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策略

2018-10-21 04:29禹云
當代旅游(下旬) 2018年5期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旅游

摘要:近年來,我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推動旅游業發展的政策,使其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和最具有明顯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之一。而民族體育旅游作為國家特色旅游資源,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诖?,本文先介紹民族體育旅游存在的問題,后講述民族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民族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

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資源是我國體育文化資源的重要部分,種類繁多,內容豐富,還有許多傳統民族體育項目,如摔跤、賽馬等。正是民族體育的多元化才讓中國體育發展更為精彩,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民族大融合。但是目前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仍存在許多問題,都亟待解決。

一、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短期開發行為嚴重

目前國內民族體育旅游并沒有受到重視,只是一味地迎合現代社會人們的審美,過分打造“網紅”景點,忽略了傳統旅游資源的意義和韻味。在景區開發過程中,甚至出現破壞原生態環境的現象,只顧著眼前的利益,短期開發旅游資源,盲目擴大旅游區、修建旅游設備,這種人工化、商業化的做法不僅增加開發成本,而且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損害。

(二)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率低

中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體育運動形式,如蒙族的那達慕、侗族的三月三,還有朝鮮族春節的秋千、踏板等民俗活動。有許多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經過整理加工已經成為各民族廣泛開展的活動。但是更多的還是這些民族體育項目仍然走著過去的路線,沒有創新,與傳統的歌舞結合在一起,并沒有成為獨立的項目,國內大多數景區表演都是以基本的歌舞為主,并沒有吸引游客的興趣,反而千篇一律容易讓游客審美疲勞,沒有達到弘揚民族文化的基本要求。民族體育項目的開發和利用已經嚴重的失衡,遏制了中國民族體育旅游的發展。

(三)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缺乏原生態

當代社會,隨著經濟的繁榮越來越多的人注重休閑娛樂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在假期時國內旅游或是出境旅游,這些極大地促進了國內旅游業的發展。但是這也極大地導致多數景點為追求眼前利益,而改變當地旅游資源的特色,原真性在慢慢地消失,把傳統文化改變成低俗無味的表演,有些景點還偽造、篡改歷史,只是為了吸引游客眼球,賺到更多利益。這種種現狀都不利于我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四)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管理水平不夠

如今,國內大多數景區景點管理體制不夠完善,機制不靈活、資源分割不具體、管理不集中,還有些景點的管理人員存在濫用職權的現象,這都極大地不利于景區健康發展,另外,景區的安全保障問題仍是擺在廣大工作人員面前的重大問題。安全意識薄弱,管理人員工作疏忽、抱著僥幸心理、忽略安全隱患,而且還有些管理人員并沒有專業知識,不知道如何應急突發的自然災害,如泥石流、地震等,這與景區人員培訓力度不夠有直接聯系。有些景區設備還存在安全隱患,沒有工作人員定期檢查和維修,產品質量還不合格,缺乏護欄等安全設施,這種種問題都顯示出當下國內旅游業管理存在的疏漏,極大地限制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二、民族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相應策略

(一)重視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

隨著可持續發展政策的逐漸深入,旅游業應該不斷意識到當地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的重要性。旅游可持續發展要求環境、經濟、社會三者融合,不破壞當地自然資源,不損壞現有和潛在的旅游資源,保護已開發的現有資源。因此,景點需要根據當地資源的實際情況,堅持可持續發展觀,減少資源浪費,注重長遠發展目標和環境的保護,不能為了眼前的小利潤而毀了以后資源的利用。

(二)合理開發利用民族體育旅游資源

前文提到,我國民族體育旅游資源利用率低,沒有創新意識。因此,為了民族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景區管理人員可以根據當地特色民族體育活動,舉辦一系列的民俗活動,不僅可以有效地擴大影響力,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民族體育資源。在特殊的時期舉行活動,如在藏歷四月十日至二十八日期間,西藏江孜地區會舉行達瑪節,在這一天,有賽馬、跑馬射箭、足球等活動,而當地可以嘗試把這一活動引進旅游景區,讓游客也參與藏族的活動中,不僅可以增加游客的新鮮感,深入體驗藏族人民的生活,而且促進民族融合。

(三)保障民族體育資源原生態

保障民族體育資源原生態不僅可以提高當地景點的知名度,打造特色的具有市場影響力的旅游城市,還可以弘揚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融合。因此,景點需要加大資金投入,科學性地保護景點的文化資源,保護民族文化的特色產業,保護民族獨有的體育資源。政府需要支持民族體育文化的申遺工作,通過舉行民族體育節來宣傳傳統體育,正確引導民族體育發展方向。

(四)完善民族體育旅游管理體制

只有健全景區旅游管理機制,才可以更好地促進我國旅游業的發展。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應的景區管理政策,在法律上規范景區的責任體制,防止管理人員出現腐敗現象。然后,景區領導干部需要提高有關人員的安全意識,進行定期培訓、安全講座和實地練習,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旅游安全的重要性。最后,景區必須強化旅游安全保護設施的建設,合理設置景區旅行路線,并定期對設施進行檢查和維修。

三、總結

目前,我國民族體育旅游資源存在短期開發行為嚴重、開發利用率低、缺乏原生態性、管理水平不夠等問題,政府和相應人員需在可持續發展的形勢下,重視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保障其原生態性和完善管理體制,這樣不僅繁榮民族經濟,還促進民族文化的融合、推動和諧中國的建設。

(作者單位:濟南市舜華學校)

作者簡介:禹云,1978年生,女,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

參考文獻

[1]成慶棟.貴州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J].運動,2017(7):144-145.

[2]關雙富,王秀豐,李愛華.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與傳承——以黑龍江省滿族傳統體育為例[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7(4):7-8.

[3]鄧凌怡,李越,成俊濤,et al.淺談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J].市場研究,2017(3):32-33.

猜你喜歡
可持續發展旅游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