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仲的繁育及栽培管理技術

2018-10-12 09:26孫強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16期
關鍵詞:繁育杜仲栽培

孫強

摘要 杜仲全株均可入藥,適應性強,病蟲害發生較少,還可用于城鎮綠化,是具有較高種植效益的樹種。本文從杜仲繁育方式、栽培技術、撫育管理、杜仲皮采剝和初加工技術等方面對杜仲的栽培管理技術進行詳細闡述,以期為杜仲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杜仲;繁育;栽培;管理;加工

中圖分類號 S792.9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076-02

杜仲皮是一味常用的大宗中藥材,嫩葉、花和果實也可藥用。杜仲適應性強,樹干筆直,樹冠廣圓,葉色濃綠,抗污染,病蟲害少,是山地、平原及城鎮綠化的好樹種。

1 繁育方式

1.1 播種育苗

1.1.1 種子處理。杜仲種子含有杜仲膠,發芽困難,影響種子吸水膨脹。因此,播種前必須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常用的催芽方式為沙藏層積處理,選背風向陽、地勢平坦、透氣性好、不積水的地方進行沙藏,沙藏深度0.6~1.0 m,即在凍土層以下。先在沙藏坑底放10 cm厚的沙,然后將種子和濕沙按1∶3的比例混合均勻(濕沙以手握成團不滴水為宜),置于坑內,周邊插草把以利于通氣;或一層種子隔一層沙放置,最上面蓋沙15 cm,再在上面覆土,播種時用篩子篩出種子即可。播種時若大部分種子未露白,可在播種前用200 ℃的溫水浸種24~36 h,每隔12 h換水1次,浸種后將種子撈出晾干,然后播種。

1.1.2 整地做畦。育苗地應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濕潤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地塊。播種前對土壤深耕,施農家肥37.5~45.0 t/hm2,同時撒施硫酸亞鐵150~300 kg/hm2進行土壤消毒。耙平做畦,畦的寬度一般以1.0~1.2 m為宜。

1.1.3 播種。春季以4月中旬、秋季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為宜,方法以條播為主。整地后按30 cm行距開溝灌水,待水下滲后將種子撒播或點播于溝中,溝深3~4 cm,行距20 cm左右,覆土1.5 cm,播種量為120~150 kg/hm2,可生產杜仲苗30萬~45萬株/hm2。并在苗床上覆膜或覆草進行保濕,以利于出苗[1-2]。

1.1.4 苗期管理。出苗后20 d,待幼苗生長出4~5片真葉時間苗。缺苗的地方應進行補苗,補苗應在陰天進行,以利于成活。應在30 d左右按株距3~5 cm定苗,使密度保持在18.0萬~22.5萬株/hm2。苗高10 cm左右開始苗期追肥,施尿素30~45 kg/hm2。6—7月是苗木生長旺季,需每月追肥1次,施尿素45~60 kg/hm2。施肥結合澆水進行,多雨季節及時排水。8月下旬應停止施氮肥,可適量增加鉀肥或草木灰,使苗木生長充實,以便安全過冬。

1.2 扦插育苗

1.2.1 插穗處理。每年5—7月選擇當年生健壯、發育充實半木質化的新梢為插穗,剪成5~10 cm,每個插穗應帶3~4節,上剪口距芽1.0~1.5 cm處剪平,下剪口在側芽基部或節處平剪,剪口離節處2~3 mm,每條插穗留1~2個半葉。為了促進生根,可用0.005%吲哚丁酸或奈乙酸浸泡插穗24 h,然后扦插,可促進生根。

1.2.2 扦插基質。苗床基質可用河沙,將苗床整平,開溝扦插或用木棍或竹棍按株行距5 cm×10 cm垂直打孔,再將插穗插入孔中。扦插深度5~7 cm,扦插后澆透水,使插穗和河沙緊密相接。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上面蓋塑料薄膜,塑料膜周圍用土壓實密封,使苗床保濕、保溫,控制苗床內的溫度在25 ℃左右,濕度在90%以上,以促進嫩枝生根。也可搭蔭棚遮蔭,并經常噴水,保持苗床濕潤。

1.2.3 扦插后管理。扦插后每天噴清水1次,保持葉面新鮮,苗床濕潤。如氣溫過高,可噴清水2次。苗床內溫度達30 ℃時,可揭開塑料膜的一角進行通風降溫,16:00以后蓋嚴密,30~40 d可生根,成活率可達80%以上。待根系生長旺盛時,可將塑料膜慢慢揭開進行煉苗,使扦插苗逐步適應外界環境。

2 栽培技術

2.1 以采剝杜仲皮為目的

栽植時應選擇土地肥沃、水分狀況及通氣良好的緩坡或平地栽培,要求苗木粗壯、根系發達、長勢良好。栽植前要施足基肥,每株施圈糞50 kg、過磷酸鈣0.5 kg,栽后澆足底水。

2.2 以采收干皮和種子為目的

林分密度宜小,初植密度以3 000株/hm2左右為宜。通過去細弱枝、去雄株等措施,使密度降到750~900株/hm2,雌株占80%左右,15~20年進入收獲期,每年可生產種子 750~1 500 kg/hm2,生產鮮皮1 500 kg/hm2左右。

2.3 以采收葉片和枝皮為目的

應適當加大密度,宜種植3 000~4 500株/hm2。造林后第3年5—6月于地上5~20 cm高處截干并培土,當年即可抽生大量萌條。以后每隔3年砍伐1次,剝取枝皮和葉片。

2.4 以采收杜仲皮、枝皮和葉片為目的

栽植密度以900~1 500株/hm2為宜,適用于立地條件較好的山區發展。定干后在梢部選留4~6個主枝進行培養,待主枝直徑達5 cm左右時,每年輪流采剝1~2個主枝的樹皮,同時每隔3~5年采剝主干樹皮1次[3]。

3 撫育管理

3.1 幼林撫育

對當年栽植的杜仲苗要經常澆水以保證成活,及早回剪發生枯梢的苗木,雨季每隔10 d中耕除草1次,連續3~5次,成活后的幼樹在6—8月少量追肥,施尿素300 kg/hm2為宜。

3.2 澆水施肥

每年春季3—5月應根據土壤墑情澆水2~3次,以確保樹體生長及開花結實的需要。施肥要根據林地土壤特性、土壤墑情及樹體需肥特點而定,一般成齡杜仲每年追施廄肥或人糞30~75 t/hm2、尿素300~900 kg/hm2、過磷酸鈣750~1 050 kg/hm2。

3.3 林下間作

杜仲幼林地可在行間間作蔬菜、瓜類、藥材及豆類或綠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林地收入。

4 杜仲皮采剝、初加工技術

4.1 采剝技術

杜仲皮的采剝本著既要最大限度地多采,又要保證樹體存活,主干不產生疤癤、樹勢不嚴重衰退的原則。采剝季節應選擇生長季節中樹木的旺盛生長期,開采樹齡一般在十年生前后,主干直徑10 cm左右為宜。在樹干的不同方位采剝寬5~10 cm、長50~60 cm的條帶2~3塊,采剝總寬度約占干周的1/3,以后每年更換位置輪番采剝,每3年1個周期[4]。

4.2 初加工技術

新采下的杜仲皮應及時疊放發汗,方法是將其平展交錯碼放,用木板和石塊壓實,周圍用草席或麻袋蓋嚴,3~7 d后待樹皮由綠變棕褐,攤開曬干,最后壓平整形,打捆包裝待售。

5 參考文獻

[1] 王高鵬,程超民,孟淑霞.杜仲良種果園化高效栽培技術[J].綠色科技,2018(3):78-80.

[2] 張林梅.杜仲育苗栽培技術[J].防護林科技,2018(1):94-95.

[3] 高恩恩.杜仲的繁育管理[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7,20(7):37.

[4] 康向陽.杜仲良種選育研究現狀及展望[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7,39(3):1-6.

猜你喜歡
繁育杜仲栽培
“不要臉”的樹
草莓的立體栽培
種豬繁育及健康養殖關鍵技術探討
郁金香子球繁育成商品種球的研究
殃及池魚
周末
作業
桂中地區“雙高”甘蔗示范繁育與產業化推廣
不同培養料栽培金福菇對比試驗
雞腿菇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