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標準下低年段科學課程有效課堂的實踐研究

2018-07-14 02:05鐘惠華
師道·教研 2018年7期
關鍵詞:圖畫葉子課程標準

鐘惠華

一、目標先行,整體把握教學內容

2017年版《課程標準》里提到,科學教師應整體把握課程標準、教材的設計思路,了解課程標準、教材在科學素養培養上的縱向、橫向脈絡,以及與其他學科的橫向關聯,知道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與學段目標、課程目標的關系,正確定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低年段的科學教材豐富多樣,但是萬變不離課標要求,研讀新課標,從科學概念和學習進階兩個方面深入理解和把握每一個單元和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2.關注學習內容、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材料開展探究活動就顯得尤其重要了。這就要求教師能整體把握教材的同時要做到達成目標先行。

課例:在教科版一年級上冊《我們知道的植物》一課中,找找大圖中哪些是植物?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植物不單只生長在陸地上還生長在水中,而在實際教學時因為圖中很多植物名稱學生不認識,只能用這是樹、這是花、這是草來描述,如果教師清楚明確該活動環節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陸地水里都有植物生長,那么就可以做以下的處理:教師課前學情分析了解一年級學生在校園里都認識哪些植物,然后準備好相應的植物圖片并寫上編號和植物名稱。在第一環節學生說說在校園里自己認識的植物時,教師把一幅以校園一角為原型的放大圖呈現在黑板上,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把①榕樹、②白蘭花、③大紅花、④地毯草、⑤紅花酢漿草、⑥金魚藻、⑦睡蓮、⑧荷花等有編號和植物名稱的圖片依次黏貼到相應位置,然后再提問圖中這些植物生長在什么環境里?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對于認識的植物可以直接說出植物的名稱,而對于不認識的植物也可以說編號,通過學生的多次回答既讓學生認識了這些校園植物的同時,也了解到植物與它們的生長環境的關系,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教師只有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非常清晰,并以達成教學目標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設計合適的活動環節,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活用教材。

二、關注興趣,設計形式多樣的兒童活動

2017年版《課程標準》里提到,不要把探究式學習作為唯一的科學學習方法??茖W素養包括多個維度,不同的素養要通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加以培養,科學教師應盡可能掌握多種科學教學方法和策略。多采用能激發學生興趣、符合學生認識發展規律,以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使學生愿意主動學習。

1.低年段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但又特別喜歡表現自己,科學課堂教學中常常會以比賽、游戲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

課例:在《觀察一課植物》和《觀察葉》課中要求讓學生把所觀察到的植物和葉子畫下來,針對低年段學生畫畫的特點,為了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植物、葉子真實的形象畫下來,我設計了一個“像不像”比賽?;顒邮沁@樣子的,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桌上的一盆水培綠蘿,然后讓每個學生把綠蘿畫下來,再進行小組內互評誰畫得更像,哪里不太像?再讓學生分別修改后選出一幅小組成員認為畫得最像的記錄圖,代表小組參加全班的像不像評選比賽。

2.通過小組內互評的二次觀察,同學們的觀察更仔細,而且在不斷的修改圖畫過程中對植物的結構認識得更加準確,同時也真正體會到科學記錄是怎么一回事,這也為接下來的全班科學記錄圖畫評比,提供了一個評比的依據和討論的框架模式,使學生的觀察討論都指向同一個方向。

課例:《這是誰的葉》一課,就可以設計成給葉子找媽媽的游戲,因為學生已玩過蝌蚪找媽媽的游戲,所以對活動規則也很清楚。課前老師為學生準備了四盆植物并貼上編號和植物名稱:①桂花、②綠蘿(種土里的)、③羅漢松、④大紅花,同時還為每個小組準備了觀察的葉子?;顒忧暗囊髮W生清楚后,教師先給每個小組分發葉子,讓學生在小組里觀察和討論幾種葉子特征,由于學生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對葉的結構、不同的葉具有不同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也能從大小、形狀、顏色、厚薄、氣味、葉緣等角度描述葉子的主要特征。然后再分小組讓學生拿著葉子找出對應的植物,并說明理由。

來看看學生在拿著葉子找植物媽媽活動中的交流。

生:我覺得我手上的這片葉子就是一號桂花的葉子。

生:因為葉子的形狀很像,而且葉子邊邊上有這些東西。

師:這叫葉緣,葉緣上的這些我們給它個名字叫鋸齒。

生:因為葉緣上同樣有這些形狀的鋸齒。

生:而且葉子摸上去都是硬硬的。

生:但是你這片葉子好小。

生:因為它還沒有長大呀,就像你現在這樣也沒你爸爸高一樣。

師:也就是說葉子和我們同學一樣都在慢慢長大,是吧?

生:是的。

教師在活動中關注學生的回答內容,并及時給予適當的幫助,比如當學生在描述葉子對一些結構名稱不太清楚時,可以給予幫助,當然并不要求學生都掌握這些詞語。還有學生在提到小葉子慢慢長大成大的葉子,這一現象正是下一節課《植物是“活”的嗎》的有力證據,所以教師在這里也適時地做出點評,為下一節課的活動展開留下伏筆。我們都知道葉的特征是辨認植物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在觀察、認識了葉的一些顯著特征之后,依據這些特征尋找葉來自于哪棵植物,既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深入觀察葉子,加深對葉子特征的認識,同時又能通過認識多種多樣的葉子,感知植物世界的豐富多樣。

三、圖文并用,養成實事求是的記錄習慣

2017年版《課程標準》里提到,學習評價必須做到主體多元、方式多樣,而圖文記錄則成為這些評價的一個載體,也是了解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評價的一個很好媒介。低年段學生都特別喜歡畫畫,我更喜歡把他們的這種行為叫做涂鴉,即使沒有經過繪畫訓練的學生也喜歡畫,他們的表達方式自有章法,圖畫里的內容也蠻有想法的,這也足以證明他們思維活躍,所以讓他們動手畫是一個很好的記錄形式。但該年齡段學生的圖畫內容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按照自己想象出來的來畫,而科學觀察后的圖畫記錄要求是按真實的形像來繪畫,那該如何處理這個矛盾呢?

盡量選擇能看清楚植物莖葉結構的實驗材料,例如在《觀察一課植物》和《觀察葉》課上,讓學生觀察一棵水養的綠蘿,由于綠蘿的結構清晰同時還能在不影響植物生長的前提下很好地觀察到植物根的部分,使學生的觀察效率提高了,而完成作圖的效果也好。

建立一套操作可行又有趣的獎勵機制,如在第一節科學課堂上就給同學們介紹了這個獎勵游戲的玩法:以美猴王孫悟空的故事為框架,搭建學生獎勵游戲活動,把美猴王的七十二變、翻跟斗的技能,住在花果山水簾洞,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串聯起來,變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完成一項任務即晉級成功,按一般要求完成的則以爬樓梯方式晉級,叫作一步一個腳印成功晉級;若是跳跳又完成多一點的則有機會翻跟斗連跨幾級,叫作跳跳晉級超越自我。

課例:在《觀察葉》一課時,學生拿著經過小組討論修改完成的記錄圖畫到講臺前面介紹時,首先這幅圖畫得是否正確有一個分值,然后在介紹葉子的特點時用到了老師提示的如葉緣葉脈等詞語的有額外加分(這會使得學生越來越留意老師給出的術語,逐漸養成學會聆聽他人回答的習慣),對于在下面安靜聽匯報的小組也進行表揚加分,同時對在小組討論環節里能做到小聲討論的小組也給予加分。通過這樣的循環,我發現原來一些對這些評價滿不在乎的學生開始著急了,為了能達到翻跟斗的晉級要求,那副記錄圖畫了又畫,改了又改,直到大家都說和真的一樣才罷休,同時還不忘把拼音文字給標上,雖然寫得歪歪扭扭的,但看到學生這么努力,老師也會給他一個為小組爭光(翻跟斗晉級)的機會。為了營造一個你爭我趕的氛圍,同時也為了能讓同學對美猴王的故事有更多的了解,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請同學(事先給任務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準備)分享一個美猴王的小故事。所以說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同樣可以滲透德育美育的教育,學科知識學科教學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把優秀的記錄圖張貼在班級記錄表里,過一段時間再進行班與班之間的評選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激勵方式。

關于文字記錄,由于該年齡段學生腦部發育的特點,手腦眼的協調能力還有待提高,有一定閱讀量的學生,他們認字會比其他學生多,但真正會寫的字也不太多,學生的書寫速度大多數都比較慢,那是否就對文字記錄不做要求呢?教師還是應該做這方面的引導,比如可以讓他們用拼音代替,當然也可以通過小組積分的形式,引導部分學生做這方面的努力。學生學習能力有個體差異,我們尊重這種差異,但同時也應該給他們一個努力發展的方向。

責任編輯邱麗

猜你喜歡
圖畫葉子課程標準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葉子
最后一片葉子(節選)
圖畫捉迷藏
圖畫捉迷藏
一見傾心的優雅——葉子
圖畫捉迷藏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