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非醫藥類專業存在的問題研究

2018-06-13 10:38張雪
中國市場 2018年16期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教育資源

[摘 要]高等中醫藥院校的非醫藥專業教育發展迅速,但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文章通過分析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非醫藥類專業現狀,重點找出非醫藥類專業存在的問題,希望能為高等中醫藥院校非醫藥類專業未來的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非醫藥類專業;教育資源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120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教育的階段,許多高等中醫藥院校的招生規模、招生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逐漸形成了以中醫藥為主體,理、工、經、管、文等為支撐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現象。[1]這種現象的出現不但可以使中醫藥院校順應時代發展,對抗日益激烈的競爭,也可以使高等中醫院校辦學資源、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功能擴大,辦學規模和效益進一步提升,從整體上看,目前高等中醫藥教育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2]但是,高等中醫藥院校發展不過60—70年左右,突破中醫單一學科發展為多學科也只不過不到30年。況且很多高等中醫藥院校是為達到大學更名對學科門類的要求,完善學科門類開辦的非醫藥專業。所以,辦學定位轉型過快帶來的結構矛盾,辦學規模擴張過大帶來的就業率下滑問題就會逐步凸現出來。[3]文章試圖通過分析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非醫藥類專業現狀,重點找出非醫藥類專業存在的問題,希望能為高等中醫藥院校非醫藥類專業未來的建設提供參考,為中醫藥院校的長遠發展盡一己之力。

1 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非醫藥類專業概況

1994年,北京中醫藥大學率先開設了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招生35人,學制5年,授醫學學士學位。至2000年,全國共有8所高等中醫藥院校開設非醫藥本科專業或專業方向,涉及6個專業或專業方向,基本為管理學科專業或專業方向,招生人數和在校生人數較少。后來經過10余年發展,到2010年已設置的非醫藥專業及專業方向涉及8個學科門類30個專業或專業方向。[4]2011年至今,經過幾年的擴招,我國中醫藥院校的非醫藥專業招生規模處于波動態勢,各高等中醫藥院校根據自身辦學條件和發展現狀,招收非醫藥專業學生占整個院??傉猩藬档谋壤兴町?,但大部分中醫藥院校的非醫藥專業招生規模大約占總體招生規模的10%~30%。專業涉及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公共事業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食品科學與工程、醫學信息工程、保險、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等。

2 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非醫藥類專業存在的問題

高等中醫藥院校的非醫藥專業教育迅速發展的同時難免會出現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將從學校和學生兩方面闡述現階段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非醫藥類專業存在的問題。

2.1 學校方面

2.1.1 學校重視程度不夠,教育資源投入不足

中醫藥院校主要是以中醫藥類專業為主,各職能部門開展的各項活動都是圍繞中醫藥類專業。無論是課題申請、經費支持、活動開展等方面都主要是以中醫藥類為主。所以,對待非醫藥專業學校常常受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的影響,很難得到政策和資金的支持。這就使得專業的發展受到了制約。一些學校非醫藥專業的投入還不足醫藥專業的一半,學校教育資源建設的投入并沒有跟得上招生規模的發展速度。

2.1.2 教育師資缺乏,師資隊伍整體質量不高

在非醫藥專業教育發展初期,由于師資缺乏,專業課程門數多,使得每位教師要講授3~4門課程,甚至更多,這種高強度密集型的授課,使得教學效果很難保證。另外,師資隊伍整體質量不高,有的教師來自學校機關、或者是應屆畢業生,這些教師知識結構單一,實踐能力較弱,不具備交叉學科背景,這在相當程度上也影響了非醫藥專業教育的發展。

2.1.3 實踐基地建設不夠,實踐基地形式單一

由于中醫藥院校的非醫藥專業多為社會科學,偏于理論研究,所以對理論教學比較重視,忽視實踐教學。高等中醫藥院校受長期醫學教育特點的限制,對非醫藥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重視不夠,實踐教學效果和質量受到影響。實踐教學基地多以實驗室形式出現,僅能模擬操作,功能單一。[5]另外,模擬實驗室建設后未能定期地更新電腦和軟件,也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2.1.4 課程體系不夠完善,中醫藥特色凸顯不足

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非醫藥專業教育時間比較短,定位還不夠清晰,專業培養缺乏創新性。課程的設置一般都是簡單照搬國內外同類教材的內容,但是為了突顯中醫藥的特色,單純地增加了中醫藥類的課程后,使得各課程體系都不夠完善。高等中醫藥院校非醫藥專業教育應總結醫藥活動的特殊規律,在課程體系連貫的基礎上,將中醫藥知識真正地融入每門課程,真正突顯出中醫藥特色。

2.2 學生方面

2.2.1 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由于社會對于中醫藥院校的非醫藥專業認識不足,導致了非醫藥專業多存在本省生源少,外省生源多;第一志愿少,調劑生源多的現象。由于學生生源情況比較復雜,加上各省錄取分數相差較大,導致學生入學基礎不一致。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實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所有學生的特點,協調一致,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2.2.2 學生專業思想不夠穩定,對于未來就業方向迷茫

學生報考高等中醫藥院校,絕大多數期望是就讀醫藥學專業,很少有學生第一志愿就填報非醫藥專業,但由于種種原因,被調劑到非醫藥專業。因此,學生從入學起就對非醫藥專業的認同度不高,專業思想不穩定,中途轉專業現象突出。這就導致了學生專業課學習很被動,考試前臨陣磨槍應付考試的現象比較嚴重。雖然近年來有所好轉,但該現象仍較突出。學生對于專業認識的不足直接導致了學生對于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更加迷茫。認為今后從事的工作任何專業的學生都可以做,對今后發展的目標缺乏明確性。有的學生甚至要畢業找工作時還不知道所學專業能干什么,自己要干什么。面對這樣的問題,學校應該在開學之初做好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工作,讓學生真正了解所學專業,熱愛自己所學專業,并對自己未來就業發展充滿信心。

3 結 論

總之,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非醫藥專業教育,經過了近30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校學生人數不斷增長,畢業生逐步得到了經濟社會的認可。但非醫藥專業具有多學科多專業相互滲透融合、跨專業特征強等特點。這就使得高等中醫藥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其學科的背景和特點,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去建設好非醫藥專業,處理好中醫藥學科與非中醫藥學科的關系,讓中醫藥學與非醫藥學科真正深入的交叉與融合,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戴慎,章茂森.從高等中醫藥教育實情出發看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對策[J].江蘇中醫藥,2007(11).

[2]戴慎,章茂森.高等中醫藥教育應多學科協調發展[N].中國中醫藥報,2006-12-14.

[3]張雪,張進方.2013年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非醫藥類專業本科招生規模調查與分析[J].中國市場,2014(52).

[4]劉洋,張智兵.高等中醫藥院校非醫藥專業教育發展過程分析[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4).

[5]程瀟,王永健,官翠玲.高校校內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中醫院校醫藥營銷專業為例[J].時針國醫國藥,2016,27(2).

猜你喜歡
中醫藥院校教育資源
中醫藥院校師生關系影響因素的年級差異研究
西南邊疆高等中醫藥院校碩士研究生就業狀況分析及對策
中醫藥院校開展ESP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黔江區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網絡教育資源為什么存在“數字廢墟”——中國網絡教育資源建設之難點剖析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五老”是金錢買不到的優質教育資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