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 “互聯網思維”辨思

2019-01-10 08:24張春花汪潔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19年12期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張春花 汪潔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互聯網思維”,其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關注大學生個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它是一種平等思維,要求打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單向度思維,建立“雙主體”理念;是一種聚合創新思維,要求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構建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育人模式;是一種技術思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科學技術提高教育實效。是一種平臺思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新領域、占領新陣地、應用新手段。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9) 12-0045-03

互聯網思維作為社會意識的歷史形式,是現實網絡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其概念首先出現于商業領域,特指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1]用以區別傳統的以效率、規模和標準等為管理要義的工業化思維,這一概念敏銳反映了時代發展的客觀變化對于社會意識的深刻改變,逐漸延伸至整個社會生活。近年來,“互聯網思維”遷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領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維的重要基點。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獨特的發生場域、應用對象與作用機制,因而需要從思想政治教育視域進一步厘清并總結互聯網思維的特點,明確其在思想政治領域中的具體存在與影響,才能有效吸收并應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創新發展。

一 網絡社會與“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是互聯網時代以及網絡社會發展的結果。隨著互聯網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及它們在社會生活中各種層面所引起的網絡化發展,我們已經毫無疑問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生活在一個卡斯特稱之為“網絡社會”的社會之中。[2]這里的“網絡社會”并不是指“網上社會”,即由互聯網技術支撐的懸掛在現實之外的“虛擬空間”,雖然網絡社會起源并依賴于互聯網技術手段的進步和發展,但當網絡改變了社會互動方式和社會組織形式,并以其承載的信息和意義流動改變整個社會結構時,與其相適應的群體價值觀也隨之產生,因此,互聯網促使生活在網絡社會中的人們逐漸學會借助網絡工具及網絡技術對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自覺做出思考,從而自覺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互聯網思維。正如恩格斯所述:“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3]因此,互聯網思維是體現當今時代特征、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思維方式。

網絡社會的方興未艾決定著互聯網思維也只是以雛形現身。在一般意義上,互聯網思維就是遵循互聯網的精神、規則和方法去思考、去認識、去實踐的思維方式。商界與學界對其主要特點的概括各有執重,商界認為其主要特點集中于用戶思維、創新思維、平等思維、開放思維、平臺思維、數據思維、跨界思維、流量思維、迭代思維、社會化思維及極致思維等,并認為以人為本的用戶思維是其核心。[4]很顯然,其中一些思維特點是基于商業戰略或策略層級而提出的思路、方法與途徑。但互聯網思維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不是因為它僅僅是商業技術、營銷等的操作層面的思想方式,而是因為它具有獨立思維形態的本質特征,即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更高分析、判斷、綜合、推理的認識活動,并形成了一種社會群體價值觀被認可接受,思維形態的社會意識特質使它具有了一種普遍的認識論意義,會對它所處時代的社會客觀存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實踐提供一種全新的闡釋,并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哲學和方法論意義上,對其思維特點進行再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界基本認同以人為本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思想,有學者提出互聯網思維是廣泛聯系對話溝通時代的新思維、是創新革命的思維、是大數據思維。[5]還有學者提出互聯網思維是高度重視、力求適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因而要按照互聯網的特點和規律、按互聯網用戶需求、按行業規范和產品質量標準去思維等。[6]盡管,倡導互聯網思維已成為社會共識,但其發展階段的初級性,決定了目前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思維方式,但它為我們增加了一個認識世界的全新路徑,與此同時也為我們改變世界提供了全新的方法,重構著人們社會實踐的方式。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互聯網思維”的內涵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必須具有互聯網思維。一方面,網絡社會改變了青年成長和社會化路徑,網絡作為青年學生獲取知識、信息和認識社會的重要和主要途徑,逐漸擠占和取代課堂和家庭等傳統教育模式的角色,使青年學生更多地受到了網絡社會整體知識、價值體系的引導和浸染,社會網絡化和網絡社會化,以及青年網絡化和網絡青年化,已成為當前我們認識和發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另一方面,網絡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歷經技術、制度到價值層面,升級演化為互聯網思維的影響,說明互聯網思維超越了工具性思維,呈現為系統性思維,深刻體現著當代社會意識形式的變遷,具有強烈的價值導向性,并且深刻改變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方法,不充分認識并合理運用互聯網思維,就難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聯網思維,主要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主體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對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生態做出的順應網絡社會發展的網絡化思考,這種思考既體現在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也體現在遵循互聯網精神,完善、改進、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實現“思維升級”,取得教育與引導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主動權。具體來講,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的互聯網思維內涵,應著重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關注大學生個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ヂ摼W思維本身具有的平等和開放特征,也意味著民主和人性化特征。它強調服務和重視人的價值,只有發揮了不同人群的潛力和能力,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和訴求,才能最大限度開發和利用人的價值,最大限度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商業中,它表現為消費者主權消費時代的到來,“用戶體驗之上”。在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則體現為育人目標由“社會政治需求”向“人的全面發展”轉變,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雖然“以人為本”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理念和價值原則已得到共識,在理論上也有較多探討,但在實踐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任務是實現其社會性使命和政治性任務,這是它內在的硬性規定,往往由此阻斷了“以人為本”的通路,使實際教育活動中難以達成“以人為本”。在當前的社會發展條件下,如果依然堅持追求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屬性,無視青年個性和身心特點、社會發展變化,必然帶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化和低實效。因此,以互聯網思維開拓“以人文本”的理念平臺和實施機制,是真正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標的重要引擎。

第二,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平等思維,要求打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單向度思維,建立“雙主體”理念?!捌降却_認個體人的獨立人格與主體性,它表達的是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在人格尊嚴、社會地位、社會資源等方面實現權利、機會、分配尺度同等化的要求?!盵7]互聯網無中心、多節點、離散的網狀結構模式和運作方式,決定了它的內在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它實現了個體獲取信息的平等性,也使信息權力由權威統治向社會發散。依托互聯網,大學生較之教育實施主體,擁有了獲取新興信息和多元思潮的突出優勢,教育實施主體如果不能快速適應新環境,不斷學習新知識,在教育過程中,其先賦的地位、職業優勢將慢慢瓦解,教與學的關系或將面臨解體的危機。因此,互聯網思維已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自上而下的單向度教育理念發起嚴峻挑戰?;谄降人季S的影響,教育實施主體不能固守居高臨下的教育方式,而要尊重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地位,實現“雙主體”互動,樹立平等、開放、互動、合作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

第三,互聯網思維是一種聚合創新思維,要求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構建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育人模式。當代,互聯網已成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為帶動整個社會各個領域的改革、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盎ヂ摼W+”各個行業,并不是它與各行業的簡單連接,而是通過雙向連接,產生互動、滲透、協同、耦合,最終出現大量“化學反應”一樣的創新和融合。[8]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思政”全員育人指導方針下,構建了層次鮮明、資源豐富、形式多樣、主體多元的立體化教育模式。這其中,圍繞“互聯網+課堂”、線上線下分享交流、多媒體參與、思政網紅教師引領等新載體、新形式,有效整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從個別學校向其他學校、再向社會蔓延,形成持續影響。當前,繼續推動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聚合創新,構建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育人模式,離不開互聯網思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和轉化。

第四,互聯網思維是一種技術思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科學技術提高教育實效。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衍生的大數據管理系統,不但可以強有力的收集海量信息,而且能夠對其進行整合分析,進而對其問題預測、解決策略提供重要價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掌握了大學生的大數據,并對其深度分析和應用,不但能夠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而且能夠有效化解矛盾、引領發展,實現需求牽引、問題解決和技術推動的有效連接。此外,網上課堂、線下交流、多媒體利用、各類學習軟件、應用小程序利用等技術手段的廣泛使用,都將極大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第五,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平臺思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新領域、占領新陣地、應用新手段。滲透式教育,或稱為隱性教育,是西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主要特色和優勢,這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的基本結論,也應是我們學習的先進經驗。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知”性教育、輕“情、意、信、行”干預,長期存在空洞說教的詬病。因此,對隱性教育的學習和進行本土化創新,探索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滲透式教育模式,應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發展方向?;ヂ摼W是一個雙向互動、自由共享的平臺,具有獨特的信息傳播方式,開放、共享、共贏是互聯網平臺思維的重要特征。由此也造成了互聯網的信息權力之爭奪。所謂信息權力,是指信息技術賦予個人或組織的力量,是個人或組織通過信息的有效傳遞形成社會輿論,從而對他人以及社會產生的影響力。[9]因此,利用互聯網平臺,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場,加強滲透性教育,就要求我們熟悉并應用多媒體技術及傳播學的相關知識,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實現受教育者的知信行轉化。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互聯網思維的要求

互聯網技術一定程度上沖擊和優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生態系統和發展秩序,互聯網思維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邏輯起點,正確應用互聯網思維成為改進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但在應用過程中,我們也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一方面,以互聯網思維啟動思想政治教育新發展,并不否定原有“灌輸論”的意義與價值?;ヂ摼W思維重構了社會思想的表達方式和傳播路徑,對“灌輸論”改進應用教育理念、具體方法及教學模式上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只有理論上的成熟,才有政治上的堅定。對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大學生進行理性意識形態的灌輸,充分發揮課堂陣地的教育主渠道作用仍然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應用互聯網思維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夠建立新型的感性意識形態教育方式,促使青年學生通過事物具體,內化于心靈,形成內心信念。從而與“灌輸論”形成的理性意識形態教育方式有機結合,有利于大學生正確價值信念的形成。因此,應用互聯網思維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是對以往“灌輸論”教學不足的彌補和改善,又是綜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思路,兩者并不是對立關系,更不能顧此失彼。

另一方面,我們既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如何以互聯網思維發揮教育優勢,也要對其自身的不成熟而有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保持清醒的認識?;ヂ摼W思維催生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誕生,但互聯網思維本身作為時代發展的社會意識形式之一,在網絡社會依然縱深發展、還未成熟定型的情況下,其思維特點、內容、表現方式等一系列發展特質還有待于得到充分的實踐檢驗和再認識,才能真正有效融合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轉型,必然帶來人們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改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對新一代教育對象整體特征的變遷,只有根據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和任務、探索適應網絡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策略,積極探索基于網絡社會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理念,才能直面挑戰,適應并引領時代的發展,并發揮社會主義事業生命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4]趙大偉.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4.

[2]曼紐斯·卡斯特.認同的力量[M].曹榮湘,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3.

[5]金元浦.互聯網思維:科技革命時代的范式變革[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0):46.

[6]周文彰.簡論互聯網思維[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16(2):5-7.

[7]劉少杰.中國網絡社會研究報告2017[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11.

[8]南旭光,張培.“互聯網+”教育:現實爭論與實踐邏輯[J].電化教育研究,2016(9):55-75.

[9]王冬梅.信息權力:形塑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J].天津社會科學,2010(4).

(責任編輯:張宏玉)

猜你喜歡
互聯網思維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論述互聯網思維在電子商務中的作用
互聯網思維下零售業發展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