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地區虎故事類型研究

2019-02-22 12:23
歌海 2019年6期

任 寬

[摘? ? 要]中國西南地區生活著許多崇虎的少數民族,虎故事流布深廣,分為三大類型:義虎型、化身型和動物智斗型。該地區義虎型和動物智斗型故事從不同側面展示出人性美?;硇突⒐适庐a生的心理基礎在于原始思維擬人化和互滲律。

[關鍵詞]西南地區虎故事;類型研究;義虎型;化身型;智斗型

虎故事作為中國虎文化的主體內容之一,自先秦以來在中國文獻中就多有記載?!渡胶=洝酚性疲骸拔骱V?,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雹龠@應該是我們最早見到虎神形象的文獻?!痘茨献印m真訓》中“昔公牛哀轉病也,七日化為虎。其兄掩戶而入,覘之,則虎,搏而殺之”②,當是較早的人化為虎的傳說。

到近現代,隨著全國民間文學資源收集匯編工作的開展,與虎有關的故事被大量發現,《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收錄的虎故事多達340篇,還有縣市級民間故事集成中的虎故事,僅從不完全統計的數據來看,數量已很可觀,而學界對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其中,劉守華的《中國民間故事史》中《義虎型的〈義虎記〉》的研究較為翔實地考察了漢族人虎緣故事的形態,并對其亞型作了很有見地的論析;汪玢玲的《中國虎文化》將老虎傳奇故事分為十類展開介紹;孫正國的虎故事研究系列論文則對其作敘事學研究并闡述虎故事類型的構成演變及文化內涵等。近40年來,相關研究論文對虎故事的起源、傳播、流變、結構形態、美學特點等進行了討論。

鑒于虎故事是建立在人們虎信仰基礎上的語言形態,而中國西南地區不僅生活著許多崇虎的少數民族,虎故事流布還較為深廣,本文在吸取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參照國際通行的分類體系對西南地區的虎故事類型進行整理和研究。

一、西南地區虎故事的流布

中國“西南”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西南”相當于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云南省、貴州省,而廣義的“西南”則還包含了西藏和廣西兩個民族自治區。方國瑜從歷史的角度說:“西南地區的范圍,即現在云南全省,又四川省大渡河以南,貴州省貴陽以西,這是自漢至元代我國的一個重要政治區域——兩漢為西南夷,魏晉為南中,南朝為寧州,唐為云南安撫司,沿至元代為云南行省——各時期疆界雖有出入,而大體相同?!?③由于四川、云南、貴州三省分別與西藏、廣西相鄰,故在本文的具體研究中對西藏、廣西的虎故事也有涉及。

虎故事在我國的流布地域非常廣,《中國民間故事集成》340余篇的虎故事有近三分之一產生在西南地區:貴州27篇,云南27篇,四川24篇,西藏9篇,廣西9篇。這一地區縣市級民間故事集成中的虎故事近60篇。這是一個不完全統計,有待進一步完善。就民族而言,西南地區的虎故事主要流傳于苗族、彝族、土家族、漢族、布依族、畬族、毛南族、侗族、壯族、納西族、傈僳族、哈尼族、白族、獨龍族、拉祜族、普米族、景頗族、德昂族、怒族、傣族、佤族、藏族、羌族、珞巴族、門巴族、瑤族等26個民族。

從這些數據大致可以看出,西南地區虎故事的數量較多,涉及民族較廣,有必要從地域、民族、宗教信仰等角度對其進行考察。

二、西南地區虎故事的三大類型

虎故事是人們在虎信仰基礎上有關虎的神力與變化、報恩與際遇以及自然與人文關系的語言形態,既有濃郁的神話特色,也有溫馨的世俗意味。本文以《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簡稱AT分類法)和丁乃通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為基礎,結合西南地區虎故事的特征,將其歸納為三個類型。

(一)義虎型

義虎型故事指老虎受傷得到人的援助,又在人陷于危難時向其報恩的故事。這是人格化的虎,反映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這類故事最早出現在東晉志怪小說《搜神記》中:

蘇易者,廬陵婦人,善看產。夜忽為虎所取,行六七里,至大壙,厝易置地,蹲而守。

見有牝虎當產,不得解,匍匐欲死,輒仰視。易悟之,乃為探出之,有三子。生畢,虎負易還。再三送野肉于門內。(卷二〇)

虎報恩故事(AT156B)在唐代《廣異記·張魚舟救虎》、五代《中朝故事·老嫗拔虎刺》可見,故事情節漸趨豐滿,可見這個原型一直在流傳。

到了近現代,流傳于西南地區的義虎型故事情節包括:

1. 受困得救。老虎遇到困難:(a)腳掌有刺;(b)被獵人追捕;(c)陷進刺叢;(d)被骨頭或金簪卡住喉嚨;(e)難產;(f)饑餓。之后被恩人(草醫、接生婆、孫思邈、砍柴郎、農家女)所救。

2. 恩人遭難。(a)生活困窘;(b)無人贍養;(c)受冤被誣;(d)沒有妻子(或丈夫)。

3. 老虎報恩。(a)送衣送食物;(b)做媒送妻;(c)虎咬惡人或大鬧官府救人;(d)甘當恩人坐騎。

四川省巫山縣流傳的一篇義虎故事是這樣講的:上山砍柴的劉老五遇到被獵人追捕的老虎,他將其藏在柴草叢中使之幸免于難。老虎得救后,劉老五與之結拜為兄弟?;⒏绯4柏i相送,逮完野豬便逮家豬,鄰里不依,將劉老五告到官府,虎哥召來三十二只老虎圍困京城,劉老五得救。因老虎只聽劉老五的號令,于是皇帝封他為山王土地。①

就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義虎型故事在西南地區共10篇,可分作兩個亞型:報恩亞型和贖罪亞型。報恩亞型在貴州、四川、廣西均有流傳,貴州的《老虎求醫》(侗族)、《老虎請人看病》(苗族)、《老虎和山妹》(彝族),四川的《孫思邈騎虎看病》《“虎銜”的來歷》《劉老五和虎哥》,廣西的《老虎鬧公堂》(漢族)、《虎大哥》(壯族)。這一類型的情節結構與其他省份的虎報恩故事頗為相似。值得注意的是貴州的兩個贖罪亞型《虎孝祠》 ②和《虎兒》 ③,兩則故事均是虎吃人后,為了贖罪替其奉養老人。二者的區別在于,前者的虎仍是一只人格化的通人性的虎原型,后者的虎則變成被它吃掉的人,增加了虎化人情節。

(二)化身型

古代多有變形信仰,化身型虎故事分人化虎和虎化人兩個亞型,其中人化虎型故事早有流布?!痘茨献印m真訓》《文選·張衡〈思玄賦〉》均有牛哀病而成虎的傳說,化身型虎故事的濫觴見于西晉《博物志》:

江陵有猛人,以化為虎,俗又曰虎化為人,好著紫葛人,足無踵。(卷二《異人》)

人化為虎的故事在《述異記·封使君》《齊諧記·薛道恂》《廣異記·范端》《會昌解頤錄·峽口道士》《續玄怪錄·張逢變虎》《酉陽雜俎·王用化虎》《傳奇·馬拯》《仙傳拾遺·盜物化虎》中可見。

古文獻中的虎化人故事則出現得較晚一些,自唐至明盛傳虎化人的故事,如《廣異記·虎婦》《集異記·崔韜虎婚》《河東記·申屠澄虎婚》《原化記·天寶選人》《虎薈·邱大本虎妻》《隆慶海州志·虎皮井》等。

就近現代流傳于西南地區的化身型虎故事而言,人化虎亞型故事情節與古籍所載相比有特殊之處,且虎化人亞型故事數量遠多于人化虎亞型,這是值得研究的現象。

1. 人化虎亞型

這類型有兩種變虎情形,一是活人變虎,二是死后變虎。

活人變虎故事以貴州的《阿方變虎》(苗族)和《跟虎成豹》(苗族)最為典型。阿方因吃到虎尿變成老虎的兒子,但又不舍家中妻兒,常送食物接濟他們?;⒛镆馔馑劳龊蠛竽锒啻蜗氤缘舭⒎?,虎爹無奈之下只好讓他重新變成人回家。①《跟虎成豹》中丈夫哈好吃懶做成天上山躲清閑,遇到老虎后想要跟它一起進寨子拖豬羊,于是老虎用舌頭順著他的肋骨舔下一條人皮,又將虎毛粘在皮肉上變成虎斑紋,轉眼哈變成了人頭虎身爬行如虎的怪物。有一天老虎受傷瀕死,哈半人半虎難以獨自生存,老虎對著芭茅草吹了三口氣讓哈銜在口中,打滾變成了豹子。②

死后變虎故事在云南、貴州、四川均有流傳,其中《龍學變虎》 ③《睹絲和滿奏》④都是丈夫死后被老虎精所迷變成老虎,妻子鍥而不舍地追蹤救回丈夫,使其重新變回人類。后者還復合了“虎皮”母題,睹絲變回人形需在火上炙烤,直至全身虎皮脫落。以《虎爹與旱煙草》⑤和《直夠和他的虎爹》⑥為代表的故事多是小兒子受哥嫂欺凌,父親死后化虎幫助小兒子娶妻過日子,惡哥嫂最終受到懲罰。

孫正國教授分析了人化虎亞型的深層涵義,過去人們對現實的逃避,找不到出路時只好借助幻想的化身一走了之,這是人們對現實持否定態度的消極人生哲學的寫照,又是一種向往自由的理想。另外,還陳述了一種無法逃避命運制約的宿命論。⑦這在《齊諧記·薛道恂》《會昌解頤錄·峽口道士》中有突出表現。顧希佳教授也指出:“《封使君》傳說直指一官吏,借以抒發百姓對貪暴官吏之憤怒,則尤為可貴。此后,‘封使君遂成為虎之代稱,為文人常用典故?!雹喙偶羞@一類型多具上述特色,西南地區的人化虎亞型還呈現出頗具民族特色的審美風格。人在主動(或被動)變虎后多不傷人,往往留戀曾經的父母妻兒并繼續照顧他們的生活??v然是像《跟虎成豹》中的哈那樣好吃懶做由人變半虎最終成了豹子,也從未傷過人。筆者認為其深層原因應該與這些少數民族崇拜老虎或以虎為祖的觀念有密切關系。由此根源,西南地區發現的虎神話蘊含大量人虎互化情節,至少有9個民族(苗族、土家族、彝族、白族、傈僳族、怒族、壯族、納西族、珞巴族)發現了這類神話故事。例如,《苗族不吃虎肉》(苗族)、《開紅山的來歷》(土家族)、《虎氏族》(彝族)、《傈僳虎氏族》(白族)、《銅鼓老祖包登》(壯族)、《阿巴達尼和阿巴達基》(珞巴族)等。

2. 虎化人亞型

西南地區的虎化人亞型可分為兩類:人虎婚(AT400D)、虎精害人。

自唐以來人虎婚戀故事多圍繞虎皮的穿脫鋪展故事,披之為虎,去之為人,老虎多變成妙齡女子。人虎婚故事在四川、貴州、廣西都有分布,但這些故事幾乎沒有“虎皮”母題的存在,且老虎有變女子也有變為男子的情形。

貴州的《稚榜嫁虎》(苗族)中的老虎,躲在籬笆下聽到美麗的稚榜對父母說寧可嫁老虎也不嫁癩子,于是進屋銜起稚榜就跑。稚榜醒來發現老虎就地一滾變成漂亮小伙,兩人結為夫妻恩愛生活。當虎丈夫帶著妻兒看望岳父母時,癩子家來搶親,被成群結隊的虎親戚嚇跑,從此以后稚榜與虎丈夫回了山林。①

在四川、貴州流傳的《虎妻》《大門上方掛網子》等故事中老虎變成女子與人成婚,其變形的方式是:拔牙齒往頭一插變成梳子,尾巴一甩變成裙子,打個滾變成人;裙子一擰變成老虎尾巴,取下梳子一咬變成老虎牙齒,地上一滾變成花斑老虎。穿裙戴梳的形象與當地苗族女子的穿著打扮非常相似。我們可以判斷,人虎婚戀故事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發生了變化,明顯受到當地風俗民情的影響。

還有一則比較特殊的人虎婚故事《虎兒娃》,山妹子是與一只原形虎成親,并生下一個半人半虎臉的兒子,虎兒娃天生神力救了公主,并娶她為妻。新婚之夜公主將酒噴到他的臉上,虎兒娃的臉頓時變成人形,兩人從此恩恩愛愛。②

虎精害人故事在這一地區流傳最多的當是老虎精搶親,流傳于黔西北各縣的部分苗族村寨及云南的東北和云南西南的汶山區,所有異文幾乎都在萬字左右。諸如《鬧蓋導配饒與懇蚩噌谷嬤奏》《偌排和蒙芝彩谷奏》《安品與滿奏》等。此外還有類似老虎外婆的《放鴨姑娘》、騙親害人的《兩兄弟和兩姊妹》等。另外,在義虎型故事《虎兒》這則贖罪亞型故事中,老虎變成了被它吃掉的人并代替其贍養父母。

據不完全統計,化身型虎故事共計23篇,就地域和民族來看,數量最多的是貴州,主要流傳于苗族、彝族和土家族地區。

(三)動物智斗型

還有一類敘述老虎與其他動物之間對立關系的智斗型故事,故事內容多以弱小戰勝強大,小動物戰勝大老虎為結局。孫正國教授把這類故事分成四個情節單元。

1. 不受歡迎的老虎。老虎具有驕傲、愚蠢、懶惰、狂妄、霸道、狡猾、聽信讒言和忘恩負義等弱點,其他動物或人因此憎恨它。

2. 斗虎。動物或人以各種計謀(a)不公平的比賽、(b)巧設陷阱、(c)欺騙它履行諾言而把它綁在樹干上、(d)騙它把煙槍當作煙管、(e)挑撥離間等來欺騙老虎,以便斗敗老虎。

3. 中計。老虎自以為是,結果中計上當。

4. 慘痛的教訓。老虎因自己的弱點而遭受痛苦,或者失去生命。③

動物智斗型虎故事雖然在我國許多民族和地區中流傳很廣,但它的變異比起其他的故事類型要少得多,以“老虎學藝”和“老虎怕漏”型來看,西南地區發現的故事中的核心情節結構相對較穩固,只是在少數細節上發生了變化。

“老虎學藝”是虎向貓拜師,當它自認為學會了所有本領要恩將仇報吃掉貓時,貓爬上了樹,而這最后一招貓并沒有教給老虎,老虎只能束手無策悻悻離去。貴州黎平縣流傳一則老虎學藝故事,老虎想向貓學習如何吃動物不滴血的本領,貓怕它學會后拖咬家畜不露行跡就拒絕了它,從此以后貓虎勢不兩立。①

“老虎怕漏”型多是貧窮的老兩口怕下雨屋漏,不料雨夜想要偷牛的老虎聽到了他們的話:“不怕老虎只怕漏”,虎以為“漏”是比自己還厲害的東西。此時一個小偷也來偷牛,誤將虎當牛騎了上去,老虎以為小偷是“漏”,驚慌奔逃,而偷牛賊看清自己騎的是老虎嚇得趕緊上樹。流傳在四川彝族中的《不怕老虎怕“開開”》②在情節上有所改變,老兩口變成了母親和孩子,“開開”在彝語里是開水的意思,故事結尾部分增加敘述了人在老鼠、蜂子的幫助下消滅虎、狼、熊、狐的情節,進一步增強了故事的趣味性。

動物智斗型虎故事數量較多,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西南地區發現的故事就有47篇,在23個民族中均有流傳。這類故事常用寓言體來表現老虎作為兇猛野獸的自然習性,其中呈現出的弱小動物與大型動物、人與野獸之間的對立沖突關系和結局,也是人們對現實境遇的隱喻性表達。

三、西南地區虎故事的類型考察

西南地區虎故事的三種類型中,智斗型數量最多,基本情節結構與其他省份的智斗型虎故事區別不大;義虎型故事的數量最少,且就目前所搜集的資料來看,只有報恩亞型和贖罪亞型兩種,尚缺尚義亞型③,但在報恩亞型中復合了虎化人情節;化身型虎故事在這一地區的流布頗具特點,一是人化虎亞型數量遠少于虎化人亞型,二是虎化人亞型在貴州苗族聚居地大量存在,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來看,沒有作為變化媒介的“虎皮”出現,三是人虎互化情節出現在西南地區至少9個少數民族的虎神話故事中。老虎故事大量存在于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中,它們產生的背景和根源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研究,化身型虎故事表現出的特殊性也應結合古籍文獻和民族民俗考察其獨特的文化內涵。

(一)西南地區虎故事義虎型和動物智斗型的本質涵義

義虎型故事早在東晉《搜神記》中就有記載,唐至明,再到近現代,義虎型故事一直傳承發展,儒家思想中的“忠、孝、義”被賦予在人格化的老虎身上,老虎的受恩報恩、犯錯贖罪充滿人情味,體現的是人對世間情、理、自我和他者的認識和態度。

藏族《甘丹格言》中的一首格言詩:“愚者碰到重要關頭,一點小事也要恐懼;請看把人錯當‘水漏,老虎嚇得心裂命休?!绷掷^富教授判斷這則“老虎怕漏”型格言詩的故事來源出于佛教。④“虎怕漏”型的動物智斗故事與其他智斗故事(如,小動物與虎較量最終獲勝)一樣,老虎的弱點被突出,以弱勝強的寓言體表達可以用來類比人所面對的生存境遇,自我與他者之間既對立沖突又和諧共處的關系,從本質上來說,體現的還是人對善惡的態度,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兩類虎故事都從不同側面展示出人性美,敘事輕松,趣味性和教育性并行不悖,這或許也是兩類故事在西南乃至全國范圍內流傳不衰的原因。

(二)西南地區化身型虎故事產生的心理基礎

人化虎亞型中人變成虎后多不傷人,仍然具有人類的優良品質,它留戀人世,熱愛家庭,能分善惡,即使變成野獸也努力克制獸性保留人性。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人們對虎的敬畏之心,視其為同伴。 清田雯《黔書》卷載:

“關索嶺下蠻村中,一婦人化為虎,虎文炳如,奪門而出,不知所之?;蛞辉禄驍等?,必來顧其子。少傾,垂頭鞅鞅而去?!雹?/p>

人變虎,尤其是在苗族變虎故事中許多老人死后變虎,都反映出先民的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觀念,人化成虎只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陳建憲先生在闡述“垂死化身”母題的心理根源時指出:一是原始思維中對于自然萬物的擬人化;二是原始思維中的另一個重要規律:人與自然萬物的互滲;三是社會生活根源——人祭。②

原始初民的語言和心智都處于不發達階段,他們對于自身和世界的認識很難做到全面而深刻。他們猶如兒童,最擅長的就是用自己去類比外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兒童會像追逐小狗一樣追逐滾動的皮球,因為在他眼中皮球和小狗是跟自己一樣的有生命的存在物。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解釋“萬物有靈觀”時將其分解為兩個主要的信條,“第一條,包括各個生物的靈魂,這靈魂在肉體死亡或消滅之后能夠繼續存在。另一條則包括各個精靈本身,上升到威力強大的諸神行列”③。

“圖騰”一詞源于北美印第安阿爾岡金部落奧吉布瓦人方言“ototman”,意指“它的親屬”或“標記”。原始人認為自己的氏族部落與某些動植物或其他事物存在神秘的親緣關系,通過標記和儀式能夠獲得他們的保護。列維·布留爾在《原始思維》中提出“互滲律”是指在原始人的思維的集體表象中,客體、存在物、現象能夠以我們不可思議的方式同時是它們自身,又是其他什么東西。它們也以差不多同樣不可思議的方式發出和接受那些在它們之外被感覺的、繼續留在它們里面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質、作用。人與外界事物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在彝族、白族等少數民族的圖騰崇拜中,老虎成為了他們的保護神,彝族人甚至認為死后火葬或蓋上虎皮能還原成老虎。

在苗族“人虎婚”的“變形”中,古籍多處記載的“虎皮”媒介在此并未出現,筆者認為這與當地少數民族崇虎習俗有關。他們認為老虎是兄弟、同胞、祖先,換句話說,人虎本是同類,同類聯姻無需進行儀式上的轉變,就地打個滾,象征性的甩甩裙擺就能變人變虎。當然,這與苗族的民族性格也有關系,苗族青年的戀愛方式是自由戀愛,“游方”“跳花場”等民俗生活事象都可看出他們健康、優美、自然又不悖于人性的性格和精神。

另外,人與虎通婚并生兒育女,或與生殖崇拜有關?!吨芤住で晕摹吩疲骸霸茝凝?,風從虎?!雹茴櫻孜鋵Υ私忉尀椋骸霸茝凝垊t曰乾為龍,風從虎則曰坤為虎?!雹荨吨芤住は缔o上》云:“乾道成男。坤道成虎?!雹蘅梢钥闯?,先秦時期虎是以女性形象出現的。云南納西族男女在十三歲舉行成丁禮和青年結婚儀式上,達巴(巫師)把虎圖贈給成丁男女和新婚夫婦。納西族還普遍以虎作女性之名,即“刺木”,意為“虎女”“神女”。

(三)貴州苗族習俗的虎元素與化身型虎故事的關系

在貴州的苗族聚居地,至今流傳著許多頗具民族特色的風俗,在這些風俗習慣背后,承載著眾多與虎有關的故事傳說。

黔東南很多苗族地區的吃鼓藏是一種定期殺水牯牛祭祖的習俗,這是苗族社會中花費最大、需時最多和最熱鬧的祭祖活動。有關吃鼓藏的來源傳說有很多種,但它們共同的意思便是認為吃鼓藏是祖傳的習慣,只有吃鼓藏才能保家宅安康、子孫興旺。因此理應按期舉行,如果當祭不祭,必然會觸怒祖宗,祖宗會變成老虎害人或派老虎來作亂。祭祀之前,雙鼓只能擊一面,另一面必須吃鼓藏日才能敲擊,否則祖宗會叫老虎出來吃牛,造成種種災難。祭祀過程中,說話也有很多忌諱,往往會用類似的詞匯代替禁忌的詞匯。如,“鹽”苗語為“雪”,因為與“虎”同音,就不能稱“鹽”為“雪”,只能改稱其為“越趕朗”(甜巖石)。

在貴州貴陽桐木嶺苗族地區,青年男女的跳場活動也是起源于老虎吃人的傳說。養陸老人有兩個女兒,兩姐妹都認識后生老黑。有一天姐姐被老虎咬死,老黑殺了老虎,留下刀鞘和草鞋就離開了。老人為了尋找殺死老虎的恩人,舉行跳場,拿刀試刀鞘拿腳試草鞋,誰能合就把妹妹嫁給他。老黑來試了刀鞘草鞋吻合后娶了妹妹,從此以后,當地每年都舉行三天跳場以作紀念。

貴州畢節大南山苗族的婚禮要用一對雞叫魂,這個習俗也與虎精故事有關,與前文提到的《鬧蓋導配饒與懇蚩噌谷嬤奏》等虎精故事的情節結構類似,只是在結尾有所不同。諾戛諾鳥猛從虎精那救出芷燦歐參后,兩人結為夫妻,但是他們總是心神不定,神魂飄蕩,諾戛諾鳥猛的父母知道是二人的魂魄掉在九十九座老林了,要用一對公、母雞把魂魄叫回來,叫魂之后,兩人才安定下來。從此以后,苗家結婚都要用雞叫魂。

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婚姻限制的根源也是因虎而起,貴州、四川均有異文出現的《虎妻》故事,里面就講到老人告誡青年男子,漂亮女子都是老虎變的,不能娶進門。苗族的部分人相信有一種叫“釀鬼”(在爐山、黃平稱為“老虎鬼”)的鬼,能夠依附到人身上招災引禍,貽害他人,甚至還會傳子傳孫,而這類身附釀鬼的人多為女性。關于結婚時間,也忌用寅、申日,因為在苗家看來,虎、猴都是兇惡狡猾的動物,是不吉利的象征。

貴州凱里舟溪的苗族有崇拜大樹之俗,一是為生病或體質較弱的孩子祭拜大家公認“靈驗”的大樹;二是在寨邊選擇古樹作為“嘎黑”(白虎)棲息之所,使白虎不再作祟,借以保佑全寨平安。第二種情況顯然是為了供獻祭祀白虎神。

我們注意到,在苗族的習俗中,老虎并不完全是受人尊崇的神或圖騰物,它代表的更多是禁忌和威力,人們對它的情感是復雜的。

我們來看看苗族的祖先神話族譜:

楓樹

魚子? ? ? ? ? ?蜜蜂? ? ? ? 妹榜妹留? ? ? ? ?飛蛾? ? ? ?貓頭鷹

蛇? ? ?虎? ? 姜央? ? 雷公? ? 龍

肉團

苗族十二支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苗族的傳統信仰中,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先是蝴蝶(妹榜妹留)和楓樹,虎與最早的人類姜央都是蝴蝶媽媽的蛋孵出來的?;⒒蛟S不被列在苗族的氏族名稱或圖騰中,但作為神,它被列在苗族的神譜中。苗族崇拜的神特別多,這些神并非都是苗族的圖騰,但他們作為神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僅黔東南神話圈支系統神譜就有302個神,其中說理之神網郎臘的坐騎是老虎,虎為神獸,白虎是兇神。

列維-斯特勞斯在《圖騰制度》中談到“圖騰”和“神靈”的關系問題:“‘圖騰和‘神靈這兩個體系彼此間呈直角關系,……根據同樣道理,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奧杰布韋人的飲食禁忌也源自‘神靈體系,這些禁忌代表特殊的神靈,是在睡夢中與個體相通的……然而,與此有關的動物卻并不一定都能被列在氏族名稱之中?!雹龠@對我們解釋貴州苗族的吃鼓藏、跳場、結婚等民俗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與化身型虎故事的關系很有幫助。

作者簡介:任寬,女,博士,貴州師范學院講師。

①袁珂: 《山海經校注》,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344頁。

②劉文典: 《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47頁。

③方國瑜: 《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略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頁。

①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劉老五和虎哥》,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四川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8年版,第537-538頁。講述:丁有朝,63歲,初識字,農民;記錄:朱從勇。

②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虎孝祠》,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貴州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3年版,第682-683頁。講述:王伯堅,72歲,中師,退休教師;記錄:洪茵。

③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虎兒》,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貴州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3年版,第683-685頁。講述:宋學華,42歲,小學,農民;記錄:李業成、梁永強。

①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阿方變虎》,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貴州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3年版,第674-677頁。講述:吳茂英,苗族,53歲,不識字,農民;記錄:吳培華、潘定華。

②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跟虎成豹》,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貴州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3年版,第698-700頁。講述:潘慶蘭,苗族,50歲,小學,農民;記錄:楊鬃。

③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龍學變虎》,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四川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8年版,第1383-1388頁。講述:熊宗華,苗族,農民;記錄:熊湘模。

④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睹絲和滿奏》,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貴州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3年版,第725-727頁。講述:楊德惠,苗族,38歲,小學,農民;記錄:王正義。

⑤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虎爹與旱煙草》,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云南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3年版,第740-744頁。講述:蘇明德,苗族;記錄:錢體澗。

⑥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直夠和他的虎爹》,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貴州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3年版,第669-671頁。講述:韓慶義,苗族,50歲,小學,農民;記錄:韓紹綱。

⑦孫正國:《中國虎故事的類型研究》,載《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

⑧顧希佳:《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長編·魏晉南北朝卷》,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52頁。

①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稚榜嫁虎》,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貴州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3年版,第676-678頁。講述:李張氏,苗族,80歲,不識字,農民;記錄:燕寶。

②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虎兒娃》,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四川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8年版,第1258-1260頁。講述:傅清玉,土家族,不識字,農民;記錄:馬世超、萬木。

③孫正國:《中國虎故事的類型研究》,載《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

①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老虎求教》,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貴州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3年版,第561頁。講述:吳子清,侗族,48歲,小學,農民;記錄:楊盛中。

②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等編:《不怕老虎怕“開開”》,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四川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8年版,第839-840頁。講述:阿支拉以莫,彝族,農民;記錄:呷呷爾日。

③尚義亞型是孫正國教授在《中國義虎型故事的文化傳承》一文提出的義虎型中的一類故事亞型。

④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96-97頁。

①田雯:《古歡堂集》(卷三十九)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24冊,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②陳建憲:《神話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05-206頁。

③〔英〕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連樹聲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49頁。

④李學勤:《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頁。

⑤顧炎武、黃汝成:《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頁。

⑥李學勤:《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59頁。

①〔法〕列維-斯特勞斯:《圖騰制度》,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28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