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如何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2018-07-27 10:06羅才瓊
魅力中國 2018年6期
關鍵詞:語文閱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羅才瓊

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自從小學開始就是這樣的,到了初中,語文已經變成了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它決定了學生的一生,也決定了學生能否進入高中更深層次的學習知識。因此,老師要重視學生語文的學習,更要重視語文的閱讀教學,畢竟閱讀是語文最重要的一部分,也要讓學生知道學習語文的樂趣。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閱讀;閱讀教學

閱讀被稱作語文的靈魂,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老師總是喜歡學生多進行閱讀的,但是學生卻總是把時間放在閱讀以外的事情上,真正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卻很少。因為他們認為閱讀是枯燥的,也是沒有用的,這種思想嚴重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培養,也會讓學生缺少文化素養。但是如果簡單的讓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閱讀,學生會覺得不耐煩。因此,老師要選取一些合適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閱讀,并且在閱讀中學習。

一、理解與朗讀

開展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讓他們能夠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素養,從而成為一個有文化功底的人。朗讀是讓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來感悟作者,體會到作者寫文章的感情,同時朗讀可以讓學生與作家進行對話,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真正地讀懂文章,把作者的真情實意都感受到,并且領略到文章的主旨。理解是閱讀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決定了學生能否讀懂文章,因此老師要格外重視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閱讀,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感受。其實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朗讀的結合,老師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老師要讓學生把理解和朗讀相結合,如果學生只具備朗讀的能力,那學生將只能感受到文章最淺層次的部分,無法體會到深層次的。但是如果學生只具備理解的能力,學生會無法總領全文,無法把整個文章都搞明白,最終的結果還是沒有理解文章,因此老師要讓學生具備綜合能力,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機會。

朗讀也不是全班同學一起朗讀,這樣對學生理解感情完全沒有任何幫助,也不能是一個人自由的讀,老師要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要讓學生在朗讀之前先大體瀏覽一下全文,知道自己要用什么感情來朗讀文章,這樣才是對學生最有幫助的方式。至于理解,老師在學生理解文章的時候保持安靜,不要按照自己的理解給學生提示,畢竟語文和數學不一樣,它每個題目都沒有固定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老師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會讓學生覺得自己是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久而久之養成了壞習慣,一有問題就問老師。因此,老師要遵從學生的意見,如果學生理解錯誤,老師要以一種和藹的方式進行矯正,不要批評學生,因為這樣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很可怕,不想跟著老師學習。

二、小組交流討論

語文是一門開放性學科,因為它的題目除了選擇都沒有準確的答案,尤其是閱讀,但一般語文題目要求學生寫多種感情,但是學生很難把所有感情都搞明白,這樣就容易在考試時造成很嚴重的失分現象。因此老師要為學生分組,讓他們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習好點的學生帶學習差點的學生,這樣可以彌補學習差點的學生的過失,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把自己感受到的思想感情都表達出來,讓學生匯總。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交流自己是如何感受到的,讓他們彼此之間互相學習,把方法用到以后的學習上,避免自己出現大量的失分現象。學生是比老師更了解學生的,雖說都是在一個學校里,但畢竟學生是每天都待在一起的,他們在一起的時間是比老師要長的,他們會知道每個人會遇到的問題,也知道應該以什么方式教給他們。而且初中階段的閱讀都是小說類的,學生很難一個人有感情地讀完全文,這時候小組合作是最合適的,小組之間可以分角色飾演,這樣可以讓學生更輕松的感受到不同的思想感情,小組合作甚至可以加深同學之間的感情,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在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老師也要在旁邊看著,幫助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老師一直是課堂的主人,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一直跟從老師的思路走,新課程改革后,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學生的輔助者、引導者。因此在學生討論的時候,老師要聽著學生討論的內容,要在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給予指點,不要讓學生感覺老師不會給自己幫助。老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讓學生覺得老師是自己的朋友,盡量減少師生之間的隔閡,這樣才能讓學生把注意力都放在學習上,把心思都放在閱讀上。

三、質疑探究

語文就是一門提出疑問解決疑問的學科,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很少有老師會讓學生有機會提出質疑,這導致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權利提出質疑,漸漸地學生就不會有這種想法。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水平,也耽誤了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老師要給學生質疑的機會,要讓他們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提問,當然這個問題可以由其他學生回答,這樣可以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效果。當然老師也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在學生提出疑問后,老師要讓學生自己探究,這樣可以加強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新課程改革后,要求學生能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一個鍛煉學生的機會。老師也可以以問題為引導,讓他們根據問題來閱讀文章,帶著問題閱讀文章是比漫無目的閱讀好很多的,因為他們會根據問題知道自己的閱讀思路,也更容易知道文章的大體情感。

初中學生基本都是處于叛逆期,他們很難把自己的心思都放在閱讀上,如果強行施加給他們會讓他們對閱讀產生厭惡,甚至會對語文產生厭惡,因此老師要讓學生樂意接受語文。一開始老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他們根據問題進行閱讀,這樣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閱讀是有目的的,同時這會讓他們更容易融入到文章中。等過一段時間后,學生已經漸漸的習慣閱讀,再讓學生自己探究問題,根據自己對文章的閱讀進行提問,甚至是提出自己對文章人物的疑問。這樣可以讓學生樂于提問,樂于閱讀,把閱讀當做一種興趣來進行,畢竟興趣是學好任何東西的基礎,也是讓閱讀漸漸變成一種習慣的基礎。

四、結束語

閱讀是一個人終生的事情,并不是學生在初中時期就可以養成的,老師所做的只是為學生打好基礎,讓他們逐步養成閱讀的習慣,漸漸地把閱讀當做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過只要老師有信心,肯真心實意的為學生做任何事情,就一定可以培養出學生的良好氣質,也一定能夠讓學生喜歡上閱讀。

猜你喜歡
語文閱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探究
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功利性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