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信息技術在討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18-09-14 10:57袁文榜姚立杰
關鍵詞:教學效果信息技術

袁文榜 姚立杰

摘 要:討論教學法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發揮著一種無可替代的功效,但該方法的應用會受到班級規模的限制,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討論教學法是突破這一限制的有效途徑。信息技術的儲存性、再現性和同步性可以突破傳統討論教學法中的時空限制,并更新傳統討論教學法中的效果評價機制,提升和拓展討論教學法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討論教學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8)07-0018-03

討論教學法因其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資料組織能力,因而在日常教學中深受各學科教師的歡迎。但討論教學法對教師的組織能力也是一種考驗,它會涉及討論前的規則設置、討論中的過程控制及討論后的效果評價。這些任務會隨著班級學生人數的增加而愈加困難,班級規模越大傳統討論教學法實施的空間越小。為了克服班級規模對討論教學法的限制,現實應用中創造出了諸如“大班教學、小班討論”等一些解決方法,這些解決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班級規模的限制,但也會產生新的影響討論教學效果的問題,所以現實應用中并不是很普及。影響討論教學法效果的核心問題是對討論進程的控制和評價,而信息技術的再現性和同步性常被用于各種控制和評價場合,因而利用信息技術理論上可以解決班級規模對討論教學法的限制。

一、班級規模對討論教學法效果的影響

討論教學法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有兩種方式:分組討論和自由發言。分組討論會涉及討論分組,一般小組的人員數應控制在5—8 人,組數也不宜過多,2—5 組比較適合,班級規模宜控制在10—40 人之間[1],班級規模過大就會因為組數過多而降低教師對討論進程的控制和評價效果。自由發言就是將全班成員作為一組,圍繞教師所設計的討論問題由學生自主、自愿發表觀點,此時班級規模過大就會降低學生討論參與率。自由發言可以看作是分組討論的一個特例,也就是將全班分為一組,所以分析班級規模對討論效果的影響只需分析分組討論即可。班級規模越大,所需分組越多,每節課教師分配到每組的時間越少,教師對討論進程的控制效果越差。并且,隨著班級規模擴大,教師對每位發言學生的點評時間越短,討論質量的點評效果也越來越差。因為學生參與率只與每組成員數量相關,如果組數固定,每組成員數量就會隨著班級規模而擴大,從而降低學生參與率。楊興業就是站在教師控制效果的角度,認為班級規模越大,分組數量越多,教師對討論質量的控制效果越差,此時應該放棄分組討論而選用自由發言討論法,而這又必然降低學生參與率,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而采取的措施是沒有參與討論的學生課后提交一定字數的發言稿[2]。雖然這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參與率低下的缺陷,但也存在一定問題,一方面,學生參與率越低,其對討論教學法的認可度也就越低,會認為討論進程與自己無關,從而產生逆反心理,以至影響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提交發言稿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書面作業,與親身參與討論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有著很大差異。

前述分析表明,無論是控制效果還是參與率,都會隨著班級規模擴大而降低,也就是討論教學的綜合效果會隨著班級規模而降低,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前面已經做了分析。與討論教學對應的是講授教學,卜玉華的分析表明講授教學效果隨班級規模變化不大,她不僅分析了其中原因,而且還列舉了國內外有關學者對此所做的調查研究,所有證據都表明班級規模對授課教學效果的影響很小,特別是當學生規模會影響到教師講課激情

時,教學效果會隨著班級規模而遞增[3]。綜合這兩種教學效果表明,當班級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就不應使用討論教學法。

根據對筆者所在高校班級規模的調查,專業課平均班級規模一般不少于80人,公共課一般不少于

120人。根據西方教學經驗,討論教學極限為每班30人,絕大部分高校70%的班級規模在20人以下[4],顯然傳統討論教學方式已經很難適應目前中國這種新的教學環境。為了能夠繼續發揮討論教學法功效,有學者提出“大班教學、小班討論”的新型教學形式,其中小班討論主要由多名年輕教師或研究生擔任助教組織多組同時進行,由于是同時多地點開展,主講教師不可能參與到每組的討論[5]。討論課如果沒有主講教師參與,就很難保證討論過程符合主講教師所設計的討論預期,因為討論是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和深入理解,其與課堂講授教學是一個整體,具有系統連貫性。因此“大班教學、小班討論”的教學形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前教學班級規模與討論教學之間的矛盾,但實際效果卻不明顯,

現實普及率不高。

二、信息技術對班級規模限制的突破機理

信息技術主要功能就是對信息的處理,包括信息儲存、傳遞和再現等,將討論教學過程作為信息進行儲存、傳遞和再現的處理過程就是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討論教學的過程。前述分析表明班級規模對討論教學效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控制、評價效果、學生參與率。只要組員數量不增加,學生參與率受到的影響就很小,與學生參與率相關的主要是自由發言式的討論教學方法。所以班級規模對討論教學效果的核心影響因素就是教師對討論進程的控制、指導和討論質量的評價。信息技術的再現性、同步性和開放性為討論教學法提供了一種新的控制和評價機制,從而可以有效突破班級規模對傳統討論教學法的限制。

(一)再現性為討論教學法提供評價依據

隨著班級規模擴大,討論分組逐漸增加,教師分配到每組的時間越來越少,對每組討論質量的評價相應地會越來越缺乏充分依據,這就意味著討論質量對最終成績評定的影響會越來越小,學生了解這一點之后,就會喪失提高討論質量的積極性。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討論過程以信息形式存儲下來,并以此作為討論質量評價的依據,通過各種評價形式對討論質量進行分類和成績評定。比如:學生交叉評價、助教組集中選評等,其中最常見的形式是先由學生交叉評價,選出一批被學生認可質量較好的;再由助教組站在專業角度從中選出更好的;最后由主講教師從中選出最佳的,并作為教學內容,對最佳討論過程在課堂上進行點評。三層評選過程完成了對討論結果質量的四級分類,這種“三評四類”既節約了主講教師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也保證了成績評定的合理性。由于“三評四類”法使得成績評定與討論質量掛鉤,學生就有了提高討論質量的動機和激勵,從而可以確保討論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同步性便于討論教學的過程控制

隨著組數的增加,主講教師分配到每組的時間越來越少,對每組討論進程的控制力度也就越來越小。主講教師也可將每組討論時間錯開,這樣主講教師就會有充分的時間對每組討論過程進行指導和控制,但這樣勢必就會壓縮課程講授的時間,難以保證學科的教學質量。

利用信息技術可實現遠程控制的原理,主講教師可根據每組討論內容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討論過程進行指導和控制,這些專家名單包括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相關學科教師。外部專家的參與一方面實現了對討論過程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外部專家的經驗和知識可以通過對討論進程的指導而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如果沒有信息技術,外部專家只有到達討論現場才能實現對討論進程的控制,這種情況不太現實,特別是對身處外地的專家,親臨現場的成本(時間和費用)太高。

(三)開放性為討論教學提供新的激勵機制

利用信息技術可實現討論內容向特定人群開放,既可以是同步開放,也可以是事后開放。外部專家的遠程控制就是同步開放,在確保不影響討論進程正常進行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密碼授權向討論參與人的親朋好友開放討論進程。雖然親朋好友對討論內容不能提供有利幫助,但他們的參與對討論參與人是一種壓力,會促使討論參與人更積極地組織材料,以最佳狀態呈現在親朋好友面前,這種無形中的激勵有利于討論質量的提升。

除同步開發外,也可以將討論內容儲存下來發布到互聯網上,通過各種授權方式向特定人群開放。信息技術的開放性意味著公開透明,這不僅確保了評價的客觀合理,向特定人群開放也是一種監管措施,會促使討論參與人積極主動提升討論質量。

三、信息技術與討論教學法的融合方式及特征

信息技術的利用方式取決于信息技術的發展階段和利用成本,結合這兩個方面,信息技術在討論教學中的應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式:DV拍攝、在線直播和討論留言板。當然就當前的信息技術而言,也可以開發出更加先進的利用方式,但那可能會帶來更高的利用成本,對于日常的討論教學方式可能并不適用。

(一)DV拍攝

這是信息技術與討論教學最簡單的整合方式,也是現實應用中最易實施的方式。顧名思義,DV拍攝法就是將討論教學過程以影像方式記錄下來,與傳統的討論教學局限于課堂相比,它可以突破時空限制,討論組織的時間、地點可由學生自由選擇,也就是討論教學的組織可在課外進行,它最大的優勢就是不占用講授時間,但也會給教師額外帶來更多工作量,因為對討論的評價和管理都是在課外進行。任課教師可根據討論內容的重要性決定是由學生自由組織,或是由助教組織,又或者是由主講教師親自組織。如果是一般的日常討論內容,可由學生自由組織,學生自己決定討論時間和地點,根據教師要求,圍繞討論問題進行討論,并由專人負責討論過程的拍攝。對于教師認為較重要的討論內容,則由助教組織實施,由于分組較多,主講教師一般沒有過多時間和精力參與討論過程,一個恰當的替代辦法就是為每組或若干組指定一個助教,這里的助教可以是主講教師所帶研究生,也可以是新入職的年輕教師。只有當討論內容尤其重要,主講教師認為有必要參加時,才由主講教師組織實施,當然由主講教師組織實施效果最好,因為主講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主導討論進程,并做出適當點評。

(二)在線直播法

顧名思義就是以直播形式將討論進程傳播出去。這一形式要高于DV拍攝法,因為在線直播內容儲存下來就等于DV拍攝。與DV法相比,直播法更適合互動,即圍觀者可通過留言、電話等形式與討論參與人實時互動,這特別適合主講教師及外部專家對討論進程的控制。與DV拍攝法的事后監管相比,這種形式方便過程管理,方便教師對討論過程的干涉和引導,保證討論教學的效果。根據討論參與人是否局限于同一空間,直播法又可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強調在同一空間面對面討論,分散式則強調各參與人分布于不同空間,通過在線視頻方式參與討論。由于面對面更容易溝通,因此在討論效果上集中式要優于分散式,分散式的優勢在于對討論參與人空間要求更加寬松,特別是假期中討論參與人分散在不同地點、難以集中時,就特別適用分散式在線視頻討論。

(三)討論留言板

就某一個討論話題開辟一個網絡空間,該網絡空間以不同授權方式(發言權、瀏覽權)向討論參與者及特定對象開放,討論參與者以留言方式發布自己的觀點。這種討論方式不需要討論參與者面對面,因此也就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當然更沒有空間的限制,故而這種形式對討論參與者的時空限制更加寬松,并可以長期延續。與其他形式討論相比,這一特征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實現討論參與者在討論中學習。因為不受時空限制,討論參與者可以邊討論邊查閱資料,即討論參與者可以根據討論形勢發展,通過不斷地查閱資料深化自己的觀點,每次發表的論點都是對前一個論點的深入。隨著討論的深入,觀點會越來越專業,理論性會越來越強。與前兩種討論形式相比,留言板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對討論參與人數沒有限制。無論是DV拍攝還是在線直播,都存在討論分組的問題,每組人數太多就會影響到討論參與者的參與率從而影響討論效果,討論留言板則不存在這一問題,因為沒有時間限制,也就不會降低討論參與率,這就意味著這種方式適合全班參與同一問題的討論。

無論哪種融和形式,與傳統課堂討論教師實時評價效果相比,信息技術融和后的教學討論效果的“三評四類”評價法更側重于事后評價,而評價的依據除了以信息形式儲存下來的影視資料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各組撰寫討論報告并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價依據。討論報告是對討論內容的總結和回顧,通過討論報告,可以清晰地展現討論思路進展和討論結論。討論報告的撰寫,可以使討論參與人梳理討論進程中的主線、思路進展和討論結論,有利于討論內容的總結和回顧,認清討論進程中的創新點和不足。此外,討論報告也是對學生文字撰寫和材料組織能力的鍛煉,討論報告不是將整個討論過程完整呈現,而是概括、總結,有利于學生概括、總結能力的提升。

四、信息技術在討論教學法中應用的優勢

相對于傳統討論教學法,信息技術的應用帶來的最大優勢就是使得討論教學法在班級規模較大情況下也可以實施,使得討論教學法的各種優勢得以發揮,提高教學效果。即使班級規模不大,應用信息技術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一)突破傳統討論教學法的時空限制

如前所述,信息技術的再現性、同步性和開放性可以提供新的效果評價依據和方法,相對于傳統課堂討論教學效果的實時點評,融入信息技術后可以實現事后的評價,這就意味著即使討論教學中沒有教師參與,討論參與者也不會喪失積極參與的激勵,即可以有其他監督措施替代教師的事實監督,這同時也就意味著討論教學可以突破課堂限制,從而將討論教學由課堂推向課外成為可能,這一方面可以釋放更多時間用于教師課堂理論授課,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性,提升自我組織能力。此外,自由選擇空間也可以去除課堂討論時各組之間的相互干擾。如果沒有信息技術的融入,課外每組的討論教學都需要教師實時跟蹤,這會由于教師精力和時間的限制而難以實施,而如果教師不實施跟蹤,又會由于缺乏評價依據而使學生喪失積極參與的激勵。

(二)全員參與質量監控與評價成為可能

確保討論教學效果的核心就是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監管措施,監管的全面性、透明性可以保證效果評價的公正合理。如前所述,隨著班級規模的擴大和分組的增加,教師分配到每組的時間逐漸減少,從而導致對各組討論的監管效果也就越來越差。信息技術的融入使得“三評四類”評價方法成為可能,該方法的本質是全員參與質量監控和評價,所有學生、助教和教師可以通過討論點評系統對討論效果進行評價。此外,也可以通過相應的賦權,引入外部專家的點評和親朋好友的圍觀,所有這些措施和辦法都指向了監管的全面性和透明性,從而為討論參與者提供更大的動力激勵。

參考文獻:

[1]施莉.研究生課堂討論教學法初探[J].當代教育科學, 2008,(11).

[2]楊興業.大課堂討論教學法的初步探索——以“毛澤東思 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J].思想教 育研究,2016,(11).

[3]卜玉華,山雨.班級規模悖論式影響探析[J].中國德育, 2016,(8).

[4]劉獻君.“大班授課+ 小班研討”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大 學教學,2017,(2).

[5]陳春,葉子弘,張雅芬.大班授課、小班討論教學模式在生 物統計學課程中的實施[J].高教論壇,2017,(1).

猜你喜歡
教學效果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用信息技術增強初中籃球教學效果
關于提高開放電大“統計學原理”教學效果的探討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抓好課的結束部分 深化體育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