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鱗癌中DNA結合/分化抑制蛋白-2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表達及臨床意義

2019-01-05 02:02呂丹雨秦雪梅陳國輝白廣平
陜西醫學雜志 2019年1期
關鍵詞:脈管淋巴管鱗癌

孫 青,呂丹雨,秦雪梅, 陳國輝, 白廣平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耳鼻咽喉科(上海 201700)

喉鱗癌臨床中較為常見,主要見于中老年人,主要通過淋巴道播散[1]。近年人們關注腫瘤中的淋巴管生成對轉移的促進作用,并發現了以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EGF-C)為代表的淋巴管生成因子。研究認為VEGF-C可以與受體VEGFR3結合,促進淋巴管內皮細胞的增殖,為淋巴道轉移提供直接的通道[2-3]。DNA結合/分化抑制蛋白-2(ID-2)是近年學者在動物實驗時發現的因子,具有分化抑制的特征,主要通過抑制環-螺旋-環轉錄因子的作用對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進行調控[4],其對脈管內皮細胞的增殖可能有明確的作用。本實驗通過免疫組化的方法檢測喉鱗癌中ID-2和VEGF-C的表達,探討其臨床價值。

資料和方法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并經病理醫師明確診斷、行手術根治的喉鱗癌患者作為觀察組,共67例。納入標準:①臨床隨訪資料完整。②符合WHO中的標準。③患者或家屬均簽屬知情同意書。均留取患者完整的臨床資料及術后蠟塊組織。排除標準:①伴有其它器官惡性腫瘤。②有口腔及呼吸道手術史。③伴有遺傳及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④術前放、化療的患者。其中男34例,女33例,年齡43~88歲,平均58.8歲。選擇聲帶息肉的組織45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40~78歲,平均56.7歲。兩組常規資料的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ID-2和VEGF-C表達的檢測 ID-2和VEGF-C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公司,均為濃縮液。先行預實驗,選擇染色最好的濃度用于正式實驗(ID-2為1∶200,VEGF-C為1∶250)。正常實驗均由同一技師完成,一次性操作完成,嚴格按說明書的步驟進行,DAB顯色,減少人為誤差。

3 ID-2和VEGF-C結果的判定 ID-2和VEGF-C的定位是細胞質,二維方式評分,即:著色強度:無為0分;弱為1分,中等為2分,強為3分;陽性率:選擇2個高倍視野,取平均值,以<5%為0分,6~10%為1分,以11~30%為2分,以31~50%為3分,以>50%為4分。依著色強度和陽性率的評分之作為最終評定依據,≤3分為陰性,以>3分為陽性。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AS 6.12統計學軟件分析,采用χ2檢驗、線性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1 兩組中ID-2和VEGF-C表達的比較 兩組中ID-2和VEGF-C表達的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見圖2。

2 觀察組中ID-2和VEGF-C的陽性率在不同臨床特征分組中的比較 觀察組中ID-2和VEGF-C的表達與增殖指數、脈管累犯、淋巴結轉移相關,ID-2的表達與腫瘤的分化程度和腫瘤最大徑密切相關,見表2。

3 觀察組中ID-2和VEGF-C的相關性 應用線性相關分析,顯示觀察組中ID-2和VEGF-C的表達具有正相關性(r=0.58,P=0.040)。

表1 兩組中ID-2和VEGF-C陽性率的比較[例(%)]

圖1 ID-2在喉鱗癌中陽性表達 圖2 VEGF-C在喉鱗癌中陽性表達

臨床特征n ID-2+- χ2值P值 VEGF-C+- χ2值P值脈管累犯無51 20(39.2)31(560.8) 10.4390.001 25(49.0)26(51.0) 7.4130.006有16 13(86.7)2(13.3) 14(87.5)2(12.5)增殖指數≤5035 12(34.3)23(65.7) 6.5690.010 13(37.1)22(62.9) 13.6390.000>5032 21(65.6)11(34.4) 26(81.3)6(18.8)淋巴結轉移無43 17(39.5)26(60.5) 4.5360.033 21(48.8)22(51.2) 4.3340.037有24 16(66.7)8(33.3) 18(75.0)6(25.0)腫瘤最大徑≤2cm21 4(19.0)17(81.0) 11.1660.001 13(61.9)8(38.1) 0.1720.679>2cm46 29(63.0)17(37.0) 26(56.5)20(43.5)分化程度 5.6070.018 0.5500.458高+中42 16(38.1)26(61.9) 23(54.8)19(45.2)低25 17(68.0)8(32.0) 16(64.0)9 (36.0)

討 論

喉鱗狀細胞癌是發生于喉粘膜鱗狀上皮的惡性腫瘤,腫瘤形成常表現為失控性增生和分化障礙,對周圍組織和器官進行侵犯,形成浸潤性病變[5]。腫瘤多為高和中分化的,具有角化現象,部分病例顯示出明顯的異型增生,表現為彌漫性生長,出現低分化的特征,此種腫瘤的預后差[6]。腫瘤間質可以觀察到血管和淋巴管的新生,也能觀察到比正常喉粘膜的間質更多的淋巴管,尤其是D2-40和VEGFR3陽性的淋巴管,這些淋巴管增生后與機體原有的淋巴循環相連,為腫瘤細胞進入淋巴道創造管腔條件。淋巴管內皮細胞出現明顯增殖,也可以表現出較高的增殖指數,其中促進增殖最重要的因子是VEGF-C和VEGF-D,二者也被學者定義為淋巴管生長因子。VEGF-C是最早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家族中發現的淋巴管生長因子,作用最強,效果最明顯,其作用方式是通過VEGFR3實現的,VEGF-C/VEGFR3可能是作用的直接通路,能使淋巴管內皮細胞增殖,表現為DNA復制明顯。當細胞增殖到一定程度,在淋巴液的物理性沖擊作用下,可以形成具有功能的管腔,并與原有淋巴循環相通。腫瘤細胞通過此途徑形成轉移性播散。IDs蛋白是一類相對分子量為13-20kDa的小分子蛋白,其編碼的蛋白含有119-199個氨基酸殘基,此結構域含有親脂的α螺旋序列,在α螺旋中高度保守螺旋區通過其疏水基團的作用,形成二聚體,發揮轉錄調控作用,其對轉錄的調控作用可能是通過核因子起作用。ID-2是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具有所謂的“永生化”的結構和功能特征,其特點是能阻止細胞分化,使細胞發育停滯,呈明顯的增生狀態。近年也有研究顯示ID-2通過細胞表面的配體-受體發揮作用,其特點是通過泛素蛋白的作用來降解相關基質通路來完成的。也有研究認為ID-2過度表達可以延遲細胞老化,對調控細胞定向分化和胚胎發育有一定作用。還有研究認為ID-2可以促進初始器官的形成,并對成熟器官細胞的凋亡有一定作用[7]。有學者認為ID-2高表達時可以促進血管的生成,使CD34陽性的血管新生作用增強,同時對淋巴管的生成也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因此ID-2的作用譜可能更廣泛。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ID-2和VEGF-C的表達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二者具有癌基因樣的作用,二者是促進腫瘤形成的重要因素,二者的作用與對細胞的增殖生長的調控有關。結果顯示觀察組中ID-2和VEGF-C的表達與病變的增殖指數、脈管累犯和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提示ID-2和VEGF-C表達上調后能引起細胞增生,主要表現為腫瘤性的失控性增生,也表現為對脈管的侵犯和破壞,繼而形成淋巴道播散。ID-2是多種細胞的增殖因子,當其受到腫瘤性因子刺激時表達上調,其調控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bHLH依賴途徑(依靠CDKs抑制劑的調節發揮作用),另一個是bHLH非依賴途徑(通過pRB、Ets結構域轉錄因子發揮作用)。結果顯示ID-2高表達與腫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關,提示ID-2可以調節腫瘤的分化過程,并對起源細胞進行結構性的改建,同時對鄰近組織的直接蔓延起促進作用。ID-2升高時可以調節鱗狀細胞癌、腺癌和小細胞癌的分化,而分化是細胞由幼稚到成熟時的發育過程,因此其也是細胞在生長過程中不同發育時期細胞表現的形態反映,ID-2表達上調,能使細胞停滯于幼稚階段,腫瘤細胞的異型性更明顯,與起源組織的差異小,細胞核染色深,細胞的形態多種多樣,此類細胞具有高度增殖及高度侵襲的特征。本結果也顯示出ID-2的表達與腫瘤最大徑密切相關,提示ID-2對腫瘤生長過程具有明確的調控作用。相關分析顯示觀察組中ID-2和VEGF-C的表達具有正相關性,提示二者具有正向協同作用,ID-2對淋巴管生成因子具有促進作用[8]。因此ID-2的調控途徑可能更多,其也常作為上游基因,對下游相關信號進行調節,如VEGF-C、EGFR和PI3K/AKT等信號通路,引起淋巴管內皮細胞細胞增生繁殖,腫瘤細胞在淋巴管內遷移形成淋巴結轉移[9-10]。但是否ID-2/VEGF-C/VEGFR-3是一個經典通路尚有待證實。

總之,ID-2和VEGF-C在喉鱗癌組織中表達明顯升高,且具有協同作用,對腫瘤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猜你喜歡
脈管淋巴管鱗癌
惡性胸膜間皮瘤、肺鱗癌重復癌一例
幾何因素對微通道脈管制冷性能影響的分子動力學分析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內及肺外CT表現
頭頸部鱗癌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
脈管復康片聯合復方甘草酸苷和米諾地爾外用治療斑禿療效觀察
非小細胞肺癌CT灌注成像與微淋巴管生成的關系
聚桂醇治療左腋下巨大淋巴管瘤1例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鱗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肛瘺相關性鱗癌1例
基于二維非絕熱模型的脈管損失機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