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州市農業龍頭企業運行現狀及對策

2018-10-12 09:26代惠芹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16期
關鍵詞: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代惠芹

摘要 本文介紹了濱州市龍頭企業經營發展現狀,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積極引導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完善農業利益聯結機制、積極落實和優化扶持政策、加快構建農產品加工業支持體系等對策,以期促進濱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 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山東濱州

中圖分類號 F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256-02

為更好地服務農業企業發展,濱州市農業科學院、濱州市作物研究所、濱州市農業局組織人員對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通過上下結合、點面結合、實地察看與座談討論等方式多層次、多渠道了解企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并就今后如何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健康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1 濱州市農業龍頭企業經營發展現狀

近年來,濱州市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強鏈、建鏈、補鏈”工程,促進產業整合,積極構建龍頭企業成群、專業合作社成網、生產基地配套、聯結關系緊密、帶動能力強大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

1.1 總體規模平穩

在全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呈現總體平穩發展態勢。截至2016年底,全市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81家,比2015年凈增9家;國家級龍頭企業4家,省級龍頭企業53家,均處于全省先進行列;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2 000萬元以上)達到430家,與2015年持平;據相關資料統計,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已具備年加工玉米664萬t、大豆390萬t、小麥232萬t、皮棉30萬t,肉牛120萬頭、肉禽7億只的能力,在農業龍頭企業的拉動下,全市80%以上的糧食、90%以上的棉花、90%以上的畜禽、70%以上的水果、近20萬t蔬菜都通過農業龍頭企業加工增值后投放國內外市場。

1.2 優勢產業區域聚集效應明顯

近年來,濱州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在政策的推動下,逐步向優勢主產區集聚,逐步形成了鄒平玉米、博興大豆和肉禽、濱城糧食、沾化果品、陽信肉牛、無棣海產品加工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農業產業體系。如陽信縣存欄肉牛27.3萬頭,年出欄25.9萬頭,是全國畜牧百強縣,是全國重點牛肉產品供應基地。據農業部統計,陽信縣肉牛存欄、出欄量位于全國第六、山東省第一,有肉牛屠宰企業近100家,年屠宰能力120萬頭,屠宰量列全國第1位;以博興香馳、渤海為代表的大豆加工企業,以鄒平西王、三星為代表的玉米加工企業,年加工量在400萬t以上,年加工能力穩居全國前列。

1.3 農業產業化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濱州市農業龍頭企業以基地建設為核心,通過訂單農業、保護價收購、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多種聯結方式,不斷創新聯農方式,帶動農戶組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分工協作、利益共享的合作關系,帶動能力同比進一步增強。農業企業在市場經營中,不斷適應新形勢,主動領辦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讓農戶在現代化進程中獲益,在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中發揮了重要的帶動作用。據統計,2016年訂單帶動農戶72.95萬戶,龍頭企業職工總數達到13.1萬人,固定職工人數8萬人,進一步提升解決農村就業的能力。

1.4 農業對外交流與合作成果斐然

農業對外交流與合作是農業企業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主動參與國際分工、充分利用2種資源和2個市場、提升企業經濟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是有效緩解企業經濟增長與資源緊缺的長期矛盾的重要手段。據濱州海關統計,2016年濱州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出口農產品20.3億元,增長26.7%,進口農產品124.5億元,增長0.9%,其中進口大豆101.6億元。在對外交流中,濱州市農業企業逐步走出去,并取得豐碩成果。如陽信歐亞集團在俄羅斯發起并建立的伊爾庫斯克林木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園區已經發展成為集原木采伐、板材加工和普通刨花板生產在內的綜合加工園區,面積5萬km2,主要從事森林采伐、板材生產和銷售,年加工原木能力為30萬m3。再如2016年11月1日西王食品公司7.3億美元收購全球知名運動保健品企業加拿大艾歐維特公司100%股權。

2 存在的問題

2.1 多產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近年來,隨著產能增長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農產品供給過?,F象,特別是玉米、大豆等加工行業產能結構過剩問題凸顯,加之國內外市場需求降低,供需結構由供求偏緊轉向供大于求格局。以糧油加工為例,目前濱州市聚集了國內多家大中型糧油加工企業,2016年全市糧食加工轉化總量654萬t,為全市糧食總產量的2倍多,主要為葡萄糖、果糖、藥用糖、玉米油、大豆油、豆粕、大豆蛋白、大豆膳食纖維、果糖、磷脂等逾10個產品,國內銷售市場供銷基本飽和,國外市場主要集中在非洲、歐洲、中東、日本、韓國、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從調研情況來看,一方面,大豆、玉米原料充足,雖然價格降低,但國內玉米價格仍高于國際市場玉米價格;另一方面,果糖、大豆蛋白、油脂等產品國內外市場疲軟,需求量下滑嚴重,而國內多家廠家紛紛上馬,產能增長過快,競爭加劇,導致市場價格下滑,利潤空間進一步縮減。

2.2 發展資金不足,制約龍頭企業的發展

在調研中發現,農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日益突出,資金短缺成為制約農業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農產品原料收購旺季,不少農業龍頭企業陷入“有買原料的錢就沒生產的錢”的困境,流動資金壓力巨大。而向政策性銀行貸款程序繁瑣,難度大,向商業銀行貸款缺少有效抵押,定單、農產品、林權證、流轉土地經營權等不能抵押,部分企業不得不向門檻較低、利率較高的信用社貸款,融資成本不斷增加。由于受擔保圈風險、銀行抽貸的影響,導致資金鏈斷裂,致使部分企業無法正常運轉。

2.3 產品科技含量低,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

目前,大部分企業生產停留在傳統的加工模式上,產品質量和檔次不高,名牌產品少,品牌雜,市場拓展能力弱,缺乏市場競爭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農產品副產物和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低,逾60%未得到循環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企業缺乏創新能力,多靠模仿和引進,缺少企業間聯合創新,農產品加工核心技術裝備依賴進口,自主創新技術滯后。濱州市作為全省的產棉大市,植棉面積連年下滑,由原來的常年種植13.33萬hm2已經下滑到不足6.67萬hm2,棉油加工企業受原料供應不足和傳統工藝難突破的雙重影響,難以盈利。

2.4 建設用地申請難,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在當前的宏觀調控下,工業用地控制嚴格,用地指標緊張,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制約瓶頸。農產品加工企業用地由于單位產量稅收少、投資強度弱,難以獲得用地指標。在調研中了解到,多數企業受到建設用地指標難審批的困擾,如濱州市經濟開發區華盈玫瑰園,于2016年5月取得玫瑰QS認證,現有玫瑰方田逾46.67 hm2,花季集中采摘日均需500~1 000人,由于玫瑰鮮花蕾保鮮時間短(24 h),如果外運容易造成花蕾顏色變黑、腐敗變質,需存放于避光陰涼的場地;現有產品深加工車間2.00~3.33 hm2,但被國土部門認定為非法建筑而拆除,企業用地匱乏。

2.5 農民參與意識不強,利益聯結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濱州市農業龍頭企業對農戶的帶動力較弱,與農戶的關系較為松散,未能形成緊密的利益機制。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多為農產品買賣合同契約型,而服務型、保護型少,合作返利型則更少,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脫節的現象時有出現。近年來,濱州市的部分農業龍頭企業探索了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也遇到諸多困難。如農業龍頭企業難以為農戶提供品種、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有效服務,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毀約情況也時有發生,導致簽訂難、履約難的問題突出;企業所需原料基地不穩定,導致農產品質量難以控制和保證,直接制約了濱州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提高。

3 對策

3.1 科技創新,積極引導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堅持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效益為主線,大力推進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主食加工、新業態新模式、技術裝備、龍頭企業、品牌戰略、加工園區和主產區加工業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引導和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從規模擴張向轉型升級、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分散布局向產業集群轉變[1]??萍紕撔率乾F代農業發展的關鍵,需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和科技創新,依靠創新驅動實現農業增產增效?!笆濉逼陂g,應緊緊圍繞條件建設、技術創新、集成示范、成果轉化四大環節,瞄準關鍵技術突破、創新機制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率提高四大目標,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夯實現代農業發展的科技基礎[2]。加大支持力度,加強示范引導,在不同區域和不同行業及領域樹立一批融合發展的先進典型,加強宣傳推廣,企業促進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協調發展,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2 機制創新,進一步完善農業利益聯結機制

完善與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結機制,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加快骨干企業基地建設步伐,發揮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管理優勢,加大基地建設力度,引導龍頭企業積極參與“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建設,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力爭每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在其所在市區域內自建或聯結一個生產基地,從質量上確保原料來源。發展、規范訂單農業,確定合理的利益指標,逐步建立和推行對農戶的利益再分配機制,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雙贏”目標。鼓勵龍頭企業帶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同發展,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將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將分散的農業生產整合起來,將產銷加結合起來,提高農民和企業進入市場的組織化水平[3]。

3.3 政策創新,積極落實和優化扶持政策

優化政策扶持方式,提高政策支持效率。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確定合理的財政支農支出增長比例,確保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和基地的發展。二是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出臺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主的涉農資產抵押、質押、擔保辦法,逐步完善農業保險制度。三是統籌解決用地問題。堅持保護耕地和節約用地,將其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引導企業向加工園區聚集,初加工用地和價格按農用地辦理,企業用地出讓價格按照當地工業項目最低價執行[4]。四是減輕企業負擔。初加工用電按照農用電辦理,初加工產品列入“綠色通道”;企業用電執行大工業優惠電價;同時認真貫徹落實減輕企業負擔的各項規定,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費項目[5]。

3.4 服務創新,加快構建農產品加工業支持體系

加快構建政策扶持、科技創新、人才支撐、公共服務、組織管理等體系,建立完善農產品加工業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努力形成合力,突出做好農業產業化鏈條“強鏈、建鏈、補鏈”工程和組織農金、農科、農超“三大”對接服務活動,共同促進濱州市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6]。進一步引導龍頭企業利用網絡營銷平臺作用,推進農產品網絡直銷;鼓勵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引導企業積極創建中國馳名商標及國家、省級名牌農產品;認真梳理國家、省相關扶持政策,努力促進相關扶持政策落實到位;進一步規范產業化項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項目庫制度,對產業化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程跟蹤監管,確保項目資金嚴格規范使用;進一步強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監測報表統計信息上報工作,加強調查研究,加大產業化工作宣傳力度,力爭濱州市農業產業化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4 參考文獻

[1]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關于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2015(6):41-43.

[2] 彭海容.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形勢與任務[J].中國食品,2015(21):72-75.

[3] 宗錦耀.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形勢與任務[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5(30):33-36.

[4] 劉奇.打造五環產業鏈重構農業新業態[J].中國發展觀察,2015(11):77-79.

[5] 宗錦耀.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2015(7):11-12.

[6] 劉晏清,洪英,林國升.梅縣農業龍頭企業現狀分析[J].南方農村,2007(4):30-33.

猜你喜歡
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天然氣儲運技術經濟分析
巨災債券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