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文藝節目與新媒體互動的創新研究

2018-06-14 21:00賈光煜
參花 2018年5期
關鍵詞:互動新媒體

摘要:文藝節目是電視節目龐大的一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文藝節目也從過去強調意識形態的宣傳工具,發展成為追求內容、張揚個性,強調原創性、獨特性的市場產品。當前,互聯網的廣泛運用極大促進了新媒體的誕生和普及。無論是作為物質載體的數字電視進入智能化時代,還是網絡電視、移動電視等新媒介的迅猛發展,都對電視文藝節目的形態和制作理念等造成了極大的沖擊。電視文藝節目在接受新挑戰的同時,也不斷與新的傳播方式,新的媒體形式相融合,不斷探索新思維,向新階段跨越。

關鍵詞:電視文藝節目 新媒體 互動

一、新媒體時代媒介的互動性發展

互聯網技術與數字電視的結合,推動了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新的傳播形式,促使電視媒介必須探索新方式,拓展新渠道。單向被動的線性傳播,已經不適用于當今時代人們對信息的渴求和對表達的訴求,非線性多層次的傳播才能支撐起傳播媒介不斷提高的廣度和深度。因此,傳統的媒體界限已經無法滿足這一需求,媒體傳播類型和形態的壁壘不斷被打破,各媒體平臺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媒介融合成為大勢所趨。媒介手段的進化,使得這一趨勢正不斷轉化為現實,“互動”這一概念,正迅猛地向整個媒體行業蔓延。新媒體對“互動”的利用,幾乎成為媒體行業的標桿,對電視節目也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在當前,無論是報刊等紙媒,還是廣播、電視等綜合媒體,抑或是立足于互聯網的多媒體網站,都廣泛應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自媒體手段,進行宣傳以及與受眾群體互動交流。

二、電視文藝節目的受眾群體和節目定位

(一)以節目受眾為主體

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各類傳播媒介面對的新生代受眾群體,其受教育程度遠比過去要高,對各類信息的接收和篩選能力也更強。結合互聯網平臺出現的自媒體,使得這些受眾本身也成為具有傳播能力的媒介。他們擅長通過各種媒介觀看文藝節目,并且更加樂于評論節目,表達觀點,對節目的互動性要求也更高。因此,相比過去傳統的被動接收媒介信息的群體,電視文藝節目的受眾群體更具有主觀能動性。這也就要求電視文藝節目必須以受眾為主體,確立以人為本的節目宗旨。電視文藝節目必須明確以此為前提,深入了解節目受眾,對受眾的精神需求、審美方向、文化品位進行定位,這是電視文藝節目設計節目內容、確定媒體發展方向的前提。

(二)以節目內容為根本

電視文藝節目賴以生存的根本,是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喜聞樂見的內容。媒介手段的進化和技術的進步,一方面能夠促進電視文藝節目表現形式多樣化,節目內容多元化;另一方面,也使得當前電視文藝節目搜羅的信息碎片化,需要整合的信息量遠比過去要龐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對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整合,是新媒體時代電視文藝節目工作者必須掌握的。

隨著市場化經濟不斷滲透到媒體行業,具有商業產品屬性的電視文藝節目,不可避免地要考慮制作成本、盈利、收視率等因素。既要不偏離文藝節目應有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層次,堅持輸出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又要保證節目的市場價值,不斷創新。堅持文化自信,傳播充滿正能量的先進文化,創作令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是電視文藝節目始終堅持和努力的基本方向。

三、新媒體時代電視文藝節目的互動性表現

(一)電視機的互動性

進入數字電視階段,電視文藝節目首先從物質媒介上表現出了交互性。觀眾不僅可以隨意選擇和接收各類電視文藝節目的信息,并且可以通過手機通訊、電子郵件、微博互動等形式進行雙向交流,這是傳統的傳播模式無法達到的。在電視機走向智能化的今天,其同樣具備網絡媒介的部分功能。技術的提升使得電視作為物質媒介的交互性不斷提升,具備了新媒體的交互性。

(二)內容支持的互動性

在傳統的播放模式中,觀眾被動接收節目信息,“你播我看”,基于這個前提,制作方對于節目內容幾乎占有絕對的主導權。而這一傳統模式改變為雙向交互后,觀眾真正占據了主體地位。當前,電視文藝節目的制作與經營進入產業化階段,就必須制作內容精良,服務于定向用戶的專業化節目。節目與用戶的雙向交流以及得到的反饋,正是滿足這一信息需求的基礎。

(三)節目管理的轉變

當前,我國的電視播放已經積累了大量的付費用戶,形成了穩定的專向渠道。一刀切的綜合性電視文藝節目,已經無法適應各類型定向群體不同的需求。因此,在節目管理上要精準定位,實現頻道專業化、節目品牌化,將互動理念深入到每個環節,實現以新媒體環境為基礎的互動節目模式。不要局限于節目的短期盈利,要通過對文藝節目的整體管理,優化節目策劃和制作,構建穩定的、具備雙向回饋的交互渠道,推進文藝節目的產業化。

四、新媒體時代的電視媒介互動形式

(一)通訊互動

通訊互動貫穿了固定電話到智能機階段,相對新媒體時代其他新興的互動形式來說,是比較傳統且比較普及的節目互動形式。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這一互動形式成為很多文藝類節目的首選。在紅極一時的《開心辭典》《非常六加一》等節目中,都大量運用了通訊互動。在今天,通訊互動原本的主流地位被技術手段進化帶來的傳媒互動革命沖擊,網絡電話、網絡通訊逐漸取代了通訊互動的作用,但其目前依然在大量的電視節目中作為重要的互動手段。

(二)短信互動

短信互動是隨著手機普及、通訊實現移動化以后逐漸興起的互動手段。由此衍生的短信競猜、短信投票、短信留言、短信評論等互動形式是當前電視文藝節目中主要運用的互動手段。短信互動有利于電視臺統計數據,查看反饋,且互動門檻和成本都比較低,因此被廣泛運用。

(三)網絡互動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是新媒體蓬勃發展的根本。相對于其他互動形式,網絡互動形式最為多樣化,覆蓋范圍最為廣泛,覆蓋程度最為深厚。網絡互動主要包括網絡社區、實時通訊軟件、微博等幾種形式。其中,隨著智能機的普及所帶來網絡移動化的普及,微博成為當前網絡互動最主流的形式。微博的興起,是自媒體的興起和發展的前提。電視文藝節目與受眾互動形式的根本改變,正是源于自媒體發展所形成的、個人作為傳播主體的實現。

五、新媒體時代電視文藝節目的互動性融合與創新

新媒體融合了互聯網時代多媒體的各種形式,與電視文藝節目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靈活利用新興的自媒體,將互動性、即時性充分融入到電視文藝節目的制作和管理理念當中,充分利用網絡自媒體、社交媒體的影響力,掀起話題效應,將新媒體作為電視文化節目的交互平臺、營銷平臺、延展平臺。建立具備穩定觀眾群體的節目生態,并通過節目和網絡媒體的合作,在視頻網站等網絡媒體進行獨家播放、再播放等擴大觀眾規模,增強觀眾互動,培養市場渠道。

綜上所述,在電視文藝節目與新媒體不斷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良性融合,發揮電視文藝節目與新媒體融合的優勢,創新互動模式,有效形成互動機制,最大限度地提升節目價值和節目影響,是當前從事電視文藝節目工作的相關人員應當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未央.電視綜藝節目與新媒體互動的創新[J].新媒體研究,2016(21).

[2]李聰穎.關于電視文藝節目娛樂化的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15).

[3]任天知.電視文藝節目的文化關注和審美探討[J].當代電視,2016(03).

(作者簡介:賈光煜,男,本科,山西傳媒學院,研究方向:電視理論)(責任編輯 張云逸)

猜你喜歡
互動新媒體
用互動方式打通兩個輿論場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手機報面臨的發展困境及紓解之道
淺談粉絲經濟與網絡造星的互動關系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