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文化發展中的邊界癥候及其矯治策略

2019-01-18 22:19劉旺旺俞良早
探索 2019年5期
關鍵詞:邊界文化

劉旺旺,俞良早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南京210023)

網絡的快速發展深刻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當今社會“無處不在、無人不用、無微不至、無所不及、無所不能”的客觀存在。它在深刻介入人們生活空間的同時,也隱性地形塑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人們在擁抱網絡帶來的自由表達、多元快捷等正面文化樂果的同時,“三俗”“惡搞”“黃賭毒”等負面文化惡果也如影隨形。網絡空間中正負文化共時并存,要求必須正視網絡文化發展中的邊界癥候。習近平強調:“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盵1]因此,如何打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文化空間,守護好文化邊界成為人們聚焦的熱點問題。

1 問題的提出

1.1 網絡文化邊界是否存在

邊界和邊界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人們身臨其中而不覺然,如國家之間的邊界、地區之間的邊界,這些是有形的可見存在,而在思想之間、文化之間也存在著邊界,這些是無形的虛擬存在。

網絡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引擎,不僅實現了人的自由性的延伸,而且實現了人的創造性的延伸;不僅延展了人們的社會關系,而且延展了人們的文化場域。有場域就有邊界,但網絡作為科技進步的當代體現,在人類日益走向全球化和現代化的征程中又常常追求的是“無界”。網絡科技作為客觀存在是“無界的”,而其伴生物——網絡文化卻是“有界的”。這種“邊界的張力”在推動了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同時,也使人們產生了新的困惑。那么,網絡文化邊界是否存在? 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有段話回答了這一問題。他說:“誰都不愿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ヂ摼W不是法外之地?!盵1]即表明,網絡文化雖然具有快捷、互動、自主、虛擬等顯著特征,但其絕非是法外之地,而是有邊界的。

近年來,針對網絡文化邊界問題,學者們圍繞網絡文化邊界的表現類型、存在功能、影響因素、變異原因、建構方式等進行了研究。有學者提出,“網絡文化自有其自由的邊界:是否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否切實維護了法律的權威,是否有助于社會公序良俗的形成,是否維護了國家、社會的公共利益及第三人的合法權益”[2]。有學者提出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存在著價值邊界、利益邊界、表達邊界,這些邊界分別發揮著對外來價值的拒斥功能、對網民思想的整合功能、對網民行為的約束功能[3]317-318。由上可見,網絡文化有邊界是可以肯定的,但邊界的特征形貌、內在機理、變異問題、建設理路等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

1.2 網絡文化邊界因何存在

網絡文化邊界之所以能夠在當前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正在于它自身在現時代表征出了諸多顯性或隱性的問題。

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前文化領域存在的邊界問題。習近平曾說:“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一些人價值觀缺失,觀念沒有善惡,行為沒有底線,什么違反黨紀國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當都敢做,沒有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家庭觀念,不講對錯,不問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渾渾噩噩,窮奢極欲?!盵4]這里即指出了文化領域出現的邊界模糊或忽視邊界等問題。針對網絡空間中存在的虛假、謾罵、色情等負面文化,習近平用兩個“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來強調要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網絡文化發展的邊界問題也引起了學者們的強烈關注。有學者提出網絡文化一方面在生存、思維、交往三個方面促進了人的主體性發展,另一方面卻帶來了人主體的自身異化、個性喪失、自律性下降、目的性缺失[5]。也有學者提出:“當‘色情文化’‘暴力文化’‘三俗文化’充斥著網絡文化空間時,人們如果意識不到其局限性或邊界性,或因其有價值合理性一面就漠視其負面影響,那便是人類的短視?!盵6]實際上,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網絡文化邊界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網絡空間,更會波及到現實社會的文化生態,使得“道德”與“不道德”的界限被淡化,使得“守法”和“不守法”的界限被模糊,最終造成人們的思想渙散、價值疏離與精神漂移。因此,打造風清氣正、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的網絡文化空間,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一個日漸凸顯且需要高度重視的議題。

質言之,學者們多維度地對網絡文化邊界問題的探究,并非是對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時代網絡文化發展的否定和回拒,而是對其以工具理性遮蔽價值理性、以理性邏輯遮蔽文化信仰的拒斥和批評。他們強調的是網絡文化的發展要遵循自身規律,守得住邊界和底蘊。從目前的研究動態看,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仍較為分散,或從資本邏輯的視角切入,或從人主體性的視角切入,而從網絡文化邊界自身的整體性切入的系統性研究較為薄弱。進言之,網絡文化邊界需要守護是已達成的共識,但學術界對具體如何守護仍有不同的意見,需要進一步開展整體性研究。為此,理解網絡文化邊界的癥候表現,析出其誘發原因,揭示其內在機理,探求其矯治策略,是營造風清氣正網絡文化空間的基礎和前提。

2 網絡文化邊界癥候的表現形態

2.1 科技進步與人文精神相疏離,呈現“重理輕文”傾向

網絡文化從字面解讀,分為“網絡”和“文化”,前者與人類的科技進步密切相關,后者與人類的人文精神緊密相連。從哲學層面去叩問科技進步與人文精神的現實境況是正確破解網絡文化邊界癥候的前提??v觀人類歷史發展,科技的進步必定帶來文化生活的變革。特別是近代以來,四次科技革命巨大地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但科技進步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其對人之為人的文化精神的踐踏,使得人們不得不回轉目光去反思科技進步的限度。用韋伯的論斷來概括,即現代文明的演進就是一個世界的祛魅過程。用馬克思的觀點來解釋,即資本主義在給人類帶來革命性變革的同時,造成了人前所未有的“全面異化”。與現代科學精神相比,無論是古希臘哲學,還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人類文化精神的重視始終存在,科技進步與人文精神呈現一致化、并行化的價值取向;但自從科學取代神話、宗教、哲學而承擔起宇宙的解秘功能,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鞍l達工業社會的技術成就,對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有效操縱,已經在神秘化的地方造成了一種轉折?!盵7]151人們逐步認識到,在科技及其內蘊的思維方式主宰的地方,人類的尊嚴和精神、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必定會被邊緣化,并在現實生活中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網絡作為科技進步的衍生物,人們在網絡產生之初對其充滿著期待,表征出“網絡決定一切”的價值傾向。但網絡終究是一種客觀的物質載體,人們在創造和利用網絡時必然要將自身的文化情感、文化行為或明或暗地賦予其上,由此產生了網絡文化。在網絡文化發展中,人們常常按照技術理性的一般邏輯,用信息化、數字化、標準化、計量化的評價標準去衡量文化,但是這種科技支撐的評價尺度的無度蔓延使得形而上學的終極文化關懷日漸消解。形式與內容錯位的有之、數量與質量分離的有之、實用與價值相悖的有之,呈現出重科技、輕人文的價值取向。網絡投票就是一種明顯的例證。網絡投票原本是利用科技進步充分表達民意民愿的有利有效方式,但在資本邏輯的支配和幕后黑手的操縱下,無度的轉發拉票、隨處的點贊送花成為常態,最終淪為一種野性的“文化狂歡”。只有從人類歷史價值觀演進的高度去透析和審視當代網絡文化發展中的邊界癥候,才會發現這與近代以來價值理性的黯然失色和工具理性的高歌猛進密不可分。因此,在大力提倡“科技強國”和“網絡富民”的同時,必須要走出“科技決定論”和“網絡萬能論”的認識誤區;在為網絡發展歡呼雀躍的同時,要記得為網絡插上文化的翅膀。

2.2 現實文化與網絡文化相交織,呈現“喜上厭下”傾向

以移動終端為基礎,依賴于互聯網技術建構起來的網絡空間,改變乃至重塑了人們文化的存在空間和表達方式。作為文化發展的高級形態,網絡文化自誕生之日起,就被人類社會寄以厚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網絡文化對于現實文化的沖擊,常被人們作為自由與進步而加以肯定,其所帶來的秩序錯亂與邊界混亂,則往往被輕描淡寫地表達為自由與進步的“天然代價”。然而,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清楚地看到,網絡世界并不是一個理想主義的烏托邦,相反,現實社會中的資本與權力,正在牢牢掌控著互聯網世界,并將互聯網變成攫取私利的野蠻叢林?,F實文化與網絡文化相交織成為當今顯著的文化業態,人們的文化活動、文化享受、文化群落、文化形式都迥異于以往。網絡語境中,人們的物理空間和思想空間都發生了巨變,其深度和廣度也超越了往日的時空邊界。相較于現實文化,網絡文化體現著獨特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對人們的文化選擇、文化判斷、文化行為、文化消費等有著深刻影響。

人的本質力量在網絡時代得到進一步彰顯,人有可能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8]189。相對于現實文化的整體性、持續性、真實性,網絡文化呈現出碎片化、便捷化和虛擬化的特征。人們在網絡空間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進行文化的自由選擇。網絡文化的永恒魅力正在于它通過花樣不斷翻新的言語、日益更新的形象、五彩紛呈的色塊、時尚愉快的旋律,加之日益方便快捷的現代技術,吸引了人們精神空虛的文化消費,愉悅了人們枯燥無味的機械生活。因此,現代生活中,人們網上聊天多了,面對面交流少了;看網絡劇的多了,看電視劇的少了;看電子書的多了,看紙質書的少了。在網絡文化空間,經綸世務者,可以忘卻營生之累、鳶飛戾天者,可以放下矜伐之心。雖然網絡文化中有虛有實,但所承載的思想與情感、價值和意義,也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有些在現實文化中難以表達的、難以敘說的、難以上演的,卻在網絡空間中野蠻生長、肆意傳播?,F實生活中的怨氣在網絡世界中得到慰藉,現實社會的不忿在虛擬社會中得以消解。網絡文化選擇和表達的充分自由,加之其隱匿性的特點,成為人們發泄和表達文化情感、文化情緒、文化情趣的最佳選擇地。

2.3 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相糾纏,呈現“淡雅濃俗”傾向

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民族,不僅要有精妙絕倫的高雅文化,更要有趣味橫生的通俗文化。前者是引領時代和民族發展的旗幟,后者是滿足廣大人民文化渴求的必需。事實上,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不是完全對立的,也并非水火不容,真正的文化經典往往能夠做到雅俗兼得、和諧相融?!皩嶋H上,雅之于俗的意義在于,以廟堂之正糾江湖之偏,俗之于雅的意義在于,以江湖之活糾廟堂之僵,最終達到一種‘雅俗兼得’的美好狀態?!盵9]因此,在文化認知上,不能孤芳自賞,固守高雅文化而視通俗文化為洪水猛獸加以拒之,也不能毫無下線,放低高雅文化的品位去擁抱格調低下的“三俗”文化。文化的邊界在網絡時代得以大大擴延。網絡成為文化發展的主流平臺,其海量、快捷、實時、共享等特點極大提高了文化的生產效率和傳播方式,成為人們獲得文化資源的主要途徑。然而,網絡一旦成為“三俗”文化的寄生地,就將如“蝴蝶效應”般地影響整個文化生態。當色情、暴力、炒作、戲謔、低俗等元素成了網絡文化獲取高點擊率的“制勝法寶”時,網絡空間就會蛻化成“三俗”文化的“溫床”。

在如今多元的文化場域中,人們常常將通俗文化完全等同于低俗、惡俗、庸俗、媚俗。為了博得眼球、傳播色情文化,為了能上熱搜、惡搞低俗文化,為了標新立異、制造虛假文化,使得堆砌著陳腐思想和低級笑料的文化沉渣不斷泛起,使得借古諷今、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的文化解構暗流涌動,使得無下限娛樂、無底線惡搞、無邊界漫漶的文化炒作成為常態。睥睨禮法的行為、戲謔社會的語言、黃色賭毒的彈幕,一再拉低網絡文化的格調,都在不斷觸碰著社會公序良俗和法律道德底線。人們在盡情享受網絡文化的“盛宴”中,不知不覺地開始沉溺于虛擬的自我世界之中,逐漸樹立起“以自我為中心”“以愉悅為目的”的價值導向,用無深度感代替了對精神信仰的追求。以“快手”直播為例,直播平臺雖然設置了作品發布的規章制度,網民自身內心也有著文化律令,但不少網民或為了名利追求、或出于價值張揚、或基于獵奇心態、或尋求文化狂歡仍發布情趣低俗、格調低下的作品。盡管網民可以按照平臺給出的十種分類(如違法違規、色情低俗、內容不適合孩子觀看、盜用作品等)進行舉報,但這種舉報及后續反饋是滯后的,并未對“三俗”文化進行前置性管控。因此,必須要明晰網絡文化發展中的邊界存在,不能讓人性的假惡丑披著文化的外衣在網絡空間橫行。

3 網絡文化邊界癥候的誘發原因

3.1 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實用主義

學術界關于中國文化中是否存在實用主義有歧見,但實用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普遍存在卻是無可爭論的客觀事實。近代以來的歷次科技革命不斷強化著市場經濟的正當性,使得人們對“實用”一詞獲得了更為寬泛的理解。人們不再去追問形而上的價值意義,更多地開始拜求形而下的使用價值。在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無國界地走向全球的同時,其內蘊的科技主義和工具理性也隨之擴散,從而為實用主義在全球的蔓延提供了新的動力。信息化革命催生了網絡文化,它以工具而非實物形態給人們以文化享受和精神滿足,因工具性而具有魅力和活力,但也因工具性而表征出對價值和意義形而上追求的嚴重缺憾,進而使得實用主義在網絡文化空間中野蠻生長。按照實用主義的一般邏輯,標準化、定量化、數字化意味著確實可靠、規范合理,但是它的無度蔓延不僅導致了超驗價值體系的解體,而且也掏空了人們文化情感的具體內容。感受取代了思考、軀體取代了靈魂、短暫取代了永恒,“在實用理性蔓延之處,到處可見的是無靈魂的軀體、無精神的肉欲和無思想的文本”[10]174。

實用主義在網絡文化發展中有兩種表現:一是經濟實用主義。網絡文化的生產者、傳播者、消費者都以經濟利潤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打著“多元文化”的旗幟,實質上卻忽略了倫理道德規范和法律規則邊界。另一是價值實用主義。網絡文化發展中,有人通過拿來、混合、摻雜等手段,放棄高雅積極向上的文化追求,滿足人低級趣味和動物性欲望的好奇。有人通過在網絡空間尋求刺激、色情、暴力等低俗文化來緩解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與挫折,滿足自身內心的情感價值需要。在實用主義文化觀念的籠罩下,網絡文化發展中的價值變異、思想曲解、理解錯位、消解神圣、格調低俗等時常發生,文化追求的過度虛妄、文化形式的過度包裝、文化產品的過度消費,最后演繹成無度的文化狂歡,使得網絡文化一再試圖跨越已有邊界。網絡文化表現出數量大質量低、形式多思想弱、內容富意境渾的樣態,如果沒有對文化的敬畏之心,沒有對邊界的守護之意,最終必將導致終極關懷的失落、理想信念的缺失、精神道德的虛空以及意義世界的坍塌。

3.2 資本邏輯操縱下的拜金主義

在人類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肇始于英國的工業革命不僅把現代科技納入市場體系,而且把追求增值的資本邏輯也植入人心。資本主義與拜金主義如一對戀生兄弟,資本的逐利本性和擴張邏輯驅使著自身不斷聚斂財富,實現資本的增值。拜金主義正是滋生于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雖自古有之,但只有在近代資本主義產生以來才顯現在人們的視野。它的價值導向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心理上盲目崇拜金錢;二是行為上以金錢衡量一切;三是價值上認為金錢是最高價值。對此,馬克思批評道,過去人們一向認為不能出讓的東西,這時都可以拿來交換,“甚至象德行、愛情、信仰、知識和良心等最后也成了買賣的對象……一切精神的或物質的東西都變成交換價值并到市場上去尋找最符合它的真正價值的”[11]79-80。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雖從經濟意義上對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巨變進行了肯定,但更從文化意義上對資本主義給人類文明造成的破壞進行了鞭笞。如何在理性化與世俗化交織的潮流沖擊中呵護文化的精神,成為近代以來人們不斷思考的話題。

網絡的興起給拜金主義的蔓延提供了新的寄生地,由此滋生了網絡文化發展中的拜金主義傾向。丹尼爾·貝爾指出:“現代文化拒絕體驗的任何限制或邊界。它的觸角伸及所有體驗;沒有什么是被禁止的,所有一切都有待開發?!盵12]12為了市場占有率,一味迎合低級、庸俗的趣味;為了獲得關注度,一味踐踏道德、法律的底線;為了賺取高流量,一味傳播淫穢、色情的信息。因此,缺乏新意、平淡無奇的文化為了能在文化之洋中脫穎而出,不斷開辟另類路線,觸碰社會倫理底線的有之、惡意造謠傳播特點的有之、挑戰公眾傳統審美觀念的有之。資本的逐利本性在不斷地綁架甚至驅使著一些網絡文化的生產者走向野蠻生長之路,奉行利益至上、流量之上的價值觀。在資本邏輯的操縱下,過度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成為文化生產者的唯一目的,直接導致網絡文化發展價值導向和功能定位的偏離。部分網絡文化的生產者和營銷者為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刻意生產和傳播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文化內容,打著人類低級趣味和好奇心理的擦邊球,讓暴力、色情、淫穢、迷信等內容充斥在網絡空間,肆意擠壓著主流文化的生存空間。人們長期沉浸在這種無聊空虛、過度娛樂的網絡文化垃圾中,必然產生精神空虛和文化危機,最終喪失對高尚精神的追求和道德責任的擔當。

3.3 審美泛化演繹下的享樂主義

文化審美古已有之,但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革、政治經濟的流變、文明程度的提高,其主體、對象、意識、體驗、標準、行為等也在不斷變化。在網絡文化構建的場域中,由于網絡數字化、扁平化、交互性、即時性、共享性的特質,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主流文化與大眾文化、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界限日漸消失。文化審美的邊界不斷擴延,開放包容、自由平等、互通共享成為現代審美意識的核心理念。在此意義上,網絡技術給人類審美文化的提升帶來了質的飛躍,但每一種技術都有其自身內蘊的文化偏向和價值導向,當沿著這種價值導向發展到極致,其“文化偏向”就會演繹成“文化錯向”,最終破壞人類文化的良序發展?,F時代,雖然人們對審美泛化的正當性或合理性仍存在意見分歧,但是審美邊界的擴延是不爭的客觀事實。事實上,無論是從經典的角度出發維護審美的高雅性,還是從發展的角度出發強調審美的大眾化,問題核心都在于如何克服審美邊界變更中對經典的解構、對市場的諂媚、對文化的消釋、對精神的怠懈。

審美文化邊界的擴容在資本邏輯的左右下,借助網絡空間,存在著明顯的泛娛樂化傾向。談及娛樂,人們常將其追溯至古希臘伊壁鳩魯學派的“快樂論”倫理學,把“伊壁鳩魯主義”看作是“享樂主義”的同義詞。事實上,伊壁鳩魯所追求的“快樂”是指精神上的安寧和肉體上的淡泊,而不是聲色犬馬的放蕩,快樂的根本在于心靈的寧靜。但這種與善相連的“快樂主義”在歷史發展中逐漸蛻變成“享樂主義”。人們往往抱著“存在即合理”的觀念,在獵奇心態和價值抑揚的心理背后,規避了現實文化的規約,開始借助于網絡去尋求文化的慰藉和心靈的安撫,而網絡文化的生產者和傳播者緊緊抓住網民的享樂心態,不斷碰觸文化的合理邊界。驚人眼目的“標題黨”、嘩眾取寵的“發燒友”及翻空出奇的“扒糞族”,都僭越了正常的文化邊界,使得優秀的思想在網絡中成為娛樂品、崇高的精神在網絡中成為不屑品?!耙磺泄娫捳Z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種娛樂至死的物種?!盵13]4然而,人們只要以自我為中心,擁抱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就會在無形中放棄任何抗爭,把無度享樂理解為最合理、最美好的生活態度。

4 網絡文化邊界癥候的矯治策略

“人類的需求,除生物性的需求外,其強度、滿足程度乃至特征,總是受先決條件制約的?!盵7]5這就提醒人們要守護好人類需求的邊界,逾越、踐踏、無視邊界就會走向反面。網絡為文化的繁榮興盛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但文化作為人之為人的精神旗幟和思想靈魂,不能在網絡化的浪潮中迷失方向、丟掉靈韻,要守護好邊界、保得住底蘊。

4.1 處理好科技進步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科技進步與人類福祉息息相關,與人類追求的價值理念緊密相連。但科技決不是價值中立的自由存在,而是與人類的文化追求相伴相生。

近代以來,科技與人文一直存在著邊界的張力,科技在沿著實證主義軌道取得顯著進步的同時,人的情感、靈性和想象的空間卻被嚴重擠壓。時至今日,科技發展已不再是單純地追求進步,而是要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評論摩擦生火和蒸汽機的歷史作用時指出:“毫無疑問,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還是超過了蒸汽機,因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盵14]492蒸汽機雖在社會領域實現了巨大的解放性變革,但摩擦生火對人的解放意義更大。因此,科技進步是否在實質性意義上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將是評價其歷史地位的重要評判標準。事實上,科技進步與文化發展并不是此消彼長的對立關系,而是緊密相連、互相促進的辯證關系。正確處理好科技進步與文化發展的關系,防止科技進步對文化發展的邊界踐踏,成為現代社會的突出問題。

縱觀歷史發展,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帶來了文化發展的騰躍。面對網絡科技的日漸興盛,將其視為“洪水猛獸”加以拒絕是不可取的,面對網絡文化的野蠻生長,用以包容心態聽之任之更是有失偏頗的。我們既要學會適應全球化、市場化、現代化進程中的科技進步,又要充分認識到科技進步的邊界,既要發展科學技術為人類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條件,又要努力遏制工具主義的無邊蔓延,從而保證人們的文化空間不會因此而被擠壓變形。在處理兩者的關系上,不能為了追求科技的“高速”飛躍,而不顧人類文化的精氣靈魂;更不能為了追求文化的“純潔”發展,就因噎廢食去阻止科技的進步。在網絡文化發展中,過分重視科技進步的實用性特征往往會忽視對文化精神的保護,過分強調文化精神則會造成實際生活中的保守傾向。只有在科技進步與文化發展的雙向互動、正向前進中,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14],而不是淪為異化的“工具人”和“單面人”。

4.2 處理好資本擴張與文化守護的關系

追逐利益最大化是資本固有的本性,它必然驅使資本不斷努力去突破一切邊界的限制進行逐利擴張,其終極目標在于超越束縛,打破一切羈絆、超越自然,徹底改造自然、超越文化,擺脫一切束縛去追求無限和無界。但資本追求的擴張決非是單純經濟利益的增值化,文化作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載體,必然會在思想上進行擴張,將其邊界不斷推向遠方,而網絡的興起給資本的文化擴張提供了便捷的平臺和天然的沃土。

習近平指出:“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布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等等,這樣的言行也要堅決管控,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盵1]實際上,網絡文化發展中的種種不良行為打破了資本與文化的邊界、混淆了網上與網下的邊界、剝離了網絡文化與現實的人的邊界,這背后常常是資本利益的驅使。然而,人作為有文化靈性的獨特存在,必須清醒認識到網絡文化可以無中心,但人的文化情愫必須有中心;網絡文化可以居無定所,但人的文化家園必須充滿溫馨;網絡文化可以自由傳播,但人的文化情感不能隨風逐流。在處理資本擴張與文化守護的關系上:一方面,不能因為資本具有擴張本性,就將其視為“異己”拒之門外,因為當前的國情決定了必須要引入資本來優化資源配置,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更優的文化產品和精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增長的文化需求;同時,也要堅決遏制資本自我增值邏輯主導下的肆意擴張及其對文化本質的消解。另一方面,不能因為文化要守護本性,就將其視為“至寶”并高高托起,因為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的時代潮流決定了文化必須要順勢而為,不斷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動力、生命力;同時,也要防止“文化復古主義”思潮對網絡文化不斷前進的干擾和羈絆。面對網絡文化的洪流,面對市場經濟的巨浪,如果泯滅了文化的追求,失去了文化的定力,如果不向低俗媚俗的垃圾說“不”、不向脫離大眾的浮夸說“不”、不向追利逐益的炒作說“不”,文化必將失去靈韻,淪為金錢的奴仆。

因此,網絡文化的發展既要讓文化能夠在開放的環境中奮力前進,又不能讓其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方向,既要讓網絡文化堅持人民中心,又不能讓其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針對網絡文化在生產、傳播、消費、評價等環節的資本擴張傾向,人們必須要做到心中有邊界、行為有底線,扶持主流網絡文化發展、形成積極向上文化能量、強化主流文化價值認同。

4.3 處理好現實規約與文化底線的關系

網絡文化極大地拓寬了人們表達文化情感、獲取文化食糧的范圍和渠道,豐富了人們文化交流和文化分享的方式,使得人們能夠擺脫空間和時間的制約而在網絡空間實現“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自由。但網絡文化來源于現實、折射著現實、影響著現實,是現實生活在網絡空間的文化反映。網絡文化不是“獨立王國”,必然受到現實映射,不是“自由王國”,必須受到現實規約,不能“為所欲為”,必須守住邊界,不能“肆無忌憚”,必須守住底線。習近平指出:“形成良好網上輿論氛圍,不是說只能有一個聲音、一個調子,而是說不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造謠生事、違法犯罪,不能超越了憲法法律界限?!盵1]人們由于思維慣性的影響,往往把“放縱”與“寬容”等同起來。事實上,這兩者具有本質區別,放縱是指對待低級趣味的、消極影響的文化形式采取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態度。寬容則是為優良文化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以便實質性地促使其發展。

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需要多元治理,不僅要建立好生產端的規則體系,也要建立好管理端的制度體系,不僅要涵養好用戶端的自律意識,也要樹立起效果端的評價機制。具體來說:一要有明確化的規范體系。制定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文明規約,實現網絡文化邊界規范的醒目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要有多元化的監管體系。建立政府監管、平臺監管、人民監管、法律監管,實現文化邊界監管的全覆蓋。三是要有生活化的教育體系。構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的立體化、開放式教育體系。四是要有常態化的發展體系。實現網絡文化邊界守護理念、守護方法、守護進程的常態化,不搞一陣風、大呼隆、一刀切。五是要有自律化的人格體系。網絡文化邊界守護最終要靠人的主體自覺自律來實現。因此,個人道德養成中的“自我教育”、文化實踐中的“邊界意識”、踐行規則下的“契約信守”,對于網絡文化邊界守護的意義尤為重要。只有從法律、制度、思想、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協同推進,共同營造良好的網絡空間氛圍,才能實現網絡文化的良序有道、健康有質的發展。

網絡文化發展中的邊界守護,決不是關起門來的孤芳自賞,更不是唯我獨尊的高傲自大,而是希望人們在擁抱網絡、享受文化的同時,能夠擔負其文化所承擔的歷史情感、共同記憶、精神信仰、價值追求。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黨的領導和主流文化的引領,離不開法律法規和技術制度的匡正,更離不開人的道德自律和文明提升。只有人們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既順應時代,又保持底蘊,既容得下多元,又守得住邊界,才能讓網絡文化以其獨特的存在方式在人類文化的百花園中奇花綻放。

猜你喜歡
邊界文化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守住你的邊界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拓展閱讀的邊界
突破非織造應用邊界
探索太陽系的邊界
意大利邊界穿越之家
誰遠誰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