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化基因傳承視角下的西安市長安區城市空間發展初探

2018-06-13 10:38李寧
中國市場 2018年16期
關鍵詞:文化基因

李寧

[摘 要]文化基因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是目前城市化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城市的發展需以文化為基石,要避免千城一面,不能拋棄文化特性。文章主要針對西安市長安區的歷史文化基因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展開研究,以文化基因為依托確定未來發展目標。

[關鍵詞]文化基因;保護與發展;空間載體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033

1 西安市長安區歷史文化基因研究

1.1 文化基因的概念

Meme一詞源于英國著名科學家道金斯所著《自私的基因》一書,其含義是指在諸多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的傳遞中與基因在生物進化過程所起的作用相似的東西。如今Meme一詞已經廣泛傳播并被錄入《牛津英文詞典》中,Meme被定義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文化基因構成復制因子具有三個特征,包括遺傳性、變異性與選擇性。

文化是一個大概念,有一種學說認為,凡是人為的而非自然產生的東西都是文化,包括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因素浩如煙海,不是所有的因素都能起基因作用的,而具備以上復制因子特征的包括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習慣、歷史文化、人文精神、建筑文化以及場所環境等。

1.2 西安市長安區文化基因研究的背景及內容

西安市長安區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幾經變遷,從西周鎬京到秦咸陽城、漢長安城、隋大興城、唐長安城以及明清的長安,城市格局一脈相承,長安區在秦朝的時候是秦都咸陽的一個鄉聚,是秦始皇的弟弟長安君成蟜的封地。漢高祖五年定都于此,取“長治久安”之意,修建長安城,方才設立長安縣,距今已經2200年了,2002年長安縣設區,現有25個街道辦事處。

如今的長安區人民民風淳樸,個性豪爽,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館中再現了傳統建筑形制,但一個城市的文化基因不應當只保留于博物館中,而應擴散于新的生活方式當中,對西安市長安區文化基因的研究離不開歷史地理及歷史文化的研究,長安區位于關中平原,以遼闊的平原為主,有八水相繞,南依終南山,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這些自然因素對生活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對西安市長安區文化基因的研究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包括隱性載體、顯性載體以及行為活動方式,隱性載體包括歷史文化基因以及人文精神基因,顯性載體包括建筑文化基因、物質文化基因等,除此包括人的行為活動及場所環境基因。社火表演、剪紙、秦繡、面人以及各個時期的紋樣符號等都組成了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而每一個小區域又存在一定差異性,在對文化基因的研究中表現于具體的載體就包含有區域內的聚落特征,空間的功能定位,區域內部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行為習慣,思維習慣等,這些差異性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盲目照搬其他的文化基因發展模式。

2 文化基因在城市文化發展與保護中的意義

如今在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下文化交流與滲透的情況更加高頻,城市發展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一方面是由于文化自身的滲透與蔓延,而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為的過度傳播與復制,前者是發展的必然,具有積極作用,可以使不同文化之間進行碰撞產生新的文化現象,就如盛唐時期萬邦來朝促使中原文化與其他文化產生交融生成新的文化面貌一樣,是文化的發展與進步,而后者的過度傳播與復制則具有消極影響,過度的復制會掩蓋原文化特性,是一種盲目的模仿,忽視了原有地理、歷史、文化特征,有東施效顰之嫌。部分城市為了經濟發展不斷復制成熟的經濟模式,而忽略自有的文化骨髓是城市發展的遺憾。文化基因在城市文化發展與保護中起到了承接歷史與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使命,通過對文化價值的保留與利用,強化文化符號彰顯地方特色,增強文化自信。

2.1 文化基因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對西安市長安區歷史文化基因的研究思路主要通過梳理文獻資料,收集文化基因化石以及多地區對比并進行分析總結,明確西安市長安區文化基因特征,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多學科研究法、對比分析法、歸納總結法等。

2.2 相關案例分析

在西方國家很早便開始了對文化基因傳承的重視,歐洲的諸多特色小鎮是多年來文化的延續,最早是單體建筑的修復,逐漸到街區文化的保護,在區域斑塊逐漸形成后是整個面域的保護與傳承,形成了文化特色,在文化基因的傳承中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創新,原有有形或無形的顯性及隱性文化均需要滿足當今生活需要以及行為習慣。

隨著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以及政策法規上的支持對于文化基因的傳承保護與更新的成效在不斷提升,文化基因保護所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闊。我國對文化基因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創新雖然相對于西方發展較晚,但也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從目前保護與發展情況來看,主要以點、線形式出現,仍處于探索階段,對于如何將點、線串聯并聯形成面域,還需要幾代人不斷地努力,總結保護原則與方法,不斷探索設計策略。

上海1933老廠房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如今原有建筑功能已經不再,但建筑具有時代特征,改造工程采取“保護性利用”的策略,從建筑歷史特征要素的提煉與價值評估的結果出發,綜合考慮建筑的文化價值與改造后的使用功能之間的關系,做到相輔相成,互為添彩,既保護了原本的文化基因又促進了商業發展與藝術文化傳播,如今已成為上海新地標。

3 西安市長安區歷史文化基因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目標

西安市長安區歷史文化基因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兼顧著城市文化保護與更新的目標、傳遞文化精神并完善生活需求的目標,在滿足基本目標基礎上并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文化基因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挖掘隱形載體,弘揚歷史文化基因,使人文精神基因能夠物化表現并傳播,使建筑文化基因等顯性載體得到更好地傳播,在顯性載體的傳播中需要去粗取精,提取典型元素在滿足當代生活工作需求基礎上進行設計利用,同時需要激活場所環境下的行為活動,促進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人與空間之間的互動。

在西安市長安區歷史文化基因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中需要明確發展目標與思路,引導更多受眾參與,從小規模區域化逐漸形成更多斑塊,在發展中需要保護傳統生活方式與思維習慣并要滿足現實生活需求,遵循保護與利用并行原則。

4 西安市長安區歷史文化基因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初探

結合西安市長安區自然人文歷史文化特征,發展中的長安區將打造為自然宜居城,不斷豐富綠化面積,重視街巷文化,利用雕塑等公共藝術彰顯傳統文化,促進場所空間中的互動指數,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更好地傳播獨有的文化特性,在長安區周邊可以結合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依托山水營造山水長安,在不同時期有大量文人墨客留下美麗篇章贊嘆長安之美,結合史料及現存面貌對空間進行細化設計與營造,增強人民文化自信并帶動空間參與性。文化基因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必須從全局出發,抓住區域特色,滿足生產生活需要,整合各個階段歷史文化要素,分析人民公共生活內容,完善美化交通體系,重視城市天際線及城市肌理,激活參與者行為活動的基因載體。長安區地域廣袤,仍有大部分地塊并未進行科學化設計,需要遵循小規模區域化發展原則、發展與保護并行原則以及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歷史文化基因的傳承保護與發展,努力打造為環境優美、空間和諧,具有豐富精神文化的宜居城。

參考文獻:

[1]袁媛.文化基因視角下太原舊城區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

[2]阮儀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規劃[M].上海: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5.

[3]高長征.保護·傳承·共融:歷史城區內建筑更新設計方法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

[4]阮儀三.對于我國歷史街區保護實踐模式的剖析[J].同濟大學學報,2004.

猜你喜歡
文化基因
文化符號學與中國傳統文化
以區域文化基因提升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素養的路徑研究
論“三嚴三實”的文化基因和價值意蘊
德國“國富民強”的奧秘
在中國民主表達中傳統文化基因的再現
當代中國的文化基因安全問題與倫理對策
貴州民間美術市場價值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