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驅動式”整本書閱讀指導的策略探究

2019-01-11 02:36駱可青
教學月刊(小學版) 2018年34期
關鍵詞:原著整本書驅動

□ 駱可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作為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整本書閱讀有利于學生語用、思維、審美等綜合能力的發展與提升,為學生建立深度閱讀領域、養成終身閱讀習慣打下基礎。

筆者嘗試進行“任務驅動式”整本書閱讀指導: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學生圍繞一個共同任務,基于強烈的問題驅動,應用閱讀資源,通過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進行閱讀實踐,產生成果,促進反思和評價,主動建構包含批判、整合、創造等高階思維活動的閱讀模式。

一、深挖文字意義,驅動任務視覺化

驅動任務視覺化,即學生將閱讀中形成的個性理解以豐富的視覺元素混合呈現。它的形式不受限制,可根據書籍特色生成。根據Mosaicof Thought,視覺化策略應用于閱讀領域,不但可以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和獲取信息,還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并記住文本細節,檢測讀者對文本材料理解的程度,實現讀者與文本、作者的交流。設計視覺化任務,要用好天生的視覺性工具——肉眼、內心的眼睛,手眼合作,遵循視覺化思考的規律進行——自主閱讀,確定任務;搭好支架,協作設計;展示成果,評價效果。

以《森林報》整套書(四冊)閱讀指導為例。

第一階段:自主閱讀,確定任務。師生合作,借助目錄整理出四冊書中的相同主題,共4個。師生圍繞這些主題從各冊摘錄選文,組成同主題的文本群4個。學生自選一個文本群閱讀后,教師引出“創編《森林報》專欄”的視覺化任務,通過目錄聯結四冊書,對其整合,為學生開拓更宏觀的閱讀視野,幫助他們從更高階的思維層面來審視整套書。閱讀內容涵蓋四季,這樣的主題式內容重組,既關注了一套書的整體性,又照顧到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肉眼看到內心觀,以新視角開辟新閱讀,為接下去的開展閱讀實踐活動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搭好支架,協作設計。教師借助圖文資料,用一個個生動的專欄案例幫學生認識“專欄”;組織各“編輯部”創想自己的新主題;提煉并解釋制作專欄的關鍵步驟“選、剪、貼、寫”。開展活動時,教師巡視和引導,相機提供制作策略和修改建議。實踐活動開展前,教師先為學生搭好三層支架——識專欄、定主題、講步驟,從認知到方法,逐級抬升,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明確任務,參與其中?;顒娱_展期間,教師進行高頻高效的指導和鼓勵,情感上激發學生合作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實效上引領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閱讀,提升最終成果的質量,實現任務驅動閱讀的意義。

第三階段:展示成果,評價效果。教師說明展示方法,“編輯部”代表展示專欄,介紹包括主題、選文及理由、自擬小標題、獨創點等在內的相關內容。評價環節中,學生擔任“評委”,選出單項最佳成果和綜合最佳成果。此階段重在通過介紹和評比,將學生對《森林報》的豐富理解呈現出來。教師仍用方法引路,讓學生介紹時有邏輯可循,隨后的評價標準也從介紹的內容中產生,前后一致。同伴互評有助于學生互相比較學習,自我反思和不斷改進,使學習主體性更明確。

閱讀、思考、創作、展示,一線連之,一氣呵成。筆者為學生創設“編輯部”情境,讓學生化身“編輯”,承擔任務,參與評比。責任感和競爭意識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渴望和探究熱情。同時,對文本細節的關注和文本材料的理解,個體的積極思考和團隊的交流合作,與作者和作品的內在互動……這些看不見的能力培養因素都融入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運用分析、評判、整理、歸納、包容、重構等閱讀策略。書中文字被賦予了生命和深度,轉化成個性解讀和情智表達的符號。除了《森林報》,諸如《細菌世界歷險記》《昆蟲記》等科普讀物,《百萬英鎊》這樣線索明晰的作品,以及動物小說等,都適合采用視覺化任務驅動策略。

二、調動生命體驗,驅動任務戲劇化

任務戲劇化承繼自“教育戲劇”法,學生將所閱讀的文學作品部分或全部改編成劇本,分配角色,進行排練、演出,以獲得個體感悟和交流體驗。戲劇化任務要求全員參與,為每位學生搭建“悟真”“表達”和“創造”的平臺。這樣的實踐使讀、思、寫、演全方位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生命體驗,讓學生和杰出的文本深入對話。任務操作流程大體是:初讀作品,總體把握;品讀鑒賞,觀點分享;編寫劇本,合作修改;排練展演,綜合評價。

由原著改編的電影、電視劇、話劇、動畫片等作為配讀資料的書籍,十分適合用戲劇化任務驅動策略進行閱讀指導。筆者曾在《湯姆·索亞歷險記》《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城南舊事》、“哈利·波特”系列等書籍的閱讀指導中使用這一策略。以《湯姆·索亞歷險記》為例,筆者分四階段進行指導。

第一階段,結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7課《湯姆·索亞歷險記》開展導讀活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完整本書,這是參加后續活動的必要前提。

第二階段,觀看電影前,先發“調查表”。觀影結束后,學生馬上回看原著,對某一片段進行品讀、比較,填寫“調查表”。結果顯示,全班94%的學生認為電影拍得不如原著好,無一人認為電影超越原著。據此,教師引出“改編劇本”的任務。順從由“民意”引發的任務動機,承上啟下。借助原著與戲劇的比較,學生學會在情境中鑒賞文字,學會探究文本細節的真實性、復雜性,學會真聽、真看、真感受,學會多向互動與共鳴。

第三階段,學生根據“調查表”第2題分組,所填情節相似的4~6人自由組合(人數可酌情調整)。各小組從原著出發,合理想象,合作創編某一片段的劇本。然后開展組間輪換,互助寫下修改建議,各組可作二次修改。合作編寫劇本結合了讀與寫這兩種輸入與輸出活動,交互運用語言與非語言兩種交流形式,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把潛藏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與他人交流。

最后階段,展演評比。全員參與,既尊重個性,又豐富了創造性。顛覆、想象,再顛覆、再想象,各種想法彼此互補,就像一顆顆充滿生命力的種子,活躍于學生頭腦深處的每個角落。

《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戲劇化任務,推動了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特別是思辨能力的發展,告別機械閱讀和作業式閱讀,讓學生讀起來,動起來,把自己的理解“演”出來。無論是寫作和表演中的有形教育資源,還是學生分享、合作帶來的生命體驗,都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

三、彰顯思維成長,驅動任務話題化

話題化任務,指聚焦一個核心話題,設計前后相關的一組任務,形成“任務串”,貫穿閱讀始終。該過程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引領學生一步步走向真正意義上的深度閱讀。一個有價值的話題任務必定源自書中,有一定趣味和探究意義,能提升學生理解、寫作或思辨的能力。如閱讀《小王子》,學生圍繞“馴養”這個話題認識小王子,認識善意和生命的意義;閱讀《俗世奇人》,圍繞“一波三折”這個話題探索馮驥才的寫作特色;閱讀《西游記》,圍繞“預言”這個話題訓練學生預測推理的思辨能力等。

指導閱讀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時,筆者確定的核心話題是“三國群雄”,圍繞這個話題設計了三個任務,組成“任務串”。

任務一:識英雄。學生3人一組,閱讀并合作繪制“三國人物譜”,內容包括人物名、性格特點、主要事件?!度龂萘x》內容繁復,如果按常規閱讀方式進行指導,學生閱讀興趣難被激發,很難完成整本書閱讀。開展這樣的合作閱讀,能降低閱讀難度,整個過程大約需要花上2~3周。有了同伴的鼓勵敦促,學生更易堅持。繪制人物譜,對學生了解角色特征、性格、相關事件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務二:論英雄。以《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專題作引。易中天選擇了幾對人物評說功過,推選英雄,如曹操和劉備、周瑜和諸葛亮、夏侯惇和司馬懿等。以此為基礎,教師在班內圍繞“誰是英雄”這個母辯題,分設子辯題“司馬懿和夏侯惇誰是英雄”“周瑜和諸葛亮誰是英雄”等,學生可根據自己選定的英雄,從原著中找論據,或從其他渠道補充資料,到相應的子辯題組參與辯論。大家旁征博引,各抒己見。一個話題任務,根除了漫無目的讀書的弊端——囫圇吞棗、只重情節,促使學生主動求知、閱讀和表達。這些辯論,是閱讀任務話題化的成果,更是激發進一步閱讀的“催化劑”。

任務三:賞英雄。承接“任務二”,打破局限,放眼全書。學生可選擇書中任意一人,研讀與該人物有關的片段及相關資料,聯系人物性格和在主要事件中的表現,進行“我心中的三國英雄”主題演講。

一個話題引領一串任務,使閱讀更聚焦。觀點的碰撞源自對原著的多次審讀、辨析、消化。辯論和演講,讓學生頭腦里正在進行的思維革命、內化的知識和見解變得可見。整個任務串的完成過程彌足珍貴,學生的成長足跡和閃光點都在“三國群雄”這個話題任務的驅動下一一彰顯。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式”整本書閱讀指導很好地印證了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被激發,語文核心素養得到綜合提升。從整本書的版本比較、寫作特色探秘等角度入手,教師還可探索更多可行的任務驅動策略。

猜你喜歡
原著整本書驅動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驅動防滑仿真系統分析
《論語》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低年級整本書閱讀的推進與測評
漂流瓶
課后泛讀的有益嘗試——原著閱讀
2020年思辨式整本書主題閱讀1+2書單
屈宏斌:未來五年,雙輪驅動,砥礪前行
軌旁ATC系統門控柜接收/驅動板改造
在808DA上使用WIFI進行驅動數據同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