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刻經歷過程 真正悟得思想

2018-07-16 09:20宋建琴吳培鋼
教學月刊·小學數學 2018年1期
關鍵詞:竅門加數邊長

宋建琴 吳培鋼

【摘 要】“數與形”的教學,可以用更具挑戰性的教學情境,用更扎實到位的教學步點,引導學生深刻感受數與形之間的聯系,真正掌握“以形解數”的竅門,深刻悟得“數形結合”的思想。

【關鍵詞】教學情境;以形解數;數與形

這兩道例題都旨在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數與形之間可存在聯系,利用圖形直觀形象的特點,可表示出數的規律,或解決一些復雜的、抽象的、不好解釋的關于數的問題。

解讀教材之后,我們覺得,倘若簡單地按照教材呈現的方式展開教學,那么這道例題的教學價值似乎挖掘得不夠充分,學生恐怕也難以真正獲得對數形結合思想(尤其是其優越性)的感悟。原因有二。

一是學習材料的直接呈現,學生只需簡單地數方格、填空、觀察,就可得出規律。這樣的形式,不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步驟——數至形的轉化。

二是計算數據的過于簡單,如加數個數直接可數,算式之間前后相接,學生很容易“推導”得出結果,這同樣無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另一個重要之處——抓兩者關鍵聯系,巧妙解決問題。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把例1單獨做成一節課,以更具挑戰性的教學情境,以更扎實到位的教學步點,去引導學生深刻經歷問題解決的探究過程,真正悟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也許是一個值得嘗試的做法。效果如何,需要課堂來檢驗。

【課堂實錄】

課前談話,整理學具,學生統計學具袋里不同顏色的正方形紙片,得出數量分別為1,3,5,7,9個,教師板書數據。

一、提出問題,暴露學情,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發現數據特征。

根據學生發現的數據特征,板書“從1開始的連續奇數”。

教師將數據轉化成算式1+3+5+7+9,學生口算答案。變化算式,加至79,再求答案。

2.學生展現已有經驗。

生(很多學生舉手示意會做):這是等差數列,可以用“(首項+末項)×項數÷2”來計算。

生:就是(1+79)×40÷2,答案是1600。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全班學生理解算式中每個數的含義,再用遞等式計算,確認結果是1600。

3.教師展示計算“竅門”,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的公式是對的,答案也是正確的。但老師計算這道題目,根本就不需要用這個公式,我只要眼睛瞄一下算式,就能馬上想到答案。你們信不信?

教師將算式繼續加至119,學生又想用公式嘗試計算,教師已報出答案3600,學生確認。

再次續加,加至179,教師又快速得出答案,學生很驚訝!

師:同學們,老師算這樣的題目速度特別快,那是因為我有竅門。你們想知道我的竅門是什么嗎?(學生都很想知道)

師:這是一道關于數的計算問題(板書“數”),而老師的竅門就是借助幾何圖形來解決它(板書“形”)。

學生充滿了興趣,教師引領學生走進新知探究的環節。

【設計說明】直接出示數的計算問題,有利于凸顯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真實來源(現實需求)。計算至79,雖增加計算的難度,但通過后續學習以數形結合解決問題后,就能襯托出數形結合解題的優越性。不遮掩學生的已有經驗,但快速轉至教師有“竅門”,既照顧了學生,又吸引了學生。

二、新知探究,逐步深入,自主建構

1.初步感知——“數”可以轉化成“形”。

(1)教師試擺,引導學生發現常規擺法無助于問題解決。

師:這個算式1+3+5+7+9+……我用一個小正方形,就代表1(貼在黑板上),接下去+3呢?(在1個后面繼續擺上3個) 再+5呢?(在3個后面又擺上5個)然后呢?(示意后面可繼續擺7個、9個……)

……

師:是啊,如果把這些正方形只是這樣簡單擺一下,最后求和還是很麻煩。那么,到底怎么擺才好,才能讓我們比較容易地求出算式的和呢?

師:請你以1+3+5為例,用桌上的小正方形,自己擺一擺,研究其中的竅門。

(2)學生自己擺,發現“數”轉化成合適的“形”,有利于計算。

學生分小組合作試擺,教師巡視,請學生上黑板擺出兩種典型方法(圖1、圖2)。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兩幅圖都擺出了1+3+5,而且各有特點——一個擺成了三角形,一個擺成了正方形。

師:你們更喜歡哪一種擺法?為什么?

生:我認為擺出正方形好,因為這樣可以只看邊長,用邊長×邊長,三三得九,總數就一下子算出來了。(其他同學復述,大家紛紛認可)

師:那么擺成三角形的樣子,有什么不好呢?

生:擺成三角形,最后還是要一層一層個數相加的。(這樣擺也可用三角形面積公式求和,但若加數多了,層數是幾還是要算,所以此法無益——筆者注)

師:我同意大家的觀點,把算式擺成一個正方形,只要看邊長就可快速計算出總數,這樣的方法非常簡單,是好方法。同學們已經觸摸到這個“竅門”啦!

【設計說明】遇到“數”的問題,卻要用“形”來解決,這之間的轉化(這種意識及行為),是數形結合的關鍵步驟。教師先自己擺正方形,讓學生發現擺法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再引導學生探究“好的擺法”。學生經歷了嘗試,也看到了不同的擺法,在對比分析之后,感受到擺成正方形的好處。如此過程,有效地引領學生走上“數”至“形”的轉化之路。

2.再次感知——“數”與“形”之間有聯系。

(1)擺1+3+5+7和1+3+5+7+9。

師:那接下去是+7,你們能再擺一擺嗎,看看能擺出什么圖形?

學生再次動手操作,組織反饋,發現能擺出一個正方形——每條邊上有4個小正方形,得數是4×4=16。(圖略)

師:接下去是+9,同學們覺得還能擺成正方形嗎?是怎樣的正方形呢?

學生都說是邊長為5的正方形,教師組織學生再次操作,驗證猜想。(圖略)

師:看來加到9,的確能擺成邊長為5的正方形,答案一看就知道是25。

(2)引導學生感受“數”與“形”之間的聯系。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幾次都將算式轉化成了正方形,請你來觀察對比一下,這樣的轉化究竟好處是什么呢?

生:這樣一轉化,算式的和就是正方形最邊上一列小正方形個數的平方。

師:你們講得完全正確,恭喜你們,老師的竅門正在被你們慢慢破解!

3.深入理解——找到“數”與“形”的關鍵聯系。

(1)探究1+3+5+7+9+……+79。

師:那么1+3+5+7+9+……+79,會得到怎樣一個圖形?和又是幾呢?

組織學生討論,教師巡視,理解學生想法,適時參與討論,然后組織反饋。

生:加到79,會得到一個邊長為40的正方形,和是40×40=1600。(學生紛紛贊同)

師:憑什么說加到79,會得到正方形,而且它的邊長就是40 呢?

生:我們可以借助圖形來解釋。

一組學生主動要求上黑板,利用之前黑板上的正方形進行解釋(如圖3)。

生:我們之前加到5的時候,5+1再除以2,就是邊長為3的正方形;加到7的時候,7+1再除以2,就是邊長為4的正方形;加到9的時候,就是9+1再除以2,所以邊長是5。

學生邊說邊示意,教師適時引導其他學生看圖理解,并得出以下板書:

5→3 7→4 9→5

(5+1)÷2=3 (7+1)÷2=4 (9+1)÷2=5

師:老師有一點不明白,為什么都要先加1呢?

生:因為如果兩條邊上的個數加起來,角上的正方形就多算了一次。所以如果先加1,再除以2,兩條邊上的正方形個數就一樣多了。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理解算式的道理。(若有另外算法的,同樣予以引導理解)

生:現在加到79,如果79加1,就是80,80分到兩條邊上,每條邊就是40,所以肯定是邊長為40的正方形。

其他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教師板書跟進(79+1)÷2=40,并組織學生再次同桌互說,理解其中的道理。

師:同學們太厲害了,利用之前的學習,推導發現出了數與形之間的聯系,找到了規律,解決了問題。這個想法和答案完全正確!老師的竅門馬上要被你們破解了。

【設計說明】“數”能夠轉化成“形”,還不足以解決問題,發現兩者之間的聯系,找到關鍵處(突破點),需要通過對比、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思維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拉長這個探究的過程本來就是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學生思維的提升。因此,教師分解步驟,+7和+9,確認能轉化,并感知這個加數與邊長的關系;+79,沒法運用材料擺放,逼迫學生通過想象和思考,找尋加數與邊長的關系;回到+7和+9,深入研究,確認聯系,得出算式(模型)……以上過程,雖曲折,但學生由此卻深刻地感受到了如何“由形解數”。

(2)運用規律,抽象概括。

師:那么加到119呢?

生:(119+1)÷2=60,60×60=3600。

師:加到179呢?

生:(179+1)÷2=90,90×90=8100。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知道其中的竅門了,誰能來說一說?

多位學生介紹經驗:只要看最后一個加數,把這個加數加1,再除以2,就是正方形的邊長。再邊長乘邊長,就可計算出總數。

師:同學們,這正是老師之前計算這些題目用到的方法。祝賀大家,現在我的竅門已經被你們真正掌握了!

教師組織回顧所學,歸納小結從1開始的連續奇數求和問題的解決方法。(板書:見數思形,以形解數。揭題:數與形)

三、學生提問,再次解答,鞏固所學

1.鼓勵學生提出類似的數的計算問題。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研究的問題是“從1開始的連續奇數求和問題”,現在你們能不能也來提一個類似的問題,讓我們繼續研究?

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下:

◆2+4+6+8+……+100(從2開始的連續偶數求和)

◆3+5+7+9+11+……(從3開始的連續奇數求和)

◆2+3+5+7+11+13……(從2開始的連續質數求和)

……

2.選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再次體驗以形解數。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是好問題。我們選一個試著來研究一下吧。比如說選從2開始的連續偶數求和這道題。這樣的算式,不知道能不能也像剛才那樣轉化成一個形,然后用形的特征來解決問題?你可以擺一擺,想一想。

學生小組合作,用小正方形擺圖,探究。

教師組織反饋,學生展示將算式轉化成長方形,并借助圖形介紹解決的竅門:最后一個加數除以2,得到的數就是長方形的寬,再加1就是長方形的長,長乘寬就可計算出總數(如圖4)。

最后一個加數100,就應該是100÷2=50,50+1=51,51×50=2550。

【設計說明】讓學生提出問題,本就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學生自己提出類似的問題,并再次經歷“見數思形,以形解數”的過程,這既讓“數形結合”的思想再次強化,又讓學生有學以致用的收獲。

3.正確引導,延伸興趣。

師:同學們真厲害,再次“見數思形,以形解數”。那么黑板上另外幾個計算問題,能不能也借助形來解決呢?

學生都認為行,教師告知學生并不是所有的計算問題都能這樣解決,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外再去研究另兩個算式。如果都研究出來了,那將是數學上的一個偉大發現。

(浙江省海鹽縣天寧小學 314300)

猜你喜歡
竅門加數邊長
核雕收藏有什么竅門
根據常用關系來推算
奇數湊20
魔術存錢罐
大樓在移動
竅門
排隊的竅門
“十里挑一”的竅門
加減法的錯中求解
喜羊羊的比較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