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藝術與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討

2018-09-28 10:37龔啟明
東方教育 2018年27期
關鍵詞:學生就業藝術教學模式改革

摘要:培養什么樣的藝術與設計專業人才?這些是目前許多院校正在探討與研究的課題和加快調整教學大綱的重點工作之一。結合藝術設計教學專業特點、課程設置、藝術與技術等方面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關于加強和改善藝術設計基礎教育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藝術教學;模式改革;學生就業

一、基于崗位需求新形勢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特別是高等教育普及進程的推進,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質量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應完善專業教學結構,加強專業課程建設,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應培養不同的應用型人才,來滿足社會需求。在衡量其是否具有高素質、高質量時應該有不同對待。由于藝術設計教育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因此在制定培養目標時就應積極體現社會的需求。在今天這樣一個綜合的時代,科技發展、知識更新、社會變化不斷加快,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同時也需要人才有很強的適應性。

由于近幾年高校的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藝術設計學生也從過去的鳳毛麟角到今天的比比皆是,這必然造成學生素質的下降,從而也影響整個教育的質量。學生的專業基礎較弱,缺乏扎實的美術基本功,有的學生學習繪畫時間很短,素描、彩畫、構成等基礎較差,所以在專業教學中首先應該強調并強化專業基礎。藝術設計專業需要扎實的美術基礎,如素描、速寫、色彩,構成等,在素描教學中可以根據專業特點和上課時間進行調整,如平面設計專業在素描課時除進行石膏或人物頭像的基礎訓練之外,可以進行一些超級寫實的繪畫訓練;環境藝術設計可以融進一些室內素描和風景寫生;工業造型專業可以加進工業產品的素描表現;服裝設計專業則可以更多地傾向于人體素描,通過人體慢寫、速寫和默寫,應該讓學生掌握人體的比例、骨骼、結構、動態等,在從寫生、速寫到默寫的循序漸進的強化訓練過程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造型能力。淺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論文所以,改變傳統的素描課程的訓練方法,同各自的專業特點相結合,通過大量的繪畫與強化記憶來提高學生的繪畫基礎,為下一步進入專業設計打下扎實的美術基礎。

構成教學成為設計院校設計的基礎課已多年,但在很多學校的三大構成的教學中仍沿襲傳統教學模式,為構成本身而教學,甚至在構成課結束后竟沒讓學生弄明白為什么要學構成,它們和今后的專業設計有何關系等問題。所以在教學中除教給學生構成原理之外,也應該時時處處與所學專業結合,運用設計作品實例讓學生充分理解原理;如平面構成可結合平面的一些作品理解所講的點、線、面造型元素及各種形式美法則,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則可以結合一些產品的色彩及立體設計進行分析和探討。

目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值得提出的問題之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藝術設計技能的培養。由于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對高級實用型、技術型的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國的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發展得非常迅速,很多是從普通藝術院校轉變過來的,其中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依然跟普通藝術設計院校相似,教育特色不很明顯。這就要求首先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要從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來考慮,為社會培養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勞動者主體,并在制定教育計劃、課程設置、授課內容的時候得到貫徹和實施。明確普通藝術院校主要是培養研究型、應用型人才,是不但有市場運作管理和藝術總監方面的知識,而且能掌握技能,能將設計的方案付諸于實施的技術人才。因此,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具有一定的設計能力及制作能力。藝術設計不應把藝術和技術分離,藝術設計教育應通過有關藝術設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傳授,通過藝術設計能力、設計意識的培養,通過藝術設計方法、設計技能的訓練,培養具有創新素質、持續性發展潛力,能夠勝任藝術設計、創作、教學、研究、生產與生產管理工作的專業人才。與傳統工藝教育相比,學生的知識面更廣,社會適應性更強。

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密切相關,知識創新是基礎,然而要使創新的知識變成現實生產力,還需要經歷技術創新、技術傳播、技術應用直至實際操作等一系列復雜的轉化過程。因此不能只講知識創新,必須把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提到應有的高度和具體的議事日程上來,逐步改變目前存在的重學術輕技術、重理論輕應用、重知識輕能力等認識誤區。許多發達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就目前經濟建設對藝術設計人才類型的需求數量來說,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重點也應該是應用型設計人才淺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論文的培養。

面對21世紀新形勢的挑戰,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已經開始探索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教育,以達到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了解社會、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目的。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必須密切關注社會經濟、政治、科技的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質量的應用型設計人才。通過產學研合作辦學,學校能比較深入地真實了解社會的需求,增強與之相適應的主動性,能創造一個比較好的教育環境,有利于培養適應企業、社會發展的人才,也能使學校的專業設置、培養計劃、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更貼近社會發展的需要,帶動科研方面的合作。徹底解構藝術設計教育與企業之間的壁壘,使設計教育擔負起轉換生產力的先鋒,讓教學、科研、創新走向新的融合。

就我國目前藝術設計學科的發展現狀來講,培養的內容和目標與社會各行業的需求脫節太嚴重,學科或專業概念與社會行業要求不明確。多年來重視藝術表現,輕視專業理論、技能操作和專業實踐,基礎課與專業課不銜接,專業課與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不銜接,缺少實際的項目課程。雖有虛擬的項目設計,但大多不遵循市場化、商業化和工業技術的要求和規律,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的應用專業脫離太遠。這是從事藝術設計教育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從事藝術設計的工作者,具備扎實的藝術功底和務實的設計觀念是十分必要的,這顯然也是由其職業性質所決定的。

總而言之,在現有的藝術設計教學的基礎上,必須重視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使其具有深厚扎實的專業基礎、靈活自由的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的意識。這就要求通過不斷開拓思維、完善豐富課程設置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等措施來提高設計藝術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現代藝術設計教學的水平,使設計藝術教學朝著良性方向不斷發展。

總結:建立適合藝術設計類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把培養專業教學中學生實際能力的目標落到實際教學中,探索一種在專業課教學中更能適應“市場”,適應崗位“能力”要求的課程體系。在構建課程體系時按動漫產品的開發流程,圍繞崗位核心能力,校企共同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為了培養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縮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距離,采用“串并結合”的教學過程,進行階段式教學,兩種授課方式相輔相成,環環相扣,符合學生對知識、技能吸收并掌握商業項目的客觀規律,從而提升教學效率,獲得更好的就業反饋。

參考文獻:

[1]社會轉型期高等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反思與構建[J]. 楊洪發. 藝術教育. 2006(03)

作者簡介:龔啟明,男,1986年10出生于江西南昌,本科文學學士,現為江西泰豪動漫學院影視動畫、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講師職稱。

猜你喜歡
學生就業藝術教學模式改革
拓展訓練下的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分析
現代高職院校教研活動改革與創新探討
促進金融院校學生就業的有效途徑探討
即興伴奏對高校鋼琴學生就業的作用及教學方法的探討
針對市場需求高校動漫專業教育該如何變革
“變被動為主動”機械類工程圖學課程作業評價模式改革與應用實踐
金融專業對學生就業前景的分析
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減負,從課堂教學開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