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分析

2018-09-28 10:37蘇日雅
東方教育 2018年27期
關鍵詞:教師指導區域活動有效性

蘇日雅

摘要:區域活動是幼兒園開展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趣味性、開放性和自主性的特點。區域活動中,幼兒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對孩子們的有效指導是體現區域活動效果的關鍵所在。但在指導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好時機、方式和程度,以免導致主體地位顛倒,孩子們的天性得不到釋放。本文就將圍繞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師指導;有效性

引言:

一些教師考慮到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不足,于是在區域活動當中對他們進行事無巨細的指導,要求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操作。這樣的過度指導剝奪了孩子們自主學習的權利,也降低了區域活動的趣味性及自主程度,反而會影響活動效果。加強對活動中教師有效指導方法的探索是尤為必要的,這也是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一環。

一、把握指導的最佳時機

教師的指導應把握好時機,盲目的指導有時會打消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或打斷他們的創新思路。首先,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信任,大膽放手,給他們一定的自主化空間,在此基礎上,在活動進行到了瓶頸時期時,給予他們所需的幫助。如不顧孩子們在活動中的發揮和盡情的享受,突然的打斷并進行強硬的指導,將會導致整個活動效果大打折扣。為了準確把握指導的時機,教師應深入的了解孩子們,明確哪些問題是他們可以通過自主努力解決的,哪些是需要自己給予幫助的,確?;顒禹樌M行。

例如,區域活動中幼兒玩磁鐵,教師提供了許多相關的操作材料,如各種大小的磁鐵及多種磁性物和非磁性物,想讓幼兒在操作和爭論中獲得一些對磁鐵屬性的感性認識?;顒又?,孩子們饒有興趣地用磁鐵進行各種探索,興奮地交流著自己的發現和觀點。幼兒獲得感性經驗后,教師又考慮在投放的材料中如何設置一些問題,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屬性。

二、把握指導的適度性

找準了指導的時機后,對指導的程度更應加強研究。指導應是適當的點撥,而不是強制的要求,更不是為孩子們鋪平道路,讓他們在教師鋪設的既定軌道上按部就班的開展活動,否則就失去了區域活動開放性和創造性的特色和活動實施的初衷。在活動中,教師一方面應為孩子們提供寬松的空間,另一方面還要確?;顒又忻恳粋€環節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圍之內。

教師對區域活動的指導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全盤操作”;教師既不是“牧羊人”,也不是“承包者”,只是引導者。教師應當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指導理念,把握指導的“適度性”。所謂“適度性”,則是根據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教師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發揮幼兒主動性的前提下,根據有針對性的區域活動目標來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1]。

三、有效指導的方式

(一)因勢利導,促進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的發展

區域活動的開展目的不僅僅是讓幼兒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更重要是要讓幼兒經過這一歷程,促成其自主意識與能力的發展,這是根本的目的。因此,在指導中,教師要對幼兒任何自主活動的愿望與努力都應給予充分、積極的支持(包括環境創設及材料的準備)。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提出建議——“做好玩的棋”,經過討論后,誕生了“探險棋”、“旅游棋”還有“交通棋”等等。這里每一幅棋都是幼兒在運用了腦中的知識,在反復理解棋類活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而制作完成的。這一示例說明,幼兒在自主活動過程中,不僅自主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各種動手能力得到發展,而且還領會了各種材料的特性、各種活動器具的規格、制作方法及材料與器具的聯系等,收到了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二)關注但不介入,提供幼兒相互交流學習的空間

在幼兒區域性活動中,幼兒不僅與教師和環境產生互動關系,且幼兒間也發生著各種互動交流,有益于幼兒的自我成長。例如在建構區域活動中,肖宇小朋友雖愛學習,但在插圓形時仍然感到困難,一旁的強強便善意指出他的錯誤并要直接幫他插,而肖宇卻執意要自己來,熱心的強強只好不時地提醒他。這時教師應采取的指導策略是關注但不介入。因為幼兒間由于彼此間的平等地位關系容易使他們可以毫無拘束地自由交流、討論。在這樣的交流中幼兒既隨意又保持著自己的立場,而且幼兒間交流所用的語言是彼此間最能理解的語言。這樣的交流所達到的效果是教師直接指導所不能達到的。它不僅對幼兒的區域活動起到了一種支持的作用,還助長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因此,教師此時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沉默,通過沉默而使幼兒充分地互相交流。從這意義上說,教師有時采用的不作為的策略實際上是對幼兒最大的支持。對幼兒的支持并不意味著教師每次都必須親力而為,有時也可保持沉默,讓幼兒相互交流,解決問題。

(三)有機整合,實現教學與發展的最佳效益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區域是觀念性的,隨時可能根據需要而變化。在這里,區域之間以及區域(活動)和非區域(活動)之間的界限是邊緣性的,是可以改變的,彼此之間可以也需要交流與溝通。例如,“點心組”的幼兒看到“娃娃家”的媽媽在做飯,會將制作的點心送到“娃娃家”請大家品嘗;“娃娃家”根據裝飾的需要向“插花組”預定相應要求的花藝盆景,這就促使三個本來不相干的區域產生了積極、有效的互動,既培養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又促進了幼兒情感的發展。又如,在“商店”區域活動中,幼兒們雖然知道了商店中買賣商品的一般程序,但不深入。教師針對這一問題開展集體活動,討論有關商品價格和金錢的問題,還可以組織幼兒到商店實地調查訪談,或者請教家長,獲取有關方面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再次開展這個內容的區域活動,由此,在區域活動、集體活動、社區和家庭等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動態關系,促使區域內容在動態變化之中不斷豐富與深入[2]。

四、結語

總之,搞好區域活動對孩子們的智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的發展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而教師的指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區域活動的效果,因此必須加強對指導方法的研究與探索。教師要善于總結,不斷調整方法,做到多觀察少干涉,充分發揮幼兒主動性,讓幼兒成為成長的主人,真正體驗幼兒園區域活動帶來的無限樂趣。

參考文獻:

[1]邢瑞寅.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有效指導的策略[J].教育, 2016(6):00106-00106.

[2]梁娟.論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指導的有效性[J].求知導刊, 2016(20):157-157.

猜你喜歡
教師指導區域活動有效性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創設現實生活版的初中數學教學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指導學生英語預習摭談
論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指導的有效性
簡談幼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與幼兒的主動發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