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

2018-10-21 11:37郭勇
當代旅游(下旬) 2018年5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互聯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培養學生道德素質及綜合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徑,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本文將簡要分析基于“互聯網+”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面臨的挑戰,并論述基于“互聯網+”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主要途徑。通過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改革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改革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教育”成為教育現代化改革的必然選擇,將有效的豐富教育內容及形式,提高教學的質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培養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路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個積極創新教學的方式及手段,并順應時代的要求,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改革發展。通過思政教育工作的現代化、信息化改革,為社會主義的發展事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一、基于“ 互聯網+”的思政教育改革的挑戰

(一)教育主體地位被挑戰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較為豐富多樣,傳統的思政教育課堂及教師的主體地位將受到挑戰。面對教育現代化及信息化的改革,學生對于傳統思政教育模式的“權威性”“主導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谛旅襟w的影響之下,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的理解,多受網絡內容的影響,缺少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入性及全面性。因此,基于“互聯網+”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將面臨著傳統教育主體地位被挑戰的困境。

(二)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

網絡環境中存在較多隨意的內容及網絡行為,不實的信息及不正當的言論,將會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在網絡直播火熱的背景下,部分網絡主播為了獲取關注度,直播的內容較為低俗,發表的言論價值觀念較為淺薄,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網絡平臺具有開放性,西方敵對勢力借助網絡平臺,將傳播錯誤的價值觀念,例如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的網絡信息內容,將影響當代青年學生的成長發展,學生網絡道德失范問題,成為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面臨的重要挑戰。

二、基于“互聯網+”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意義

(一)有利于增強思政教育的互動效

基于“互聯網+”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將為思政教育活動提供在線互動交流平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將更加便捷,不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教師與學生之間可借助微信、QQ等社交軟件,針對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行交流,并實現思政知識內容的共享。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生能夠借助互聯網媒體瀏覽信息內容,積極拓展自身的信息儲備,其中包含社會熱點新聞等內容?;凇盎ヂ摼W+”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有效的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性。

(二)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互聯網時代背景寫,信息技術為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提供了基礎支持及平臺支持,創新了學生的生活方式及學習模式,有效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凇盎ヂ摼W+”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將轉變傳統思政教育中單方向傳遞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學習活動營造良好、舒適的情景,提升思政信息化教育的實效性。與此同時,高校教師可借助現代化的技術對大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心理變化進行跟蹤,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

三、基于“互聯網+”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的路徑

(一)信息化的思政教育環境

基于“互聯網+”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需要學校完善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信息化的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基本的保障。學校方面應重視對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提高教師使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思政教育活動需要借助網絡平臺搶占教育制高點,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二)信息化的思政教育方法

基于“互聯網+”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應堅持信息化的思政教育方式。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例如多媒體教學、投影儀等。借助網絡交流平臺,將有效的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良好的思政學習環境。其次,思政教育活動的開展,應借鑒微課及慕課的優勢,實現信息化的教學改革。

(三)信息化的思政教育管理

基于“互聯網+”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高校應借助網絡平臺及網絡技術,積極搶占思政教的制高點。首先,應強化校園主流網站的建設,為學生獲得準確、積極的信息提供路徑。校園網站的建設應結合學校自身的辦學特點,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及服務內容。其次,學??山柚髷祿夹g及云計算平臺,針對學生的動態及信息進行分析,根據學生分析的結果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確保思政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及時效性。

四、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對于人才的綜合能力及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思政教育活動的信息化發展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傳統的思政教育課堂中,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較為滯后,教學內容缺少趣味性?;凇盎ヂ摼W+”的思政信息化教育改革,將切實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與時效性,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及法律意識,為社會的發展建設儲備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作者單位:郭勇,1985年生,男,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創業教育。

參考文獻

[1]于麗美.“互聯網+”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教學思考——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創新發展的視角[J].亞太教育,2016(16):129.

[2]王曉雪.“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2):228-229.

[3]郭巍巍,郭航.基于“互聯網+”語境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7):62-64.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互聯網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