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132”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18-09-14 10:57丁志春梅霞
關鍵詞:學生本位思政課教學改革

丁志春 梅霞

摘 要: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面臨的形勢愈加復雜化,針對思政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評價方式等存在的問題,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立足于學生本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條主線,開發立體化教學資源,實施線上線下、實踐理論、認知行為三大結合,建立知識與行為兩項考核的評價機制,形成獨具特色的思政“132”教學模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抽象的書本理論中走向大學生的心靈深處。

關鍵詞:思政課;教學改革;學生本位;社會主義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8)07-0009-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币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必須圍繞“培養人”這個核心來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有著“網絡原住民”之稱的95后大學生走入大學校園,他們的思維方式、信息渠道以及情感目標等都對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探索教學改革模式已成為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當務之急。

一、問題的提出

新的歷史時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首先,思政教育環境接受著全球化的變革和洗禮,社會狀況瞬息萬變,文化傳播日益廣泛迅速和多元化。其次,思政教育內容和方法正經受著網絡信息化的沖擊和考驗,網絡信息以其便捷、快速和開放等特點成為知識傳播的重要媒介。最后,思政教育客體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在新的社會環境和網絡媒介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情感都與過去顯著不同。這一系列的變化,對高校思政課的教育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知識灌輸型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和要求,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容親和力不強,與大學生思想實際聯系不緊密

思政課本身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政治性,它的統編教材是為了充分體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和基本經驗,充分反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1]。但不可否認,從教學內容上來看,教材內容缺乏新意,脫離現實,每年的修訂只是用幾句話或幾段話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機械地加以注解[2]。從語言結構上看,多以條框式、教科書式的表達為主,即使一些歷史事實或者生動案例,也多是抽象式概括式的表述,缺乏新鮮話語,這都與當前大學生便捷的信息渠道及日新月異的思想內容不相符,難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手段單一,與大學生多元化的思維方式

不相適應

全球化與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95后正在逐步成為大學生主體,他們的生活習慣、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都給大學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改變[3]。但是,在傳統的思政課教學中,教學手段上長期處于教師一言堂的方式,“在強調學生接受學習的同時,較多關注傳遞‘是什么的陳述性知識和顯性知識,而較少關注‘為什么‘怎么樣的認知、態度和情感問題”[4],學生的創新思維被壓抑,情感表達被忽略,難以使學生對理性教育的知識內容產生情感接納和認同。

(三)評價方式不科學,與大學生全面發展要求不相符

在傳統的思政課考核中多采取與中學類似的一張試卷定成績,雖然有些學校也采取了平時成績的認定方式,但這些平時成績也只限于學生日??记诘恼J定,這種考試方式僅起到了知識學習的導向作用,遠沒有達到促進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從根本上背離了考試評價體系的初衷,既不利于學生的“學”,也不利于教師的“教”[5]。

總之,伴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網絡化的來臨,抽象的教學內容、單一的教學模式和傳統的考核方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思政課的教學改革面臨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及考核機制的全方位的考驗和洗禮。

二、產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的原因及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得知,當前思政課教學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高度抽象和概括的統編教材不能引起大學生的思想共鳴,單一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片面的考核方式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探索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未能正確認識教材體系與教學體系的關系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但是教材不等于教學的全部。思政課的教材是經過馬克思主義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形成的一套系統的、能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最新經驗,有針對性地回答大學生關心的重大問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6]。但是教材體系不等于教學體系,統一教材也不是為了限制創新教學,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的范式和觀點,在正確理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方法靈活、手段多樣性的教學體系。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思政教師生搬硬套地照本宣

科,缺少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重要一環,與學生的生活和思想脫節,反過來又指責思政課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將思政課教學的改革瓶頸歸責到統一教材上,這是造成思政課教學內容親和力不強、課堂教學枯燥的直接原因。

(二)未能正確把握思政課教學任務的全部內容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主陣地的思政課,不僅要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在于立德樹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教師需要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說深說透,使學生能真正理解、掌握和運用。而在情感和行為內化中,則需要強調在培養學生情感認同時,發展學生的思考、創新和實踐能力,這些都是傳統教師一言堂所達不到的。

(三)未能正確理解思政課教學目標的整體要求

高校思政課屬于人文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的特殊性也決定了人文教育必須注重情感教育才能將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7]。實際上,高校大學生的情感行為和認知行為是統一的,思政課的考核評價模式應以能力考核為目標,著眼于課程目標的實現,最終達到以考促學的目的。所以思政課的考試,不只是對學生過去一段時間學習效果的一種評定,還要通過一次次考試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最終使教育目標得以實現[8]。

如果在教學中割裂理論知識傳授與情感培養,又在考核中只用一張試卷來考核知識掌握程度,這顯然是對思政課教學目標的片面理解,也是造成當前思政課教學改革屢次失敗的重要原因。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132”教學模式的探索

與實踐

馬克思主義的最大特點就是要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反復檢驗和發展理論。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反復的改革實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的日常教學體系,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機制,形成獨具特色的思政課“132”教學模式:所謂“1”,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一條主線,重構課程教學體系;“3”,就是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開發線上線下、實踐理論及認知與行為的三方面結合;“2”就是實施認知和行為兩個考核的統一,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一)接大學生思想“地氣”,重構課程教學內容

在大學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也是思政課教育的本質要求。我們在原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直面難點痛點,關注熱點焦點,開發了一套集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立體化教學資源:泛雅平臺的思政慕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程》(含電子版)、《思政技能大賽成果集錦》、情景劇表演光盤等。在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一環中,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線,變抽象的教材知識為接大學生思想“地氣”的教學內容,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個體價值觀的塑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圖1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三章為例來說明。

(二)顯大學生主體地位,創新課程教學模式

突出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但是以學生為本,并不是讓思政教師處于“末”勢,忽視教師地位,而是要加強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主導地位?;谶@種認識,我們強化教師的育人作用,突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創新教學模式,讓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

1.線上與線下結合。線上慕課平臺中教師指導學生線上學習理論知識,學生必須在教師指定的時間段內完成學習任務,參與討論,提交作業等;線下課堂上學生要跟著教師精讀理論難點,分析熱點,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進一步消化線上的理論知識。

2.實踐與理論結合。大學生是否接受一種價值觀和這種價值觀能否與自己的社會生活經驗相印證是緊密相連的[9]。我們突出實踐特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放在大學生的實踐活動中。我們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相結合,參觀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等紅色基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開展師生誦讀、情景劇表演、農林大講壇等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思政教育滲透到校園的各個角落;與農林專業特色相結合,開展華西村新農村調研、“亞夫”訪談等活動,堅定學生學農愛農情結。

3.認知與行為結合。堅持立德樹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認知體系與學生的日常行為體系結合起來,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最大限度地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最終實現學生的知行統一。

(三)秉立德樹人之本,優化考核評價機制

在考核方式上,改變傳統的單一試卷考核方式,采取知識點的認知考核與學生實踐操作、日常行為考核等相結合。采用“人機對話”、慕課隨機組卷、論壇討論等方式進行認知考核,形成“第一份成績單”。結合學生在思政實踐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日常行為養成等進行行為考核,形成“第二份成績單”,第二份成績單在學期思政課結束后由思政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實踐活動情況評定后,再結合輔導員、團委、學工的綜合素質測評成績,按1∶1比例給出當學期的第二份成績單。兩份成績單最終合成學生的思政課的總成績。從制度上解決大學生思政課學習成績與實際操行表現相脫節的問題,實現學生在校期間各環節考核的全面覆蓋,對學生的評價更全面,更科學合理。

四、思想政治理論課“132”教學模式的應用

及效果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132”教學模式自探索并逐步應用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抽象的理論中“走”了出來,在生動的教學中“活”了起來,在學生日常行為中“動”了起來。

(一)教材體系轉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抽象理論中“走”出來

我們緊密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新教材知識體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每個微課中,并通過形式多樣、短小精悍的視頻形式呈現出來,依托學院SPOC平臺,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現代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慕課平臺的訪問量已達107萬之多,學生好評率達95%,學生在思政課的學習中感受到了樂趣,獲得了情感認同,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生活實際的完美對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抽象理論中“走”了出來。

(二)教學方式創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生動教學中“活”起來

“線上線下、實踐理論、認知行為”的三結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大學生的積極性,并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理論內容融入到師生互動、活潑有序的教學活動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使實踐與理論形成良性協調互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生動有序的教學活動中“活”了起來,具體如圖2所示。

(三)評價機制改革,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日常行為中“動”起來

以生為本,堅持立德樹人,通過慕課平臺學習、實踐活動的開展及日常素質行為測評,改變傳統的單一試卷考核方式,讓走進大學生思想深處的思政理論向大學生日常行為滲透,將認知考核與行為考核相統一,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近兩年先后有30多個學生獲得省級三好學生或省級優秀學生干部稱號,15個班級榮獲省先進班集體稱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日常行為中“動起來”。

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芭囵B人”是一門大學問,高校思想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是一個整體性的系統工程。新時代,新挑戰,我們面對的探索和改革還在繼續,雖然我們的“132”教學模式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方面,但在目前仍不失為一種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王躍,王剛,周蓮芳.運用網絡教育平臺改革思想政治理 論課教學[C]//李梁.切問近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方法創新研討會暨首屆“上海大學思政論壇”論文 集:上冊.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172-177.

[2]王建輝.以創新理念統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C]//李梁. 切問近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研討會 暨首屆“上海大學思政論壇”論文集:上冊.上海:上海大 學出版社,2011:8-14.

[3]孫華.大學生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 學術月刊,2014,(6).

[4]李梁.“慕課”背景下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問題邏輯視角[J]. 中國高等教育,2014,(2).

[5]張麗華.以改革考試評價模式為突破口,推進高校思政課 教學[J].改革與開放,2011,(16).

[6]孫自勝.以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引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C]//李梁.切問近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方法創新研討會暨首屆“上海大學思政論壇”論文集:上 冊.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80-85.

[7]李建華,李麗紅,曾崯.情感教育: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 質的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8]劉國輝.論“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J]. 改革與開放,2010,(18).

[9]陳大勇,劉清才.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 實效性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11).

猜你喜歡
學生本位思政課教學改革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