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地實施課外閱讀

2018-09-28 10:37王艷紅
東方教育 2018年27期
關鍵詞:學段課外閱讀讀書

王艷紅

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基本閱讀能力的形成,除了得法于課內,更應得益于課外。因此,只有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封閉型走向開放型,由一本教科書的學習帶動幾本、幾十本乃至幾百本優秀課外讀物的主動閱讀,才能使小學生的閱讀量得以大大豐富和擴展,閱讀能力得以充分鍛煉和提高,從而形成終身受益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是小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那如何讓學生的課外閱讀取得實效呢?

一、學校、家庭、社會應共同營造一種濃厚的小學生讀書環境和氛圍。

1、營造書香校園,推進課外閱讀。

本學期我校大力開展了“營造書香校園”活動,我們為了使課外閱讀開展的扎實有效。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深入進行。我們充分發揮圖書室的作用,本著“一切為了讀者”的基本原則,“以用為主”,“主動服務”,改善藏書質量和結構,廣泛實行開架借閱,大范圍開展互借、預約借書等多種形式的服務,讓小學生可以天天到閱覽室,以滿足他們旺盛的求知欲望,從而使人找到了書,書找到了人,藏書的價值得到成倍的體現。此外,我校因地制宜,根據名人傳記類、童話寓言類、科普讀物類、文學藝術類等類別確定小學生課外基本閱讀量,發放了各年段閱讀的書目,使老師的指導和學生的閱讀有的放矢地有序進行。全校28個班級轟轟烈烈開展了“讀書月”活動,推出淘書活動,部分家長也參與了這一活動,活動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贊同,收效很好。班級讀書會在學習伙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游戲一樣的童年生活,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境界。

2、家長應幫助和指導子女買書、藏書、讀書。一個喜歡閱讀家庭更容易培養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一個喜歡閱讀的老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的啟動和保持是一種集體行為中個體的無意識行為。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先生在全美發起了“挑戰閱讀”運動,以聯邦政府補貼的形式鼓勵和號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長、教師、大學生以及各種職業的志愿者走進家庭陪伴孩子閱讀,這是一個壯舉!舉一國之力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受益的首先是孩子,又不僅是孩子,受益的將是整個國家和民族!

3、社會要關心和引導小學生的讀書活動。目前,新課程改革工作已經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樂學、愿學?這已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師面前的大事。如果學生在課余缺乏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就會增加青少年犯罪的機會。社會是否能夠提供孩子們在課余活動的廣闊空間與和諧健康環境,是否能提供足夠的適應孩子們身心發展特點和要求的設施?只有認真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家長才能放心,學生才能真正地健康成長。由此看來,小學生讀書,不僅需要教師的指導,家庭的熏陶,而且需要社會這個大環境的關心和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健康有益的書刊,豐富多彩的科普讀物,大型的讀書宣傳活動等等,營造一股濃濃的讀書氛圍。比如居委會也可以做出表率,為學生閱覽開綠燈,街道閱覽室暑期為孩子們免費開放,讓孩子們與書為伴,與書交朋友。

二、有效地循序漸進地實施和引導。

1、自由開放式地閱讀。

課外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它是依據孩子的愛好和興趣而維系的獨立的讀書活動。對待孩子的閱讀方式,我們要寬容一些,更寬容一些。如果孩子對課外讀物感興趣,他當然會將自己的小臉埋進書頁里面去,直至廢寢忘食;如果翻動了書本的三頁,還不能吸引住孩子的目光,那就不能責怪孩子,那只能是書本身的問題了。如果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魅力吸引著孩子,如果一旦孩子被吸引住了,你會發現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就算你想阻斷也是阻斷不了的,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我們的課堂上會有那么幾個躲在書桌后面“冒險”的閱讀者。比較折衷的辦法是:教師開列書目與孩子自由選擇相結合。比如我現在帶的是低年段,我就開列低年段適合的書目,比如帶拼音讀物,童話,幽默小笑話,篇幅短小的故事等,小學第一學段是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是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是不少于100萬字。在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允許孩子的閱讀量有增有減;根據每個班級的實際情況,每個學段的閱讀總量也可作前后的調整。閱讀量,還應該包括對于同一本書或同一篇文章閱讀的次數。同一本書或同一篇文章,第二次閱讀與第一次閱讀相比,由于閱讀的時間、環境、方法以及讀者的心境、閱歷、對世界的看法都可能發生變化,因而對文本的解讀就會有新的見識、感受和發現。特別好的作品,一定要改變一次性閱讀的習慣,多讀幾遍,鉆得深,悟得透,才能產生新的思想,鑄出新的語言,運用起來才會左右逢源。

2、放松孩子的閱讀負擔。

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寫讀后感,但不能強求。引導和保持孩子的閱讀熱情,是課外閱讀指導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我們寧愿讓孩子在一身輕松的狀態下,主動積極的閱讀中,啟動思維、激發情感,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也不愿在課外閱讀時因為讀后感成為無形的重壓而使課外閱讀陷入干涸的沙漠。當然,課外閱讀并不排斥習慣的形成,可以有兩種基本的途徑:一是強制,結果是習慣形成了,同時強烈的反叛心理或過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這是一朵嬌艷惡毒的罌粟花;二是暗示,可以養成習慣,還能對暗示源產生親近感。閱讀后的表現,當然這得先問問孩子們是否愿意,是否有這樣的沖動和興趣。如果可能的話,我們當然可以讓孩子們寫寫讀后感,做做摘錄,還可以舉辦朗誦會、故事會、討論會等。

3、珍視孩子課外閱讀的獨特體驗。

這是一個很現實很嚴峻的問題,因為閱讀總有體驗,我們必須要面對。體驗的不公正遭遇是會影響閱讀的動機的,我們一定得謹慎,允許存在閱讀體驗的差異。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課外閱讀更是一種純粹的孩子與文本之間的一種對話和互動。這種對話受到孩子的個性、閱歷、知識、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其閱讀的結果,也就是對課外讀物的解讀一定是有差異的,有時候這種差異會很大。例如,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讀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讀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讀到的是友情,有的孩子讀到的是正義……我們要允許存在閱讀后表現的差異。孩子通過課外閱讀會產生心理和行為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在對閱讀內容的體驗和感悟中獲得的。例如,閱讀了《哈利·波特》以后,有的孩子喜歡手持一根小棒指指點點,有的孩子變得喜歡沉思,有的孩子會聚在一起熱烈的交談書中的情結,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一切都是孩子閱讀后的興奮溢于言表,激情真實流露,沖動難于自抑的表現。小孩子都做過“過家家”的游戲,這不也是他們閱讀了生活這本大書以后的一種表現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的這句名言,形象地說明了書籍對推動人類文明的作用。一個愛讀書的人,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人;一個愛讀書的民族,也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民族。作家肖復興說:“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币槐緯褪且凰掖?,能帶人到遠方,我們老師和家長帶學生到達不了的地方,書可以帶他們到達。如果我們想把學生教育好,讓他們能學到真正的學問,而且學得比我們強,我想首先我們需要并且能夠做到的,就是有效地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幫助他們從學習熱愛讀書和怎樣讀書開始。

猜你喜歡
學段課外閱讀讀書
中學英語課外閱讀的課內支撐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放緩坡度 因勢利導 激發潛能——第二學段自主習作教學的有效嘗試
故事媽媽提升課外閱讀
積累真素材 表達真情感 彰顯真性情——第三學段作文指導教學策略探索
基于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指導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我們一起讀書吧
湖州試行普通高中學校學段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