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德育教育中的愛

2019-01-28 17:53黃富華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寬嚴相濟

【摘要】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愛學生。教師要用真誠的愛打動學生,用無私的愛感化、關愛差生;在寬嚴之中,顯露真愛;在心靈溝通中,予以尊重,引導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關鍵詞】真誠的愛;無私的愛;寬嚴相濟;以愛換愛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愛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陶行之先生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庇纱丝梢?,教師的愛多么重要??!師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品質,是教育成功的秘訣。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讓學生在師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呢?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用真誠的愛打動學生

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是學生的一種心理寄托,也是學生一種內心渴望。教師只要真誠真心付出愛,不但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溫暖之情,而且還很容易打動學生。一旦學生這種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可以增進師生友誼,產生情感共鳴,啟迪學生心靈,喚醒學生理智,就可以達到“親其師,信其師,樂其師”的境界,從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諦。

在班級里表現好的孩子常常是老師和學生的眼里是優等生,老師寵著,同學敬著,在他們的周圍只有贊許的目光和激勵的話語。如果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話,他們將來遇到困難時就難以承受,所以我在必要的時候,也會適當的批評他們,使他們知道自己也有錯的時候,應當改正自己的缺點,使自己更完美。例如:我們班的副班長,他學習成績優秀,品德高尚,遵規守紀??墒窃谡n堂上,他卻很不喜歡讀書,而且膽子小。因此我總會叫他起來讀課文,培養他的膽量。在評價時我告訴他如果能夠認真地感悟課文,鼓足勇氣戰勝膽怯的毛病,就能把課文讀得更有感情。經過我的教育和他自己的努力,他終于克服了毛病,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和優秀的班干部。

二、用無私的愛關愛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師不僅要愛聰明、漂亮、健康、學習好的學生,還要愛反應遲鈍、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用愛心感化他們。并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小劉,他是我班典型的“后進生”。父母離異,現和外婆住在一起,班上大部分同學不愿跟他交往,甚至捉弄他。他給人感覺比較孤僻,學習反應偏慢,學習習慣差,作業馬虎潦草。通過細心觀察和交流我了解了小劉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其自卑所致,而他的自卑主要來自父母的離異。他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想回避這個事實而又無法擺脫。針對小劉的情況,必須先幫助他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他工作才能開展。在征得家長、任課老師及同學們的理解支持幫助下,我首先通過降低目標的方式讓他也體驗成功。鑒于小劉在基礎知識方面并不是很差,問題主要出現在對知識的運用上。對此,我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討論了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激起他對前途的向往。針對其起點較低的現狀,我與他共同制定了相對應的目標,然后我協同其他任課老師及部分學習較好的同學,給他各科搭配一個小幫手。小劉看到這么多老師同學全力幫他,也漸漸有信心,閉幕式配合大家的幫助,成績也在實現一個個目標中不斷提升。通過小劉的轉變,使我感到“后進生”轉化工作中,只要給他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和更多的真誠和寬容,讓這些遲開的花朵一樣開得燦爛。

三、寬嚴相濟,顯露真愛

寬容與嚴格是矛盾的統一體,寬容是另一種意義的嚴格。這里說的寬容是一種教育藝術,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一種策略。它的前提是對學生嚴格要求,目的是使學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認和改正缺點、錯誤。教師要對差生“嚴中有愛”,對優生要“愛中有嚴”。

孩子畢竟是孩子,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不能只用嚴厲的批評、叫家長、寫保證書等簡單、粗暴的辦法來壓服那些屢教不改的學生,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只要我們捧著一顆寬容的愛心對待他們,他們也會在愛的力量下變聰明,會進步的。推心置腹,以誠相見,充分尊重相信學生,是師愛的表現。所謂“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這個道理。

我帶的班級中曾經有位個子比較高的男生,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成績差,忘性很大,書寫不認真等。對于他的種種劣跡、惡習我及時幫助他指正,但過不多久,又重犯,甚至情況比以前還糟糕。這時,我就與他共同找原因,研究改進對策,制訂計劃,并付諸行動。沒有想到,他真的在我的嚴格要求下,改變了許多,書寫認真了,作業能及時完成。雖然他的進步過程有點慢,也可能維持的時間很短,但只要教師給予他堅強的毅力和耐心的引導,相信總會回歸正道的。

學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錯誤是學生的“特權”,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正?,F象。我們只有對他們“嚴中有愛,嚴中有愛;嚴而有度,愛而有方”,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現教育的目標。

四、將心比心,以愛換愛

戈爾曼說過:“不能識別他人的情緒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币虼?,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做個有心人,用“將心比心”這一方法,去實現“以愛換愛”的目的。

在日常中有這樣的現象:有學生進辦公室,向老師報告,而老師正在工作或者與同事談話中,這時學生剛剛開口說話或是說了只言片語,老師就顯得極不耐煩,甚至批評學生來得不是時候。老師就沒有顧及學生的內心情感,更沒有想學生之所想了,這樣能與學生心心相印嗎?能換取學生的愛戴嗎?如果教師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一下的話,那么就會體驗到學生的無助。

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要以情為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顧及到學生的感情。這樣才能引起師生雙方情感上的共鳴,無疑利于師生雙方的有效溝通。教師用“將心比心”的方法,實現了學生“以愛換愛”的目的,對我們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綜上所述,說明了教育的本質是愛。在德育工作中,教師只有懂得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有巨大的熱情去愛事業,進而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項充滿挑戰性又具有愛心的工作,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同時還要不斷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別人。我們帶著對學生全部的愛走上講臺,讓學生在師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本禹.《當代心理學的新進展》、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簡介:黃富華,廣西賀州,漢族,一級教師,大專,研究方向:文史。

猜你喜歡
寬嚴相濟
淺議民族刑事政策
辦理盜竊犯罪適用新司法解釋過程中的難點及探討
淺析某些地方司法機關在貫徹執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中職旅游專業班主任寬嚴相濟管理策略探討
論行賄罪的執法困境和完善建議
試論我國刑法修改的幾個趨勢
“寬嚴相濟”“賞罰并舉”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