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興市秀洲區瓜蔞套種馬鈴薯高效栽培技術

2018-10-12 09:26費芳琴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16期
關鍵詞:套種馬鈴薯栽培技術

費芳琴

摘要 利用瓜蔞采收后至翌年開花前的休閑期與生長發育初期,在瓜蔞架下套種馬鈴薯,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另一方面瓜蔞和馬鈴薯的生長還可以產生互補效應,提高種植效益。本文簡要概述了瓜蔞和馬鈴薯的種植管理技術,以期為嘉興市秀洲區瓜蔞套種馬鈴薯栽培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 瓜蔞;馬鈴薯;套種;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34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060-01

瓜蔞是多年生攀援藤本植物,地上部分莖葉立冬前后即枯萎死亡,以地下塊根越冬,一般于4月底至5月初溫度回升后從地下萌芽生長,7—9月為生長旺盛期,9—10月為采收期,一般于10月底采收完畢[1]。馬鈴薯一般在12月中下旬播種,翌年4月采收,此階段正值瓜蔞地上部分衰老枯死階段,架下基本裸露,適宜馬鈴薯生長。為了充分利用瓜蔞地的自然資源,提高種植經濟效益,位于秀洲區新塍鎮的金久農業有限公司利用瓜蔞采收后至翌年開花前的瓜蔞休閑期與生長發育初期,在瓜蔞架下套種馬鈴薯,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另一方面瓜蔞和馬鈴薯的生長還可以產生互補效應,瓜蔞需施的復合肥也符合馬鈴薯的施肥要求,馬鈴薯在秋冬季生長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前茬的余肥,冬季馬鈴薯的稻草覆蓋則有利于保持土溫,減輕低溫對瓜蔞根的凍害。采用該種植模式,瓜蔞籽產量為2 250 kg/hm2,馬鈴薯產量為7 500 kg/hm2,平均產值達16.05萬元/hm2,平均效益達12.3萬元/hm2?,F將瓜蔞套種馬鈴薯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瓜蔞種植技術

1.1 種子選擇

選擇由安徽省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永旺瓜蔞種子。該品種瓜蔞籽大小適中,出籽率高,商品性好。

1.2 整地搭架

一般在3月上旬整地,開溝做畦,畦寬2 m,畦高0.3 m,溝寬1.2 m。在畦邊0.5 m處開溝深施基肥,施45%硫酸鉀復合肥750 kg/hm2、餅肥1 500 kg/hm2、硼肥和鋅肥各15 kg/hm2。用2.8 m高水泥桿搭架,上面鋪0.2 m×0.2 m的尼龍網。

1.3 適時移栽,合理搭配雄株

一般在4月中旬,苗高20 cm左右時選晴天移栽。瓜蔞是雌雄異株的植物,若雄株生長旺盛,會影響瓜蔞結果。因此,雌雄株要合理搭配,一般每9株雌株搭配1株雄株,均勻分布。雄株插桿及生長要高出架面。

1.4 選留主莖,引苗上架

選留生長健壯的主莖1~2根,用繩子或竹枝牽引上棚架。及時摘去架面以下藤蔓上的腋芽、雌花,以減少植株養分消耗,提高果實品質。

1.5 肥水管理

瓜蔞產量高,需肥量較大,肥料以有機肥和生物復合肥為主。當瓜蔞株高55 cm時,施有機肥22.5 t/hm2。當架面瓜蔓上結有1~2個直徑4 cm左右的瓜時,在距離根部35 cm左右處環狀開溝,施硫酸鉀復合肥375 kg/hm2。瓜蔞喜濕,但忌水淹,應注意排水。在7—9月高溫干旱天氣條件下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1.6 病蟲害防治

1.6.1 病害。瓜蔞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蔓枯病、根結線蟲病、細菌性角斑病。對于病害主要以健苗為基礎,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及時中耕松土,使根系發達,適當施有機肥,促進瓜蔞健康生長。種苗種植前用多菌靈400倍液消毒,及時清理田間病株。

1.6.2 蟲害。瓜蔞蟲害主要有瓜絹螟、黃守瓜、蚜蟲。瓜絹螟采用新飛蛾誘捕器捕殺的物理防治方法;黃守瓜采用45%辛硫磷乳油500倍液防治;蚜蟲采用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防治[2-3]。

1.7 適時采收

一般在9—10月,瓜蔞果皮由青綠變淡黃色時即可分批采收。

2 馬鈴薯種植技術

采用稻草覆蓋馬鈴薯栽培技術,播種時將傳統的種薯變成擺薯,收獲時將挖薯變為撿薯,大大節省了勞動力用工,并且薯塊不破損,色澤鮮嫩,商品性好。此外,利用稻草覆蓋種植可充分實現稻草秸稈的資源化利用[4]。一般種植馬鈴薯需用干稻草18 t/hm2。

2.1 品種選擇

馬鈴薯品種可選用薯塊膨大快、結薯早、生育期相對較短的早、中熟品種,如東農303、中薯3號和興佳2號等。

2.2 播前準備

選用表皮光滑、健康、大小適中的薯塊作種薯。播前仍處于休眠狀態,為使播種時帶著短壯芽下地,可進行催芽處理。偏大的薯塊要進行切塊,以節約用種。切好的薯塊晾干刀口后,放至溫度15~20 ℃的室內,采用層積法催芽,待芽長至1~2 cm時取出。將發芽的種子放在散光下晾曬5~7 d,芽變綠且生長粗壯后即可播種。

2.3 播種

2.3.1 適時播種??蛇x擇在12月中下旬瓜蔞采收完畢后播種。播種時種芽向上,分行按株距擺放在地上即可,株距25~30 cm,一般播種2.25萬株/hm2左右。

2.3.2 施肥。馬鈴薯種子擺放好后,施復合肥300 kg/hm2,注意復合肥不能接觸馬鈴薯種塊,否則會引起爛種。

2.3.3 蓋草。蓋稻草厚度以8~10 cm為宜,要均勻到邊,不留縫隙,以利于結薯和減少綠薯數量,同時起到壓制雜草生長的作用。

2.4 田間管理

2.4.1 出苗前管理。秀洲區馬鈴薯播種后,1—3月以陰雨天為主,要及時排水,防止積水。

2.4.2 出苗后管理。出苗后一般管理較為簡單,針對長勢較弱的田塊,可用磷酸二氫鉀和尿素進行葉面施肥,濃度控制在1%左右。

2.5 采收

一般在4月上旬采收馬鈴薯,免耕稻草覆蓋種植的馬鈴薯絕大部分薯塊都裸露在稻草下面的土層上,只要掀開稻草就可撿拾薯塊。4月底馬鈴薯基本采收完畢,此時正好瓜蔞開始萌芽。

3 參考文獻

[1] 徐和興,王長水.瓜蔞的生物學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4(2):80.

[2] 雷思華.吊瓜地套種蔬菜高效栽培技術模式[J].中國農技推廣,2014(8):33.

[3] 吳達滿.瓜蔞高效栽培技術初探[J].江西農業學報,2006(18):114.

[4] 敖禮林,周煜鈞.秋馬鈴薯稻草覆蓋增效技術[J].新農村,2017(8):24.

猜你喜歡
套種馬鈴薯栽培技術
馬鈴薯有功勞
想露露臉的馬鈴薯
林下套種中草藥的栽培方法與技術
馬鈴薯間作套種模式效益對比試驗
“火星馬鈴薯”計劃
馬鈴薯主糧化
新疆:紅棗地套種紅薯
早春馬鈴薯套種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