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維與轉型:我國高師院校提升發展能級的思考

2019-03-04 18:19
教師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關鍵詞:降維師范維度

王 健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上海 200234)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及《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頒布,全國各地積極貫徹落實??梢哉f,在舉國“興國先強師、貴師而師傅”的良好氛圍下,高師院校迎來了發展的極為有利的契機。但另一方面,人才培養又真切地面對著新技術變革顛覆傳統教育形態及一流大學參與教師教育的“降維打擊”式的挑戰。高師院校如何提升自身發展的新能級成為不得不深入思考的時代命題。

一、降維打擊:高師院校創新滯漲之憂

1.來自科幻的思維:消解要件

所謂“降維打擊”,原先來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說的是太陽系外高等文明使用一種叫做“二向箔”的武器攻擊太陽系,讓目標太陽系所在區域的維度降低,這樣原來是三維空間的地方將會變為二維空間。而原來能夠存在于三維空間的物質也會因為空間維度的變化而徹底消亡?!敖稻S打擊”從科幻走向現實,最早應用于商業競爭界。企業管理者們發現“降維打擊”的概念十分符合商業競爭的某些特征。目前在商界所廣泛理解的“降維打擊”,指一種顛覆式的變革,通過消解要件,降低競爭對手生存的維度,來打破競爭對手的慣性生存條件。在這種沖擊下,除非對手也徹底改變自己,否則沒有任何可能抵擋這種形式的沖擊。

太陽系從三維降到二維,盡管是科幻小說中的演繹,而現實中的“降維打擊”卻是真實存在的。360 安全軟件通過免費戰略在成本維度將國內殺毒軟件廠商打得哀鴻遍野;在電商領域,京東通過強化物流配送的能力,將送貨時間縮短到極致,在時間維度上打擊了擁有用戶群優勢的天貓;在金融領域,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們”為用戶提供了簡單且簡潔的操作模式,在用戶體驗維度對操作復雜而煩瑣的傳統理財產品進行了“降維打擊”,甚至對傳統銀行業的生存產生了擠壓。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當下,“降維打擊”已經成為一種推動企業發展的競爭性動力源。

2.面對真實的隱痛:創新滯漲

維度的存在使得我們得以認識世界,然而,我們大多時候只會了解自身所能看到的維度。譬如我們人類的世界是三維的,若加上時間也就是四維。我們應該承認人類目前無法想象到四維以上存在的“空間”形態。所以說,我們人類在四維層面的認識有可能暫時已經到達了邊界。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姑且稱之為認識的滯漲。環視高師院校的發展態勢,我們目前也正處于“創新滯漲”的時刻,同樣面臨著被“降維打擊”的風險。一方面,高師院校在經過世紀之初“狂飆突進”式的合并、轉型、升格的極速發展,很多三級師范體制(中師、師專、師院師大)并存時代的優秀教師教育經驗還未來得及被我們高師院校當前的人才培養充分吸納、消化和傳承,就被拋至到市場經濟時代自由選擇的高等教育市場競爭中,不少高師院校急功近利式的改革似乎拋棄了積淀深厚的師范教育傳統精髓;另一方面,新世紀以來高師院校在經歷培養規格變革(2+2、3+1、4+2、4+1+2……)、培養主體變革(設立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若干“書院”……)、培養課程變革(通識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培養機制變革(定向免費師范生、UGS聯合培養……)、實訓體系變革(結構化見實習、頂崗實習……)等等之后,進一步創新的熱情與空間似乎出現了短暫的“滯漲”;于此同時,上海、北京等教育發達地區的基礎教育領域在教育改革中出現了大量的新的課程形態(STEM+、綜合主題實踐……)、學習方式(PBL、無邊界學習、混合式學習……),這些新變革對師資隊伍的專業來源和職前培養實際上提出了新要求,但是高師院校的專業設置與調整還遠遠沒有跟上??陀^地說,處在自身“創新滯漲”時代的高師院校還面臨著來自外部的降維打擊之隱憂:新技術變革對教育行業的深層次挑戰,面臨著一流大學參與教師教育的競爭等,可謂危機重重。

二、多維擠壓:高師院校生存轉型之痛

1.生存域之擠壓:人工智能改變教育形態

“像教師職業,當重復性的、機械的勞動被人工智能代替的時候,個別化的‘教練’、以學定教的導師、情感交流的心靈師,一定會大受歡迎,并會產生大量的新的崗位需求。這將極大地促進教師教育的改革,改變教師培養的形態,改變教師在職培訓的內容和方式,使教師能夠勝任更復雜、更富有情感、更具藝術性,也就是更具獨創性的工作,使教師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盵1]乃至將來“腦機接口”技術成熟了,大量的浩瀚如海的知識都可以直接以芯片植入的方式接入孩子的大腦。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大量的傳統職業將會走向消亡,容易被取代的工作包括純機械體力勞動、有明確方法論和邏輯及流程的職業,而能夠熟練和精致地培養這些工業化時代人才的學校教育經驗也將隨之失效。相應地,以密集高效地傳授知識為主要范式的標準化教育將退出舞臺。這無疑意味著我們未來的教育形態和現在這樣標準化的教育系統不同。如果我們培養的教師還持續著這種給所有的學生井然有序地上課、答題、作業、考試的工業化流水線式的教育形態的話,我們很難面對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

本質上來說,對教師職業來說,技術革命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師工作意義的挑戰,由于人工智能改變了未來社會的行業、職業的業態,很可能我們教出來的學生一畢業就失業;二是教師職業生存的挑戰,由于人工智能改變了教育教學的實施方式,很可能使得教師職業的存在必要性受到質疑。所以對高師院校來說,人工智能對學校存在的價值、對教師存在的方式等等所提出的挑戰與擠壓,無疑是一種來自技術高維的“降維打擊”。

2.競爭域之擠壓:一流院校參與教師教育

盡管《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要“建立以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非師范院校參與的中國特色師范教育體系”。但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創造條件,推動一批有基礎的高水平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立師范專業,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睂嶋H上,從國際趨勢來看,著名的綜合大學辦教師教育是國際上的普遍做法(如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倫敦大學等都參與教師教育)。國外教師教育大多是由綜合性大學承辦,單一性的師范院校不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建設一個更加開放、多元的教師教育培養體系,讓高水平綜合大學承擔高層次的教師教育工作勢在必行且方向正確。盡管我國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教育目前因為“人才培養精英化的價值取向與教師非精英身份的矛盾,追求高深學術研究與教師教育實踐品性的矛盾,關注社會重大問題與教師教育‘無關緊要’的矛盾”[2]等等而缺乏足夠的熱情。但在國家政策的強有力推動下,伴隨著教師社會經濟地位的日益提升,一旦我國的諸多985、雙一流高水平綜合型大學在人才培養布局中切入教師教育,這意味著我們高師院校將在教師教育領域的市場競爭中面對來自面對高水平綜合型大學的“降維打擊”。仔細分析,我們高師院校面對一流綜合大學,實際上在下列“維度”上是經不起打擊的:

首先,就業出口的品牌。從目前我國一線城市的教師就業人才市場競爭來看,高水平綜合大學的畢業生更容易為一流基層中小學所青睞。以上海為例,近年來上海的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師資補充幾乎都瞄準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博士、碩士。當下MIT(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在上海的民辦小學教科學課、廈門大學的化學博士在上海的公辦初中教化學課的類似案例已經屢見不鮮。在被基層學校、廣大家長的品牌普遍認可度這一維度上,高師院校目前在學前、小教、特教等專門領域上尚存有一定的競爭力。

其次,招生入口的生源。如果一流大學創辦教師教育學院,開設教師教育專業,提供教師教育項目,無論從本科還是研究生層面,高師院校招收的生源“璞玉”都無法與之競爭。根據排名機構“軟科”出爐的“2018高校生源質量排行榜”,2018年度我國高校生源前50名中僅北京師大(15名)、華東師大(27名)入選,放大到100名,也僅僅增加了華中師大(58名)、南京師大(84名)、東北師大(91名)、陜西師大(100名)[3]。上述排行中實際上還沒有把入圍的高水平師范大學的師范生源單獨剝離核算。但目前的排行參照多少意味著高師院校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在后天的培養環節上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也許最終也難以在客觀上彌補這樣的差距。

再次,培養鏈條的資源。從高水平的教師教育人才培養鏈條所能提供的學科平臺、師資、課程、實驗室、經費等辦學資源維度來說,目前高師院校也很難與綜合大學形成競爭。在2018年12月24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Cuaa.Net)正式發布《201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愿填報指南(校友會版)》中關于中國大學2015-2017科研經費的前100排名中,僅有三所高師院校入選。北京師大以25.14億元排名39,華東師大以19.49億元排名55,華南師大以16.32億元排名65[4]。這個排名參照也從某個角度折射出高師院校在資源維度上與高水平綜合大學的差距。

三、主動升維:高師院校能級提升之略

蘋果公司的前任CEO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曾經提到過兩個詞,一個是抽象(zoom in),一個是聚集(zoom out)[5]。前者指的是要看到大局,把握趨勢,從戰略高度審視和分析問題,把握整個行業方向;后者就是在自己的領域專注于每一個細節并且做到極致,然后找到最直接的一條路徑。這對我們高師院?!爸鲃由S”、提升能級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筆者以為:

1.弘揚師道精神:在文化和價值的維度上應對技術理性

筆者堅定的認為,教育是一個很講究情感關懷激勵的領域,越是處于一個機器“橫行”的人工智能時代,就越是呼喚著人性獨特的同理心和情感互動等這些真正有溫度的東西,包括創造性、情感交流、審美、藝術能力,這些我們人類智能敏感而獨特的要素很難被機器所取代。對教師來說,與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它可能解放了我們作為知識傳授者的部分體力勞動,但更能讓教師職業釋放出真摯、細膩的可親可敬的人性的光芒。在這個意義上來說,關注價值和意義的人性教育是生命常青的,因為學校教育和教師有著機器難以企及的“人性的溫度”。如果我們培養的教師的教育教學是冰冷的,只會傳授知識,這樣的只知道育分的教師應該被淘汰,因為在灌輸知識這個向度的競爭上,不管教師有多精細、高效,終究敵不過人工智能的龐大數據和高速算法。如果我們培養的教師的教育教學是有溫度的,不僅傳授知識,更能觸摸到孩子的心靈、關切到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成長的價值取向,這樣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為人之道、適切之業、成長之惑,這些惟有真正的師者可以導引。

其次,我國的師范院校大都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別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師道永恒”的辦學傳統和獨特的師范精神?!皬淖畛鮿撧k時所堅持的‘欲為人師先為人’的倫理本位的師范教育觀,到后來強調‘求真務實’的知識本位師范教育觀,再到強調‘內功至上’的能力本位師范教育觀,折射出我國師范教育強調‘師范姓師’、‘德性文化’,重視教師職業人格養成的深厚底蘊?!盵6]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恰恰是我們高師院校應對新技術“降維打擊”的安身立命之根本,也是我們“升維提級”的有效手段,因為就與技術的抗衡來說,人類內心深處,道德、情感、信念、價值之維永遠處于高維。我們應當承繼和弘揚百年師范傳統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范精神,培養有思想高度、靈魂深度、學養厚度、人文溫度、形象風度的新時代教師。

2.銳意改革創新:在形態與方式的維度上應對教育轉型

未來的教育形態中,由于人工智能有速度快、算法準、數據大的特點,可應用于教育的各個層面,有助于教育模式的自我優化,未來的每個學生都可能獲得由人工智能定制的教育模式。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未來的教育將越來越個性化。學校教育將逐步擺脫大校、大班、統一標準與程序等工業化時代的烙印,在學生個性化發展方面承擔更重要的角色,課堂將成為師生間深度知識探究和互動的實踐場所,教師由教學者逐漸轉變為知識獲得上的助學者、思維發展上的啟發者、人格成長上的示范者。以教師為中心、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將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個性化教學模式?!皫熣?,傳道授業解惑也”。越是走向個性化的學習越是離不開教師個性化的指導。

吸納時代要素,重構教師教育形態。特別是要不斷創新,創新是“升維”的有效手段。在互聯網時代,業務革新與技術創新是“降維打擊”或者“應對降維打擊”的主要力量源泉,每一種被成功實施的“降維打擊”,打擊者必然會創造出新的技術或業務思維。實際上,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戰略雙重力量推動下,社會對于教師人才隊伍的整體需求、師范學科專業的體系結構、教師教育的培養模式、新時代教師個體的能力素質都正在產生深刻的變化。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未來的教育其實是需要“人機共生”的教育。我們相信,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和精度情緒識別能力的“強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的結合,有可能產生革命性的教育形態。我們期待,能夠有這樣的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師合作形成的人機合作式的個別化、個性化的新教學模式。因此,我們高師院校應當在弘揚師道中開放性地吸納、科學地汲取新技術變革中的先進要素,其是在人工智能、數字技術、神經科學等新的知識視野中,重新審視教師教育,改造我們的教師教育模式,進而改造我們教師的育人方式,構造出用“機器的智慧”和“人類的情感”共同去達成個體生命的豐盈和成長的新型教育形態,培育出能夠適應這種新型教育形態的新時代教師。

3.聚焦工匠思維:在經驗和精業的維度上應對一流院校

首先,招生機制上,推出“師資優選”政策。高師院校應爭取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提出“師資優選”政策。一方面,在高招中爭取師范生生源進入零志愿、提前批,實行全員面試遴選,全面實施公費培養。同時,在這一政策中,部分非常優秀的生源可以參考醫學院招生的七年一貫制培養,招收本碩連讀生,探索長程制師范生培養,重點培養優秀的中學教師;另一部分實施“4+1+2”的分段制培養,即本科畢業后參與一年見習教師規范化培養,繼續回到母校攻讀專業學位??傊?,通過招生制度紅利的釋放,以最大的誠意、實惠吸引優秀高中生源報考師范專業,實現“用最優秀的人來培養更優秀的人”。

其次,專業設置上,探索“新師資”計劃。目前我國高師院校師范專業的設置目前已經落后于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踐?;A教育實踐很多新形態的課程在師范院校找不到相關專業。根據調研,建議高師院校在專業設置上,以更加靈活的方式,探索“新師資”計劃,具體建議包括:

(1)陽光男教師計劃。在小教、學前等特殊專業,重點圍繞男教師缺乏的現象,單獨編班,相對成規模地培養男教師,適度緩解基礎教育低段中的教師性別失衡現象。

(2)生涯教育專業?,F今的中考、高考改革政策導向下,中小學需要大量的生涯教育指導教師。

(3)館校合作專業(校外教育)。隨著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的推開,館校合作將成為常見的課程形態。

(4)跨學科教育專業(綜合教育)。中小學目前全面推廣STEAM等跨學科教育課程,目前教師缺乏。

(5)人工智能教育專業(機器人教育)。這是面向未來的新型師資,教育部已經將人工智能、機器人教育等列為進中小學課堂的要點。

(6)普特融合教育專業。在公平優質教育的政策導向下,輕度弱智兒童等采取了就近入學、隨班就讀的政策,目前在我國不少區域已經全面推開,但是小學校長們苦于缺乏專業的師資來進行普特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對普通教育也不夠了解,普通融合教育專業可以考慮開設。

(7)兒童學相關專業。在學前教育的基礎上,拓展領域到兒童相關產業的人才培養,如兒童戲劇、兒童文學與出版、兒童玩具與服裝設計、兒童食品研發等等。這方面日本已經有比較成熟的實踐經驗。

上述的“新師資”培養計劃可以讓高師院校在市場競爭細分的今天,快人一步,打出特色,謀得新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再次,培養方式上,實施“師范+”與“+師范”行動。建議在當前師范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式上,打破專業的小框框,實施寬口徑、復合型的人才培養。

(1)實施“師范+”行動?!皫煼?”行動即鼓勵師范專業學生在自己所學專業外,再輔修第二專業,或在上述新師資計劃中修習相關證書,這樣在就業時成為多面手的斜杠教師,具備在基層中小學從事跨學科教學和綜合主題活動教育的能力。

(2)實施“+師范”行動。鼓勵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學生選修“教師教育模塊課程”,而不是簡單地考資格證,一方面增強非師范生的就業面,同時提高他們在進入教育崗位后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高師院??梢栽O立可供選擇的教師教育模塊課程群,選修達到22-30學分的,可以頒發教師教育專業輔修證書等。

總之,建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師范教育始終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同呼吸、共命運,多渠道、全方位地融入到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特別是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范精神為我國的基礎教育領域輸送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窮國辦大教育的奇跡。面對新技術顛覆傳統教育心態和一流高校參與教師教育可能帶來的“降維打擊”,高師院校應當借力國家辦好公平而優質教育的政策東風,同時努力以系統思維加強教師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以問題導向聚焦教師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以特色舉措實現教師教育改革的創新發展、以統籌兼顧強化教師教育改革的協同推進,不斷增強自身教師教育改革的活力、提升自身內涵發展的新能級。

猜你喜歡
降維師范維度
混動成為降維打擊的實力 東風風神皓極
理解“第三次理論飛躍”的三個維度
哈爾濱新區師范附屬小學校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作品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美術作品
認識黨性的五個重要維度
Helicobacter pylori-induced inflammation masks the underlying presence of low-grade dysplasia on gastric lesions
降維打擊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一種改進的稀疏保持投影算法在高光譜數據降維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