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祀儀式與文學書寫
——以“祭泰伯祠”與“祭宗祠”為例

2018-11-12 23:05
紅樓夢學刊 2018年6期
關鍵詞:吳敬梓宗祠儒林外史

內容提要:《儒林外史》中“祭泰伯祠”與《紅樓夢》中除夕“祭宗祠”,是明清章回小說中的“絕大典制文字”。兩段文字都采用史家筆法,事無巨細描寫祭祀儀式的全過程?!凹捞┎簟币杂H歷者的滿懷虔敬之心記錄,吳敬梓以此踐行古禮古樂,推行其禮儀教化思想;“祭宗祠”采用寶琴的視角敘事,客觀描繪中透著疏離感,曹雪芹以此表達對傳統祭祀儀式教化功能的質疑?!凹捞┎簟迸c“祭宗祠”,并非史家筆墨,乃小說家濃墨重彩描繪的大事件、大場面,在深化小說主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教化作用??鬃釉?“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疏數之交也?!痹诿髑逍≌f特別是世情小說中,小說家描寫了大大小小各種禮儀。這些禮儀場景,不僅成為了解明清時期禮制儀式的珍貴史料,還成為探究小說家創作意圖與情節處理藝術的典型事例?!度辶滞馐贰分小凹捞┎簟迸c《紅樓夢》中除夕“祭宗祠”,是明清章回小說“絕大典制文字”(脂硯齋語)。不論是作者描寫的祭祀儀式本身,還是它們在小說中的文學表現功能,都值得探究。

一、作為禮制儀式的“祭泰伯祠”與“祭宗祠”

《禮記·曲禮》將禮儀歸納為五禮,即“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其中,“吉禮”是祭祀之禮,其地位最為尊崇。吉禮祭祀的對象有天神、地祉和人鬼?!度辶滞馐贰分械摹凹捞┎簟迸c《紅樓夢》中的賈府除夕“祭宗祠”,都屬于祭祀人鬼的禮儀。前者祭祀先賢,后者祭祀祖宗。吳敬梓與曹雪芹都不厭其煩地客觀敘寫祭祀儀式(禮儀)的全過程,但又有所不同。

(一)“祭泰伯祠”與祭先賢禮

《儒林外史》中“祭泰伯祠”是祭祀先賢的儀式。對先圣先賢的祭祀一般由地方官員及士人共同組織,這是滌蕩世風、教化世人的一種手段。能夠稱得上先圣先賢者,必為有德者,泰伯則是其中之一。據《史記·太伯世家》載,吳太伯是周太王的長子,他將王位讓給幼弟,自己逃往吳地?!疤记G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余家,立為吳太伯?!笨鬃淤澋?“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論語·泰伯》)。泰伯的禮讓精神及開發江南的功業,使泰伯備受江南士人推崇。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因商品經濟的相對繁榮,世風呈現奢靡之態,地方官員和士人為糾正社會弊風,大力推崇泰伯禮讓精神,并修繕維護泰伯祠。吳敬梓曾出資修繕南京泰伯祠,其祠“祀泰伯以下名賢凡二百三十余人”。

《儒林外史》第37回詳細記錄群儒南京“祭泰伯祠”的場景。為突出這一祭禮,小說用第33回至第36回四回文字進行鋪墊。第33回,遲衡山首次對杜少卿提出修專祠以祭祀泰伯:“我們這南京,古今第一個賢人是吳泰伯,卻并不曾有個專祠。那文昌殿、關帝廟,到處都是。小弟意思要約些朋友,各捐幾何,蓋一所泰伯祠,春秋兩仲,用古禮古樂致祭?!苯ǔ珊蟮奶┎糇湓趲资畬痈咂轮?,泰伯之神位更供奉在門內“又幾十層高坡上去”的位置。祠廟中的陳設精當有序,“泰伯之祠”“習禮樓”兩塊金字匾額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

祭祀儀式本身繁復乏味,吳敬梓卻以洋洋灑灑四千余字將“祭泰伯祠”整個過程鄭重其事地記錄下來。祭前:齋戒、擺樂器、放祭器、進樂舞生、省牲;正祭日:贊者杜少卿、遲衡山捧香燭迎神、虞博士行初獻禮、莊征君行亞獻禮、馬二先生行終獻禮、最后行佾食之禮。每一個環節,可謂絲毫不亂。如,小說描寫行初獻禮中的“行禮”環節:

金東崖贊:“行初獻禮?!北R華士在殿里抱出一個牌子來,上寫“初獻”二字。遲均、杜儀,引著主祭的虞博士,武書持麾在遲均前走。三人從丹墀東邊走,引司尊的季萑,司玉的蘧來旬,司帛的諸葛佑,一路同走,引著主祭的從上面走。走過西邊,引司稷的蕭鼎,司饌的季恬逸,引著主祭的從西邊下來,在香案前轉過東邊上去。進到大殿,遲均、杜儀立于香案左右。季萑捧著尊,蘧來旬捧著玉,諸葛佑捧著帛,立在左邊;蕭鼎捧著稷,季恬逸捧著饌,立在右邊。遲均贊:“就位。跪?!庇莶┦抗蛴谙惆盖?。遲均贊:“獻酒?!奔据裙蛑f與虞博士獻上去。遲均贊:“獻玉?!鞭緛硌蛑f與虞博士獻上去。遲均贊:“獻帛?!敝T葛佑跪著遞與虞博士獻上去。遲均贊:“獻稷?!笔挾蛑f與虞博士獻上去。遲均贊:“獻饌?!奔咎褚莨蛑f與虞博士獻上去。獻畢,執事者退了下來。遲均贊:“拜,興;拜,興;拜,興;拜,興?!?(第37 回)

吳敬梓對參加祭祀的人員、祭品陳設、省牲到三獻之禮(祭祀流程)、祭祀影響,都敘述得井然有序,甚至到了一絲不茍的地步。這種描述與典章制度所載,幾乎沒有區別。此種筆墨,放入任何一篇小說,都顯得板滯生硬,毫無意趣。在小說中描寫祭祀儀式,并不少見,但大多有其主觀喜好。比如《儒林外史》第47回“方鹽商大鬧節孝祠”場景,就充滿反諷意味。而吳敬梓對泰伯祠祭祀的描寫,純粹就是再現祭祀場景。吳敬梓推崇古禮古樂,對祭祀禮儀懷有崇高敬意,所以特地在小說中完整地再現古代禮樂的肅穆場景。他特別點明,“在南京活了七八十歲的”,也“從不曾看見這樣的禮體,聽見這樣的吹打”。這種古禮古樂祭祀先賢場景,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黃小田說:“小說而真用古禮古樂連篇累牘以寫之,非小說。此段看似繁重,其實皆文公家禮,吾鄉喪祭所常用者也。足見作者相體裁衣斟酌盡善,蓋非此不足以稱大祭,而又一目了然,令人望而生厭,煞費苦心?!?/p>

在傳統禮制文化中,“敬”是禮的綱領?!抖Y記》開篇云:“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编嵭忉屨f:“禮主于敬?!笨追f達進一步闡述:“人君行禮,無有不敬,行五禮,皆須敬?!倍Y儀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人內心的敬意。因而,各種禮儀都有嚴格的程序規定。比如,要求參加者服飾整潔、容貌端正、步履緩慢、言辭謙恭、揖讓有節,甚至還需齋戒、沐浴等。儀式過程中的“拜”禮,就是為了體現內心的敬意。吳敬梓對泰伯祠祭祀儀式事無巨細的記錄,重復出現的細節“拜,興;拜,興;拜,興;拜,興”等,正是為了體現祭祀者內心的虔誠,表達吳敬梓對古禮古樂的恭敬之心。

(二)“祭宗祠”與祭祖之禮

孝親是我國封建社會倫理道德的基礎,也是中華之禮的根本。在人鬼之神中,皇朝的列祖列宗地位最為尊崇。古人認為,人死而為鬼,沒有宗廟供奉享祀,鬼便沒有歸宿,因此需建立宗廟為祖先亡靈寄居之所。在周代,天子、諸侯、大夫、士都建有宗廟,其中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士、庶人無資格建立宗廟,只能“祭于寢”(在住處的廳堂祭祀祖先)。帝王之宗廟即太廟。至明清時期,太廟祭祖仍是皇家最隆重的儀式之一。民間宗族祠堂祭祀禮儀,大致始于南宋,在朱熹的提倡下,士人甚至庶人開始建造祠堂以祭祀祖先。明清時期,家族勢力日益發展,祠堂祭祖之風盛行?!斗钐焱ㄖ尽贰凹蓝Y”條載:“漢人向重宗法,尊敬祖禰,故祭禮之隆,首祀先人;世家巨族皆立宗祠,歲時致祭?!薄都t樓夢》第53回賈府“祭宗祠”,即是明清時期“詩禮簪纓之族”除夕祭祖儀式的文學書寫。

在《紅樓夢》中,除夕臨近,賈府開始籌備祭祖儀式。開宗祠、收拾供器、請神主……“榮寧二府內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三十日,賈母等有誥封者,“皆按品級著朝服”,進宮朝賀?;馗?,眾人依次進入宗祠,舉行祭祖儀式。

只見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樂奏,三獻爵,拜興畢,焚帛奠酒,禮畢,樂止,退出。

《禮記·祭統》云:“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奔漓搿罢涯轮啤?,就是強調在血親基礎上的遠近疏親、等級有序。按傳統宗法制度,祭祖儀式由長房嫡長子主祭。賈府的長房是寧國府,其嫡長子賈敷早夭,因此由次子賈敬主祭。陪祭為賈赦,賈珍獻爵(賈政外出)。在《紅樓夢》中,賈寶玉是最重要的男性形象。在賈母心中,賈寶玉的地位遠超賈珍、賈璉等。但在祭宗祠儀式上,賈寶玉的地位不能與長房長孫賈珍比,也不能與榮國府二爺賈璉比,因而只能為祖宗“捧香”。這種儀式上的子孫排序,體現了宗法制家庭中長幼有序的等級特征。

接著,祭祀地點從宗祠轉至寧國府正堂,由“祭祖”儀式轉入“拜影”儀式:

眾人圍隨著賈母至正堂上,影前錦幔高掛,彩屏張護,香燭輝煌。上面正居中懸著寧榮二祖遺像,皆是披蟒腰玉;兩邊還有幾軸列祖遺像。賈荇賈芷等從內儀門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檻外方是賈敬賈赦,檻內是各女眷。眾家人小廝皆在儀門之外。

每一道菜至,傳至儀門,賈荇賈芷等便接了,按次傳至階上賈敬手中。賈蓉系長房長孫,獨他隨女眷在檻內。每賈敬捧菜至,傳于賈蓉,賈蓉便傳于他妻子,又傳于鳳姐尤氏諸人,直傳至供桌前,方傳于王夫人。王夫人傳于賈母,賈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東向立,同賈母供放。直至將菜飯湯點酒茶傳完,賈蓉方退出下階,歸入賈芹階位之首。

凡從文旁之名者,賈敬為首;下則從玉者,賈珍為首;再下從草頭者,賈蓉為首;左昭右穆,男東女西;俟賈母拈香下拜,眾人方一齊跪下,將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外廊檐,階上階下兩丹墀內,花團錦簇,塞得無一隙空地。鴉雀無聞,只聽鏗鏘叮當,金鈴玉佩微微搖曳之聲,并起跪靴履颯沓之響。一時禮畢,賈敬賈赦等便忙退出,至榮府專候與賈母行禮。(第53回)

祭祖之禮強調血緣之親與等級秩序,也就是“親親”與“尊尊”。在賈府祭宗祠儀式中,“檻外方是賈敬賈赦,檻內是各女眷。眾家人小廝皆在儀門之外?!边@是男女有別、尊卑有序、內外有別的表現。賈蓉“獨他隨女眷在檻內”,突出的是長房長孫在宗族中的地位。供品的傳遞過程,也無不體現長幼有序的特點。作者不厭其煩地描繪整個儀式的每一個細節,無一不在提醒讀者,這些人物在賈府中的身份與地位。祭宗祠儀式是中國人“敬祖尊宗”思想的體現,“祭祖禮是活著的家庭成員對已亡故的祖先表示懷念、敬畏之情的最重要的禮儀?!谇f重肅穆的氣氛中,子孫們似乎感受到了祖先神明的威力,從而把對祖先的敬畏之心,轉化為對封建傳統道德規范的遵奉,把道德的自我完善,作為對祖先繁育之恩的最好報答?!焙笫雷訉O在祭祀中感念祖宗恩德,重溫祖宗教誨,牢記優良家風,并祈求祖宗的護佑。

在《儒林外史》與《紅樓夢》中,“祭泰伯祠”與“祭宗祠”分別是作者傾注筆墨描繪的祭祀儀式。二者都采用史家筆法,秉筆直書,一絲不茍。然就儀式場面描寫而言,二者仍有區別。

在“祭泰伯祠”儀式中,杜少卿是祭祀儀式的發起人、準備人與參祭者。杜少卿將泰伯祠祭祀當作一件神圣莊嚴的事情,以無比虔誠的心態參與祭祀儀式。而杜少卿原型即吳敬梓本人。也就是說,吳敬梓在描寫泰伯祠祭祀儀式時,是把自己當作一個祭祀者,親歷“祭泰伯祠”的過程。因此,他以滿腔“敬意”呈現了祭祀儀式的全過程。

賈府除夕祭宗祠則有所不同。作者雖然也事無巨細描繪祭祀的全過程,同樣也有一種莊嚴肅穆之感。但作者是借寶琴之眼來寫祭祀儀式的。從文學角度,這種視角新穎別致,筆法靈動有趣。但就儀式描寫本身而言,卻透出一種疏離感。寶琴非賈府子孫,她是以看客的身份來觀摩賈府的祭祖儀式,而非祭祀的親歷者;她只能遠觀儀式,連“神主”都“看不真切”,自然也不會沉浸其中。寶琴的視角,或許也代表作者的視角。雖然賈府有曹家的影子,但作者卻“出乎其外”,冷眼旁觀這一場祭祖儀式。脂硯齋在第53回回前批曰:“‘除夕祭宗祠’,一題極博大,‘元宵開夜宴’,一題極富麗,擬此二題于一回中,早令人驚心動魄,不知措手處。乃作者偏就寶琴眼中款款敘來,首敘院宇匾對,次敘抱廈匾對,后敘正堂匾對,字字古艷。檻以外檻以內男女分界處,儀門以外儀門以內是主仆分界處,獻帛獻爵擇其人,應昭應穆從其諱,是一篇絕大典制文字。最高妙是神主‘看不真切’一句,最苦心是用賈蓉為檻邊傳蔬人,用賈芷等為儀門傳蔬人,體貼入細。噫,文心至此,脈絕血枯矣,誰是知音者?!?/p>

簡言之,同樣在小說中濃墨重彩描寫祭祀大典,作者的心態各不相同。吳敬梓描寫“祭泰伯祠”,是為了留存與推行古禮古樂,彰顯其道德教化功能;而曹雪芹描寫賈府除夕“祭宗祠”,則透露出對這種禮儀的質疑。所以,就小說藝術而言,這兩處禮儀描寫都不是出彩之處。但正如陳其泰在《紅樓夢》第53回評曰:“鋪敘繁密。作者頗費心機,而讀者毫無意趣,然在此書自不可少?!?/p>

二、作為文學事件的“祭泰伯祠”與“祭宗祠”

“祭泰伯祠”與“祭宗祠”雖然都采用史家筆法,但并不是真正的史家筆墨,而是一種文學筆墨,是小說家濃墨重彩描繪的大事件、大場面。小說家并非為了再現或記錄祭祀儀式,而是借描繪禮儀場景,表達對這種“禮義”的推崇或質疑,從而深化小說主題,表達對現實社會的思索。

(一)“祭泰伯祠”與《儒林外史》禮樂兵農的社會理想

《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其“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魯迅語)。明清時期,統治階級推行科舉八股取士之選官制度。讀書人為“功名富貴”,一味研讀八股,致使思想僵化、目光短淺。吳敬梓借小說對讀書人群體進行了無情的諷刺與鞭撻。在《儒林外史》中,很多讀書人失去了應有的風骨。金榜題名者,宦海沉浮,大肆搜刮錢財;屢試不第者,表面上以名士自居,內心則汲汲于結交權貴以追逐名利;深受八股文荼毒者,思想迂腐、毫無意趣;只有少數秉持圣人之遺訓者,能沖破名利之樊籬,堅守讀書人之品行與節操。另外,當時城市經濟繁榮,浮靡攀比之風盛行。吳敬梓崇尚儒家禮樂兵農的社會理想,認為先賢之德行可以警醒世人,最應該接受教化的就是讀書人。在第33回,作者借遲衡山之口說:“而今讀書的朋友,只不過講個舉業,若會做兩句詩賦,就算雅極的了,放著經史上禮、樂、兵、農的事,全然不問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湯武,卻全然不曾制作禮樂?!眳蔷磋飨Mㄟ^祭祀圣賢的方式,踐行古禮古樂,推行禮儀教化思想,蕩滌頹敗世風?!度辶滞馐贰返?7回祭泰伯祠、第40回蕭云仙祭祀神農、第56回“劉尚書奉旨承祭”等,都體現了吳敬梓“為國以禮”的禮治仁政思想。

吳敬梓之所以選擇泰伯作為祭祀對象,一方面因他自稱是仲雍之后裔,祭祀泰伯相當于祭祀自己的祖先;另一方面,泰伯形象所蘊含的禮讓精神,為他所推崇。吳敬梓將祭祀地點選在南京,也耐人尋味。在小說中,南京隱隱與北京相對,一在“野”,一在“朝”。莊紹光、杜少卿這些“在野”賢人,齊聚南京,以古禮祭祀先賢,其實也是作者“禮失而求諸野”思想的體現。在第33回中,作者特別點明,“一時賢士,同辭爵祿之縻;兩省名流,重修禮樂之事?!?/p>

三位主祭是作者心中理想的讀書人形象。主祭虞博士被視為當代吳泰伯,“不但無學博氣,尤其無進士氣?!彼疵?,寵辱不驚,既不以辭官為高,也不以出仕為恥,是理想的“真儒”形象。亞獻莊征君是一位知禮守節的儒者,他恪守君臣之禮,“道不行”則“辭爵還家”。三獻馬二先生,雖沉浸于八股制藝,也有追名逐利之心,但心存忠厚,濟人危難。這三位讀書人,象征著三種不同的思想境界,虞博士是“上上人物”,莊征君居中,馬二先生則為下。此三人,皆賢人君子,值得讀書人效仿。

作者還安排了一些假名士臧荼、景蘭江、蘧公孫、季葦蕭等參加祭祀大典,但他們在祭祀儀式中,無不滿懷虔敬之心。作者希望這些迷途的讀書人能夠受到泰伯禮讓精神的熏陶,在虞博士、莊征君等賢人君子的感召下,凈化心靈,迷途知返。此外,在祭祀之后,還描寫了“扶老攜幼”“歡聲雷動”來觀禮的百姓,作者也許希望這場祭祀盛典能夠影響普通百姓。

在第40回中,作者又安排一場蕭云仙祭祀神農的儀式。祭祀先農之禮亦屬吉禮。自唐以來,皇帝親行籍田之禮,以示重農勸耕之意。蕭云仙是吳敬梓推崇的儒將形象。他在奉旨筑城完工后,帶領百姓開墾田地、興修水利,并率百姓祭拜神農。吳敬梓禮樂兵農的理想,蕭云仙在青楓城得以實踐。除此之外,作者最后安排禮部尚書劉進賢備祭于國子監行三獻之禮,以祭祀幽榜諸賢,了結全書。

在小說中,與“祭泰伯祠”形成對照的是第47回五河縣節孝祠祭祀,后者鮮明地表現了五河縣“勢利熏心”的社會現實。余、虞兩家本為詩禮人家,然其子孫卻毫無禮義廉恥之心,本該肅穆的入節孝祠儀式,卻似一出鬧劇。吳敬梓以慣用的白描手法,描繪了大場面中的一個小細節:“方六老爺拿手一宗一宗的指著說與他聽。權賣婆一手扶著欄桿,一手拉開褲腰捉虱子,捉著,一個一個往嘴里送?!比绱瞬豢叭肽康幕鼒鼍?,暗含著作者對現實的悲觀與失望。

正是基于這種污濁的社會現實,有識之士提倡用祭祀先賢先儒的方式進行道德教化。吳敬梓曾參與籌辦南京泰伯祠修繕工作,并不惜變賣祖產予以支持,可見其倡導禮樂之決心。在小說中,吳敬梓特意為讀書人建造一座氣勢巍峨的泰伯祠,并且舉行一場宏大的祭祀大典。然而,泰伯祠最終還是走向頹敗。在第48回中,泰伯祠里祭祀器具雖在,卻已無人打理。在第55回中,蓋寬與鄰家老爹見到的泰伯祠,已是一片蕭條:

來到門前,五六個小孩子在那里踢球,兩扇大門倒了一扇,睡在地下。兩人走進去,三、四個鄉間的老婦人在那丹墀里挑薺菜,大殿上槅子都沒了。又到后邊,五間樓直桶桶的,樓板都沒有一片……鄰居老爹道:“當年遲先生買了多少的家伙,都是古老樣范的,收在這樓底下幾張大柜里,而今連柜也不見了!”

泰伯祠祭祀大典的盛況與泰伯祠荒廢的結局,是吳敬梓親身經歷的文學再現。遲衡山、杜少卿、虞博士、莊征君等的良苦用心,未能挽救頹敗的社會風氣。泰伯祠的荒蕪不堪,意味著吳敬梓理想的破滅。

《儒林外史》“雖云長篇,頗同短制”(魯迅),全書看似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中心人物或事件,但閑齋老人卻指出“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而第37回“祭泰伯祠”在全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祭泰伯祠是書中第一個大結束?!瓘拈_卷歷歷落落寫諸名士,寫到虞博士是其結穴處,故祭泰伯祠亦是其結穴處。譬如岷山導江,至敷淺原,是大總匯處。以下又迤邐而入于海。書中之有泰伯祠,猶之乎江漢之有敷淺原也。

正因為“祭泰伯祠”是《儒林外史》禮樂兵農理想的集中體現,作者才將“祭泰伯祠”安排在“書中的第一個大結束”,使它在全書結構中發揮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祭宗祠”與《紅樓夢》中世家大族的家庭圖景

《紅樓夢》是一部家族小說。除夕祭宗祠,是賈家一年中最重要的家庭祭祀活動,也是最能全景式展現世家大族家庭圖景的特地場景。然而,第53回描寫的“祭宗祠”,則是賈府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其恢弘莊重的祭祀儀式與賈家的現狀形成強烈反差。

賈府是典型的“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小說開篇就借冷子興之口說,“如今的這寧榮二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表面上看,賈家仍然風光,但已呈現衰敗之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后繼無人。雖然,“秦可卿之死”展現了賈府的煊赫氣勢,“元妃省親”也真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但秦可卿臨死前托夢給鳳姐,其實已經暗示了賈府衰敗的命運。那么,在除夕祭宗祠前,賈家現狀如何呢?俗話說“家和萬事興”。賈府的衰敗,從“不和”開始。這種“不和”,體現在賈家的各種人際關系中。

首先,是宗族內部矛盾。賈家作為“簪纓”之族,自寧榮二公開始,到玉字輩,傳代已有四世。各房之間,貧富懸殊,雖同在一族,但人心已散。其次,是寧榮二府的矛盾。按照宗法制度,寧國府為長,掌控族權,在宗族中地位超然。然而,賈家最年長者賈母出自榮國府,似乎神權、皇權也偏向榮國府。實際上,榮國府地位反而在寧國府之上。寧榮二府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再次,是榮國府大房二房的矛盾。賈母偏愛二房,榮國府內院的當家人鳳姐系王夫人的侄女,榮國府實際上系二房掌家。因為管家權,大房與二房積怨日久。這種矛盾集中體現在邢夫人、王夫人之間的明爭暗斗。二房內部也存在嫡庶之爭。賈寶玉與賈環嫡庶有別,其待遇完全不同?!笆迳┓晡骞怼本褪沁@種嫡庶矛盾的大爆發。正如探春所言:“咱們倒是一家子親骨肉呢,一個個不像烏眼雞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第75回)此外,父子之間的矛盾也不可避免。賈政希望寶玉走仕途經濟之路,以延續家族之榮光。而寶玉卻厭棄這種傳統的人生道路,“于國于家無望”。在傳統的世家大族中,主奴關系也是“家和”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年間,焦大這種忠仆可以在戰場上拼死護主。而此時的賈家,大批仆從欺下瞞上、聚眾賭博,甚至引來外賊,坑害主子。賈家內部重重矛盾,加速了家族的分崩離析。

賈府的除夕祭宗祠儀式,嚴格依照傳統祭祖之禮進行。宗祠被視為宗族的象征。宗祠常以其宏大的規模、奢華的裝飾、精美的雕刻、規整的布置,來彰顯祖宗的偉業、族權的威嚴、宗族的繁榮,使族人建立歸屬感、產生自豪感。賈家宗祠自然彰顯著賈家先祖的顯赫威嚴,其正門、抱廈、正殿,以及出自衍圣公之手、先皇御筆的匾額、對聯,無不表明“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勛勞慶賞聲名”。在宗祠,所有的賈家子孫,無論親疏貴賤,都聚集在一起,重溫先祖的尊榮。

在祭祀儀式上,“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整個程序仍是尊卑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秩序井然。但此時的賈府,“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等家庭倫常,多已喪失。寧國府作為長房,賈敬“一味好道”,喪失了為人子的責任。賈珍作為長房長孫、賈府的族長,卻道貌岸然,內淫外奢。整個寧國府,按柳湘蓮的說法,除了門前的石獅子,其他都不干凈。榮國府,賈赦好色昏聵,賈璉夫婦中飽私囊,寶玉鄙棄仕途經濟,真是“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除夕祭宗祠,也只不過維持著表面的光鮮。

在傳統宗法社會,祭祖之禮具有其崇高性與神圣感,是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維持家族與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儀式。祭祖之禮,首先是通過儀式感來強調血緣之親,突出“敬祖尊宗”的思想。祭祖儀式中特有的環境氛圍,使擁有共同祖先的族人凝聚在一起,以增強族人的認同感與宗族的內聚力。另外,無論是家,還是國,都需要秩序。秩序,則意味著等級。而“禮”的本質是等級,誠如“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記》)祭祖之禮,不僅要強調血緣之親,還需強調血緣的遠近親疏,通過儀式將族人的等級區別開來,并規定彼此的名分,規范宗族內部的秩序。因此,祭祀儀式都圍繞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倫常秩序而展開。宋代理學家程頤就非??粗丶雷嬷Y,認為“系人心,合離散之道,無大于此”(《二程集》)。這種思想在明清小說中也有所體現,如《歧路燈》以祭祖開篇,以祭祖作結,更是用三次祭祖的情形來展現譚紹文迷途知返的過程。這種描寫體現了作者對祭祖之禮的高度認同。

賈府的除夕祭宗祠,卻并未起到和睦人心的作用。元宵節,賈母在榮國府開夜宴,“曾差人去請眾族中男女”,“奈他們或有年邁懶于熱鬧的;或有家內沒有人不便來的;或有疾病淹纏,欲來竟不能來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貧不來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鳳姐之為人而賭氣不來的;或有羞口羞腳,不慣見人,不敢來的;因此族眾雖多,女客來者只不過賈菌之母婁氏帶了賈菌來了,男子只有賈芹、賈蕓、賈菖、賈菱四個現是在鳳姐麾下辦事的來了?!?第53回)在祭祖前,莊頭烏進孝來進年物,雖然單子項目可觀,但從他與賈珍的對話中可見賈家的經濟現狀已是入不敷出。祭祖之后,賈府實際上仍然人心渙散,并未呈現其樂融融的場面。在宗祠這個特殊的所在,在祭祖這種特定的時機,先祖的榮光與子孫的不肖形成強烈反差。與“祭泰伯祠”一樣,“祭宗祠”也在《紅樓夢》的整體結構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太平閑人張新之在第53回回后評曰:“而盛衰倚伏之機,已令人洞若觀火。五十三、四回正書之中幅,非此何足以鎮全部?!背雷陟羰琴Z府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護花主人王希廉第53回回后評曰:“極寫宗祠之盛、賞燈之樂,反照后來之蕭索?!辈苎┣垭m濃墨重彩地描寫除夕祭宗祠的大場面,但并不認為一場祭祀儀式能改變一個家族頹敗的命運,反而“真實地揭示出禮儀、禮制的腐朽和背后的丑惡,寓示著封建之禮正在走向消亡的道路”。這種對傳統禮儀的批判,在元妃省親的接駕儀式中也得到體現,固守君臣之禮的接駕儀式,扼殺了父女祖孫之親情,繁華盛典中,掩蓋的是元春的眼淚。

在宗法社會,禮是國家推行政治教化的工具?!岸Y者,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立后嗣者也?!?《左傳》)禮之有無,關系天下國家的存亡,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禮記》)。明清時期的禮儀制度,較之前朝更為成熟。明清時代的社會,已是高度禮教化的社會。朝廷按照八股取士以選拔人才,家庭依照綱常倫理以教育子弟。按照這一制度設計,大到國家,小至家庭,所有人都受到禮儀文化的熏陶,社會應該秩序井然、風俗淳樸;家庭應該父慈子孝、夫妻和美。然而,事實卻不盡然?!度辶滞馐贰放c《紅樓夢》分別從“儒林”和“世家”入手,為我們描繪了明清時期的社會現實。在《儒林外史》中,應該擔綱國家責任的士人,大部分為了“功名富貴”,“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抖Y記》云:“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蕢膰?、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眳蔷磋鞲叨日J同禮樂制度在國家教化中的作用。因此,為了挽救衰頹的“文運”,他將希望寄托在儒家的禮樂兵農思想上。他希望通過祭祀先賢泰伯,弘揚“真儒”品行,讓受舉業荼毒的士人,迷途知返。然而,“真儒”們的風流云散、蕭云仙的結局、泰伯祠的頹敗,意味著吳敬梓理想的破滅。

曹雪芹與吳敬梓不同,他將視野縮小至一個世家大族。在明清時期,社會仍保留著家國同構的鮮明特征?!凹沂切?,國是大家”,因此“欲治其國,必先齊其家”,家庭、家族、宗族的變化,實際上是一個國家乃至社會變遷的縮影。作為一部家族小說,《紅樓夢》集中展現了世家大族的生活圖景。作為“翰墨詩書之族”,賈家上下表面都嚴格遵循著各種禮儀規矩,但其具體行為卻處處違背禮儀背后所倡導的各種倫理綱常。曹雪芹并不認同傳統禮儀制度能夠發揮其應有之效用。因此,在他筆下,除夕“祭宗祠”的場面,與賈家人心渙散、子孫不肖的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秩序井然的“祭宗祠”儀式,未能起到和睦人心的作用,也挽救不了賈家最終頹敗的命運。賈家的命運,是史家、王家、薛家的命運,也是整個明清時期世家大族的命運。

“祭泰伯祠”與“祭宗祠”,這兩篇“絕大典制文字”,值得我們探究。它們出自不同作品,祭祀對象各異,弘揚“禮義”不同,描寫動機有別,但最終都未能達到祭祀儀式應有之效果。作為十八世紀最優秀的兩部長篇章回小說的重要情節,“祭泰伯祠”與“祭宗祠”可謂殊途同歸,共同揭示出封建禮儀制度的崩塌,預示著宗法社會的即將解體。

注釋

① 胡平生、張萌譯注《禮記》,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958頁。

② 王利器主編,章惠康注譯《史記譯注》,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59頁。

③ 金和《儒林外史跋》,李漢秋主編《儒林外史資料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301頁。

④ 吳敬梓著,李漢秋輯?!度辶滞馐穮R校匯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26頁。本文所引《儒林外史》原文皆出自此版本,不一一注明。

⑤ 按照商偉先生的研究,吳敬梓完全是“以儒家儀注為范本來描寫泰伯禮”?!皟x注主要關注于儀式的程序和操作細節,是規范性、說明性的文字,可以用作儀式指南?!钡?7回的儀式描寫可能出自丘濬《家禮儀節》以及明代官方儀書《大明集禮》。見商偉《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儒林外史〉研究》,三聯書店2012年版,第39—52頁。

⑥ 吳敬梓著,李漢秋輯?!度辶滞馐穮R校匯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61頁。

⑦ 《奉天通志》“喪禮·漢族”,載《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東北卷》,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頁。

⑧ 曹雪芹、高鶚著《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724頁。本文所引《紅樓夢》原文皆出自此版本,不一一出注。

⑨ 李曉東《中國封建家禮》,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頁。

⑩ 曹雪芹著,脂硯齋評《紅樓夢》,齊魯書社1994年版,第835頁。

? 劉相雨《論〈儒林外史〉與〈紅樓夢〉中的祭祀活動》認為《儒林外史》“不厭其煩地描寫了祭祀泰伯祠的詳細過程”,而《紅樓夢》對賈府祭宗祠活動進行了“概括和簡化”。該論可以完善本文分析的不足。見《經典對話——〈紅樓夢〉與〈儒林外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2018年9月,第47—50頁。

? 李漢秋《〈儒林外史〉泰伯祠大祭和儒家思想初探》,《江淮論壇》1985年第5期。

? 清嘉慶臥閑草堂本第三十三回回評。吳敬梓著,李漢秋輯?!度辶滞馐穮R校匯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17頁。

? 曹雪芹、高鶚著,護花主人、大某山人、太平閑人評《三家評本紅樓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868頁。

? 曹雪芹、高鶚著,護花主人、大某山人、太平閑人評《三家評本紅樓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868頁。

? 胡文彬《紅樓夢與中國文化論稿》,中國書店2005年版,第648頁。

? 胡平生、張萌譯注《禮記》,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438頁。

猜你喜歡
吳敬梓宗祠儒林外史
新加坡的廟宇宗祠會館建筑
朝歌的詩
關于加強漢壽縣宗祠管理與利用的調研報告
吳敬梓“休說功名”
吳敬梓是個敗家子?
單寶塔詩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倫理理想論析
從《儒林外史》來看明清科舉制度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宗祠建筑裝飾設計中的運用
吳敬梓“暖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