息地被占領,他們甚至會面臨著瀕危滅絕,破壞了生物的多樣性,部分適應能力較強生物,靠著耕地上的農作物生存下來,但這些生物漸漸趨向于統一而且多為害蟲,破壞了耕地質量。

4 對策建議

4.1 注重農田防護和土壤改良 耕地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農業發展,所以在農用田上的農作物的耕種,應該選擇因地適宜,選擇適合耕地的品種,如:半期玉米、半期大豆等,并且定期的給耕地施肥,一定程度上預防自然災害的產生,提高耕地質量。采用物理、生物先進的工程技術,保證熟土在上,生土在下,進行土壤改良,盡快提高耕地質量。

4.2 保護好水資源的平衡性 在農村土地開發中尤其是鄉村集體經濟組織開發,在開發管理中不能只考慮到開發區的水資源的需求,應該對水資源的平衡性進行考慮,從區域尺度或流域尺度全面分析水資源供需情況,尤其是對過境水的引用上,要考慮下游的生產和生態用水需求[10]。在管理區內的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合理安排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用水量,建立人工工程對水資源的再利用,確保水資源的平衡性。

4.3 加強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 國家倡導以人為本,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有關組織應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明確規定其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內容相對復雜,包括:涉及農地的污染狀況、地下水及地面水體的水量及水質、水土流失、農田景觀、生物多樣性等多方面內容,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與此同時制定相應的反饋規程,從反饋的成果當中評價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并且在土地開發整理的過程中應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主題,根據反饋的信息和評價的標準不符合,采取項目環境評價一票否決制。

4.4 提高農民生態環保意識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宣傳環保知識,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正確合理的利用土地,從而可以有效避免或者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提高耕地質量,改善生態環境。

4.5 提高耕地的數量和質量 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的地形條件和耕作田塊類型,選擇合理的平整施工方案,并采用生物、物理工程提高土壤的質量。

4.6 建立信息反饋部門 制定農村土地開發管理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對其成果進行反饋和分析,成立有關部門,積極鼓勵居民進行檢舉和監督,提高有環境保護意識人的權力。

參考文獻

[1]徐翠蘭,朱成立.土地開發整理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0(07).

[2]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開發整理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

[3]王士武,楊鐵鋒,溫進化.行洪除澇的合理水面率研究[J].灌溉排水學報,2006(02).

[4]朱青曉.中國古典園林的生態倫理理念[J].河南科學,2004(01).

[5]朱德舉,盧艷霞,劉麗.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J].農業工程學報,2002(04).

[6]楊京平.生態安全的系統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7]葉艷妹,吳次芳,劉可清,等.可持續農地整理項目規劃方法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2(06).

[8]卞正富,路云閣.論土地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J].中國土地科學,2004(02).

[9]羅明,張惠遠.土地整理及其生態環境影響綜述[J].自然科學,2002(02).

[10]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生態保護與耕地保護[J].中國土地科學,2001(03).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土地管理對策建議
改革土地管理方式 創新土地管理機制
職校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