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魚類寄生蟲與吃魚的安全性問題

2018-06-26 01:41陳昌福華中農業大學武漢
當代水產 2018年5期
關鍵詞:生活史雌蟲魚體

■ 陳昌福 (華中農業大學,武漢)

最近,有一些關于魚類寄生蟲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導致部分水產品消費者產生了對吃魚安全性的擔心。本人從事水生動物病害的防控教學與研究多年,覺得有責任向廣大的水產品消費者說明魚類寄生蟲與吃魚是否安全的問題。

毋庸諱言,魚類(無論是養殖還是野生的)與其他的任何動、植物一樣,在其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體內外均可能出現有各種寄生蟲寄生的現象。因為魚類的種類不同,在其體內外寄生的寄生蟲種類也可能是不同的。當魚體上只有少量寄生蟲寄生,對魚體的生長發育不產生不良影響時,養殖業者將這些寄生有寄生蟲的魚體稱為某種寄生蟲的攜帶者,而當魚體上有某種寄生蟲大量寄生并影響到魚體的健康時,就將這些魚類視為發生了寄生蟲病。

本人曾經指導學生進行魚類寄生蟲檢查的實驗教學多年,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學生通過解剖各種魚類檢查其體內外的寄生蟲學習寄生蟲的相關知識,在檢查的成千上萬尾魚類中,還未曾發現過有一尾魚是不帶有任何一種寄生蟲的。這種結果不僅說明了魚類體內外攜帶各種寄生蟲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極為普遍的現象,同時也說明了魚類體內外帶有寄生蟲的現象并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歷來就存在著的。

其實,如果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技術人員,按照寄生蟲學的基本要求檢查任何一種肉食動物(包括食用的豬、馬、牛、羊、雞、鴨、鵝等)的體內外,結果可能只有數量和種類的多少,而檢查不到寄生蟲寄生的動物個體應該是不大可能存在的。

那么,曾經受到過寄生蟲感染的動物,就不能作為動物食品食用了嗎?正確地回答當然是否定的。除感染豬帶絳蟲(Taenia solium)的豬肉(俗稱“米豬肉”)等少數幾種動物食品,建議不要食用而是需要做無害化處理之外,并不是所有曾經感染過寄生蟲(或者體內外仍然帶有寄生蟲)的動物食品,均需要做無害化處理而是不可食用的。為什么曾經感染過或者還帶有寄生蟲(尤其是魚類)的動物食品也是可以食用的?簡述幾條理由如下:

首先,并不是寄生在食用動物體內外的所有寄生蟲,均可以導致人畜(禽、魚)共患病。譬如寄生在魚類體表有一種很常見的寄生蟲叫做車輪蟲(Trichodina),車輪蟲不僅種類多而且幾乎可以在所有魚體上均可以有寄生。但是,這種寄生蟲是絕對不會侵襲食用帶有這類寄生蟲的人類消費者的。還有最近在網上傳了比較長時間的鯉感染鯉擬嗜子宮線蟲(Philometroides cyprini)的視頻。視頻中從鯉魚鱗片下拉出來的這種紅色線形寄生蟲可以危害鯉魚,雌蟲盤曲寄生在鯉的鱗片下面,使鱗片隆起。由于這種寄生蟲在魚體鱗片下蠕動,可以破壞魚體的皮膚,吸取魚的養分,引起皮膚發炎和充血出血。這種寄生蟲主要寄生于2齡以上的鯉和產卵鯉親魚,出現季節為春季。

早在1964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伍惠生先生深入研究了似嗜子宮線蟲的生活史,研究結果證明,位于鯉鱗片下的充分成熟的雌蟲,在水溫19℃~29℃的條件下,鉆破魚體組織進入水中,由于滲透壓的作用,蟲體立即破裂而釋放出幼蟲到水中。幼蟲沉入水底或附著于水生植物上,被水體中中間宿主——橈足類吞食后,蟲體鉆過橈足類的消化道而進入其體腔。當鯉攝食了這種帶有蟲體的橈足類而受到感染。進入魚體后的幼蟲最初生活在魚體的腹腔內或鰾上,推測雌、雄蟲主要在鰾上進行交配。

人工感染實驗結果證實,擬嗜子宮線蟲的幼蟲在魚體內經過3個月左右,即可發育成為雄蟲,而發育成為雌蟲的時間需要超過半年。每年3月以后,雌蟲開始從鯉的腹腔內遷移到鱗片下定居,并進一步發育成熟。雄蟲則始終寄生在鯉的腹腔內。到了每年的3~5月份,雌蟲即充分發育成熟,鉆出魚體而完成其生活史。

嗜子宮線蟲是魚類寄生線蟲中一個較為特殊的類群,其雌蟲個體較大,是魚類寄生線蟲中個體最大的類群之一,而雄蟲則相當細小,不易發現。兩性蟲體較早階段于魚類體腔中交配后,雌雄蟲分開,雄蟲通常寄生于魚體的鰾和或腹腔內,而雌蟲在魚體內往往有遷移現象,寄生部位則很廣泛,較常見的有魚類的鰭條、鱗片下,眼窩,鰓蓋,腹腔,生殖腺等。但是,各種不同種類的雌蟲,寄生部位的特異性又較強。除感染鯉的鯉似嗜子宮線蟲外,在我國作過生活史初步研究的似嗜子宮線蟲的種類還有:主要寄生于烏鱧鰭條內的藤本嗜子宮線蟲(Philometroides fujimotoi Furuyuma,1932),主要寄生于鯽鰭條內的鯽似嗜子宮線蟲(Philometroides varassii),主要寄生于黃顙魚眼窩內的黃顙魚似嗜子宮線蟲(Philometroides fulvidraconi),等等。幾乎所有擬嗜子宮線蟲的生活史均比較相似,只是有的種類,雌蟲和成蟲均寄生于魚體的內臟器官中,而沒有從腹腔到體表的鱗片下、鰭條中(或眼窩內)的遷移過程而已。這些種類的寄生蟲均不會感染人類或者其他高等脊椎動物,不會引起人魚共患病。因此,即使食用了感染有這種寄生蟲的魚體,也不會危及消費者的健康。

也的確是有少數魚體上的寄生蟲是可以感染人體的。如華支睪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 Looss,1907)屬于典型的復殖吸蟲,其生活史中包括成蟲、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尾蚴等階段。終宿主為人及肉食哺乳動物(狗、貓等),第一中間宿主為淡水螺類,如豆螺、沼螺、涵螺等,第二中間宿主為淡水魚、蝦。成蟲寄生于人和肉食類哺乳動物的肝膽管內,蟲多時可移居至大的膽管、膽總管或膽囊內,也偶見于胰腺管內。尤其是在我國南方地區有吃生魚片習慣的人群中,感染這種寄生蟲的人數就比較多。

圖1 華支中睪吸蟲的生活史

圖2 廣州管圓線蟲生活史

圖3 棘顎口線蟲生活史

圖4 曼氏迭宮絳蟲生活史

既可以感染水生動物也可以感染人類的寄生蟲,還有廣州管圓線蟲(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等。這種寄生蟲蟲主要寄生于鼠類肺動脈及右心內的線蟲,中間宿主包括褐云瑪瑙螺、皺疤堅螺、短梨巴蝸牛、中國圓田螺、東風螺等,一只螺中可能潛伏1600多條幼蟲。

這種寄生蟲多存在于陸地螺、淡水蝦、蟾蜍、蛙、蛇等動物體內,如果人不經煮熟就吃,很容易招惹上廣州管圓線蟲感染寄生蟲病。

棘顎口線蟲(Gnathostoma spinigerum)也可以偶然感染到人類,這種寄生蟲在發育過程中需要2個中間宿主和1個終末宿主。終末宿主主要是豬、犬、貓等。第一中間宿主是劍水蚤。第二中間宿主主要是淡水魚。被第一中間宿主吞食后,幼蟲脫去鞘膜,鉆入宿主胃壁到達體腔,7~10d后發育為第二期幼蟲。顎口線蟲當第二中間宿主被終末宿主食入后,第三期幼蟲穿過宿主胃壁,少數蟲體穿過宿主腸壁,進入肝臟,然后游行于肌肉或結締組織間,逐漸長大。在將近成熟時,蟲子返回宿主胃壁,形成特殊的瘤塊,典型的瘤塊具有洞穴,并有小孔與胃腔相通。成蟲藏匿其中,蟲卵由小孔排出。此外,終末宿主還可由活躍的第三期幼蟲穿透皮膚,或經胎盤和口腔得到感染。

曼氏迭宮絳蟲(Spirometra mansoni Joyeux et Houdemer,1928)也是一種可以感染水生動物和人類的寄生蟲。這種寄生蟲的生活史中需要3個宿主。終宿主主要是貓和犬,此外還有虎、豹、狐和豹貓等食肉動物。第一中間宿主是劍水蚤,第二中間宿主主要是蛙。蛇、鳥類和豬等多種脊椎動物可作其轉續宿主。人可成為它的第二中間宿主、轉續宿主甚至終宿主。其成蟲寄生在終宿主的小腸內。

上述的既可以侵染水生動物也可以感染人類及高等脊椎動物的這些寄生蟲,均是因為消費者生食了帶有這些寄生蟲的水產品而引起的。因此,具有生食水產品習慣的消費者在挑選水產品食材時,應該對水產品進行嚴格地檢疫,證實沒有攜帶可以感染人體的寄生蟲后方可食用。而如果是將水產品經過加熱制作成熟食菜肴后食用,則完全不用擔心因食用曾經感染過寄生蟲或者其體內外依然帶有某種寄生蟲水產品,而受到這種寄生蟲感染的問題。這是因為水產品中即使存在某種能感染人體的寄生蟲,一旦經過充分地加熱后也已經與水產品一起成為了消費者的部分營養物質,而失去了能感染消費者機體的能力。因此,將水產品煮熟后食用,即使其水產品中帶有某種寄生蟲,對于消費者而言也是絕對安全的!

猜你喜歡
生活史雌蟲魚體
松褐天牛繁殖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三維魚體參數化建模
《中華民族道德生活史》榮獲第三屆羅國杰倫理學教育基金優秀著作獎
淡水魚水平往復振動頭尾定向輸送方法
扶桑綿粉蚧交配行為及能力的研究
《中華民族道德生活史(八卷本)》榮獲第八屆高等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淡水魚腹背定向裝置設計及試驗
魚冷凍之前要去掉內臟
遼中地區玉米粘蟲的發生與防治
灤河口文昌魚生活史與食性初步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