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以文帶文”課型的實施策略

2018-06-13 09:01楊秀珍
學周刊·上旬刊 2018年18期
關鍵詞:教學效果閱讀

楊秀珍

摘 要:“以文帶文”,就是在一堂課里,在同一主題的引領下,除精讀一篇文章外,還要略讀,瀏覽一篇、兩篇甚至多篇文章的教學方法?!耙晕膸摹笔恰爸黝}閱讀”的課型之一。當前語文教學倡導的是大閱讀觀、大語文觀、大教育觀的思想,更關注的是一個單元的教學效果,所以實施“以文帶文”閱讀,可以增大學生的閱讀量。

關鍵詞:以文帶文;閱讀;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8-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8.032

近兩年來,我們課題組學習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摸索、研究“以文帶文”課型的方法和策略。我們找與單元主題內容相似的表達方法,或相近的情感,或相近的結構,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語言文字的不同,體會表達方法的不同。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要實施“以文帶文”課,就要處理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學內容的組合問題

備課時,我會通讀本組全部課文,從教學內容入手,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課外拓展課文按課時搭配好。搭配的文章題材、寫法、結構、語言可以不同。但是,其主題一定要是相同的。因為“有主題的閱讀”是“主題閱讀的靈魂”。精讀文、略讀文、課外拓展課文的組合是“以文帶文”的基礎。通常我們在組合課文時會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整合。

人教版的單元主題課文是精讀文,課外文章或詩歌是略讀課文。

“以文帶文”應該是“以難帶易”,所以精讀文比略讀文的閱讀難度稍微大些。

篇幅長短搭配做到“篇幅互補,長短相宜”,即精讀文長,略讀文就宜短;反之,精讀文短,略讀文就可長一點。

二、精讀文如何帶略讀文

“以文帶文”的形式多樣,在組織教學活動中如何安排課文的出場順序是我們課題組一直研究、思考的問題。我們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方式帶出課文。

1.從節選文章帶出原文。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從《最后一頭戰象》的節選文,帶出《最后一頭戰象》的原文。

2.從某作者一篇文章帶出該作者其他相關的文章。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從《少年閏土》帶出魯迅先生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3.從一篇文章帶出整本的書。如從《最后一頭戰象》帶出《狼王夢》,從《夸父追日》帶出《神話故事》,從《掌聲》帶出《愛的教育》。

4.從中外同一題材、同一事物中,帶出不同作家的同題作品。如從四年級上冊豐子愷先生筆下的《白鵝》帶出俄國作家葉·諾索夫先生筆下的《白公鵝》?!栋座Z》和《白公鵝》這兩篇課文放在一起上,主要運用的是對比閱讀。他們之間的共同點:(1)結構上都是總分結構。(2)語言上兩者都運用了擬人化的語言,生動詼諧。(3)善于抓住特點描寫?!栋座Z》作者通過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表現白鵝的特點?!栋坠Z》作者從姿勢、步態、腔調等方面表現白公鵝的特點。他們之間的不同點:《白鵝》運用比較寫法,《白公鵝》注重細節描寫。將同一題材、同一事物或有共同之處的文本放在一起閱讀,可以感受不同國度、不同作家的文化魅力。

三、略讀課文如何帶入

精讀文究竟在什么時候帶出略讀文?怎樣帶出略讀文?誰先出場?誰后出場?這些都要在上課之前先預設好。從帶文的順序分析,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先教學精讀文,再帶出略讀文。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文《唯一的聽眾》和《用心靈去傾聽》時,因為這兩篇課文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我把兩課整合在一起教學。兩篇課文都體現了人物的美好品質,《唯一的聽眾》記敘了因為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在她的認真傾聽及鼓舞下,“我”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用心靈去傾聽》課文真實地記錄了“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兩篇課文都與“傾聽”有關?!段ㄒ坏穆牨姟芬驗橐魳方淌诘恼J真傾聽使“我”找回了自信?!队眯撵`去傾聽》因為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讓蘇珊感到快樂。找到兩篇課文的共同點,我將兩篇課文的教學放在同一課堂進行,用三分之二的時間學習精讀課文《唯一的聽眾》,之后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帶學略讀課文《用心靈去傾聽》。通過融合,教學效率大大提高了。

2.先由略讀文開路,然后精讀文登場。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適合用詩歌、散文等題材的內容引入。

3.以精讀文為主線,略讀文在精讀文的教學過程中數次穿插,雙線交叉運行。

四、精讀文與略讀文內容的取舍

對教學內容的取舍,是一次再創造,需要教學智慧。所以要全力捕捉“最具閱讀價值點”。一篇文章不是句句話都重要,也不是每一段都一樣重要,有輕重詳略之分。所以我們要找與單元主題內容相似的,表達方法相同的,或情感相近的,或結構相近的,進行組織教學。

如:有位教師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全文有24個自然段,最具閱讀價值的就是12—15自然段。教學時,教師集中時間和精力抓住父子情深的這部分內容重點研讀,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這樣就處理好了閱讀廣度和深度的關系,解決了精讀和略讀的矛盾。

五、教學內容的巧妙組合

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文《唯一的聽眾》和《用心靈去傾聽》時,在內容的組合上做了大膽的嘗試。我用找文中主要人物,分析人物情感的方式學習課文。學習《唯一的聽眾》我設計了句式相同的三個問題:(1)因為我的家人不懂得什么,所以他們怎么做。(2)因為教授懂得什么,所以她怎么做。(3)因為我懂得什么,所以我怎么做。我用這樣的句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問題一拋出,學生努力從文中搜索最有價值的、生動的語言來解答。從交流中明白教授用善意的謊言使小伙子重新擁有了自信心,讓他走出了陰影。這部分內容我用了25分鐘,再用10分鐘時間學習《用心靈去傾聽》。同樣引用剛才的句式思考兩個問題:1.因為蘇珊懂什么,所以她怎么做。2.因為我懂得什么,所以我怎么做。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蘇珊,因為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懂得用心靈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所以孩子感到自信、快樂。

“以文帶文”課型的研究與實踐,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實現了快樂閱讀,大量積累。學生增強了文化底蘊,為終身學好語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志環.“以文帶文”課型的思考[J].吉林教育(綜合),2016(6).

[2] 何曉紅.主題閱讀教學“以文帶文”課型初探[J].課外語文,2016(5).

猜你喜歡
教學效果閱讀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究
案例教學法與標準化病人聯合教學提高醫學影像技術教學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老年護理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多媒體輔助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效果探究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基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以讀促寫”與“以改促寫”英語寫作教學對比研究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