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移民生計現狀及對策

2019-02-14 07:40溫新榮楊金德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9年21期
關鍵詞:生計

溫新榮 楊金德

[摘要]生態移民,是指政府為了保護地區生態或為了使生態脆弱地區居民脫離貧困而實施的移民工程。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移民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還面臨政府對生態移民區搬遷后期關注度有待提高、產業基礎較差,產業鏈短,移民收入來源單一、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政府對移民地的早期規劃與現實實施存在沖突等問題。為此,應采取提高生態移民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健全生態移民保障體制,提升生態移民重建程度、保護民族文化,增強生態移民的社會適應性等措施提高生態移民的質量。

[關鍵詞]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移民;生計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生態移民,是指政府為了保護地區生態或為了使生態脆弱地區居民脫離貧困而實施的移民工程。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生態比較脆弱,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是國家實施生態移民的重點區域之一。生態移民從遷出地到安置地,生存環境、生計資本、生活習慣等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生態移民成效如何,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是生態移民的生計狀況是否得到明顯改善,生態移民是否真的能夠“移得出”、“留得住”、“逐漸能致富”。本文主要從可行性層面進行實證研究,便于相關部門了解政策執行的程度以及落實的實效性。

1 調研概況

1.1 調研價值

1.1.1 理論意義。首先,豐富和發展生態移民相關理論?,F有研究大部分都是從宏觀領域對生態移民進行理論闡釋,很少從微觀領域,特別是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出發。本文以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為研究切入點,有利于豐富和發展生態移民相關理論研究。其次,為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理論指導?,F有研究大部分從必要性層面闡述生態移民的必要性,很少從可行性程度進行闡述。生態移民是否可行,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是生態移民的生計狀況是否得到明顯改善,生態移民是否真的能夠“移得出”、“留得住”、“逐漸能致富”。本項目主要從可行性層面進行實證研究,便于相關部門了解政策執行的程度以及落實的實效性。

1.1.2 現實意義。首先,有利于從定量的角度了解生態移民的實效性?,F有研究主要從學理層面進行闡述生態移民,很少從實證層面闡述生態移民的實效性問題。本研究主要從實證層面進行闡述,有利于從微觀視角把握生態移民政策“落地生根”的情況。其次,有利于從比較視角透視生態移民生計的變遷?,F有研究主要從橫向角度進行研究,本研究不僅從橫向角度,還從縱向角度進行比較分析,探究生態移民移出之前和移出之后的生計變化情況。

1.2 調研對象

本文以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的生態移民為例,將生態移民的生計狀況作為調研對象,著重對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移民的生計情況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對象為水庫移民、自然保護區移民以及異地搬遷移民等人群,共245人,有效調查問卷為240人,有效概率為97.96%。如表1所示。

2 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移民生計現狀

2.1 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移民生計明顯改善

2.1.1 生態移民工程有序進行。在生態移民搬遷上,基本上都完成了相關的搬遷工作。庫區建設、生態修復等工作有序展開。

2.1.2 政府精準幫扶。政府積極安撫移民區的居民,協助移民區的群眾建設新的家園,出臺相關的政策進行后期的扶持,及時回訪移民區的群眾,關注移民的生活現狀,心系群眾,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

2.1.3 政策扶持。對移民區的教育實施政策傾斜,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2.1.4 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改變了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的落后狀況,部分移民區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移民基本生活有序進行。

2.2 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移民生計變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2.1 政府對生態移民區搬遷后期關注度有待提高。政府對搬遷戶的后期管理不夠及時,對后期扶持資金的發放效率有待提高,還需要及時了解當地居民的困難,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2.2.2 產業基礎較差,產業鏈短,移民收入來源單一。大多數居民離開原來的居住地后,耕地沒有了,收入減少了。從調查的情況看,農民沒有了耕地,接近60%的農民主要靠外出打工來養活一家人。個體戶就更少了,不到10%。因此,需要發展當地的特色產業,拓寬當地居民的收入渠道。

2.2.3 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從調查中我們知道仍然有許多地方移民搬遷進入新的地方后,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落后,路燈、水電、公路等都還沒有著手建設,醫療設施更加落后,居民的基本生活都沒有得到保障。如表2所示。

2.2.4 政府對移民地的早期規劃與現實實施存在沖突。政府對生態移民地區的建設早期規劃與現實實施存在差距,居民對搬遷后的生活不太滿意,希望政府改善。生態移民最期待的是解決住房問題,其次是學生的就讀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相關文件和政策對該地區的傾斜度還有待加強。如表3所示。

3 問題的成因

3.1 生態移民觀念有待更新

首先,移民者多來自于山區農村,思想觀念較為陳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導致農民害怕風險,不愿通過新渠道重新擇業、就業。

其次,絕大多數移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加上沒有受到專業的培訓學習,缺乏系統性的技能以及專業性的證書文憑,他們在進入勞動力市場時受到嚴重擠壓,謀生渠道受到限制,收入水平急劇下降。大多數移民選擇繼續耕種或者外出打工,而大膽嘗試創新創業和繼續深造學業的移民少之又少。因而,這種情況造成遷入區的留守老人和小孩增多,小孩未能在完整家庭呵護下成長,生理和心理都受影響。加之老一輩人對學習教育狹隘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多數移民子女在接受了義務教育之后,很少繼續初中之后的教育。這樣極大的阻礙庫區移民思想認識的提升。

最后,生態移民主要經濟來源渠道狹窄,主要經濟收入低,思想觀念沒能與時俱進,移民本身的文化素養、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得不到根本的提高。

3.2 國家扶持有待精準化

首先,生態移民的政策不夠完善和一些措施缺乏長遠性。由于生態移民工作經驗缺乏,而且生態移民人口多而廣,早期規劃移民政策的粗糙,加上生態移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極大變化,導致生態移民后期生態移民生計恢復十分緩慢,并且扶持發展政策支持力度不夠,較大部分生態移民家庭生計陷入困難,致富無門。

其次,生態移民補償政策在執行中出現短期性、拖延性和不完善性的缺陷。生態移民經濟補償政策沒有統一規定,在籌措生態移民資金中相當困難,因而搬遷安置資金嚴重不足,生態移民征收到的土地所得的補償款不多,甚至存在少部分生態移民的補償資金沒有完全落實到位的現象,難以保障生態移民的最低生活需求,生態移民生計發展較為困難。

再次,政府對遷入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未能完善到位。一是遠離城鎮化的很多地區的交通和水電等基礎設施都沒有建好,將嚴重影響到移民的工作生活。二是某些偏遠的遷入區學校的教育水平沒有達到標準,教師緊缺,設備落后,而且食堂伙食較差。三是社會保障體系較差,雖人人都有醫保,但是制度沒有完善到位,“看病難、看病貴”仍然是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3.3 生態移民社會相適應性有待提高

生態移民涉及的方面很廣,其不僅只是移民者居住地變遷,還包括生產生活方式、民俗文化、就業、公共福利等諸多的財產制度變更、文化適應融合和社會管理的問題。尤其對于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的移民者而言,生態移民必將帶來文化的變遷。移民進入新環境后出現的文化變遷以及心理方面的變化,特別在依賴當地條件生產生活的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地區,生態移民實施搬遷進入新的環境之后,生態移民者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傳統的文化習俗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這一系列的變化使得對于經濟社會上的承受能力相對脆弱的生態移民們在面臨陌生的生活時有些不知所措,由于生產生活方式、風俗民情、宗教信仰、語言等方面都不相適應,生態移民者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社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導致生態移民者對嶄新生活的積極性下降,甚至部分生態移民產生對于未來生活的惶恐感,他們難以安心地在新環境中進行生產生活。

4 對策

4.1 提高生態移民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

首先,教育傾斜。在優惠政策的支持和大力宣傳學習教育宏觀背景下,讓生態移民逐漸意識讀書教育的重要性,改變以往的錯誤觀念,讓生態移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使生態移民能夠盡早的融入社會,描繪自己的宏圖。

其次,創新創業扶持。針對想要創新創業的生態移民進行有效性、先進性、特殊性的教育和提供低利息的貸款創業基金。如,政府可以針對性的給生態移民開設各種培訓班以及講座,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提升他們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生產能力。

4.2 健全生態移民保障體制,提升生態移民重建程度

首先,生態移民搬遷到新的環境之后,處于弱勢群體的地位,面臨較多的風險,因此需要針對情況不一樣的生態移民設置相應的保障體系,以保障生態移民基本生活不受影響。提高生態移民安置補助標準,并對于補助及時準確的落實到每家每戶,在生態移民的補助問題上要遵循絕對公平的分配原則,不允許一刀切的生態移民補償和拖欠遲遲未發的現象。同時,對生態移民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充分了解生態移民者的家庭情況和存在的困難。根據生態移民具體困難不同的方面出臺不同的救助方案。尤其對家庭突發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極端貧困以及鰥寡孤獨廢疾者等生態移民除給予救助外,還采取一對一幫助脫貧的方法,讓社會中有一定經濟基礎實力的不同崗位的高職人員對貧困家庭給予針對性指導,盡早解決家庭困難問題。

其次,生態移民安置方式與產業經濟發展相結合,擴大生態移民的經濟效益。加強對移民安置后產業發展扶持力度,對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的產業進行構造,使產業化、集約化程度提高。采取政府組織企業參與的合作形式,盡快解決生態移民安置后的就業問題和生活經濟問題。

再次,增加對人力資源培訓的投資。由于生態移民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技能水平也落后,所以需要提高生態移民者的整體綜合素質,對生態移民子女教育給予優惠政策或者給予較長的移民特殊培訓,教會他們專門技能,解決生態移民后的生計問題。

最后,強化生態移民后期遷入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地完善遷入地的道路交通、水電、網絡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服務設施建設,使得各種設施得到長期有效的發揮,也讓生態移民的生活基本得到保障。特別地,對于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遷入地而言,更要給予高度持續關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督促加快建設工作的進度。

4.3 保護民族文化,增強生態移民的社會適應性

民族文化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經濟的發展,而滇桂黔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移民安置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關系都有其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要將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放在首位,從而在搬遷安置中重視對民族文化保護,尊重移民的各種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充分考慮到移民對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巨大差距的不適應性,在安置區的選擇中,盡量將生態移民安置同一區域生活。

事前做好民族團結的思想工作,促使生態移民與本地居民之間、生態移民和生態移民之間的團結互助、相互關愛、和睦相處,縮短生態移民者異地搬遷后在文化觀念方面的適應期,讓生態移民者對新環境感到滿意,充滿激情。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中國生態移民的起源與發展[R].2004.7.

[2] 毛澤東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8.

[3]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

猜你喜歡
生計
月賺萬元的茶葉包裝騙局
鄉村旅游開發前后農戶生計變化研究
生態環境的變化對民族村寨生計的影響與適應性研究
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對失地農民個體收入不平等的影響研究
農村老年人的生計、福祉與家庭支持政策
生態人類學視閾下藏族村落的生計文化變遷
社區居民生計模式變遷與土地利用變化的耦合協調研究
冰天雪地的生計與浪漫
返庫移民的“黑戶”歲月
從玉米到蔬菜:一個山鎮生計變遷的文化生態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